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开放大学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结构优化研究

2022-11-21 04:57于蕾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激励机制要素

于蕾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广州,510091)

一、问题的提出

管理深处是激励。激励(Motivate)是“激发人的动机,使其产生一股内在动力,朝着期望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也可以说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1]有效激励的本质是双赢,即激励主客体目标的同时实现。激励机制(Motivate Mechanism)是指“组织中的激励主体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而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2]从激励机制概念的表述中,我们可推断:激励机制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层次、多阶段的动态系统,其运动的逻辑和轨迹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3]。置于科研项目管理活动中,激励机制是科研管理部门为了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效率和效益、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研工作以实现预期目标,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与科研人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

国内开放大学(以下简称“开放大学”)成立以来,逐渐改变转型前广播电视大学科研氛围不浓、队伍不强、水平不高等饱受社会诟病的颓势,以学校内涵建设为抓手,以科研项目作为重要切入点,对科研项目管理进行有益探索,激励措施和手段也随之多样化。客观来看,开放大学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尚停留在较为粗浅的层面,存在简单地把激励政策和激励手段当作激励机制的局限性思维和做法。科研项目实施全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开放大学已有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的探索性、科研项目多元参与主体的利益交织性以及激励实施过程中多重因素影响的不确定性等,决定了激励机制构建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以系统论作为理论支撑维度,激励要素选取、激励结构优化、激励功能发挥构成了激励机制构建的三项主要内容。其中,激励结构具有聚合激励要素、促进激励功能发挥的中坚作用。因此,反思激励结构科学性这一激励机制构建的核心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激励机制运行暴露的突出问题:结构失衡

开放大学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运行中暴露出结构不科学的突出问题,本文将其概括为两个“失衡”,即:激励要素结构失衡和激励类型结构失衡。

(一)激励要素结构失衡

激励要素结构失衡表现为偏重实体性激励要素,忽视关系性激励要素。实体性激励要素指对开展科研项目提供实体性动力的元素,包括科研硬件条件、科研奖励、职称晋升等;关系性激励要素指对开展科研项目提供关系性动力的元素,包括科研管理体制以及与科研激励有关的制度体系等。以科研奖励和职称晋升为主导的实体性要素激励是目前开放大学普遍使用的激励手段。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江苏开放大学、广东开放大学这5所开放大学都已实施以奖励金为主要形式的激励措施;同时,在职称评审业绩成果条件中明确规定主持(参与)科研项目的级别和数量。忽视关系性要素激励主要体现在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纵深度不够、科研管理制度体系系统性不强。目前,开放大学普遍采用二级纵向科研管理体制,除去开放大学作为新型高校的定位和院系规模等客观因素外,现有科研管理体制难以有效开展跨校、跨院、跨学科项目协同研究,不利于推动学术交流和科研资源共享;此外,校院二级科研管理体制存在校院权力分配失衡现象,校级科研管理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学院管理权限过小,难以发挥自主权和创造性[4]。在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中,开放大学往往把科研奖励办法等同于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忽视了与科研奖励办法配套的其他系列科研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整体性。

(二)激励类型结构失衡

类型指的是“由各特殊的事物或现象抽出来的共通点”,引证解释为“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种类”[5],本文取其引证释义。具体到开放大学科研项目管理激励类型的划分,因划分标准和侧重角度不同,激励类型表现为多样化。不同激励类型经过有机的排列组合即形成了激励类型结构。目前开放大学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类型结构失衡以内部自我激励与外部任务激励失衡、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失衡两种主要样态呈现。

1.内部自我激励与外部任务激励失衡:以外部任务激励为主,缺乏内部自我激励。内部自我激励与外部任务激励是以激励实施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动力源为依据进行划分得出的两种类型。开放大学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的动力源既有教师(含校内其他科研人员,下同)在科研项目研究中获得的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科研兴趣和创新精神等内生动力,还包括学校科研工作量考核、职称评审等外生动力。在开放大学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的实际运行中,普遍形成外部任务激励占压倒性优势的局面。如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江苏开放大学、广东开放大学这几所国内首批试点开放大学都已实施或即将着手实施科研工作量考核,并且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自主权下放到学校的环境下,将参与科研项目的层次、数量、参与程度(主持/主要参与/一般参与)等作为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客观而言,在开放大学转型发展初期,为了尽快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促使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外部任务激励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学校未来科研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来看,内部自我激励缺失导致的科研短视化、功利化等弊端将会愈加严重。外部任务激励旨在驱使教师实现学校科研管理目标,难以有效激发教师科研主动性和创新意识,难以把其内心潜在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追求转化为对学校科研发展目标的追求。造成这种弊端其本质原因在于缺乏把外部任务激励转化为教师内部自我激励的有效机制[6]。

