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洋职业技术学校 林 伟
近年来,随着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成为教育模式的重要转变。为融入这一过程,创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培养一大批与我国现代化经济和产业转型相关的合格人才,有必要对教育模式和发展方向进行改革。为此,我国各大中职学校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了有益探索。其中,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被证明是实现校企共赢的有效手段,培养与中职教育适配的人才,能够有效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尤其是技术培养的质量。
目前,我国海洋捕捞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捕捞质量和渔民数量停滞不前。保护沿海捕捞、管理海洋捕捞、发展外海捕捞、扩大海洋捕捞,需要培养大量的现代捕捞人才。与航海捕捞匹配的人才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知识,还需要与现代渔业企业协同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劳动管理需求和学生人才定位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因此,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掌握航海捕捞专业技术的人才,是海洋渔业发展的必要准备。为此,各中职学校应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为现代渔业企业的各种需求建立实用的教育体系,改革实训场地和理论准备,掌握科学研究的技能,使课程贴近现实。
目前,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很严峻,航海捕捞专业的发展也非常困难。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要出现了偏差,导致国内大型现代化渔业企业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技术人才。企业的工作资源也必须针对中职学校和企业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可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协同发展,是中职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共赢局面,在社会科技领域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积极有益的尝试。
1.学生方面的问题
学生对专业发展和目标的认知不清晰,是影响其就业的关键问题。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尚处未成年阶段,他们对未来感到迷茫,也难以理解某一专业教学目标。学生不知道职业培训的重要性,也不知道到底做什么工作。由于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学生无法对培训产生兴趣,也无法全心投入。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也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
中职学生培养是校企合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校企联合培训质量的体现。在企业实习时,很多学生对企业员工身份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实习期间无法适应企业的工作,不了解工作环境以及社会待遇。一些学生认为企业的发展前途不好,无法适应工作环境,但如果学生放弃了专业领域,企业的发展环境就会更加恶化,从而导致后续的学生更加排斥企业。
航海捕捞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内容艰苦,行业环境严峻。因此,企业也需要建立起与未来员工沟通的渠道,以便了解自身的人力资源处境,积极改善员工工作、生活环境,提高从业待遇,实现航海捕捞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2.学校的问题
当前,一些开设航海捕捞专业的中职学校没有建立专门的企业合作机构,校企合作的相关问题都由教务部门负责。这导致了学校部门与企业双方交流不顺利,各自设立管理机构,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此外,在政策上尚未形成详细的校企合作法律法规及章程,只能由校方指引学生签署劳动协议。为此,学校应开设校企合作专门部门与相关企业沟通,明确双方合作的权利和义务。
目前,中职教师普遍年龄偏大,很多教师对行业现状的了解还停留在数十年前。如果这些中职教师参与企业工作,就会影响学校的工作。为此,应允许中职教师参加实践,由专业教师去企业跟进业务发展动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加强专业化的支持过程。
3.企业的问题
企业需要中职学生从事业务实践,这是提高中职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虽然有些企业捐赠了公共教育设备,但这些设备大多捐赠年份久远,且缺乏维护,可用性较低。
中等职业学校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资助。总的来说,企业与中职学校合作的经济力量通常是有限的,没有办法给学校教育雪中送炭。中职学校的实训基地缺少财政补贴,没有财政资源和物质支持,实训场地建设也有一些困难。
企业没有参与人才培训计划。制定人才培训计划,首先要找到业务人才需求,并确认培训目标和技术规范。此外,还要解释专业定位,定义人才目标,明确职位定位,分配与职责相对应的任务等。企业是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对社会需求更有经验,学校只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场所,要想了解市场变化还需要进入市场环境中深入学习。因此,企业应参与学校各方面的学术合作,提供校企合作的平台。
目前,我国有100多家大中型航海捕捞企业,以及数百座航海捕捞实验室,还有百余家海洋服务企业、海洋捕捞船只制造企业、海洋捕鱼机器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为渔业科学技术和海洋工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只有充分重视企业需求,结合中职学生的就业环境进行培养和训练,才能使中职学生成长为国家和企业需要的栋梁之材。
航海捕捞人才对企业的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海洋捕捞科学成败的重要标准,也是培养和造就技术人才的要素。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技术和海洋捕捞实践必须改变现代渔业的趋势,改变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规划协调学校和企业在此过程中的定位,逐步推进合作办学的形式。
