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培养路径研究

2022-11-21 04:00张俊浦易昌帅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竞争力核心

张俊浦,易昌帅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家庭条件改善,不健康饮食现象愈发严重,慢性病病人越来越多,而且患病年龄也渐渐往低龄化发展。对此,我国医疗卫生工作方向也在逐步发生转变,从开始的疾病治疗为主导正在转化为以健康管理为主导,同时人们对于“健康”一词的理解也随之产生转变,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也从生物层面扩大到社会层面,从而增加了对健康维护和健康管理的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 年10 月25 日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呼吁健康服务管理工作加快创新和改革的步伐,健康管理将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中迎来新的发展机会,促进我国健康产业在政策背景的推动下,步入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此背景下,促进和加强我国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打造符合我国国情的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重要一环。当前我国健康管理人才培养刚刚起步,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不明显,专业人才的被替代性强,社会影响力不高。为了增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认同感,充分发挥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在大健康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结合目前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现状,我们应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一个准确定位,通过培养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来增强健康产业优势,促进我国大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随着医疗服务费用的快速增长,个人、家庭、社会都面临着沉重的医疗风险和负担。健康服务与管理是在专业医疗知识基础上,依据被管理对象的健康状况设计出符合其评估情况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运用有限的社会医疗资源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来对自己的身体进行管理,使不良生活方式、不健康心理等危险因素得以改善和修正。健康服务与管理将帮助人们从原来的被动治疗变成现在的主动预防,积极主动地管理自身的身体、维护自身健康,做到“一级预防”,降低疾病的患病率。

(一)人口老龄化需要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

据国家统计局于2020年发布的《2020年中国人口报告统计》,截止到2019年年末,我国的新出生人口的数量下降至1465 万,死亡人口数量为998 万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有明显的降低,其中总人口数12.6%为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由于社会物价的上涨速率加快,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加重,育龄阶段的妇女生育意愿已经大幅度下降,致使我国的出生人口数持续减少,在我国人口破14 亿的背后,2019年我国的新生儿的出生率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纪录,人口的出生率与老龄化的速率难以持平。根据《健康老龄化蓝皮书:中国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报告(2019—2020)》对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行测算,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将会在2053年时达到老龄人口的最高值,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7亿,将占全球老年人总数的25%,位居全球老年人数量之最。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人口老龄化导致了我国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的缺口不断加大,市场的需求量也随老龄化人数的提升而急剧上升,导致健康市场上的专业人才供应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量。健康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将顺应市场发展,随市场的缺口增大而不断增加,人才培养工作将十分紧迫。

(二)慢性非传染性病人群需要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

根据当前医学研究的一般共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中社会因素占10% 、遗传因素占15%、医疗因素占8%、气候因素占7%,而不良的个人生活方式占比达到了60%。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影响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不良生活方式。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疾病的患病率、病死率正在不断地上升,人类的健康正被这些慢性疾病影响。

专业化健康管理对于改善人类的健康尤为重要,在保障国民健康生活水平上起到关键性作用。通过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群进行健康评估、健康监测、健康管理等一系列的健康管理工作。运用专业知识对需求人群进行生活方式的管理,来改正其不良生活方式,降低该类人群患上慢性疾病的风险,改善其自身的健康水平,有助于慢性病人群健康的良性发展。美国的健康管理理念普及到了企业、学校等各种社会机构,健康管理走在世界前列。根据美国在2000 年发布的“健康国民2010”计划,美国在健康促进政策的实施中注重从幼儿园开始就全面实施健康教育,把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学校教育体系。[1]由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群的增大,我国健康服务与管理方面存在的服务缺口是巨大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三)全人群需要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

健康是人民幸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但目前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形势却不容乐观,且出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低龄化趋势。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进一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将健康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我们勾勒出了健康中国的清晰蓝图。进入21 世纪,我国健康管理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无论在机构数量还是在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2]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社会公众的健康意识在不断提高,健康概念也在不断深入居民,健康管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当前我国各种各样的保健服务工作随之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人群选择专业的健康管理为自己的健康进行服务,做到早期预防,来消除疾病、预防疾病,让自己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随着大健康市场的蓬勃发展,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专业健康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迫在眉睫。

二、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明确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确定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提升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拓宽健康产业市场。根据对相关院校的调研及健康管理专家访谈,健康管理综合运用了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方法与手段进行集成创新,是一门集生命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学科。[3]笔者认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不能是单一的技能或技术,而是以多元化技能与核心技术相融合的复合形式存在。本研究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概括为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沟通技能。沟通技能是指在进行人际交流时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法,来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交流技能。其中包括倾听、激励、表达3个部分。倾听即在交流时认真地听对方说,并合理地运用非语言方式和对方进行反馈;激励即为在交流时给予对方的进步或改善之处,作出积极性反馈,激励对方继续坚持;表达即在同对方交流时,说出在进行健康管理时的必要的解释说明以及对管理对象情况的询问。

第二是调查技能。调查技能是指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去了解被管理对象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调查方法、访谈技能、统计学应用、流行病学应用等多个角度的综合性技能的运用。

第三是写作技能。写作技能是指在日常的工作中,使用文字符号来记录叙事,用以表现事物、传递知识信息、实现交流沟通等创造性脑力劳动的过程。其中包括日常文章写作、专业写作技能、科普知识写作、健康报告的写作等与健康管理工作相关的一系列的写作。

第四是检测与评估技能。检测与评估技能是指在进行健康管理时对特定人群或人群样本的健康状况的检测与状况评估,主要是运用营养学评估、运动功能检测、心理检测、临床检测、外部致病因素检测、中医检测等基本手段对健康管理对象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