2.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失衡:以奖励为主,缺乏约束制度。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Skinner)提出的强化理论,其核心在于可运用强化来影响个体行为,从而实现对其行为的改造。正向激励是对个体行为进行正向强化,使其以愉快的心情继续行为并进一步调动积极性;负向激励是采用批评、责罚等强制性、威慑性的方式对个体行为进行负向强化,以减少和杜绝该行为的发生[7]。按照管理中“责权利对等”原则,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应有机配合,不可偏废。现有开放大学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普遍存在“激励即奖励”的狭隘认知及由此产生的约束制度缺失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科学系统的规章制度、规范严格的评价机制和完善的管理责任制。前文已对规章制度体系(属于关系性要素激励范畴)忽视问题作了简要分析,此处主要就评价机制和管理责任制缺失问题进行讨论。

(1)关于科研评价机制问题。开放大学现行科研评价机制存在评价分类不科学、开放与长效评价机制不健全和评价导向不正确等问题。其一,评价分类不科学,即评价指标单一化、评价方法简单化、评价标准定量化、评价结果功利化[8]。其二,开放与长效评价机制不健全,即过度依赖校内评价,校外同行专家评价及社会第三方评价引入程度不够,随机、回避等评价专家遴选机制严重缺失;开放大学现行的科研项目、科研团队及科研奖励等基本以一年作为考核评价周期,以便于学校科研统计和管理为首要出发点,未能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及科研培育讲求的“厚积方能薄发”的原则。其三,评价导向不正确,表现为“三重三轻”倾向,即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短时轻长期,此举不利于高水平科研项目及成果的产生,尤其对于科研氛围不浓、科研实力不强的开放大学而言,更易助长急功近利搞科研的不良价值导向。

(2)关于管理责任制问题。开放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实践中,未能严格遵循“责权利对等”原则,忽视对从事科研项目研究的教师不履责行为的约束和惩罚。究其原因,无非“担心”二字在作祟。就笔者与国内首批几所试点开放大学科研管理部门人员非正式非公开交流所知,在学校转型升级、大力加强内涵式建设的初期,科研水平提升是衡量学校发展目标是否有效实现的重要指标,针对教师科研积极性不高的现实情况,学校只能通过“以奖励代替激励”“少约束不惩罚”的办法快速实现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积极性的目的,殊不知间接引发了科研项目拖延结题、科研成果质量不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研团队成员“只挂名不干活”等一系列问题。从发展的眼光审视,缺少约束和惩罚的激励不利于引导和培养教师敬畏科研,不利于学校科研高质量和长效发展。

三、破解之策:动态平衡下的结构优化

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支撑,功能是结构的外显表征。开放大学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的结构对其功能的生成和发挥具有决定作用。针对开放大学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运行中存在的激励要素结构失衡和激励类型结构失衡问题,本文尝试提出解决思路和建议,以期实现动态平衡下结构优化的目标。

(一)优化激励要素序位结构

序位,即位次安排。对激励要素序位结构进行优化,旨在形成实体性激励要素处于基础地位、关系性激励要素占据主导地位的科学结构。

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中人的需求有高低层级之分的核心观点,根据开放大学科研工作发展的新要求,结合现有教师队伍高级职称比例亟须大幅度提高、科研工作量考核标准逐渐向普通高校靠拢等实际情况,开放大学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中的实体性激励要素选取既要有科研物质奖励等低层级需求,也要有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等高层级需求。以上述需求为代表的实体性激励要素在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运行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性、外显性、可比性作用,构成整个激励机制运行的基础。以开放大学科研管理体制和科研管理制度体系为代表的关系性激励要素既能够对科研项目实施全过程涉及的多元利益进行有效表达、聚合与分配,又能够传递开放大学的科研工作导向,发挥重要的引导、制约、保护效能,占据主导地位。具体而言:其一,关系性激励要素对激励主客体(激励主体为开放大学及科研管理部门,激励客体为开展科研项目的教师)的责权利、激励的目标、激励方式方法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有效引导主客体双方积极实施关系性激励要素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其二,关系性激励要素中的制度体系一经构建实施,将对学校的科研工作和教师的科研行为形成有力约束,不允许任何特权干涉或违背;其三,关系性激励要素作为学校和教师共同利益的载体,将对科研失当失范行为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以消除不良影响,保护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的健康运行。

而如何有效确立并发挥关系性激励要素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建议可从深化开放大学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构建完善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体系两方面予以推进。

