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动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实践路径

2022-11-21 04:00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人文劳动素质

沙 原

人文素质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它不仅能够提高人才的质量,还能提升国家文化的软实力,与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它能够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个人的实践教育活动使其内化为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精神文明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基础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年龄特点开展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人文素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使学生在劳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劳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基础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使学生具备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能力。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艰苦朴素的作风,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完善品格,成长为高素质的优质人才。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来说,开展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鼓励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去思考、去发现、去感受,这不仅仅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别样的天地,更能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收获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开展劳动教育能够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智慧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劳动还能培养学生独立、自理、自强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及步入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当中也能从容应对,培养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劳动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关系

(一)劳动教育是人文素质实践的衔接

人文教育重视对学生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劳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的精神文明的建设,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劳动教育是人文素质实践的衔接。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的融合,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建设。比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借助劳动教育能够进一步落实人文素质实践,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做好衔接工作,使学生在更加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发展自身的人文素养,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思考,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积极健康成长。

(二)劳动教育是人文素质实践的检验

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实践的情况能够在劳动教育中体现出来,学生在劳动中的表现则能够反映出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基本情况以及培养情况,劳动教育是对人文素质实践的检验。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所认为的劳动教育,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劳动实践实现一定教育目标的教育活动。人文素质教育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并发现学生的问题,从基本的问题入手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在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教育中,若教师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情况以及相关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情况无法做到准确判断,那么通过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就能够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检验,对学生的表现情况的评价过程中对比教学前后的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的情况,使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劣势,进一步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三)劳动教育是人文素质思想的延展

孟子曰:“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上》)人文素质是人对生活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劳动教育是人文素质思想的延展,能够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更加深层次的思考,在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艰苦朴素的作风,让学生能够在汗水的挥洒中,在脏、苦、累的体验中逐步懂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从而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完善品格,成长为高素质的优质人才,还能培养学生独立、自理、自强的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同时,以组、班、年级为单位的劳动任务,通常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才能完成,这也无疑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交流合作意识。多年的劳动教育理论以及活动的开展让我们意识到在实际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劳动教育是人文素质思想的延展,要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组织学生参与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掌握劳动的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以及劳动的兴趣。[3]通过劳动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丰富知识内容,促进智力的发育,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劳动教育是人文素质内化的过程

劳动是智慧之树,劳动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也至关重要。劳动教育能够促进人文的内化,劳动教育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发展,使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创新的想法。有了这种想法,学生就会想要多知道一些,以便更深刻地探索劳动的奥秘,这样学生就会结合实践活动,激发出自己内在的创造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学生:“要知道,很少有人生下来就有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天赋。要做不利的打算,即你没有天赋,你要用劳动和创造来培养和发展你的能力。”所以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内化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活动的创新,使学生在真实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发展自身的劳动智慧,提升自身的内在修养,促进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以劳动教育提升人文素质的实践路径

(一)深挖教材拓展路径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元化的途径、方式和教育契机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体会劳动的乐趣,发扬劳动创新精神。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开展劳动教育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重要的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和各个年龄段的需求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劳动的兴趣,提升其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样才有助于教学实践活动的效率的提升,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加优质的体验。[4]在日常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与拓展,使教师熟悉教材中的劳动意识培养的内容,将其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在隐性的教育活动中培养劳动意识,发展人文素养。

比如,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挖掘教育素材。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结合相关的文章和内容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通过阅读课文、写作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对劳动进行思考,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创建劳动情境,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及相关的问题的设计中结合劳动知识,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劳动的技能,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明白劳动不只是单纯的体力活;还要让学生全面理解劳动,领悟劳动的精神与品质。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中结合阅读、听力以及写作的内容融合劳动教育,结合教材的内容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英语学科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的共性与联系,不断改进、完善并生成渗透劳动教育的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接触不同国家的劳动文化和人文素养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价值取向,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结合生活探索路径

劳动来源于生活,对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是为了提升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人文素质的培养也是为了使学生端正思想,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品行和习惯,更好地服务社会。所以在开展劳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生活探索有效的路径,在生活中创建教学的环境,创新劳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走进生活,能在真实的劳动环境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劳动的艰辛,加深学生的劳动体验感,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劳动,体会劳动带来的生活乐趣,激发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可以联系社区带领学生进行环卫劳动工作,使学生在环卫劳动的体验中感受劳动的艰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珍爱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劳动体验感。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劳作,体验割水稻、掰玉米、割麦子等农作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农作物,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使其在体验的过程中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珍爱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端正学生的态度,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完善,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与经历。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学校参与拔草、打扫卫生等活动,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学习生活中体会劳动,也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能够看到需要劳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劳动的意识,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思想,也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维护班级和学校的劳动秩序,提升自身的劳动实践能力。

(三)主题活动巩固路径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一些活动的理解能力不够,需要教师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加深学生对活动的印象,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与反思。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精神文明的建设,使学生在浓厚的教学环境中激发自身的劳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促进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发展。

比如开展家务劳动实践主题活动,组织学生以及学生的家长参加,使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了解家务的内容,能够帮助家长分担家务,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也使家长理解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使家长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参与劳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家长的带领和引导下提升自身的家务劳动的技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能力。开展校园劳动主题活动,在劳动节的背景下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劳动节的氛围中培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且能够在校园的劳动活动中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参与校园劳动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校园的环境的保护以及相关的劳动活动当中去,发展学生的劳动技能,促进学生的劳动思维的发展。开展社会劳动实践主题活动,使学生对不同劳动职业的内容有所了解,在了解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认识劳动不分贵贱,使学生意识到各个行业的劳动都值得被尊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线上评价完善路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教育的发展中更是为教育的创新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广泛的途径。在劳动教育中采取线上评价的方式,完善评价的路径,为劳动教育的反馈结果进行统计,有助于劳动教育的发展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劳动教育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采用线上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有一个动态的评价体系,对活动的完善以及学生的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作用。

可以通过线上的学生的自主评价方式,收集学生对于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从学生的角度了解活动的实践价值,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优化活动设计,提升活动的质量。还可以建立线上的学生活动的参与情况的评价档案体系,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劳动能力以及意识的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跟踪调查,使学生在更加科学和完善的评价过程中全面发展。另外对于线上的评价的完善还需要学生的家长参与进来,从家长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借助这样的平台收集家长的意见,使学生家长参与监督对孩子的劳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当中去,从更多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劳动情况。线上评价完善路径,为学生的劳动教育的发展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四、结语

劳动教育在对当下的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要注重对劳动教育形式的创新,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劳动教育中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新时期的劳动教育要注重对教育的形式的创新,利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形式,使教师注重对身边的教育素材的挖掘,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也使其在劳动活动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人文劳动素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人文社科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