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艺术幼儿园 方 凌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为典型的游戏,是幼儿接触现实社会的缩影,幼儿通过参与角色游戏获得不同的角色体验。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下,角色游戏由原来传统的“把控”模式逐渐转化为“开放式”游戏探索的理念,幼儿由被动游戏转化为主动游戏,使得幼儿的角色游戏进入了更加自由、开放、想象的空间。幼儿在角色游戏的体验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学会独立思考,这对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幼儿独立解决问题、主动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大胆放手,尽可能地提供支持,给予幼儿更大的自由空间,创造开放式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亲身实践,促进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发展。
对于开放式的游戏材料,需要教师对材料的投放做一个大致的规划,但不指定某种材料的玩法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决定材料的用途,这样的材料投放方式让幼儿有了更多的选择性与自主性。
目前幼儿园角色游戏材料中大部分材料都是颜色鲜艳、形象逼真的仿真品,幼儿使用这些材料时往往会受其固定功能用途的影响,无法发挥出它的最大功能;低结构材料对幼儿来说自主的空间更多,更能帮助幼儿在探索中获得某种需求与收获。“开心超市”的游戏中,洋洋和泽泽争当超市的收银员,可只有一台收银机。泽泽拿到收银机的同时,洋洋一手抓住收银机的一端,争执中泽泽说:“这是我先拿到的。”洋洋说:“我要玩。”正当他俩争得面红耳赤时,扬中走过来说:“我有一个好办法,再买一台收银机呗。”听完扬中的建议,泽泽对着洋洋说:“你再去买一台。”洋洋皱着眉头问:“去哪里买?”泽泽说:“你去前面看看。”洋洋嘟着嘴不情愿地松手,在教室里逛来逛去,终于他发现百宝箱里有一个五边形的积木,于是他拿起积木飞快地跑回超市,笑嘻嘻地对着泽泽说:“你看我有收银机了。”接着他认真地用“收银机”为顾客刷“条形码”。又一次游戏时洋洋扮演“交通警察”,当他穿好警服后发现对讲机不见了,他直接来到百宝箱中找到一个长方形的盒子,高兴地对着“对讲机”说起来。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幼儿第一次遇到问题时,他带着负面的情绪寻找替代物,最终他的问题得以轻松解决;到了第二次遇到材料稀缺问题时,他毫不犹豫地再次找到替代物解决了自己的需求。由此可见,幼儿在遇到问题时由原来的迷茫、惊慌失措到平静、淡定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他遇到问题时知道应该“主动出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无形中提升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观的视觉刺激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从材料中生成有趣的游戏情节,促进游戏的发展,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好的材料承载着教育者的期望和智慧,是吸引幼儿注意、帮助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互动、延续幼儿兴趣的媒介。可视化的游戏材料直观、形象、一目了然,幼儿唾手可得,充分满足了幼儿对游戏材料的需求。我们班与隔壁班在公共区域里整理出一间“材料超市”,材料超市的材料大部分以废旧物品、自然物为主,生活材料为辅,能满足幼儿对游戏材料的需求。如在玩“消防员”游戏中,扮演消防员的轩轩发现消防水箱不够用了,就来到材料超市里,一眼看到牛奶纸箱便立即拿出来,赶回救灾现场,说“水箱来了,水箱来了”。在他的吆喝下,垣垣拖着水管,一只手将水管的一头放在牛奶箱上,一只手将水管的另一头对着“火苗”浇水。花店的花瓶用完了,扮演花店工作人员的弥米来到材料超市,很快看中一个透明的瓶子拿回花店,对着顾客说:“这是新花瓶,很漂亮的。”边说边把一束花插进了花瓶里。
可见,可视化材料对幼儿的视觉冲击力更强。它们就像是商店货架上的商品,任其自由观赏、挑选,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幼儿的眼前。在游戏中缺少了什么,他们便会自行到材料超市通过观察、分析、判断选择出最适合自己所需材料的替代物。
角色游戏是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由选择自主展开积极游戏的过程。开放式的场地环境设置可有效地激发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有效地支持幼儿的游戏交往。
蒙台梭利指出:“必须注意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氛围,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我们班级场地较小,每次玩游戏时需要移动所有的桌子和椅子,结束后又得将桌椅还原,十分费劲。幼儿一看到游戏材料便直接玩起来,不会去思考场地是否摆好,需要教师不断提醒、催促他们才能较好地参与到场地布置与玩具的收放整理中来。
一个好的游戏场地直接决定游戏的质量。游戏场地的设置首先应“顺”—看起来顺眼,玩起来顺畅。场地中不常用的材料、桌子、柜子等应及时删减,减少不必要的阻碍,同时也要做好随时“增加”的准备。当幼儿的游戏需要时,应给予最大的物质材料支持,场地的空间也应尽可能地放大,避免拥挤,让幼儿能在宽敞舒适的场地环境中自由游戏。因此我们打破规则,巧妙利用一切能用的空间,将走廊和隔壁班门口的美工区和阅读区的场地利用起来,并在公共区域走廊里设置了四个区以满足场地需求。
