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程嘉燧题画诗

2022-11-21 04:57林瑶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题画友人绘画

林瑶

(深圳大学,广东深圳,518000)

一、程嘉燧与题画诗

程嘉燧,字孟阳,号松圆、偈耕,徽州歙县人,侨居嘉定,与李流芳、唐时升、娄坚并称“嘉定四先生”。少年时期,赴郡城应试不中,从此弃去举业,终身不试。后学习舞剑未成,方将精力集中于诗歌和绘画创作,并以此闻名于诗坛和画坛[1]2。王伯敏在《中国绘画通史》中将明清绘画分为三个时期:前期为洪武到万历中期,中期为万历中期至乾隆时期,后期为嘉庆至宣统时期[2]。孟阳生于嘉靖末年,中年始学画,正处于明清绘画中期梳理阶段,此时许多画家致力于整理、研究、归纳传统绘画思想,提出了许多关于绘画的理论,最著名的当属董其昌提出“画分南北二宗”的理论:“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宋之赵幹、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染、一变勾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郭忠恕、董、巨、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3]孟阳属于南宗一派,画风学元代四大家的“倪、黄”手笔,尤其受到倪瓒“一河两岸”构图式以及“中景留白”画法的影响,萧散闲淡,具有空疏之美。同时程嘉燧还是一位诗人,诗歌创作先宗唐,后转为宗宋,兼容各家,诗风简约清丽。清人吴伟业《画中九友歌》里面说:“松圆诗老通清讴,墨庄自画归田游。”①清初吴伟业所作《画中九友歌》中,赞明末清初董其昌、杨文聪、程嘉燧、张学曾、卞文瑜、邵弥、李流芳、王时敏、王鉴等9 位画家为:“画中九友”。可见其诗画兼善的特点。诗人画家的双重身份为孟阳创作题画诗提供了基础条件。

题画诗是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吴企明教授在《诗画融通论》中指出:“题画诗必须以绘画艺术作为题咏对象,由此感发兴会而写成诗,或摹写画面,描绘丰富多彩的具象、设色、构图、神采和意境,再现绘画艺术品的线条美、色彩美、造型美;或抒写情怀,写出观画人的审美感受、主观情感,写出作家创作时的自我心态和主观情思;或品评画艺、称誉画家、阐发画理,用诗的形式,记述画幅的存藏流传,表述画家的审美体验、画法技巧和艺术渊源,揭示画家的画学理念和美学理想。”[4]题画诗与画作相互补充渗透,起着融诗境画境为一体,使诗画达到融通新境界的作用。

题画诗最早萌芽于战国时期,形式为题图诗。到汉代,壁画和锦帛上出现大量图赞,一些文字以韵语创作,在形式上有了诗歌的特征。魏晋时随着文人个性的张扬和解放以及山水画的逐渐兴起,题画诗也开始逐渐普遍。到唐朝时,经济的发达和社会的繁荣使得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兴盛,绘画的渐趋成熟以及诗歌的繁荣促使了大批创作题画诗的诗人出现,如杜甫、李白、白居易等,据《御定历代题画诗类》统计,整个唐朝写作的题画诗数量达一百多首。而宋代更是题画诗大发展的时代。相对宽松的政策使得文人有较大的创作热情,且宋代重视绘画,设有专门画院,画工成为一类职业人员,加之君主对于绘画的喜爱等因素使得宋代绘画艺术地位极高,甚至成为科举考试的科目。以诗题咏画作逐渐成为一时之风尚,因此题画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根据《御定历代题画诗类》的记载,其在数量上高达一千多首,更是出现了一批能诗善画的作家如苏轼、王安石、晁补之等。宋徽宗赵佶,既是书画家,又是一位诗人,他选取自己画幅的空白处,用瘦金体书写一首自己创作的题画诗,开画面题诗的一代风气,在我国题画诗史上第一次将诗、书、画三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成为我国题画诗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5]。而元代由于政治的黑暗和高压,文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且山水画发展到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以元代四大家“倪云林、黄公望、王蒙、吴镇”为代表的画家将山水绘画的发展推进到高潮,因此出现了大量题画咏花的诗作,数量竟达3000多首甚至超过了明朝。到了明清时代,绘画艺术发展到鼎盛时期,出现多个画派,风格各异,大多继承元代四大家传统。且在各种雅集、聚会中文人之间也喜欢相互赠画题诗来表达亲近、提升名望,因此诗画融通在此时达到了全盛。

