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下扩大内需的困难和措施

2022-11-21 05:01:03张晓群无锡市职业技术学院
环球市场 2022年25期
关键词:扩大内需内需高质量

张晓群 无锡市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要获得长远的发展仅仅只靠着对外出口来拉动是不现实的,中国经济赖以生存的强大动力是内需,也就是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最本质地还是要抓内需,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风险挑战,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随着贸易摩擦的加剧,我国的出口经济受到了影响,外部经济循环效果大打折扣,故而我国必须拥有一个强大而又稳定的内需市场作为最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拉动内需增长对于经济的新发展至关重要。所以本文主要分析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扩大内需的困难,并提出相对新的措施解决方法。

一、扩大内需的必要性

(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内需的地位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分阶段进行的,从起步到最后的腾飞,必然要经历一个淬炼的过程,毫无疑问,内需和外需必然要贯穿经济发展的始终。在国民经济最初的发展阶段,当时国家经济水平较低,国民收入水平较低,人均消费能力跟不上,居民投资能力有限,所以必须靠对外出口来拉动国家经济增长,也就是扩大外需。引进国外资金,保存本国国民储蓄,并且扩大产能,将国内企业的产品大力出口到国外售卖。因为本国国民人均消费水平较低,市场需求度不高,未达到饱和的市场消化不了企业生产的产品,售卖过剩的产品只能出口到国外消费,而利用国外市场来达到经济增长的方式,也被称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在20 世纪90 年代的珠三角发展模式,就是这种外向型经济。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就是要扩张外需,这时候,国家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业发展规模,通过本国廉价劳动力优势以及丰富的生产资源优势,吸引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承接一些生产技术水平不高,附加值低的企业,多见为加工制造业。通过廉价劳动力以及丰富的生产资源吸引过来的加工制造业在本国不断发展为全球工厂,实际上,这个阶段和几个世纪之前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方式有所趋同,用大量低附加值的产品去占领全球的生产市场,扩张本国的销售市场,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应运而生,这也是国民经济较快发展的一阶段。

同时,这种生产模式也为国家发展埋下了风险隐患,过度地以资源去换取经济增长,牺牲绿水青山就换金山银山,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生产方式,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素质水平的提高也逐渐会被淘汰。总的来说,在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外需的作用仍然很重要,但同时内需也有一定程度的扩张,但外需还是起着支撑作用。在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因为前两个阶段外需规模的扩张造成了国民收入不平等,贫富差距过大,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本国企业难以实现转型升级,特别是在劳动力价格上升,销售市场饱和,生产资源稀缺的今天,企业要实现质的突破,就必须实现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也就是说,要从自身出发,扩大内需,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的新发展格局,立足于这个格局,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降低外需,降低经济对于外国资源和市场资金的依赖性,对于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企业,要及时进行转型升级,适当地将某些部门转移到东南亚等劳动力价格低廉,资源更丰富的发展地区去。另外,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局势下,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危机和挑战,纷纷开始反全球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国必须立足于国内大循环,保护好本国的市场,扩大内需,自产自销,降低将来经济的风险性,稳定自身经济发展,也更能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二)国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

从1978 年进行改革开放到现在,至今已经40 多年了,40多年坚持不懈的发展,我国经济已经有了质的突破,从当年的一清二白到现在的国富民强,国民经济的腾飞发展,处处彰显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奠基石。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行列,基于中国经济体量大,人口众多的现实情况,国民经济的发展很难通过外需市场来带动,只有庞大的内需市场,才是我们发展经济的立足根本,促进消费升级,通过市场的更新换代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同时现阶段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国内经济体制常常因国际经济体制的动荡而受到影响,由于中国是贸易出口大国,在很多轻工业发展中过度地依赖进出口贸易,所以在发展过程中要持续与国际经济保持一致,基于国际经济的不稳定情况,与世界经济发展严峻的局势下,我国必然要从内需下手,扩大内需,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通过国民消费来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庞大的国民市场足以为我国扩大内需提供先天条件。同样,国内企业也应该积极发展,转型升级,由原来的廉价劳动力产业转向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立于不败之地。例如,在电子行业的发展中,中国虽然起步慢于其他国家,但是在国人的不断努力下,电子产品的份额以及5G 技术已经在现阶段成了世界的翘楚,同时获取的专利项目也为我国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收益。此外,在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国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时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等,但所有的这些都需要实现内需市场的扩张以及升级发展,也就是说,扩大内需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奠基石,所以,无论是基于国内形势还是国外大形势,我国都必须扩大内需,从而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二、扩大内需面临的障碍机制

