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远门学区 赵亚锋
小学阶段是学生初步接触语文的阶段,此阶段对学生后续语文学习的态度和学习质量有深远的影响。新课标要求在小学阶段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使学生愿意表达自己,并且能利用语言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但小学阶段的学生词汇量相对不够丰富,并且受性格等因素影响,在部分情况下很难完整地进行语言表达。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和研究培养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能更准确、有效地进行口语表达。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常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学生性格方面的因素,由于不同学生性格的不同,其表达欲望也存在差异,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在表达时会比较害羞,表达内容也比较隐晦,但随着学生的成长,此类情况会有一定的改善。除性格因素影响之外,还包括学生自身身体方面的因素,比如口吃、言语不清等,通过长期的练习可以矫正和控制,但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心智不够成熟,可能会过分在意自身此方面的不足,从而羞于开口表达,导致口语表达能力得不到提升。
1.家庭环境
我国小学主要是走读的形式,因此,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受家庭因素影响较大,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学生跟随父母生活,第二类是学生跟随爷爷奶奶或寄宿生活。跟随父母生活的学生,由于父母一般会更了解和注重素质教育,除了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之外,可能还会给学生报名一些演讲、播音主持类的兴趣班,这对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帮助;而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或寄宿生活的学生,除日常交流外,通常不会有太多的口语表达机会,长此以往,也会使学生逐渐降低表达欲望、失去表达兴趣。除此之外,家庭氛围也是影响学生口语表达的关键因素,家庭氛围和谐的学生通常更敢于表达,也更有表达欲。
2.学校环境
学校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教育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口语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学校中影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师重视程度,由于学生本身对口语表达没有明确的概念,因此,教师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口语表达的重视程度;第二,整体教育环境,此因素指集体氛围是否和谐友善,能否促进学生之间的表达和交流;第三,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小学生的整体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要略差于成年人,因此,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很难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小学生相对更注重教师的评价,如果教师在评价中措辞不当或态度不合适,很可能影响学生的表达欲望。
培养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应从帮助学生树立表达的信心开始,使学生从“怕说”到“敢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兴趣,激发其表达欲望。树立学生表达信心应从语文的日常教学中入手,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表达想法,在学生表达有误时,在纠正学生的问题之后,也应对其敢于发言的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避免打击学生的表达信心。以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口语交际“转述”为例,教师可以组织一场“传话游戏”,由教师给出一段话,以2~3句为宜,之后依次进行话语转述,并将最后传话的结果写在黑板上,之后教师可以带大家分析传话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变化,导致转述的内容变化。教师:同学们,现在黑板左边是最开始老师想告诉大家的话,右边是最后传话的结果,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最后传的话变短了,意思也有点变了。教师:没错!那是什么导致这种事情发生的呢?学生1:我传的是对的,肯定后边有人传错了!学生2:我传的也是对的啊!教师:同学们请安静下来,老师相信大家传的都是你们认为对的话,但是传话的过程中由于理解和语言重新组合的问题,一般都会导致传的话改变,这并不是谁的问题,很多时候只是一个误会,因此,在表达的时候一定要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别人对某些话有误解,也要敢于解释、敢于表达。同时,教师应给所有学生表达的机会,在此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的表达欲会比较强,教师也应教导学生,无论是在日常交流还是集体发言中,都应给所有人表达观点的机会,告诫学生倾听和表达同样重要,倾听在某种程度上也能使自身获取到可以表达的信息。除此之外,对羞于表达的学生,教师也应利用课余时间,在不影响学生课间休息的情况下,了解学生“不愿表达”的原因,并根据其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在帮助学生树立表达信心之后,教师应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学生的表达兴趣,激发其表达欲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性,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能增加口语表达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讲出自己最喜欢的课本中的一篇文章,培养学生的口语组织和表达能力。教师:老师读小学的时候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讲做冰糖葫芦的故事,后来老师回家还自己尝试了做冰糖葫芦,同学们最喜欢课本中的那篇文章呢?学生:有!喜欢《小木偶的故事》。教师:那就请你分享一下你最喜欢的课本中的一篇文章吧!同时,在此类导入内容选取中,教师应注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避免提出有学生没有参加过的或了解过的内容,除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表达欲,例如,在某个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根据其表达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回答问题、表达想法。
1.家校一体,在陪伴中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基于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教师应协同家长,做到家校一体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学校,教师可以布置家庭阅读作业,由家长和学生共同选择某文章进行阅读分享,考虑到不同家长的工作时间问题,阅读分享可以安排每周一次,分享时学生需要表达该文章的大致内容,以及从该文章获得的感悟,尤其要重点区分自己的感悟和家长的理解,教师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也要分辨学生所表达的观点是否是自己的看法,确保学生在此过程中有效地参与进来;同时,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家庭状况不同,教师应对独立表达的学生给予表扬,一方面照顾学生的心理感受,另一方面使其他学生意识到独立思考和表达的好处,从而使学生能逐渐独立思考和表达。以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此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童话故事,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家庭阅读作业的主题设定为童话故事阅读,要求学生能大致复述故事,并能从故事中获取一些道理。教师:同学们,今天又是阅读分享大会啦!同学们都准备好自己分享的内容了吗?学生:准备好了!教师:好的,既然大家都准备好了,那么老师就要开始邀请同学上讲台来分享了,首先第一位要给大家分享的是XX同学,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学生鼓掌,分享同学上台)