程嘉燧作为一位诗画兼善的文人,自然也有很多题画诗作品,在《程嘉燧全集》中流传下来的就有100首左右,大概是其诗歌总数的十分之一。虽然其数量并不是程嘉燧诗歌中的主流,但是因为孟阳画技的高超,他的题画诗在当时也是受到了比较大的关注。且数量虽然不算多,涵盖的主题却很丰富,在诗歌里引入自己的思想,多发议论,显得较有深度。这些诗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类型:人物题画诗、赠友题画诗、山水题画诗、自赏画技题画诗。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了解程嘉燧思想、人生、文学艺术创作等多方面的信息。

二、题画诗分类

(一)人像题画诗

孟阳中年始学绘画,以山水类为主,少作人物工笔,但是其人物画也是备受时人称赞。他的人物题画诗数量较少,在其诗集中共见三首。题材方面主要是赠友或者缅怀先辈,内容上描绘人物的风姿,自我检省并劝勉友人。如他的《题吴江顾世卿画像歌》:

笑予犹未能识君,胡为见君少时颜?君家丹青好手笔,貌君标格都且闲。盈盈芙蕖出渌水,贮之寒露冰壶间。闻君心精灵,巧艺亦无数。爨中烈材君能辨,屏间点墨谁知误。已道吹竹翻腾肉,早通飞帛因观垩。天生才力君不悭,龙性讵能老为蠹。余少负奇骨,自喜意颇壮。只今疏狂无所成,碌碌形骸走俗状。君胡不蚤策高足,忍使红颜坐凋丧?观君之图忆古人,余心宛在圯桥上[1]13。

前面六句赞扬朋友的风姿,似洛神一般“若芙蕖出渌波”,心灵美好如在寒露冰壶间一般纯净,身怀多才;接下来六句描绘友人慧眼独具、才气高奇,天生非俗物;紧接着用自己年少轻狂至今未有所成的自省,劝勉友人及时建功立业,最后用“圯桥”②秦末张良与一老父相遇并受《太公兵法》之桥,后李白有诗《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怀念张良英姿并委婉抒发自己抱负不得施展的痛苦。典故表达对于友人的怀念,曲笔抒发对于友人才气抱负未能施展之遗憾。诗歌整体意思明白通透,感情真挚,运用典故使之更有意蕴,使观画读诗之人深切感受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他的另一首人像题画诗《题闵青芝先辈画像歌》[1]207表达了对于先辈的怀念,抒发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青芝山人仙鹤形?飘髯数尺振风鬣,方曈双炯含晨星”首先赞颂了先辈的风姿绰约,仪表非凡;“海山松乔阅廛肆,图史颜闵趋家庭”,以史论先辈,用“颜闵”先贤之品格赞誉先辈人品;接着“妍嗤贵贱久颠倒,人世爵禄牛毛轻”讽刺了世道现实的黑暗和颠倒混乱的社会秩序;最后用“如君青云之恣困徒步,往往龌龊猥琐徒隶跻公卿”表达了对于先辈未能建功立业的遗憾和愤懑之情,直接抒发了对官场混乱、政治黑暗的无奈痛心和讽刺之情。整首诗刻画人物和抒发情感结合,结构清晰,感情表达也是直接而深重,其中的用典手法更是让画中人物形象品格更加突出,使自己的感情更加厚重有深度。另一首《语溪邂逅杨孟公出诸画像相示戏书一绝》[1]464前两句写自己与朋友相识已久,后两句表明即使时光荏苒朋友依旧是纯净美好的模样,暗示二人情谊深厚不会轻易因为时间而改变。