(一)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要扩大内需,促进其转型升级,必然要实现国民收入的增长,人均消费水平提高才能够刺激居民消费,从而扩大内需。但从现实情况出发,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能力不足,全要素生产率过低,尤其是在大部分的加工制造企业中,员工的薪资水平增长缓慢,员工的消费欲望不强,再加上在城市生活中的住房出行,吃穿压力,很多居民的消费欲望都不强烈。加工制造业作为我国企业发展的中间环节,起着过渡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高端制造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从加工制造业开始,奠定深厚的发展基础,与经过工业革命淬炼的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他们的加工制造业大多是有着工业革命的原理做支撑,发展动力很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同样条件下,中国就相形见绌,中国的加工制造业大多数是由传统制造业发展而来,中国传统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发展动力不足,市场进入的壁垒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不高,企业的重视力度又不够,对于科创环节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强,所以就制约着高质量产业链的发展,从而无法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二)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过低

在目前的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当中,全球生产产业链的上层环节以及利润最高的环节都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发达国家通过全球建立跨国公司将利润额度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利用跨国公司锁定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位置,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主要将一些技术水平不高,附加值低的廉价劳动力行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其占有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市场,又可以利用生产资源,同时生产出大量的产品出口到本国,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扩大本国的内需。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大部分只能是一些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企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严格受到发达国家的制约,全球价值链的价值调控的隐藏机制也严重制约着发展中国家的盈利,也制约着企业员工的薪资水平。另外,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做的只能是贴牌代加工,跨国公司严格控制买方市场和研究设计源头,高端品牌的设计环节和营销渠道严格掌握在发达国家的手中,所以地位更占优势的发达国家会更加要求发展中国家降低其生产成本。压缩生产成本,必然是以压缩员工薪资为代价换来的,这就挤压了中国劳动力薪资水平的发展空间,降低国民收入水平,阻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影响国内内需市场的扩张,不利于经济的扩容提质发展。

三、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内需的建议

(一)推动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机制转换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国正处于由外需依赖型向内需驱动型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如果顺利完成转型,那么就可以推动国内内需的长期扩张和消费结构的更新换代,从而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立身之本,尤其是实体经济部门中的加工制造业。所以,要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从制造业着手,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员工的薪资水平。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提高创新能力。一方面,国家要加强对于科技创新企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与帮扶力度,帮助科创企业在核心领域与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研究突破,加大基础材料研究,切实提高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另一方面,企业要不断地进行人才引进策略,现代国家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要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带动企业科创水平的提高,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率,提高员工的薪资水平,刺激居民的消费欲望,实现消费的转型升级,从而扩大内需。

(二)坚持新发展格局,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机制

国家要坚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这种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是基于国内超大市场容量来制定的,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转型升级,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在国际竞争中更具有发展优势。新发展格局强调国内需求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要以内需为支撑,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持续不断地扩大国内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不断提升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刺激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费欲望,从而带动国内市场消费,开拓内需市场,最终形成良性的循环发展机制。所以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国家进行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国家资源要更多地倾向于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减少低收入水平人群,同时,提升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力求国民收入水平的发展速度跟得上GDP 的增长速度,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到每位居民。企业也要优化企业制度设计,减少垄断现象,合理分配财富,提高员工的薪资水平,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员工利益,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应该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可以利用第三次分配机制,将财富更多地向落后地区倾斜,通过慈善公益等方式去帮扶农村落后山区,促进农村的经济增长,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刺激农村人口的消费欲望,提高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发展潜在的农村消费市场,从而扩大内需,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结语

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需求,也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必由之路,基于现实经济发展情况,企业必须注重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员工的薪资水平,培养责任意识,从而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刺激国内居民的消费欲望,促进消费的更新换代,进而扩大内需,利用好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抓住时机,实现经济的高质量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扩大内需内需高质量
政策宽松边际加力 兼顾扩内需与产业升级
山西财税(2023年8期)2023-12-28 08:05:24
扩大内需居2023年经济工作重要任务之首
华人时刊(2023年1期)2023-03-14 06:43:44
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解读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工会博览(2023年1期)2023-02-11 11:57:14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2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02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10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浅析中国公款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商(2016年7期)2016-04-20 01:02:17
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内需
考试周刊(2014年101期)2014-04-29 10:18:42
内需与外需的动态关系——来自中国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