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深度学习,落实核心素养——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

2022-11-20 16:29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第一实验小学张亚莲
亚太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深度核心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第一实验小学 张亚莲

依据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理念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在章节设置、习题和训练任务设计等方面,充分考虑了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知识体系构建规律,为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设计了路线,也为各年级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预留了较大空间。深度学习理论基于对核心素养发展规律的研究,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多年的应用实践过程中,教育理论研究和实务界人士总结出了越来越多的实践策略和有效方法,为落实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提供了思路。

一、深度学习理论及其应用价值

(一)深度学习概述

深度学习概念是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体系构建方式提出的,强调对学生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倡导依靠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通过创造性、批判性思考,完善已有知识体系,在实践中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断观察、思考、发现并解决各类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与之对应的浅层次学习则泛指以记忆、模仿、训练的方式学会某个学科的知识,掌握某种应用技能。因此,相比于传统教学理念下的浅层次学习,深度学习更有益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契合了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新课标要求,成为近几年教育界的热门研究课题。

(二)深度学习理论的应用价值

深度学习以研究人的知识体系构建规律为基础,认为学习的最主要目标不是被动继承他人的研究成果,而是要根据特定学科的特点,学会发现、研究某个领域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尝试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认知体验、完善知识结构。因此,深度学习理论为培育有创造力的人才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基础教育工作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首先,深度学习理论把学生视为知识体系构建的主体,是教育工作者的服务对象,以培育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深度学习理论为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新的视角,明确了改进教学方案和教学形式的方向,有助于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二、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以落实核心素养为根本目的,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从明确各阶段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出发,探索运用深度学习理论。在分析教材和课标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总体教学框架,再逐层细化到各学期、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实践中要针对数学学科特点,以让学生完成自主发现、探索和分析论证过程为原则,以逐步渗透数学思想为目标,连续性、递进性地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且要合理运用翻转课堂等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设计教学方案。

(一)分析知识体系构成,明确各阶段教学目标

深度学习的实质是通过独立思考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自我完善过程。因此,以落实核心素养为目的践行深度学习理论,教师必须明确总体和各学年教学目标,才能合理分配教学资源、细化教学方案。首先,要根据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结合课标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按照数和形的基础知识、概念、运算法则对知识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每个类型知识点在各学期的分布规律。其次,把握不同学年学生在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应发展到什么水平,对数学思想的了解又要达到什么深度,确定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再据以设计各单元的教学方案,保证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递进性和连贯性。

例如关于形的部分,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对平面、立体图形的简单认知,逐步过渡到图形的运动、分类及其几何学特征、面积和体积的运算。在五年的时间里,学生需要逐渐深化对与形相关概念的认知,不断运用新掌握的角、直线等知识和数的运算方法,探究各类二维和三维形、体的数学特征。而从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来分析,教师应事先明确各个学年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明确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新知识和已有认知的联系,促使学生发现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二)以单元教学为基础,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深度学习以学生为教学活动服务对象,要根据教学效果,不断优化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有利于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环境。针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特点,鉴于各个单元均围绕特定知识点安排了递进性的教学任务,教师应在系统化分析教材、确定了各阶段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基础上,按照知识点难度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分配每一个单元的教学时间。

例如小学一年级上册的课时安排中,由于大多数学生对长度单位有所了解,生活中也有很多使用长度单位进行度量的经验,这一课的课堂授课时间可适当压缩。“1—5的加减”这一单元的难度相对较大,而且会对学生学习大数加减有较大影响,教师应尽量增加教学时长,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加、减的概念及其意义,对探索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学习更为复杂的数字运算方法产生兴趣。

(三)前后关联,由浅及深渗透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知识虽然非常基础和简单,但在整数、小数到分数和角、线、形等概念及相关计算法则中,体现了最朴素和实用的数学思想,能够逐步深化学生对数学学科价值的认知,使其掌握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对培育数学核心素养至关重要。因此,在依据深度学习理论优化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前后关联,引导学生运用已有数学知识、方法探究更为复杂的数学问题,从中发现新知识,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的教学中,鉴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和立体图形基础知识、长度单位、角的概念,为了让学生运用更专业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思考不同物体的结构特征及其规律,不妨让学生分组,在课前选择观察大小和形状各异的物体,并且对其边长、结构特点进行测量和记录。之后,在课堂上进行游戏互动,让学生根据各组的探究成果,猜出被观察对象是哪种物体。实践中,学生为了形象描述物体特征,会自然地想到用尺去测量几何尺寸,用角度和形状特征描述物体结构,起到了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作用。而且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学语言的简练精妙,也锻炼了学生从数学专业视角观察物体、探寻数学规律的能力。