从孟阳的人物题画诗可以看出,他对于人物的刻画可谓是入木三分,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绘,更是常用典故进行比拟描述。在诗歌末尾画龙点睛,抒发自己与人物之间的感情,表达对时代或人生的感慨。与他绘画之简淡手法相互照应,其诗义同样切直明晰,没有繁复修饰,使人感觉真诚厚朴。

(二)赠友题画诗

古代文人为了表示彼此之间的情谊或者展示自己的才气,都有相互赠诗赠画的传统,由于诗画艺术的发展,明清之际这种现象更是普遍。孟阳虽未曾入仕,但他喜爱交游,与很多大家名流都是朋友,而他的书画闻名一时,因此有很多朋友都会向他索取画作,而他也会专门写作赠友之题画诗记录他们之间的交往和友谊。

与孟阳同为“嘉定四先生”的李流芳与他关系密切,不仅是朋友更是表亲,可想而知他们之间的情谊。他也曾写过很多关于李流芳的题画诗,如《题画扇送长蘅》:“百巧千穷老便休,诗肠画手对君羞。自今别有安闲法,不做忙人少出头。”[1]135诗首两句表明作诗和作画都不敢在长蘅面前卖弄,称赞了友人的诗画技艺高超、才能出众又表现了自我的谦虚。后两句转而劝勉友人在如今艰难的世道中闲散度日,收敛锋芒少出风头。不仅表现了他对友人真诚的感情,也侧面展现了其人生态度。

由于孟阳的画技高超,所以经常会有友人向其索画,他完成后也会题诗于其上。如《题扇寄孙士徵》[1]217诗后就有记“君至阊门,留扇索画径去”的字样。诗歌开始六句“昔贤重相思,千里赴一笑。君亦命驾来,未见臂辄掉。既来不须臾,顾已非壮少”用先人千里相见类比友人远道而来,而不得见就转身离去,颇有魏晋名士洒脱的风范;接着“别君客憔悴,清狂颇同调。故人始薄祿,折柬乃相召”表明自己与孙士徵是志同道合之“清狂”人;“我真为饥驱,垂白投远徼”向友人倾诉了自己的生活贫困潦倒,为生计奔波的现状。但豁达之人却并不拘泥于此,所以在最后“恨君少不留,垆头醉新䤖”却是在惋惜自己未能与友人见上一面一起喝酒,在自己生活如此窘迫之际还能发出此言论,可见作者与朋友的深厚感情和他豁达的人生态度。

此外,他还有《题画送照可游吴中》《题画送吴巽之》《题画又送澹生》等送别友人之诗,写得依依不舍,情真意切。其中《题画又送澹生》:“二月潮平扬子湾。隋家杨柳尚可攀。送君欲寄长相忆,画得江南一片山。”[1]616首两句用地点“扬子湾”和物象“隋堤柳”点明送别之主旨,后两句抒发对于朋友的不舍,用画江南的山来让友人记得江南友人,情在实事虚景之中,蕴藉有味。孟阳赠友的题画诗纪事也抒情,感情真挚可贵,既赞扬了朋友的风姿才气却又带着真诚的劝诫之语,并非是一味虚假浮夸的应酬夸赞之言。劝勉友人的同时诉说愁苦,似有对话唱和意味。这类题画诗淡化了描绘画面的作用,更多的是叙事议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将自身情感和思想引入题画诗中,使诗歌更有表达人生内容、生活态度的作用,有明显的个性色彩。

