甘肃甘谷县第三中学(741200)梁彦奇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必须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很难达到上述要求。教师要进一步落实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具体要求,结合问题成因,制订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使自身的体育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个体终身不断接受体育教育的理念,终身进行体育锻炼,为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持身体健康,持之以恒地加强锻炼。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指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将伴随一个人的终身,生命在于运动;第二层是指在终身体育的理念下,以体育的整体化、系统化为目标,为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提供锻炼的机会,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参与到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体育锻炼的持续性。
终身体育是一个系统的、贯穿于人终身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思想。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成长期、成熟期、衰老期。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人的体质,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对人的各个时期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成长期,体育运动能促进人正常发育,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在成熟期,体育运动能使人保持良好的体质和充沛的精力,以胜任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在衰老期,体育运动能延缓人的衰老,延长人的工作年限,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从根本上来说,人的一生都需要不断发展和持续运动,而各个时期对运动的标准和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因此不可能一劳永逸或一蹴而就,应做到科学有效和持之以恒地锻炼。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程不重视,部分学校对体育教师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较少。虽然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重视体育教育,保证每周至少一节体育课,但是当前部分高中学校仍采用应试教育模式,忽视体育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在高中阶段,高考是难以回避的一个话题,学校、教师和家长往往更关心学生的高考科目成绩,这样容易导致体育课时被压缩,进而限制体育教育的开展。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对体育学科不重视,认为体育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影响不大。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带领学生例行跑步后,便放任学生自由活动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更多的学生是在操场上玩耍,或者是回教室休息,从而使体育教学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需要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体育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焕然一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比赛视频,以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体育合作和体育竞争的魅力。教师应与学生多进行沟通,如可以和学生聊聊彼此喜欢的运动员。这样一方面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这些运动员给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例如,在教学篮球相关内容时,先给学生讲NBA 球员的一些逸闻趣事,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然后给学生进行动作示范,让学生练习投篮。在练习中有些学生模仿乔丹,有些学生模仿科比……通过模仿,他们的篮球技术得到了提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开展游戏活动,例如击鼓传花、丢手绢等,吸引学生全员参与,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这样教学比单纯说教要形象得多。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需要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频率,教师也要改变教学理念,打造新型高效的体育课堂,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作用。为此,教师应改变原来的体育教学模式,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例如,原来的体育课只涉及篮球和田径,内容单一,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新型体育课采用学生选课、教师走班的模式,开设的项目比较多,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锻炼项目。选课走班模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运动爱好和习惯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体育教师应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参加锻炼,使学生形成锻炼习惯,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良好氛围中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终身体育理念,打破课堂对体育锻炼的限制。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适时开展一些游戏活动,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例如,在学生集合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体操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先热身,再进入到正式的课堂。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关于田径运动的APP,鼓励学生每日在APP 上分享自己的运动心得和运动效果,让学生通过交流,强化体育认知,感受体育魅力。部分高中生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可能会出现一些生理或心理上的问题。坚持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自身的变化,理解体育运动的积极作用,进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学生的差异,一方面体现在身体素质上,另一方面体现在个人喜好上。不同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和个人喜好不同,体育成绩会有较大差异。那些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能够从体育运动中得到自信,更愿意进行体育运动。反观那些体育成绩不好的学生,则很容易对体育运动产生消极甚至抗拒的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分别予以学生指导。对积极的学生进行鼓励,同时帮助他们规范行为,引导他们坚持运动。对消极的学生则要予以开导,并找寻一些适合他们的体育项目,使他们在不断的尝试中树立自信。同时,我校还采取了选课走班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这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的自主性和多元性。我校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实施选课走班制后,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可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先了解学生喜欢哪些体育运动,再结合学生的真实喜好安排体育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进行有效锻炼。
良好的运动习惯,可以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必须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兴趣是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最大的动力,学生只有喜欢某项运动,才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该项运动中去。青少年具有精力充沛、争强好胜的特征,让他们合理地参与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劳逸结合。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后,不需要家长或教师去强迫,就会自觉主动地去锻炼。为此,教师一要让学生科学、安全地锻炼,防止运动过量或身体损伤,二要让学生把体育锻炼变成自身的一种需求。如今的高中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平时很少做家务,而是热衷于玩手机、打游戏,部分学生由此出现学业下滑、精神萎靡、不善沟通、人际关系紧张的情况,这种情况确实令家长和教师头疼。而良好的运动习惯会使学生放下手机,走向操场,积极参与运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阳光积极的心理,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避免在运动中意外受伤,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强壮的体魄,因此,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非常深远,良好的运动习惯不仅能够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能为成功的事业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渗透终身体育理念,通过开展各种体育比赛,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养成科学的运动习惯。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阳光运动中,学生的心理更健康,对体育运动更感兴趣,更能获得全面发展。
高中体育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还应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将终身体育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并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运动需求。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多媒体教学,对于某些高难度动作,利用多媒体进行科学的剖析,给学生讲解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训练时给他们播放恰当的音乐,这样有韵律的运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还应运用创新思维,开展创新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在女学生较多的班级开展街舞或交际舞的教学,在男生较多的班级开展武术和花式篮球的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从而为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内开展拨河比赛、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丰富学生的锻炼方式,或者到社区进行篮球友谊赛,带动更多人参与运动。
培养高中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注意结合学生的差异开展针对性教学,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要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制订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从而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