动态式的游戏场地使幼儿与场地能够较好地互动、交流。公共游戏区无固定功能,仅是摆好基本架构,区域中提供可移动的柜子、架子,幼儿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更改区域的功能。如在玩“戚风蛋糕店”时,蛋糕店的蛋糕开业后很快就卖完了,怎么办呢?沐宸说:“自己做蛋糕。”可是在哪里做蛋糕呢?经过孩子们的讨论,“蛋糕加工厂”生成了。那么问题又来了,加工厂要设置在哪里比较合适呢?现有的蛋糕店区域较小,无法容纳加工厂,于是孩子们又开始实地观察、研究、讨论,最终找到了适合加工厂的位置—小四班门口的美工区。由此蛋糕店的工作人员也有了新的任务,有的在门店上班,有的在加工厂上班,增加了蛋糕师的角色,满足了幼儿对角色的需求。再如“爱心医院”里,刚开始设置的手术区在教室的最里面,随着游戏情节发展,在发生地震时蛋糕店的工作人员受伤了,需要送到医院抢救,于是好几个人搀扶着伤员艰难地走到医院,刚到医院门口伤员晕倒,经过一番折腾终于把伤员送上了手术室的病床。游戏评价的过程中,有个孩子提出运送伤员的问题,其他幼儿纷纷表示医院的手术室离门口太远了,他们运送伤员需要多走一段路,很浪费时间。发现这个问题后幼儿立即展开讨论,你一言我一语,最终在几个方案中挑选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方案实施,即把手术室调整到班级门口并且改称“急诊室”,因为救治伤员很着急,门口离走廊最近,最方便救护人员及时运送到位。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场地的调整得到提升,可见他们已经能根据自己在游戏中的真实感受,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疑问,甚至能动脑筋解决问题,这无疑对幼儿今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游戏中教师建立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尊重幼儿的兴趣,建立民主、平等、愉快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安全、平等、放松的心理环境中幼儿才能自然、真实地表现自己,激发出潜能。在一次游戏观摩中,扬中扮演“蛋糕店”的服务员,一位教师走上前买蛋糕:“我要六个蛋糕,帮我打包一下吧。”扬中说:“好啊。”于是他先把顾客挑好的蛋糕放在大盘子里,拿了一个打包盒,可无论怎么摆放都放不下六个蛋糕。在教师的目光注视中,他的动作开始慌乱,渐渐紧张起来,摆弄了几次还是没有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最终他直接忽视顾客,自顾自地拿出一个非常大的盒子,把架子上所有蛋糕装进去说:“有人订了蛋糕,我要去送货了。”就这样,他直接走出了蛋糕店。他走了以后,买蛋糕的顾客只好去找另一个服务员辰杰,辰杰换了好几种打包盒,一一尝试后最终将六个蛋糕分别装在两个打包盒里,再一起装进手提袋递给顾客。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心理环境对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影响。人在紧张的状态中,大脑的思考能力会下降,进而行动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原本能做好的事情,会因为紧张的情绪导致做不好;原本想要说的一大串话,会因为紧张而变成口吃或者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可见紧张的心理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能力。幼儿只有在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中获得安全感后,才能敞开心扉地游戏,大胆想象、创造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营造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对幼儿的游戏发展乃至幼儿个性发展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着“管住嘴、放开手、睁大眼、竖起耳”的游戏理念,教师本身对游戏理念的理解与运用间接地影响着幼儿游戏水平的质量。小班幼儿年龄小,社会经验浅薄,认知水平较低,教师的严格把控或完全放手都可能导致幼儿无法向更高的游戏水平发展。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引导的“度”是决定幼儿游戏水平的关键。
小班幼儿对问题的质疑能力较弱,在游戏中他们往往只沉浸在自己的游戏情节中而忽略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娃娃家的爸爸妈妈认真地煮着饭,为大家准备了满满一桌子饭菜,可当菜或汤匙、盘子掉到地上时,每个人都忙着自己的事情无人理会。此时教师应该如何引导让幼儿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又该用什么样的方式介入帮助幼儿真正意识到问题所在并能真正解决它?第一,把问题抛给幼儿。第二,引发幼儿思考。评价时教师把娃娃家一片狼藉的问题直观地展示在幼儿的眼前,让幼儿去正视它、了解它并找出问题的来源;接着引导幼儿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给予任何答案,重在“引”,引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的问题,引幼儿自己想出解决方法,并协助幼儿把他们所说的方法用简单的方式进行记录,接着把这些“方法”张贴在娃娃家最适合的地方,起到环境暗示作用。
每一次的游戏不仅仅是快乐的来源,更是发散幼儿思维能力最佳的时机,当幼儿在游戏中懂得发现问题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一个个奇思妙想的开始。在蛋糕店开张初期经常是一片混乱,蛋糕店的工作人员还未摆好货品时,顾客便迫不及待地前来购买;有的顾客选了自己喜欢的蛋糕后直接离开,有的顾客直接用手抓蛋糕……面对这一幕幕的乱象时教师心急如焚,可转念一想,又压制住出手解决的冲动,秉着静待花开的心态观察幼儿的应对方法。果不其然,蛋糕店的几个工作人员各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吆喝提醒顾客未开张、挂休息牌。在他们尝试了两次效果不佳后,辰杰又想出了用栅栏围挡的方法,果然用栅栏的方式十分奏效。可见幼儿在遇到问题时,他们已经能感受到这个问题对他们工作的影响,于是他们极力地去寻找解决方法,在几次方法的尝试后最终得出最满意的方式。
开放式的角色游戏对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是一种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无固定功能的低结构材料满足幼儿对所需材料的要求,可视化的材料摆放激发幼儿对材料的想象,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开放式的游戏场地设置有利于游戏的联想,使游戏产生关联进而推动游戏的发展;而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幼儿进行想象,创造游戏的不同价值。可见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获得的价值是我们无法预估的,我们只能通过游戏材料、游戏场地和心理环境的创设,支持、鼓励幼儿能自主地在开放式游戏中获得他们所需的价值;同时教师要适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幼儿在游戏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