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转换下的小学班级管理路径研究

2022-11-20 10:20陈丽凤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太平镇兰庙小学
教书育人 2022年7期
关键词:班规自律班级

陈丽凤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太平镇兰庙小学)

每个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负荷力、道德行为习惯等都有差异。面对差异资源,唯有从视角转化出发实施差异教育才是值得称道的。小学阶段应从三个方面进行班级管理中的视角转换:一是情境视角,即由单项灌注转变为新颖具体的情境育人;二是现实视角,即由书本理论转变为切合实际的现实印证;三是自律视角,即由“被人管”变为主动自觉的“自己管”。做精、做细、做活这样的视角转换,有利于小学生的学习进步与道德成长,有利于班级管理的高效顺畅,有利于学校德育的内涵式与精细化改革。

一、情境视角:让“盐”融于“汤”

毋庸置疑,时下部分小学班级管理呈现出“自上而下的科层制模式”。所谓“自上而下”就是教师说了算,层层贯彻上级的指令,一步步死板而机械地进行直白式的教育,且以纯理论的面目出现。“科层制模式”总是以理论见长,以批评教育为主,因而不但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反而引发了部分学生的反弹与对抗。于是,由理论到情境的转换成为班级管理中的新突破。从具体的、鲜活的情境出发进行班级管理,远胜于理论的单向灌注和自上而下的层级传达。小学生尤其喜欢从情境中去体验、去明理、去转变。毕竟,情境不针对具体的个人,不对号入座,不以强硬与刻意的方式进入学生的视野。情境与身临其境是画等号的,能够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开阔学生的视野与心胸,让情感得以伸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生成、嬗变。部分情境还是“活”的,具有生长性的力量,能够有力而自然地浸润与改变学生,无形之间为班级的和谐而助力。一旦学生沉浸在活灵活现的情境中,道德认知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就变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以诚信教育为例,不妨把“诚信为金”做成“棋盘”情境让学生体验,以诗意和形象的情境赢得小学生的认可与接受。比如“说话算数”进三格,“答应别人的事情没有完成且没有解释”退两格;“借别人的文具在规定时间内不还”退三格,相反进二格;“约好一起去滑冰但迟到十分钟”退一格;“及时承认自己在考试时偷看了左右同学的答案”进两格;相反,“明明抄袭了作业但隐瞒”退三格……“下棋”的同时,师生都应反思:屡屡“进格”的原因是什么?不断“退格”的背后又代表着什么?有什么样的不文明或不良习惯?能否通过一次次的“进格”而改变自己,进而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不仅仅是诚实守信,其他如安全教育、责任感教育、认同感教育等,都不妨以“棋盘”的情境方式出现在班级管理中,让小学生不是在接受教育,而是在体验情境;不是以强硬的方式出现,而是以无痕的方式浸润,从而让班级管理变得自然而然。

“棋盘”情境仅仅是班级管理中的一种形式。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创设更多不拘一格,妙趣横生的情境——轻柔舒缓的音乐情境、形象逼真的动画情境、图文并茂的绘本情境等等。有趣的歇后语、短小的心理剧、诙谐的小品、引人的故事等等,皆可以介入到班级管理中。比如,面对学生爱说脏话的不文明行为,不妨设计并表演“用脏话骂人首先脏的是自己的嘴”的情境短剧;面对“睚眦必报”等“不大气”或“小心眼”的现象,改编语文教材中的《负荆请罪》一文,以课本剧的形式出现在班会或心理矫正教育中;面对乱扔垃圾等有损校容之行为,创编“在垃圾王国的一天”的校园心理剧,以鲜活的方式将正确认知植入学生的头脑深处……情境素材,既可以依据学科教材,将之进行契合实际的改编;亦可以对接鲜活的时政热点,让现实主义力量融入班级管理中;既可以来源于班主任的搜集、整理与重组,亦可以来源于学生的创编,反映出儿童立场上的“吾口说吾心”。实践证明,合适的、高效的、新颖的情境介入,能够破除心理壁垒,有助于小学生的行为转化,有助于和谐班集体与和谐德育的打造。

