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途径探究

2022-11-20 16:40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党史思政

卫 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其中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理论课的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深刻阐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的同时,明确指出“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之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方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意义

党史学习教育最基本的就是要学习和了解党的历史以及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结晶和理论体系,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最重要的是要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换言之,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就是为了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仰信念;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征程,深化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认识,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通过学习在百年历程中形成的党的伟大精神,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因此,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不是为了沉浸在过去取得的伟大胜利中固步自封,而是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2]

2019年出台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3]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必须要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由此可见,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相同,目的相通,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

(二)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意义

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推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时代同行,推动了思想政治教学载体不断丰富,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度、广度、厚度和温度,助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回答好“立德树人”这个根本问题。党史学习教育给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红色教学载体。比如2021年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北京市新增37家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渗透到高校思政课过程中,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接受,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度和厚度。比如开展各种主题活动,通过文艺巡演、社会服务、主题宣讲等教学载体,使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受教育、在亲身体验中树信念。

二、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生理上的成熟期和心理上的过渡期,无论是在心理特点上还是在思维方法和接受方式上,都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4]自2020年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以来,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已成为各高校各门课程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提高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流于形式,要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坚持逻辑的融入与融入的逻辑相结合的原则

逻辑的融入是指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成就所蕴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也就是说,要在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的革命史和现代化史中把握住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当前党的战略规划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握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把握住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把握住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所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及其精神谱系。

融入的逻辑是指在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时,要遵循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思政课程内容展开规律、思想内化规律以及实践转化规律等。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当前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成长特征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载体,促进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要遵循整体性、协调性和层次性原则对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教育内容进行整体构建;要将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的熏陶;要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促进“知、情、意、信”向“行”的转变。

(二)坚持教学形式创新与教学内容完善相结合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有意义’的内容讲得‘有意思’,必须创新思政课教学的手段和方式,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新媒体等接地气、形象化、通俗化方式,坚持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效衔接,使思政课教学‘活起来’,做到既‘营养丰富’,又‘美味可口’。”[5]在思政课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一方面,在严格遵守史实,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准确性和严肃性的条件下,内容选择要侧重大学生成长的时代背景、精神发展需求、认知特点等思想实际,使学生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生动活泼的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比如采取启发式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深化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化“灌输式”教学的作用,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组织小组讨论相关主题来促进学生思想发生碰撞,引导学生的强国之志;加强网络育人的教学形式,拉近思政课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夯实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教育又称作灌输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为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列宁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6]帮助学生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必然离不开灌输教育。只有通过灌输教育,才能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教育。但是由于一些教师自身理论水平、践行科学理论的自觉性不足,或对学生现实状况的把握不足,从而使灌输教育“炒大锅饭”,或者是“蜻蜓点水”般地流于表层,缺乏深层次讲解。所以教师要不断研读经典著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能力和践行科学理论的能力,把知识讲深讲透,使学生信服,充分发挥灌输教育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学说,实践教育的直接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观。实践教育是对学生通过理论教育所掌握知识进行深化和巩固的重要方法,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和价值观的根本途径。因此,要不断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绝大部分高校都采用由学生自由选择时间、自由选择场所进行自主实践教学学习,实践教学往往容易变成“课堂实践”“放羊实践”,或者是少数优秀学生的“精英实践”。实践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少部分学生甚至难于自我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思政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一定程度上无法真正落实到位,实践教学的真正教学目标难以完全实现。”[7]因此,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时所选择的实践活动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选择与教育对象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实践活动,与理论教育内容相结合,最重要的是将实践教育变为常态化的教学活动,而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引导学生将在党史理论教育中所获得的感受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将爱国情转化为爱国行。

三、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载体三个方面进行推进,形成完整的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逻辑进路。

(一)教学内容层面,注重党史学习教育与具体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

教学内容的确立要围绕着教与学展开,作为以“立德树人”为教学目的的高校思政课,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要更加突出政治性。其教学内容首先要做到“四个讲清楚”。

第一个讲清楚∶要向学生讲清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首先向学生讲清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和构建的基本经济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促使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能够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保证了我国在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的同时,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确保决胜全面小康完美收官。其次,向学生讲清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不仅使中国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并且对于世界而言,提前10年完成了联合国2030年的减贫目标,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提出了中国方案;最后,帮助学生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深刻理解“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

第二个讲清楚∶讲清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向学生讲清楚自中国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党的初心和使命;向学生讲清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主动发挥精神力量,发扬斗争精神,在任何时期都要不断进行伟大斗争;要使学生明白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不断推进建设伟大工程,开创伟大事业,才能真正实现伟大梦想;向学生讲清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坚实的物质力量。讲明白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提升,帮助学生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第三个讲清楚∶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帮助学生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内在逻辑与时代价值。首先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其次重点向学生讲清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以及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精神谱系和政治品格。“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8]帮助学生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四个讲清楚:要向学生讲清楚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与担当,明确自身的奋斗目标。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围绕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提出了“九个必须”的方针原则和实践要求,要向学生讲清楚“九个必须”的内涵和相互联系,形成当代青年努力奋斗的遵循和指引。其次,要向学生讲清楚当今世界的形势,当前社会的发展阶段,未来国家的战略目标,帮助学生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奋斗方向。最后,帮助学生明白“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2]

