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礼仪教育需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2022-11-20 18:42
江苏教育 2022年25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道德教育礼仪

章 乐

读了吉海荣老师及其团队关于文明礼仪教育的一组文章,笔者脑海中浮现出两个问题:什么是高质量的礼仪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的礼仪教育?从这一组文章中笔者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高质量的礼仪教育需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一、处理好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虽然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存在某种联系,但不能将二者完全等同。在等级社会中,道德和礼仪的界线很难分清。孔子曾视“礼”为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和制度,把守礼和越礼分别视为道德上的大是和大非。因此,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中,礼仪教育就是道德教育。到了近代,等级制度分崩离析,道德与礼仪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一般认为,礼仪训练是道德教育一种重要手段,但它本身并不是道德教育。只有将礼仪训练的内容与道德有机地联系起来,它才能成为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或途径。现在人们对于礼仪训练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般认为,礼仪不是一种美德,也不能代替任何美德。比如:一个犯罪分子表现得彬彬有礼,但这并不能使他的罪恶减轻或罪行有所改变。虽然礼仪本身不是美德,但对儿童而言践行礼仪却是在为发展美德作准备。相应地,礼仪训练本身并不是道德教育,但它却是道德教育的必要准备。[1]对于礼仪教育而言,道德教育则可以让礼仪超越外在化和功利化。在洛克看来,礼仪具有功利的作用,它可以为绅士赢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礼仪是以道德精神作为内核,就会超越功利,出于更加高尚的动机。对于道德教育而言,这种基于道德精神的礼仪践行,也能促进道德精神的外显化。由此看来,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二者是可以融合互动的。

在吉海荣团队的礼仪教育实践中,他们从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出发,实现了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互动。首先,“文明礼仪”和“践礼养德”等概念体现了他们对礼仪教育和道德教育互动融合的认同。“文明礼仪”这一概念通过“文明”一词,限定了礼仪的价值追求,指明了礼仪教育的道德维度。而“践礼养德”这一概念则体现了他们旨在通过礼仪实践来涵养道德精神的教育理念。其次,“成长性评价”理念也体现了他们礼仪教育理念中的道德价值追求。穆利娟老师指出:成长性评价是一种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起点、过程和终点,以曲线率来评判学生成长程度的评价方式,因此,它重视评价中的“差异性”“多元化”“生长性”和“过程性”。这些理念都蕴含着承认并尊重每个儿童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彰显了教育的道德追求。当然,在未来的礼仪教育实践中,还可以进一步探索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融合的限度。

二、处理好礼仪教育与儿童生活的关系

追溯教育的历史,在人类早期的社会中,教育与生活是融为一体的,教育通过生活来进行,生活的目的就是教育的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逐步开始与生活分离,这迎来了教育的快速发展,但也逐步出现教育脱离生活的问题。近现代以来,随着分科化的发展,教育更是与人的整体生活之间出现了割裂。因此,杜威在100 多年前就提醒我们要警惕这种割裂的危险。20 世纪以来,存在主义哲学反思了科学世界对于生活世界的宰制,进而造成人之意义与价值缺失的问题,这一反思促成了“教育回归生活”的国际教育改革趋势。21 世纪初,在我国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诸多课程都提出了“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并进行了生活化方面的积极探索。礼仪教育同样不能脱离儿童的生活,成为外在于儿童生活的行为训练。礼仪始终是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不同时代的礼仪是不同的,因此它更不能脱离儿童生活的现实世界,它应该源于儿童的现实需要,并通过儿童的生活来进行,其终极目的应该指向儿童美好生活的实现。

在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小学的礼仪教育实践中,能明显看出学校非常重视礼仪教育与儿童生活的联系,基于儿童生活的不同场域开展礼仪教育。比如:潘磊校长和卞小利老师《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校本探索》一文就凝练了学校基于不同场域的礼仪教育实践。此外,该文还梳理了学校生活中的礼仪教育与家庭生活及社区生活中的礼仪教育的互动策略。这些做法很好地实现了礼仪教育根植于儿童生活,服务于儿童生活的理念,避免了礼仪教育与儿童生活的割裂。不仅如此,吉海荣老师团队还非常重视德育课程中礼仪教育的生活化。吉海荣老师、陈怀凤老师在文章中都指明礼仪教育最终要落实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

三、处理好礼仪教育与德育课程的关系

礼仪教育可以通过学校日常生活和活动来实现,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德育课程中的礼仪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德育课程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课程。虽然2016 年秋季学期以来,小学德育课程名称从原来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逐步改为“道德与法治”,但是小学德育课程的综合性质没有改变。礼仪教育就包含在这门课程中,尤其是低年段。如在《开开心心上学去》《校园里的号令》《吃饭有讲究》《快乐过新年》《我们有精神》《班级生活有规则》《大家排好队》《我们小点儿声》等课中都涉及礼仪教育。如果说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教育是潜移默化的陶冶,它缺少一定的反思性,那么德育课程中的礼仪教育则具有一定理性自觉,即通过体验、探究和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真正体认为什么需要这些礼仪。因此,重视学校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教育与德育课程中礼仪教育的互动是提升礼仪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当然,为了避免德育课程中的礼仪教育出现脱离儿童生活的问题,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的礼仪教育是按照分散的思路来设计的,将礼仪教育融入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社会、社区生活乃至国家生活之中。

吉海荣老师及其团队非常重视德育课程中的礼仪教育。比如:吉老师《〈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文明礼仪教育内容耙梳及教学建议》一文,对《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礼仪教育的内容和编写特点进行了细致地梳理,并发现教材从自我修养礼仪、家庭生活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等方面助力儿童的品德修养成长。此外,该文还结合教材的梳理,进一步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文明礼仪的教学策略,指明要“基于学生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搭建开放支架涵养德性”“搭建评价支架,能动建构,提升儿童的文明素养”“搭建整合支架,综合践行礼仪,进行践礼养德”。陈怀凤老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文明礼仪教学的策略探索》一文,提出游戏式教学、竞赛式教学、情境式教学、思辨式教学等方式。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探索。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道德教育礼仪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在活动中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不懂礼节
文明礼仪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