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2-11-20 19:12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东新小学柯国玲
亚太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班规责任意识法治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东新小学 柯国玲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具备良好道德与法治观念的综合型人才。教师要不断结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在养成小学生良好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基础上对小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行培养,因为这是小学生未来生活和接触社会的必备素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受到了限制,制约了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以提升小学生的责任意识为核心,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培养责任意识的意义

(一)为小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生正处于培养道德与法治意识及责任意识的黄金时期,在小学阶段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有效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合理约束及规范,提升其责任意识,所以在这一阶段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随着教育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一方面,学校为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各种方式来逐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并引导小学生树立完善的道德评价标准,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另一方面,通过正确的学习,能够帮助小学生掌握基础的道德与法治常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发育完全,自身的约束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较差,而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引导小学生优化自身行为,并形成良好的管控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断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将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育功能及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小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及良好的责任意识奠定基础。

(二)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

现阶段,相关调查显示,自身道德与法治观念差是导致青少年违法乱纪行为的主要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避免青少年走上违法乱纪道路的有效方式之一,其教育教学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使其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健康的心理。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其引导作用,摆正小学生的思想和认知,避免小学生因为思想偏差而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另外,教师也需要从精神层面向小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意识,避免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开展,还能够帮助小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并实际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保护自己及他人,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实践及应用能力。

(三)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内容具备与时俱进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和变化,优化并创新教学工作。基于教育不断变革的背景,教师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上,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和教育改革的要求,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对于一些学习能力不高且道德法治观念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及良好的道德观念,为小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促进小学生成为综合素质高且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的基础。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教学过程以生为本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教材内容都是结合小学生实际的心理特征、身体特征及年龄特征等编纂的,且这一教学的内容源于生活,所以在对教材汇编时也会存在一些小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其内容直观且灵动,小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时也较为容易。基于这样的教材,教师就应该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课堂的主导地位交还给学生,引导小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探索欲,释放小学生的天性和想象力,将课程中的重点知识有效地传输给小学生,并以此为基础,助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法治与道德观念,养成责任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一般为设置相应问题、寻找示例进行展示、联系生活实际并深化教学主题等,采用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引导小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知识能够有新的认识和感悟。例如,教师在教学“我们的班规我们定”这节课时,由于课程内容贴合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小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要求,为对小学生开展系统教学,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养成责任意识,教师就可以在课程开展之前向小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受到这个地方相关规则的制约,如在商场中不可以吸烟、在加油站不可以接打电话,那么在我们的班级中制定班规有什么用呢?”此时小学生就会深入思考,有些学生会回答“为了更好地学习”“为了让我们更有礼貌”等。通过提问,让小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列举实例:“有一天小明同学在教室里奔跑,撞倒了小红,但是小明既没有道歉,也没有扶起小红。同学们,你们认为小明做得对吗?如果不对的话,他错在哪里呢?”此时小学生就会意识到班规的重要性,意识到只要规定了教室里不准奔跑打闹,就会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接下来,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写下一条班规,再由同学们举手投票,超过半数的“班规”就可以被列入真正的班规中。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认识到制定了符合实际需求的班规,小学生就需要积极遵守并履行,树立责任意识,敢于担当。这样的模式不仅能帮助小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还培养了小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过程多元化

在教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想要优化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就要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去除其中不符合时代发展及学生学习需求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小学生对责任意识进行感悟。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自主讨论法、案例法、多媒体教学法等都是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学习积极性的方式,不仅能促使小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先利用信息化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小学生直观地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危害的视频,如白色污染、农药污染、噪声污染等。再引导小学生以观察讨论及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白色污染、噪声污染等产生的原因,通过自由讨论的方式思考解决的办法。为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知识,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来到街道上,寻找垃圾袋、塑料瓶等,用这些实物为小学生进行污染归类,并引导小学生将这些物品拾起放在相应的垃圾桶中,告诉小学生爱护环境要从自身做起,只有每一个人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才能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小学生通过实践,知道了如果随意丢弃垃圾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在日常生活中就会自觉养成环保意识,并养成不随意丢弃垃圾以及随手捡起垃圾放进垃圾桶的责任意识。这样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小学生通过实践逐渐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

(三)教学结合生活实际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程内容一般都是根据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编写的,其内容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小学道德与法治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列举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更贴合于小学生的生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共鸣,将复杂的知识架构变得直观且生动,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使小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法治与道德观念及良好的责任意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这节课时,因为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为了帮助小学生正确处理与家庭、父母之间的关系,培养小学生关心家庭生活、关爱父母家人、承担家庭事务等责任意识,教师就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帮助妈妈做饭”“给父母洗一次脚”“我讲故事哄父母睡觉”等家庭活动,鼓励小学生在家庭中与父母交换角色,感受父母的不易和家庭的温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这次活动写成一篇日记张贴在自己的书桌上,在自己与父母发脾气、在家务中懒惰的时候能够时刻警醒自己,树立家庭责任意识,认识到自己身为家庭中的一员,也需要为家庭负责任并积极做贡献。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能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基。

(四)教学结合社会热点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门实践与理论并存的课程,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与时政热点相互串联。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上添加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等内容,提升小学生对社会事件的认知及责任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课堂,为小学生设置适宜的课堂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讲解“当冲突发生”这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小学生了解产生冲突的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化解冲突。结合这一内容,为帮助小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播放相关的社会热点视频资料,如将“小区有人遛狗不拴绳吓哭小朋友”事件作为课堂的导入,在讲解教材内容前向小学生提问:“小区有人遛狗不拴绳,把小朋友吓哭了,还与小朋友家长发生冲突,这个行为对吗?如果不对,养狗的人错在哪里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呢?”这些问题的提出会引发小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此时教师就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引导,让小学生体会自身的公民意识,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也是小区的住户,有权利指出居民养狗不拴绳的行为,以此维护自己的权利,感受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

再比如,教师在讲解“我们当地的风俗”这节课时,就可以向小学生提问:“我们当地有哪些风俗呢?”小学生会回答:“过年会放鞭炮、立春会吃春饼、端午节会吃粽子、中秋节会吃月饼……”此时教师就可以拓展小学生的思维,向小学生介绍一些外国的风俗,引导小学生明白中国的风俗是特有的,我们应当了解我们国家的风俗习惯,并对我们国家的风俗习惯进行继承和发扬。将中国的风俗传播到世界各地,也是当代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可见,教师在编排课堂内容的时候,适当结合社会热点,更容易让学生融入课堂的学习和讨论当中,进而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树立小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为教育核心,提升小学生的社会参与感。在课堂中,教师要以小学生为主体,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并结合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及探索精神,引导小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进而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实现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班规责任意识法治
Create Rules For Your Classroom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班规要科学合理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