(二)教学方法层面,以多种方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

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灵活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增强理想信念。

在教学方法上首先要着重运用启发式教学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从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过程中得出结论。比如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中,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推动学生自觉地投入对党史的学习和资料的收集中,从而能够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根植在记忆中。其次,要注意运用榜样示范法,邀请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来现身说法,更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共情能力,增强大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和规范自身行为的实效性。“正所谓‘有为方能有位’,要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离不开相信信仰的人讲信仰,带领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为大学生的心灵深处种下一颗自觉担当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种子。”[9]对于榜样人物的选取,一方面可以请革命老兵及其子孙后代讲述中国革命的故事,使大学生体会新中国成立的艰难;另一方面,还可以邀请当地的劳动模范、道德标兵,尤其是在2020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其防控期间做出贡献的人们,讲述他们的工作经历和心路历程,从而使大学生直观感受到我们在抗疫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的决定因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的巨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第三,通过专题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性。“专题式教学是以某个或某些知识点为依托,以某个或某些思想教育为圭臬,通过选取某个或某组相关的典型事件,同时配套相关思考问题,从而在教师的讲故事之中、影像教学之中、游戏之中,达到既启迪学生心智、提高学生的思辨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既有知识性又有思想性,既突出了重难点又加强了授课的形象性、增强了教师的亲合力等多重目的。”[10]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题的专题式教学能够更好地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使学生在专题学习下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自觉信奉中国共产党。最后,作为在思政课堂上发挥主导性作用的教师,除了教学外必须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尽可能多地面对面与学生接触、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这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的普遍规律,思政课提高教学有效性也必须遵循这条规律。”[11]教师在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的基础上运用咨询辅导的方法,针对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历史上的经验总结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决心。

(三)教学载体层面,结合数字时代特色和学生兴趣,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法

从教学载体上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以时代背景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为依托,在遵循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采用合理的教学载体进行教学。

一是,打造红色校园文化。挖掘学校的红色资源。比如北京邮电大学打造的党史学习教育原创舞台剧《寻找李白》,学生在参与话剧的创作与表演的过程中通过对革命英雄的生动诠释,体会到李白作为革命英雄时身上坚定不屈的革命信仰以及作为凡人时与妻子之间的爱情和与战友之间的感情,使学生们感受到伟大的革命英雄同时又是一名普通人,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从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奋勇前进。此外还可以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到学校社团活动中,举办红色歌咏比赛,不同形式的红色艺术展示等活动,使学生在红色校园文化的熏陶中,继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二是,将虚拟仿真实践融入教学。虚拟仿真“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环境,通过输出设备提供给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并能够及时、无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通过各种输入设备与虚拟环境中的事物进行交互。”[12]其最大特点是沉浸性和交互性。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世界中,开展具有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和意义的仿真实践活动,重现党的发展历程,借助视觉、听觉及触觉等多种传感通道,让大学生在创设的虚拟世界中进行沉浸式体验,从而牢牢把握住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将虚拟仿真技术作为载体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对于课程而言,将教学内容转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点,极大地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生动性。不仅如此,虚拟仿真实践作为一门信息技术,学生在使用虚拟仿真平台时,会收集学生所留下的实践信息,教师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教学。对于在互联网和数字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而言,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生在设定好的虚拟仿真场景中不断地转化角色,与历史人物进行对话,跨越时间和空间感受历史,推动学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因此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过程中要加大虚拟仿真实践载体的应用。比如开发出“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艰辛历程虚拟仿真实践”,“走进李大钊虚拟仿真实践”,“为新中国的成立而奋斗虚拟仿真实践”等教学项目。引导学生在虚拟仿真实践中不断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觉将实现个人价值的“小我”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我”有机融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是,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在学生从虚拟仿真实践的过程中深入领会党的性质宗旨和理想信念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将学生的爱国情感转化为实际的爱国行。思政课的实践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园内,还可以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使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并且对于大学生毕业后尽早适应社会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虚拟仿真实践后带领学生去参观革命圣地,红色教育基地,党史展览馆,通过近距离接触真实的红色文物,感受革命文化,进一步夯实情感,并积极向形成高尚的品德转化。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学校与一些企业,乡村,社区之间的相互联系,组织学生在实习岗位中直观感受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要实行乡村振兴,为什么要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组织以革命老兵为对象的志愿者服务,使学生与革命老兵近距离接触,在奉献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听革命老兵讲述自身抗战经历,不仅增加了学生帮助革命老兵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而且有助于青年学生将革命老兵树立为自己的偶像,有利于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综上所述,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应然与实然的双重要求。为提高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流于形式,要遵守基本原则;在实践途径上要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结合,必须要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从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教育载体优势进行教学。

猜你喜欢
理论课党史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
党史上的今天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