(三)山水题画诗

莱辛在《拉奥孔》中谈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在功能上的区别:“绘画由于所用的符号或摹仿媒介只能在空间中配合,就必然要完全抛开时间,所以持续的动作,正因为它是持续的,就不能成为绘画的题材。绘画只能满足于在空间中并列的动作或是单纯的物体,这些物体可以用姿态去暗示某一种动作。诗却不然……”[6]因此绘画只能描绘静态的空间横截面上的事物,诗歌却可以描绘动态的事物和持续的状态。孟阳多作且尤擅山水画,其技法取“倪、黄”二家,因此也造就了其山水画“简淡”之风格,寥寥之笔,大气磅礴。但在山水画中,画家也常选取其中最具有意味的景色,以诗歌进行补充,使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更完整地得到。所以程嘉燧的山水题画诗和其画作风格相映衬,写得简易直白却又蕴含无限意味,写景纤约柔婉,抒情明白直接,以此来补充画面对于连续动态景色变化描绘的缺失感。

孟阳写山水之诗偏爱春景,常用干净清新之颜色词描写春日融融。如“画中平远见春洲,二月烟林绿渐柔”(《题画扇》)[1]129我们似乎可以看见温柔的绿色渐渐染满树林,且一个“渐”字弥补了画作局限于静态描绘的缺陷,将整幅画卷铺为动态之春景,用诗句补充了画面意境。而“峰揺白雨水拖蓝,万木含风绿正酣”(《雨中游宝石山题画》)[1]143更是将景物拟人化,“揺、拖、含”等动词让我们瞬间置身于烟雨濛濛的三月江南春景中,感受到山峰、雨水、树木的俏皮情态,“酣”字更是烘托出了绿色之生机盎然,颜色词的运用也使整个画面更加富于层次感和变化感。“春云荏苒荇参差,知是山家采绿时”(《题画》)[1]193描绘了在春季日朗风清之时,荇菜长势参差不齐,山里人家正采摘野菜的平和、安宁之图景。诗歌整体写景纤约柔婉,宁静平和。不知是否是对山水自然景色太过喜爱,程孟阳对它们的描绘都带上了几分温柔,如《过溪饮平仲馆题画》:“木叶作溪声,山光变晚晴。低头闲照影,谭底白云行。”[1]86树叶的声音像潺潺的溪水声一般,天色逐渐变晚,夕阳余晖仍在。走在溪边的人低头静静看着水中的影子,清澈见底的溪水依稀可见天空中白云缓缓移动的影子。清词丽句赋予了山涧傍晚的景色以无限温暖,动静结合的描绘使画面更有实感,仿佛一幅山水画立体式展现在我们眼前一般。

对于孟阳来说,因为其自身就向往自由、安然的生活,所以其山水画作也多承载了他对于理想生活的寄托,这在他题画诗中多有表现。在《题弄月图》诗中:“桑根船出水禽飞,棹拍莲花露沾衣。山月下来残酒醒,摘将荷叶盖头归。”[1]150我们仿佛可以看见月夜之下有一只飘荡在湖面的小舟,船桨掠过莲花,花上露水沾湿衣裳,画中人残存的酒意慢慢清醒,将荷叶盖在头上躺在摇晃的小船上慢慢归家,整个画面给我们一种闲适、放松之感,让人不禁羡慕画中人的自在惬意。而《题风竹画扇》:“疏窗漏月喜闲看,隔水时移一两竿。何日枕书茶榻畔,松风无恙竹平安。”[1]239更是直白表达了作者希望过上赏月垂钓,松竹相伴的简单生活,抒发了其对于自在闲适生活状态的向往。

生逢明末混乱时期且又经历了由富庶到衰贫的人生起落,他的诗中自然也会有书写现实人生,深沉怀念,抒发愁绪之意。在《题南山雨图》中:“凭将笔底千重思,不及眉间一段愁”[1]87,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自己的愁绪万千难解之困境;而“家山万矗柳千条,归路逢春倍寂寥”(《题画》)[1]470、“月自当空水自流,人间何处是乡州”(《溪堂题画四首》)[1]86、“毰毸腊意浑描得,谁道狂夫不忆家”(《题画》)[1]155等诗句可见一个漂泊游子对于家乡的思念,同时充满了一个长期侨居的异乡人的失落感。但即使有着漂泊的孤独感和生计的窘迫状况,孟阳依旧是大气豁达的。“不是写生夸好手,要凭残墨画清明”(《溪堂题画四首》)[1]86表现了一种坚毅志气和自我意识的高傲之气,身处乱世困境依然保持清明。而“玄经读罢心如水,且喜无人载酒过”(《题松窗读易图》)[1]122更是展现了一个在现实人生中无限失落的读书人依靠道家著作排解自身苦难,达到心境平和之旷达情怀。