1.深化开放大学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建立科研管理、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校企合作、学术研究机构等多部门协商联动机制,加强学校科研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科研制度的有效衔接。第二,加大科研开放广度和合作深度。鼓励和支持校内教师、科研团队、学术研究机构等以项目研究、人才派出、深入企业参与成果转化等形式开展校外科研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推进校际合作,积极参与或牵头组织重大科研项目,鼓励多渠道柔性引进校外优秀科研人员参与项目研究。第三,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收入分配机制。科研团队取得成果转化收益应在重要贡献人员、所属学院/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具体分配方式及比例额度由学校与科研团队以合同形式予以明确,不与薪级工资挂钩。第四,健全科研诚信体系。建立科研信用档案,作为项目申请人与项目评审专家资格遴选的重要依据,对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或干扰项目评审的,取消其申报、承担和评审科研项目的资格。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信息公开制度,使教师及时掌握科研项目申报、评审、经费资助、成果鉴定等相关信息,提高科研管理透明度和公信力。

2.构建完善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完整齐备且彼此间有机联结、互为支撑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体系是保障激励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要素。好的制度设计应把握好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点,实现科研管理功效最大化与内在价值承载最大化两者的兼得。在开放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体系构建中,怎样判断与审视其是否完善呢?笔者认为,制度文本内容的完整连贯性与制度制定及执行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深度是最首要的两个考量标准。其一,制度文本内容的完整连贯性。广东开放大学近年来进行的有益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参照和借鉴:学校以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效率、提升整体科研实力为宗旨,先后颁布实施了《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试行)》《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办法》《科研团队建设和管理办法》《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学术道德规范及学术不端行为处理规定》《学术委员会章程(修订)》《关于深化科研评价改革的意见》等系列制度,涵盖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涉及的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人员管理、评价管理、机构管理以及诚信管理等诸多纵向流程与横向领域,初步构建起有别于普通高校、体现开放大学“新型高校”特征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其二,制度制定及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深度参与。那格尔(Nage)提出了政策制定的三个标准,即公众参与度、可预测性和程序公正性。其中,公众参与度是指一项政策在制定过程中目标群体、利益相关者和公众参与的程度[9]。开放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制定及执行过程中教师的深度参与强调的是该群体利益表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度的制定要广泛调研并征求、合理吸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制度的颁布要严格履行规范程序并予以公开,制度的执行要求包括教师在内的学校所有成员通力配合并遵从。需要指出,开放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应根据执行成效适时作出修订,畅通教师利益表达的渠道,真正实现深度参与。教师的深度参与有助于增强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体系的自我修复和自我完善能力,促进这一重要的关系性激励要素在激励机制运行中发挥实效。

(二)优化激励机制的类型结构

对激励机制类型结构进行优化,旨在形成奖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共存的结构新格局。奖励激励效果与约束震慑效应的有效发挥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体系。

针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团队等不同对象的评价应按照评价侧重点、评价方式方法、评价周期等维度进行分类设置,体现差异性和独特性。一是建立涵盖意义价值、创新质量、成果转化等要素的不同类别科研项目的评价体系。就开放大学现有研究基础、科研发展目标和定位而言,科研项目主要集中在应用研究项目、软科学项目以及社会公益项目几大类。应用研究项目以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和经济社会效益产出等为评价重点;软科学项目以服务决策需求、支撑区域智库建设为评价重点;社会公益项目以满足公众需求和社会效益为评价重点。对于同时包含多类别科研活动的重大研究项目,应按照项目实施不同阶段及进展情况进行针对性评价。二是建立涵盖协同创新、管理运行、服务贡献等要素的不同类型研究基地和团队的评价体系。协同创新中心侧重创新发展、产学研结合和体制机制协同创新,突出重大成果产出及对创新驱动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基地侧重基础理论与政策研究、区域/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对理论创新、文化传承、咨政建言等产生积极作用;科研团队采取以解决重大研究问题与合作机制建设为重点的整体性评价,侧重团队梯队培养、团队隐性激励氛围创设等。三是坚持多元、开放、长效的评价导向。加强校内外评审专家数据库建设和共享,充分发挥开放大学的信息技术优势,提高科研评价效率和开放程度,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规则,健全随机、回避的评审专家遴选机制,健全评审专家责任制;根据科研活动不同类别,结合项目实施过程的具体要求,改变原有年度评价传统,适当延长评价周期;科研奖励减量增质,适当延长申报奖励成果的应用年限;减少评价频次,酌情简化评价程序[10]。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激励机制要素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rating of Tui-Pushing chest-back manip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
如构何建电力系统员工有效激励机制
国务院印发《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