学生:大家好!今天我要分享的故事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讲了……教师:很好,XX同学讲得很棒,那XX同学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有什么想法呢?学生:大家跟卖火柴的小女孩比过得太幸福了,能吃饱也能穿暖,但是听妈妈说,有些地区的小朋友还是生活在饥饿和寒冷中,所以想把之前的玩具和穿不了的衣服捐赠出去,希望帮助更多的小朋友。教师:XX同学说得很好,很多童话故事都有它的背景和意义,现在大家读起来是这样的感受,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再读可能又是另一种感受,不过老师希望大家长大之后仍然能记住童话最美好的样子。
2.求同存异,在辩论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处于养成阶段,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肩负着语文教学的重任,还应利用语文教学中文章和素材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辩论的形式,给出一些热门辩题,在促进学生思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建立在良好的思维基础和语言组织能力上,利用辩论赛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反应更加灵敏。以课文《给予是快乐的》为例,拟辩题为“给予是否快乐”,正方观点为“给予是快乐的”,反方观点为“给予不快乐”。教师:老师刚刚带领大家学习了课文《给予是快乐的》,那么给予到底快不快乐呢?现在老师给一个辩题——“给予是否快乐”,正方和反方的观点分别是“给予是快乐的”和“给予不快乐”,现在所有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抽一下辩论的组别,然后一起举办一场辩论赛吧!学生:好的,没问题!分组之后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准备工作,在学生准备期间,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堂的时间了解学生的准备进度,并针对学生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指导;在辩论赛正式开始之前,教师需要讲明规则,并告诫学生应秉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在辩论赛中,教师应记录学生表达中的问题,维持好辩论秩序;在辩论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所记录的学生在辩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的口语表达更为准确,进一步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3.情感共鸣,在课文阅读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课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课文阅读可以矫正学生发音,培养学生有感情的阅读文章。为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分组、点名或学生自愿举手等形式,选择几名学生参与课文的朗读,在课文的朗读中教师可给每名学生分配不同的身份,并要求学生代入情感去对话,以此使学生能感受到课文的内涵,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以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为例,由于该篇课文中包含大量旁白部分,教师可将整篇文章分为几部分,由多名学生共同负责旁白。教师:同学们,老师在上节课下课之前要求大家课后阅读《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大家回家都读了吗?学生:读了!教师:很好,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有什么感受呢?学生1:那些坏人太气人了,怎么能这样对雨来,还好雨来最后活下来了。学生2:是啊!是啊!雨来真的是聪明勇敢的小英雄。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就请大家带着对小英雄雨来的敬佩之情,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来朗读这篇课文吧。这篇课文可以分出这几个角色,老师写在黑板上,现在同学们可以竞选你想扮演的角色了,同学们也可以推荐某个同学扮演某个角色,现在就开始吧!
(教师组织学生选择角色,注意把控课堂秩序)
教师:好啦!现在角色已经分配完毕,同学们可以开始了!注意一定要代入你所扮演的角色,有感情的表达。在组织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由于此种课文阅读方式并非能应用于所有课文中,对学生而言比较新奇,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学生代入角色的过程也是感受文章情感的过程,其能帮助学生以更丰富的语言情感去对话,在学生角色扮演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某些学生可能不擅于将情感融入语言中,教师应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即便是同样的一句话,在使用不同情感表达时,也可能展现不同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更好地利用自身的情感,形成有温度的口语表达。
4.思维训练,在即兴作文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是口语表达的重要培养内容,其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口语表达过程中的反应速度、表达清晰度、准确度等内容,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中,可通过课堂即兴作文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口语表达更自如,以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为例,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为动物,根据该单元《我的动物朋友》的习作要求,教师可设计介绍喜欢的小动物的即兴作文,并要求学生以口语进行表达。教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的课文主要讲的内容都是小动物,同学们喜欢什么小动物呢?大家养过宠物吗?学生1:养过小狗!学生2:我喜欢兔子!教师:很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组织一个小活动,活动内容就是介绍你喜欢的或者养过的小动物,可以讲你和小动物的相处过程,也可以讲怎么喂养小动物,现在老师给大家五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我们就正式开始吧。通过学生的即兴表达,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短时间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以此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在遇到各种情况时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综上所述,由于小学生整体年龄段偏低,其口语表达能力主要受先天因素和后天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因素影响,先天因素通常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改正,而后天因素则需要家长与教师共同配合,并结合合适的教学手段,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本文主要从提升学生表达信息、提高表达兴趣和欲望、口语训练的角度进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以期为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