(四)联系现实,发现数学规律

自主探究是深度学习的本质特征,针对小学数学知识简单而又实用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形成联系现实的思维习惯。一方面,可以使之掌握数学知识的研究和应用规律,熟悉发现、猜想、论证等典型数学思维模式,养成质疑、探究数学问题并印证自己观点、自行找到问题答案的习惯。另一方面,通过联系现实,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强的内在学习动机,在理解抽象数学概念、寻找寻常现象背后数学规律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

例如在“简易方程”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运用符号代表未知量的意义,可以让学生尝试分别运用数字运算和列方程的方法,解答鸡兔同笼一类现实问题。对多数学生而言,纯粹通过数字加减乘除得出正确答案,需要进行难度相当高的逻辑思考,或者需要以先假设再验算的方式找出答案。但通过列二元一次方程,就可以又快又准得出答案。通过这样的体验,学生不仅感悟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还认识到了代数与现实问题的紧密联系。

(五)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逻辑严谨、规律性明显,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匹配。只要教师抓住契机、善于引导,就能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习惯,实现深度学习。例如在“认识图形”和“观察物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室环境特点,引导学生就近观察课桌、门窗或教具的形状和结构,既有助于吸引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又能促使学生养成随时观察和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

此外,由于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着眼点不同、特长各异,教师应通过观察和互动,了解学生个体的特点。在布置探究性学习任务或提出问题时,要以激活学生思维、赋予其探究动力为原则。例如在“图形的运动”一课中,对于擅长从生活中获得解答数学问题灵感的学生,给其布置实践类预习任务—找出身边环境中的轴对称图形;而对于精于观察和善于总结的学生,则可以给出一个具体实例,让其观察和描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设计这种多样化任务,让学生运用各自特长完成对新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保持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六)先学后教,创造最佳探究性学习条件

深度学习过程必须由学生主导,才能使之感悟数学思想、提升核心素养。所以,教学方案设计必须以创造最佳探究性学习条件为目标,优化利用教学资源。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引入翻转课堂理念,以便给学生更多空间去自主发现、思考数学问题,主导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构建过程。

首先,每一节课课前都要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以搜集资料、完成简单课题调查或阅读教材、解答习题的形式,先行自学课程内容。例如在“大数的认识”一课,就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后,思考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印象深刻的大数,并且在了解了大数的概念后,思考一下为什么长度计量单位有那么多种。学生在预习和思考过程中,不仅想到了细菌数量等教材中没有提及的大数,还对计量长度或距离的单位数量之多、数量级差距之大有了深刻理解,认识到了定义和使用不同数量级计量单位的意义。在整个教学中,既让学生主导了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也让课堂教学过程更高效。

(七)创新作业设计,拓展学习空间

虽然深度学习与依赖解题训练的传统数学教学形式是对立的概念,但只有被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知识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且,完成作业还是让学生增加实践经验、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优化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的依据。所以,布置作业依然是必要的,只不过需要针对深度学习模式的特点,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创新数学作业设计。

首先,作业布置不再以解题训练为主,而是要增加更多联系实际、有益于学生思考的题目。例如在“周长”的教学中,深度学习不再以正确计算三角形等图形的周长为目标,而是要领会边长等概念的实质,掌握三角形等图形周长的计量思路。因此,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选择测量和计算教室地面、门窗或课桌周长,使之在实践中感悟所学数学知识的内涵。其次,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在难度和完成形式等方面提供一定选择空间。例如在布置数字运算类题目时,按照不同难度将题目分级,让学生自行选择完成其中至少一组。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可以非常清晰地掌握不同个体的学习情况。对于心有余力的学生,接下来可以指定其解答难度更高的问题;对答错题目或有明显弱点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帮助。

(八)优化评价模式,深化反思和交流

解题能力测试和知识点问答是传统的教学成果评价方法,不足以反映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所以,在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学评价模式也要进行优化,以配合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和作业设计形式。

首先,鉴于解题能力训练和测试依然必不可少,要改变以正确率为标准的评价方法,以探讨错题的错误原因为核心,促使学生对特定类型数学题的解题方法、思路进行反思和交流。在帮助答错题目的学生找到原因的同时,也能让学生间相互借鉴解题思路和技巧。其次,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在引导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把学生个体展现的能力、态度纳入考查评价范围,全面跟踪考核其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状况,在应用深度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作为不断优化教学方案的依据。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应满足于让学生熟记概念、法则,或者达到足够高的解题正确率,而是必须以落实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深度学习理论的应用,对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起到助力作用。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深度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