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 许 莹
地理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学习不局限于书面上的知识点,还可以对生活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能较为广泛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也正因为这样,地理学科承担着许多争议,大多数学生认为这种能运用在日常中且能在日常生活中探索的学科不需要深刻地探究。本文针对核心素养理论下如何科学严谨地培养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找到相应的学习价值,以及如何科学准确地开展教学展开了讨论。
核心素养是党对教育部教学方针的具体化内容,连接了宏观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是培养目标和教学具体时间的中间连接纽扣。核心素养对学生来说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核心素养理念要想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首先要转换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转化课堂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将核心素养概念融入高中地理课程中,更科学严谨地对待地理学科。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学生往往会更加重视重点知识、考试内容,却不会对地理这门学科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然而,地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思考探究地理综合问题也能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都是最为活跃的,利用这一阶段根据核心素养理论的概念在接受相应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可以提升高中学生地理综合思维,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途径非常重要。要想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和学生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用自身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使之开发和创新,不断产生新的思想。不能阻碍和限制学生的创新思想,要为学生打造一个思想自由的环境,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给予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教师可以在旁指导、辅助、引领;也可以设定一些情景或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遐想空间,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使其思维保持高度活跃的状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综合能力和思维技能的目的。
以核心素养概论提升高中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不仅提高了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还能在无形中带动后期各门课程的学习、问题的整体思考、做题和学习中的思维。在核心素养理论的作用下,高中地理教师也该针对课程的任务加以整改,准确、科学地在书本知识点学习之外普及更为广泛的地理学科知识,让学生的知识点和思维不仅局限在书本上。教师还需要带动学生积极认识中国乃至世界的地理位置、地区的文化底蕴、民族风情等,在身不处境的情况下如似身临其境,了解和研究地理综合思维。当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不断增设有趣的地理课程内容后,其教学质量也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也会随之提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平时的授课中锻炼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教师在学生地理课程学习中一直担任的是引导、辅助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整合学生对地理的综合思考能力。但是要想真正达到预期效果,还是要学生本人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储备,对我国的基本地理常识有着相应的了解,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考其他学科问题的方式,举一反三,以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核心素养理念推动高中地理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原本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普及更多课本之外的知识,让学生不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点,更能生动地了解到各地的地理特点、风俗习惯等,从而促发和带动学生的思维,提升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在课堂上普及知识后学生可以课下思考探索,感兴趣的学生也会在课后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去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随后产生更多的地理综合思想,也能从中学习更多地理知识,了解更多地理内涵。这不单是一个课程和学科的学习,还能在无形中培养起学生的一个兴趣爱好。教师在地理课程中积极培养学生探索兴趣,从灌输给学生固定思想转变为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无拘无束的思想空间,注重思想自由,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敢于接纳学生的新思想,鼓励学生敢于打破陈规,“标新立异”,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在可取的范围内及时表扬学生,用行动或语言给予学生肯定。在思想上给予学生肯定,有利于接下来学生的兴趣探索,以达到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兴趣的目的。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要想培养高中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就要求教师结合课程普及更多地理知识,要求教师在地理课堂上不只传授课本上的内容,还要掌握一定的地理拓展知识并在课堂上结合课本内容为学生进行普及。可以在讲到书中某一部分时展开讨论,让学生举一反三了解更多关于这一模块的内容。在教师准备课程之前,可以利用课堂上教学使用的PPT,增加拓展内容,利用当今互联网的优势冲击学生的视野,加强对学生的视觉冲击,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内容,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通过营造一定的教学情景,利用心理战术依照原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营造出与学生心理特征相符的情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高中虽然以课程为主,但不少学校也会定期组织春游、班会、运动会、讲座等一系列活动,那么学校可以利用这些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如在班会中开展地理演讲比赛;在学校组织春游的时候,让学生先自行在网上了解春游地点,到春游地点后让学生针对现实地理地势进行分析,在小游戏中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地理文化特征;在运动会中增添一些有关地理的知识竞赛、定向跑步等,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对地理知识进行掌握和运用,在实践中快速、牢固地掌握地理知识。在平时的课外活动中可以增添一些学生的动手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要想培养学生地理的综合思维,就要在意识层次的基础上不断实践。把地理知识停留在书面上,学生一般很难产生深刻的理解,也很难在书面基础上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在实践中也更容易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积极性。
在地理课堂中可以涉及学生常见到或者能应用到的内容,如学校组织春游期间可以在举行春游的地点模拟野外求生小游戏,让学生在陌生的野外环境中根据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确定地理方位,并判断相应位置,这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活动;如举办的登山活动时,学生可能因不熟悉地理环境而迷路,教师就可以提前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通过阳光的照射位置等自然信息判断方向,在实际问题中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在日常寒暑假里很多学生家长会带着孩子出门旅游,这也是提升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方式之一。在旅行前,家长会提前查看旅游景点的地理环境、气候变化等,在景点内也要靠地图找到相应的地点,可见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只要有这个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既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地理知识,也能培养地理综合素质,利用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在加强地理综合思维时要以基础的地理知识储备和掌握基本实践技能为前提,如对我国的气候、地形、环境等一系列特点要有清晰的了解,这有助于学生开展良好的综合思维活动。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探究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完成思考活动必须要凭借自己本身对已有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完成。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之前,也需要对问题进行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索思考,让学生凭借自己感受去获得思维的新素材,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将感知转化为理性认知。教师在提出问题时,题材要新颖,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与学生的认知有矛盾冲突,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也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思考的重要条件,教师可以不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在传递基础知识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甚至可以给学生更多陈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时间,尽量不要直接说出问题答案,而是让学生先思考,然后给学生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内容。这种教学途径不但给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机会,也能让教师从中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程度,还能检验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掌握程度,从而调整知识点讲解的针对性,对学生掌握得较好的地方可以简单介绍,对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就要再次展开讨论,适当对基础知识点的讲解进行合理调整,使之能够适应学生的理解程度。
运用逻辑思维的方式进行思维培养,逻辑思维方式是对地理规律等现象进行整体探究和归纳演绎,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并对接下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思考,通过有逻辑的思维更加灵活地判断事物发展的趋势,逻辑思维也为接下来的发展趋势的思考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极其重要,这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途径多种多样,但能真正做到有效、实用的却少之又少。首先就是对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高,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要求教师结合书本拓展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地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允许他们阐述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同时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综合思维能力,在实践中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面对问题自己思考、自己解决,这在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力。同时也要把地理综合思维融入现实生活中,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掌握地理综合思维,解决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地理教师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培养思维,要在掌握核心素养的概念下逐步深究,借助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找到适用于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途径,通过科学严谨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储备,以及提升教学质量,为教学和我国的人才培养做出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