第五是干预技能。通过对被管理对象的健康情况进行基本评估后,针对评估的结果及其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评定,制定出符合其评估情况的健康管理计划,为对其健康状况的干预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其中包括认知障碍的干预、心理障碍干预、营养障碍干预、不良生活方式干预等影响被管理对象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的干预。

第六是健康教育技能。健康教育是指有系统性、计划性地组织受众群体进行学习的社会性教育活动,使他们能够有意识地采取行动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使得影响健康的风险因素得以修正,以此来预防疾病和改善生活质量。其中包括演讲技能、组织活动技能、信息传播技能、文章撰写、健康宣教PPT制作等健康教育相关的基本技能。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探索、实践及创新,各院校在进行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的时候,应当结合本院校的特色和优势对人才核心竞争力指标进行论证,确定有院校特色、地域特色的人才核心竞争力。

三、高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从2016 年开始,广东药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成都医学院、滨州医学院、山东体育学院等5 所院校开办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近5 年来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蓬勃发展,截至2020年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院校已近百所。但是由于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新兴专业,各个高校都是在逐步探索,没有可以借鉴的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还存在着多种问题。

(一)专业核心竞争力优势不突出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知的改变与市场需求量的增大,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蓬勃发展。国内开设该专业的院校主要分为成都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医学院校和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杭州师范大学、四川文理学院等非医学类院校,各类高校都在根据院校的办学定位进行探索与实践。

由于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院校的类别不同,其办学基础、办学理念和培养方案等差异较大。再加上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新办专业还没有统一的国家质量标准,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也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导致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优势不突出,许多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脱节,无法切实满足健康管理人才技能提升与专业细分的需要。[4]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不明显,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专业发展及社会接受度和影响力。

(二)课程体系特色不明显

通过对不同类型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各个高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考核方式等方面各有侧重。

专业课程的开设主要涵盖医学、管理学两大模块,但是缺乏迎合市场需求、符合大健康产业发展实际的综合性课程,整个课程体系的专业特色不明显,难以适应新时代健康模式变化的新要求。

另外,由于国内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开办时间较短,教育资源有限,大多数院校都没有用于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特殊教育设备,在授课过程中无法根据社会需求来调整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阶段,由于培养方向的差异,各高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单位选择也有很大差异。医学类院校的实习实训主要集中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等单位,而非医学类院校的实习实训主要集中在健康体检中心、保险公司、科技公司、健身机构等相关单位。

(三)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作为新兴专业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都是近一两年刚刚开办,大部分开设本专业院校专职教师都不能满足专业发展需要,高层次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师资更少,整体师资力量都比较单薄且结构不合理。

根据笔者调研,当前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师资主要由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事业管理、社会学等专业背景的教师构成,缺乏经历过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训练的教师。由于专业师资缺乏,一个教师要同时讲授多个学科的课程,难以针对一个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很难在某个领域取得有影响力的成果。另外,健康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点很少,难以适应师资提升的巨大需求,各个高校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普遍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问题。

四、高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健康服务业属于经济体系中的新型产业,目前还处于探索发展期。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人类健康面临着各类不良因素的威胁,这都将推进健康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是当前教学、卫生等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当前各个高校必须抓住大健康产业发展契机,从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科实际出发,侧重于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探究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

(一)采用差异化培养战略,提升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

每个学校都拥有自己的办学特点和区位优势,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必须要从自身优势出发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避免人云亦云。医学类院校侧重于学生医学素养及医学水平的培育,经济管理类院校侧重于学生经济管理运作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体育类院校从体育健身、运动视角增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人才的应用实践能力,各个高校要探索获得具有绝对优势的学科发展方向。

健康管理是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和预测,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5]因此,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从健康管理的核心职责入手,凝练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使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拥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特点,并获得医学和管理方面的技能训练。

产教融合是以半开放的方式令学生走向社会,以理论性知识为实践基础,将感知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通过学生真正地与社会接触来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并将空洞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动手能力进行转化。产教的深度融合将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学以致用。在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培养阶段,需要通过准确定位学校的区位优势,最大程度发挥产教融合的教学优势与特色,实现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发展。由于各个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差异,充分利用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是差异化培养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二)强化实践技能,优化课程体系

特色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以健康行业紧密联系的医药卫生健康基础知识、健康产业发展以及健康管理基础知识为主,既体现专业特点,又紧密结合行业岗位。[6]

实践教学是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重要路径。在具体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堂实践,使学生从问题中学习知识并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技能。通过具有特色的产教融合模式,增加学生工作经验及在市场上的适应能力,使得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需求。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必须以培养健康管理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宗旨,参照行业不同的就业岗位进行产教融合,充分响应用人单位的实际和潜在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三)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提升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健康管理作为交叉学科,决定了高校要培养合格的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7]作为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综合性应用型专业,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要具备多学科的专业背景,精通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知识,并在具体教学中能够把基础知识运用到应用实践中。

由于专业发展较晚,教师培养也刚刚起步,必须通过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才能提升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鼓励在职教师进修学习,不断充实教师的知识储备,进修内容要以自身专业为基础,扩充学习与健康服务与管理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其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有利条件,采用“教师走进企业”等合作模式,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并以此为契机打造“双师型”教师。最后,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邀请“企业专家走向讲台”担任企业导师,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与教学互补,提升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应用性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需求。

五、小结

从全球健康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大健康行业未来的市场需求量是巨大的,发展前景广阔。我国大健康产业刚刚起步,随着大健康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会逐渐增加。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技术服务创新发展将会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引擎,不断推进大健康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支柱。

高等院校应充分结合健康管理的专业特点,不断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优势进行扩展,加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升级,推动跨学科之间的学科融合及资源分配,使得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力。为社会输出越来越多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竞争力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二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高职机械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