总体而言,孟阳之山水题画诗就如他的画作一样,简淡而不失意蕴,笔法干净却感情深重。写景纤约柔婉,勾勒出江南春景之清新灵动;抒情真挚直白,表达自身向往安闲、舒适生活的情感;而书写现实人生深刻而豁达,既展现乱世漂泊的孤独又不局限于此,而是用乐观开阔的态度对待,使诗中充满大气之感。描绘清丽山水中夹杂着自身情感,赋予景语以情语,使诗歌和画面都更加灵动。

(四)自赏画技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讲究内敛、克制和谦虚,经历悠久浸润的文人们更是长期承袭这样的传统。也许是受明末时代个性解放风气的影响,孟阳并不被此束缚,在他的题画诗中还有很特殊的一类便是称赞自己作画技术、表现自己作画态度的诗歌,自负自许却不失可爱。他的《题醉中墨竹》写道:“自笑前身应画师,能描露叶与风枝。胸中成竹今何在,但看淋漓烂醉时。”[1]211前两句写道自己前世应该是画师,可以绘出带晶莹露珠之叶和随风而动的树枝,超越绘画静态描绘的局限性,后两句则是写出了其作画时的状态多是醉酒之时借酒意而作。在《题墨花蝴蝶》中:“昔年落笔多乘酒,花鸟能欺粉墨工。老去一杯忘梦觉,只应游戏漆园中。”[1]224同样赞扬自己的花鸟画之逼真,并且落笔之时也多乘酒醉状态。《题画送吴巽之》中:“临行尚自爱余笔,点染得似云林逸。”[1]452借友人对自己画作的喜爱侧面烘托自己的绘画技术,且称自己绘画风格有倪云林的潇洒飘逸。从这些题画诗中我们可见其技艺高超,而且对于自己画技的认同感十分高。而关于他作画时状态,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多处于酒醉状态,钱谦益在点评程嘉燧的绘画时也说道:“酒阑歌罢,兴酣落笔,尺蹏便面,笔墨飞动。”[7]同样描绘了他作画时的醉酒状态。

自许并不意味着自满,孟阳对自己的画技虽然认同度很高,但他并不是那种草率狂妄之辈,从他的作画态度就可见。在《题烟岚小幅寄比玉》中提到:“乞我寒江画钓丝,只缘矜慎转多时。”[1]225友人向其索画,他却很长时间才完成,“矜慎”二字足可以见其对于作画时的认真态度。而根据其作品集中的记载也可知,他在酒醉状态时常信手拈来画作,下笔潇洒飘逸,但是当友人向他索画时,却反复思量不敢下笔,常常一年半载才得一幅画。而在《余爱丁家山水木幽茂题画留僧舍》中:“不是看山便画山,的应送老不知还。”[1]152更是可以看出其作画并不是根据看到的景物随意下笔,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才作画的。

这些都可以见他作为一个文人的坚守,对于自己作品反复锤炼,作画态度谨慎认真,对自己画技自信满满,给我们展现了一位矜慎作画却又洒脱生活的诗画家。

三、人格心态

中国绘画的特殊工具寓于弹性和透明感的毛笔与水墨,以此表现各种各样技法,可以随时代和艺术家修养的不同而创造不同的个性风格。晚明文人崇尚“风神气骨”的艺术风格很大程度上有赖其人文背景,简单地说就是说人的禀性如何,势必深刻影响其艺术风格[8]。孟阳也曾经阐述过关于艺术和人品的辩证关系:“因思古人之以一艺成名者,必有高世绝俗之行。若长卿之醇朴,尔宣之疏旷,尹子之孤僻,存叔之幹捷,皆有至性过人,非苟然者。皞臣恂恂,贞不异俗,和不徇物,无山谷僻陋之气,无江湖脂韦之态,专精于所事,而无矜能争胜之意。”[1]535可见其认为作家内在思想品行会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因此我们也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感受他的人生心态和思想品格。