现代渔业已经逐渐转变为人才驱动型产业,其对人才的需求趋于多样化、高端化、专业化。学校应与企业的专业人员建立合作关系,企业专业人员为学校提供专业工作的前沿信息,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联合体的市场能力。为此,需要校企双方制定相关规则,约束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航海捕捞专业相关学校应从制度建设上切实加强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充分吸收实习人员的意见,加强对实习的监督。制度应涵盖整个教学实习过程,并实施动态控制,打造学习管理平台,推进明晰化实习管理。可以通过创建一个管理平台来更好地创建现代中职学校教学体系,为实习生提供丰富有效的信息。同时,全面引进渔业企业管理人员、营销人员、安全合规方面的人员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有力地为职业教育计划、课程设置等提供建设性建议。根据市场的需要,积极推广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双向沟通。
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现代海洋渔业理论和技术专家的理论表明,实践教学基础不仅在理论问题上是科学的,而且呈现出全球性和一体化趋势。因此,应当建立一个全面的应急编队系统,积极服务于现代渔业企业,充分发挥现代渔业第一线的实际优势,拥有自己的航海捕捞教学实践中心。同时,学生在与前沿制造企业的短暂接触过程中,可以直接了解和掌握现代渔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敏感信息,收集宝贵的实践经验。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有义务采用更加务实和创新的思维,更加紧密地联系企业的需求,培养现代航海捕捞技术人才。
高专业素质的教师能够胜任高层次的专业课程,培养出高专业素质的学生,打造出高质量的专业学校。中职学校以职业实践为主,学校层面应完善相关的学校教师培训机制。在完成订单式校企联合教育计划时,鼓励教师参与产业实践,学习渔业企业的先进技术,了解最后的业务。对教师的培训不仅限于学校管理,与合作企业的长期机制允许学校教师进行企业实践的探索。
校企联合培养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学习和工作内容,每个中职学生都必须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学校可通过专题班、就业服务会议来引导中职学生的培训和就业,改变中职学生对渔业企业的固有观念,使学生重视市场、重视企业。中职学校应在教育中要加强德育工作,以实育人,以德养人。此外,学校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文化水准更符合企业的需要。
中职学校要以强化就业意识为核心,加强与现代渔业企业的合作,并以此作为课程设置和课程参数变化的重要依据。同时,现代渔业企业认为,学生的目标是成为具有技术和业务能力的专业人员,真正学会航海捕捞的核心技术。航海捕捞专业的特殊性,形成了专业研究人员与员工之间的桥梁,实现中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双向沟通。
我校充分采用比较观察法、数据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校企合作的相关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筛选,从中择优选出了一批渔业、渔具、远洋装备、远洋服务相关公司,从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各个方面对公司进行深入渗透,从而制定了符合当前航海捕捞专业形势的教学培训方案。
为了及时总结实践的过程,组织学校专家与企业对接人员反复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计划,总结了航海捕捞工作的普遍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清点并改造实训设施,在企业的协同下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实习实训计划,协调实施科学有效的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实训基地是校企联合培养中最具活力的培养项目。学生可以结合学校和企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来学习现代渔业技术,实现优势互补,有效提高学生对工作的适应性。目前,中职阶段的教育瓶颈已经形成,应加大教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利用企业资金构建相应的实训设施,以提供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在资源模块化组织的原则下,学校可参股一家或几家企业,积极参与培训建设,使企业成为学校建构体系的一部分,让学生充分体验真实的市场环境。学校、企业共同打造一个真正的培训基地,共同为学生提供完善、有效的培训场所。
应改善学校现代渔业企业的物质和软件环境,提供目标场地,委派专家,提供适当的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并共同投资建设永久性航海捕捞实践设施。
1.从教学培训模式入手,在招生、教学、生活、科研、就业等各个领域展开中职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开设航海捕捞论坛,邀请渔业企业、政府人士、行业专家、教师、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共同决定航海捕捞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中职学校与企业一道,建立起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促进海洋渔业事业的发展。
2.让现代渔业企业具有丰富的前沿实践和一定的理论水平的专业人士参与指导课程和教育计划的制定,同时也注重实践的实用参考资料。工作中,力求转变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状态,使理论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际生产。
3.学校与企业签订相关协议,促使校企一体化的真实目的相统一,明确学生对校企一体化的忠诚度,展示出交换的优势,降低共存的风险,扩大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在防止不良事件发生的同时,促进教育信息的交流和教育市场化水平。
在专业技术人才愈发紧缺的新形势下,中职航海捕捞专业应改变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规划协调,逐步推进合作办学的形式。建议探索和应用企业的实际应用需求,将其纳入中职的科学技术领域当中。基于校企合作,建立起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创新示范基地,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加深对现代渔业企业的正确认识,以适应现代渔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