二、现实视角;让“思”变成“行”

悉心观察时下的一些班级管理,不难发现,理论灌输总是多于现实行动,光说不练的现象时有存在。于是,让“思”变成“行”,理论上内化而行动上外显,从现实视角出发重构班级管理的新态势很有必要。现实视角注重“文火慢炖”,重在后续观察与追踪落实:看看学生究竟做到了没有、改变了没有、成长了没有。“现实是一面印证自己的镜子”,看看“镜子”中的自己与期待或理想中的自己究竟有多少差距,才可以据此做出有利于自己进步和班级和谐的举措。通过“照镜子”,学生才可能“检仪表、检行为、检思想”,在肯定优劣的同时为下一步的成长提供修正依据。班主任应该设计具体的印证活动,在追踪中完成对学生成长的记录及调整。

以规则教育为例,不妨举办现实印证活动:班主任制作一份调查问卷,以匿名的方式调研实情:A.足球跑到草坪对面了,因为没有人监督,你是否通过践踏草坪直接穿过去而节约时间?B.“非钓鱼区”禁止人们钓鱼,但现在既没有专业人员监督,也没有摄像头监督,你是否在此处钓鱼?C.穿过斑马线需要绿灯,但现在是晚上九点钟,没有人监督,你是否有过因为没车辆通过而闯红灯的经历……教师根据这样的原生态实情调研,明晰学生的具体行为,促后续班级工作的反馈与调整。

教师不妨通过匿名日记的形式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通过“我说故我在”真实反映让“思”变成“行”的全过程。或许,“我说故我在”中说了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在此过程中小学生勇于反思的习惯养成、积极改变的心理动机、乐于行动的道德体验,以及道德实践中形成的正确道德观、价值观与生命观,才是现实视角下班级管理和德育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境界。比如,上述“我说故我在”中,学生可能意识到:表面看,因为没人监督而违反规则并不可怕;但从长远看,如果经常性地违规,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不利于和谐社会与安全社会的创建……如果学生能产生这样的认知,则正是学生之幸、家长之幸和社会之幸。可见,相对于“单项理论灌输”而言,相对于“有方案而无落实”而言,实践实情的落实和调查,以及在反馈中产生的警醒、改变及深入等综合活动,才是班级管理中更加重要更值得付出心血的一环。

在学生“吾口说吾心”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那种“互相揭发”等负向行为的发生,坚决杜绝“他违规了”“他失信了”“他撒谎了”等对号入座的公开言辞的出现。师生都应警惕: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错误或尴尬在所难免,悄悄地给予学生反思与进步的机会,才是班级和谐的应有之义。那怕必须对学生进行“三六九”等级的划分,必须进行“不良”学生与优秀学生的区别,教师也必须做到“心中有层”而“口中无层”,尽可能在优秀的结果上下功夫。匿名日记形式正是构建和谐班级的良性举措。除了匿名日记,不妨鼓励学生有心里话给班主任打电话、发微信、发微博,“一对一”地进行私密交流,敞开心扉进行“真心话大表白”,让自由、安全、温馨的交流成为班级管理中的常态,让快乐、信任、真诚成为彼此接触中的主旋律。实践多次证明,从现实印证的视角出发,班级高效管理长效机制的形成指日可待。

三、自律视角:让“他”化为“我”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必须重估并大力发挥。“隐性”来源于什么?来源于学生的自律,来源于自我管理。基于自律视角而建设摇曳生姿的班级文化应被大力提倡,让“他”化为“我”,应该成为班级文化创建中的一个基本视点。