孟阳的《画燕》诗曰:“官柳生桃叶,花狂易作泥。衔春江燕子,莫向翠楼栖。”[1]162前两句表明了其低调做人的生活方式,就如《题画扇送长蘅》中写的“不做忙人少出头”[1]135,谦虚内敛才是长久生存之道。而后两句借劝诫燕子不要在富贵繁华之楼停驻表明自己不慕富贵、安于平淡的人生态度。但他同时也是一位不拘小节之人,在生活中也会携伎同游,他有《题画与歌伎》《泛舟席上题扇与伎》等专门为歌伎创作之诗。而《题亡友张子画扇二绝》:“思君犹下泪,宿草又春阳……画成君不见,何忍更题诗。”[1]406则可以看出他与人交往的纯然之心,为朋友的逝世伤心不已,真诚直接地表达自身浓重的哀伤。作为布衣诗人,他却与许多官员如“徐汝廉、丘子成”等,甚至还有王爷都有交往,且朋友遍布,如“李流芳、娄坚、唐叔达、孙履和兄弟、宋比玉”等人。他们或是一起游山玩水,或是谈论诗书画,彼此之间感情真挚,孟阳诗集中有接近一半都为送别友人之诗,可见他的交友广阔。而且时人多有称赞孟阳的艺术修养和人品性格,他同样在家贫生活困窘之时毫不客气地向朋友索要钱财,足可见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孟阳为人的醇厚真实。

同时孟阳也和大多数晚明文人一般拥有矛盾的心态,他一生都为布衣不曾入仕,只在少年时参加过科举未中,便弃之从别业。可程家到孟阳父亲这一代虽为商贾,但他的祖父及往上先辈都是做过官且官职还不小,他的父亲虽然是商人但也十分喜爱读书,而且是一位很看重儒学之教的家长,因此程嘉燧是在儒学传统价值观念下成长起来的,可想而知孟阳不可能做到完全不问世事。于是,一方面,他的诗集中常常提到陶渊明、玄真子、商山四皓等隐居之士,多次写到羡慕他们平淡安逸的山林田园生活;而另一方面,却又广泛结交官员和著名文人,常出入应酬唱和,多应酬之作。并担忧着家国兴亡,关心时事政治,且在谈论到为官为臣之道时娓娓道来,完全不似不恋红尘模样。对做官不感兴趣甚至是厌恶,多次讽刺官场上的势利世俗,可是在晚年衰病之时,回忆往昔还是会对自己年轻时未曾成就壮业而感到遗憾懊悔。而诗中所描绘或展现的大都是他旷达平和的心境,到了晚年参禅悟道之后更是潇洒疏淡、不为世事所累的模样;可是在作品中也常有回忆家道衰落之前的意气风发和富贵任情生活,且对于衰老之事也并未做到完全释怀,诗中多有感慨时光飞逝、悲伤年华老去之语。这些都体现了在晚明复杂的社会状况下文人的矛盾心态,在出世入世之间徘徊,既向往洒脱自由的隐居山水生活,又放不下世俗红尘的繁华富贵的多元人格心态。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孟阳题画诗看出,他是一位生性自在而平和,淡泊名利,喜好交友且为人真诚,心性纯净而简单,感情真挚而直白,在明清易代之际诗画兼工、富有才气的“布衣诗人”。但同样有着和大多数晚明文人一般的复杂矛盾心态,徘徊在个人和家国之间,向往平淡却又无法真正放下繁华。

猜你喜欢
题画友人绘画
致友人(组诗)
苏轼题画诗
《戏答友人》
《友人伤足有赠》
题画诗册页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明 徐枋题画诗》
沈鹏《题画人物》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