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龙华中心小学 林贤昌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教学改革日益成为当下学科知识教学的主流趋势。作为教育科学研究技术中的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可以说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然成为推动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让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让数学授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要想切实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好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结合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的特性,具体剖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中建立对信息技术的完善认知。
作为当下现代化教学的产物,信息技术能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的第一个优势就是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数学情景。数学一直都是与生活场景密不可分的知识体系,这一点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显得更为突出。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往往都是第一次接触数学知识,如果只是从课本上进行知识点学习和案例题理解,就会显得很生疏。但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教师可以把学生的生活场景,以视频、图像等方式呈现在数学课堂上,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就能够很自然地同自己所处的生活实景相联系,进一步拉近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让数学知识变得不那么枯燥乏味,可以说数学情景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在当下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正是这一环上的关键纽带,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数学情景的构建也会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对于小学生来说,主动学习的学习效率往往要比被动接受更高,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也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黑板板书教学,为学生讲授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时候,往往采取的是听与看的方式,很容易出现学生听着听着就走神的情况,久而久之学生会发现自己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进度,也会进一步挫伤自己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但在信息技术的引入下,学生所接触的数学授课模式,更多的是一种动画、音视频的形式。通过多彩的图案和丰富的形式变换,能够最大化地抓住学生的眼球。同时在信息技术中能够融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学生也能够抓住核心的几个关键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更加主动,学习效率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知识一方面包含着数字运用知识,也就是代数知识;另一方面也包含着图形图画知识,即几何知识。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小学数学知识,特别是几何知识也将变得更为直观化、可视化。小学阶段尚处在图形思维、空间思维的构建初始阶段,教师在讲解相关几何图形知识的时候,通常是给学生制作模型,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感悟,但受制于现实条件,总有一些知识点并不能够直观、完美地呈现。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这一问题却能够转变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优势。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能够全方位地展示所要学习的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知识,无论是图形变换,还是立体空间的构造,都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呈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观察的时候也能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这样一来知识的呈现也变得更为直观化、具象化,学生在理解起来也会更为简单易懂。
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授课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问题,结合现有教学实践情况可以发现,其主要问题表现如下。第一,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较为薄弱。虽然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下较为普及的一种教学方式,但依然有不少教师不愿意尝试在数学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也无法对知识进行准确把握,难以做到对数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缺乏对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之间关系的思考,这就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会感受到二者有所分离。第二,过于依赖信息技术手段。有的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时候,会过分依赖信息技术,甚至是颠倒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一节数学课程下来,学生光记得教师准备的多媒体课件丰富有趣,准备的动画视频好看,但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却并没有真正地入脑入心。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把心思只放在了如何让信息技术的使用出彩,却忘了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为数学知识教学服务的。第三,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数学知识的学习只靠教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显然是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还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更为主动一些。有的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授课时,还是会保持着传统的授课模式,那么此时的授课方式只是媒介有所更换,并没有突出方式的创新与改变,学生依然无法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因此要想切实优化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效果,教师就要从以上内容着手,不断解决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信息技术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变得更贴合学生实际需要。
在运用信息技术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运用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技术下数学知识的整合能力,二是对信息技术下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从第一个方面来看,信息技术同小学数学知识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的数学知识点在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特性,因此需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整体把握。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的运用放到集体备课会上,由教师进行群策群力,探究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保证一个年级内的数学教学进度统一。同时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将老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同年轻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经验相融合,让小学数学课变得更为生动高效。在第二个方面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在开展具体的数学授课前,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力图发现其中能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闪光点,从而不断提高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为例,虽然时间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类概念,但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却较为抽象,因此教师可以将这种抽象概念同信息技术相融合,变抽象为具象。教师可以先制作一个含有生活中常见钟表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这个钟表有什么特点,尝试猜测一下三根指针之间的关系;然后教师可以把钟表进行放大,分别拨动秒针一圈、分针一圈、时针一圈,让学生观察其中所蕴含的变化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把时针摘出来,拨动秒针一圈,让学生更为清晰地观察分针所发生的变化,而这种操作都是传统的授课中所无法呈现的。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学生能够更为清晰准确地理解时间的变化意义,也能够更好地对时间进行认知。因此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授课时,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整合能力和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做到数学知识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关系也是教师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正确辨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之间的关系。信息技术的使用始终是为了教学服务,教师对这一关系的主次地位不能有误区,更不能给学生造成认知误区。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授课时,要把握好其中的度,一方面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板书教学,回归到教学传统之中,实现传统与创新的碰撞,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好小学数学知识。譬如在讲解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然后从乘法口诀出发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构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用信息技术,直接让学生进行乘法口诀的书面默写,然后同桌之间交换检查,在完成本项知识回归之后,教师再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以案例题的方式先带学生理解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法则,再深入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式。譬如教师在多媒体中展示20支铅笔,每支铅笔标价3元,列出算式20×3=?教师可以让学生理解2支铅笔的价格,这个时候的算式为2×3=?此时学生可以先看默写好的乘法口诀,能够很快地得出结果为6。要计算20支铅笔的价格,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中展示一遍加法,再运算一遍乘法,最后得出20×3=60的结论,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逐步建立起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认知。可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但信息技术并不是每处都需要,教师也需要带领学生回归传统的教学活动,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学生从学习数学知识的本体出发,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小学数学的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加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教师要抓住信息技术下的教学革新,让学生多在课堂上进行自我的数学知识表达,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主动学习,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多安排一些选择题。对于有条件的学校来说,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前往信息技术教室,把班级内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一台或多台学习机,然后把要学习的知识课件提前导入学习机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则要在旁进行观察指导,及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数学难题。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往往比较高,能够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入数学课堂授课之中,实现寓教于乐。对于不满足条件的学校来说,教师可以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中进行选择题类的准备,这一点在五年级上册的“可能性”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三张背面朝上的卡片,卡片上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然后随机选取一个学生甲,让学生甲从这三张卡片中选取一个。教师这个时候可以告诉学生,甲选择的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让学生对可能性的概念进行初步构建。在学生甲抽完“跳舞”后,再选取学生乙进行抽取,此时问剩下的学生可能是什么?不可能是什么?当学生乙也抽取完成后,学生丙再进行抽取又会有哪几种可能性?在学生选取卡片之后,教师要在多媒体上依次点开卡片,从而验证学生的可能性猜想。通过这样一个简短的互动,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之中,学生对可能性的认知也会变得更为清晰。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让情况变得更为复杂多样,还可以让静态的“抽卡片”变为动态的“抓小猪”,从而增添数学课堂授课的有趣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
综上所述,在当下教学改革的潮流中,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既是必然的,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本质和特点,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深度结合,进一步提炼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在具体实践运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梳理信息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尝试从问题出发、从实践出发,通过多渠道不断提升运用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此外,还要正确辨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关系,强化数学知识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使用信息技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