(一)以生为本,理解自律

自律必须基于学生年龄特点、真实学情与道德行为的真实之上。班规、校规以及更多规矩的遵守等班级文化,如果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那么,让学生真心实意地自律就是一句空话。如果一切都是成人视角下的必然,缺乏儿童视角下的灵活,那么,班级文化必将缺乏人文关怀,谈不到有情有义,做不到有滋有味。比如冬天也必须穿统一的校服这样的班规就缺乏人文关怀,比如不论在什么场合都一定要说普通话,对于部分学生就是强人所难。班级文化建设中,其规定之全、之细、之周全,无可非议,但如果缺乏以生为本的考量,缺乏符合儿童实际的视角,不值得称道。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班级文化的重要性,意识到自律的重要性,但似乎总是站在成人的立场去建设班级文化,鲜少从以生为本的角度去进行思考与分析。于是,从儿童视角出发建设班级文化尤为必要。所谓儿童视角,就是以生为本的视角,就是“想儿童之所想”。比如,部分学校的校服不具有御寒的功能,那么冬天必须穿校服这样的班规就要废除,应该尽可能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灵活穿衣出门,如此,“他律”变“自律”必将更容易地实现。

(二)自定班规,演绎自律

自定班规正是基于儿童视角和以生为本之理念的举措,是班级文化中最有特色和最具人文情怀的地方。自定不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或爱好乱定,而是以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标准。由于自定班规是学生集体议一议、比一比、思一思的结果,因而成为学生最大限度地自律的前提和保证。一旦班规制定过程中的酝酿、修改、成型都是学生自觉自愿的过程,一旦遵从者本身就是制定者,避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那么,自律的落地生根也就是必然而然的。以下是太平镇兰庙小学师生自定的部分班规:1.允许地方话出现在课堂中,给予学生一定期限完成由方言到普通话的改变;2.教学中允许学生进行个性或多元发言,但前提是基于文本、基于教学实情,必须在举手得到允许后再自由发表意见;3.不能嘲笑用方言回答问题的同学,若有歧视别人者给予较为严重的处罚……这样的班规发轫于乡村现实,有情有义,充盈着人文色彩,对于学生以自律之态度遵守班规有很大的助力。当然,允许学生根据现有自身实际和班级实情自定班规,并不意味着没有底线,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为玩耍而大开绿灯,而是为学习的高效与成长的丰盈奠定基础。

(三)高效管理,执行自律

班级文化如何长久地影响人、改变人、成长人,需要师生的坚持,需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就班规而言,执行过程必然会碰到一些问题,或普适性不够,或推广效应不明显,或个别地方有漏洞。于是班规的修订、完善与改变在所难免。如何让班级文化中的一些细则真正为学生的自律而动力,如何在“渐进”过程升华学生的道德认知,如何让学生点点滴滴的行为成为正能量的关键,如何让大多数学生的自律成为先进班集体的关键行为,是摆在班主任面前的重大课题。如,上例中“给予嘲笑用方言回答问题的同学以较重的处罚”这样的班规,在执行时就有较多问题:何为较重的处罚?是给予一周的值日惩罚,还是给予两天的打扫卫生处罚?处罚过轻,就会发生宁可被惩罚也要嘲笑别人的事情,如此,未能发挥教育应有的警示和鞭挞作用;如果惩罚过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得不偿失,而且过犹不及,就会引发反面效应。这样的“替换”惩罚方式不一定有效,这样的班规严肃性得不到保证,激励作用无从谈起。于是班规的重修改、长效机制的建立和真正意义上的落地生根显得不可或缺。如此,才能真正地让“他”化为“我”,学生才能在长效性的班级文化中学习、生活、成长。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允许学生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其中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是“他律”变“自律”的前提与保证。诸如班干部的民主选举,班级优秀个人的选举、班会、主题活动、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都应该基于学生意愿,让每一个人参与进去,让“他”化为“我”。期间有基于儿童视角的反思、修订和深入,能够促进学生自律意识的强化。

一个凝聚力强大的班集体应该“让儿童找到生长点”——学习、生活、成长中的正向生长点。这样的生长点与班级管理的视角转换有一定的关系。转换愈成功,学生受益愈多,班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影响力愈大。班主任一旦转换成功,生长点的精彩与厚重就在情理之中。从而,因为管理视角的转换,因为管理理念的嬗变,班级能够成为学生茁壮成长的快乐场域,沉浸在其间的学生能够得到多方面的润泽与锻造。

猜你喜欢
班规自律班级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坚持自律 赢得的是整个人生
班级“无课日”
My New Year Wishes
自律的力量
神奇的班规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班规“七问”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