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传洁 (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五中学)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都在不断增加,职业倦怠已经成为职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中学教育处在我国教育的特殊阶段,中学教师既要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工作,又面临帮助学生提高成绩、顺利升学的教学任务。来自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压力以及个人生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使得很多老师身心俱疲,久而久之陷入到一种情绪低迷的状态,最终出现职业倦怠并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探究引起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诸多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不仅仅体现对教师群体的人文关怀,也是打造高质量中学教师队伍的一种需要。
职业倦怠(job burnout)亦称为工作衰竭或者职业枯竭,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最初主要用于描述医疗卫生行业的一线工作人员由于长期处于工作和情感压力之下不堪重负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反馈。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职业倦怠是助人和服务行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个体由于长时间工作而面临心理和生理的极端压力,从而出现消极应对工作,对服务对象敷衍了事的外在表现,产生职业倦怠。
美国教育协会主席Willard于1979年首次提出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随后一系列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是出现职业倦怠的高发职业,并且是全球性的问题。国内学者也对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研究。杨秀玉和杨秀梅提出,职业倦怠的形成是没有缓解职业压力的途径,并且对工作者的挫折又无法正确应对而导致的一种疲倦怠慢的心态。我国教育部官网于2009年开始出现教师职业倦怠一词,这间接表明中国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经非常明显,不但影响教师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教育事业发展。
目前,国内外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角度和成果主要集中在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原因、影响、测量工具和对策上。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资料比较丰富,已经具备了较完整的理论框架;当前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宏观的理论研究,虽然对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对策的制订具备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但整体来看研究结果大都比较笼统,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不够深入透彻。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级,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种需求呈金字塔状排列,生理需求位于金字塔底部,位于塔尖的是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求呈递进关系,在上一层需求满足的时候,下一层次的需求才会产生。
生理需求是人类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各种保障,简单来说就是解决衣食住行的需求,这是最低层次的需求,中学教师生理需求的主要来源是职业收入;安全需求意味着教师的人身安全需要等得以保障;在此基础上还有获得亲朋好友和同事关心、照顾的需求;个人的工作成绩和工作能力受到领导、学生家长和社会认可即可满足其尊重需求;当中学教师能够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为社会做出贡献时,其自我需求就可以得以实现。
为了厘清当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背后成因,提出应对措施,笔者在F市五所中学对17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从社会期望、学校管理、工作负荷、学生因素和个人因素五个维度设计问卷和访谈问题,对不同年龄、婚姻状况、职称、学科和性别的教师进行调查和访谈。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F市出现不同程度职业倦怠的教师比例较高,超过87%的受访教师具有各种职业倦怠的外在表现,基于需求层次理论,就本次调查研究结果进行梳理总结:
1.F市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性别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男教师和女教师职业倦怠比例和程度基本持平,但其表现形式不同。女教师情绪衰竭高于男教师,这主要是由于女教师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比男教师更多,在平衡家庭和工作时所面临的压力更大,因此在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方面的满足感较低。相比之下,男教师在学校中担任领导职务的比例更高,自我成就感高于女教师,但是普通男教师面临收入水平不高的问题,导致其面临更多社会期望的压力。
2.F市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班主任差异
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既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还要处理大量的班级管理工作。由于大部分班级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学生和不配合工作的家长,班主任工作给教师带来巨大压力,降低其自我成就感。但是,部分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得心应手,与学生关系融洽,其管理工作得到领导和家长的认可,反而获得更高的自我成就感。
3.F市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年龄差异
本次调查对象分为四个年龄段,其中30岁以下教师职业倦怠感最低。由于其刚走上工作岗位,精力旺盛并且对工作充满热情,也容易从工作中获得自我满足感和自我价值实现。处于31~40岁之间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最高,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承担的工作也更多;从家庭角度来说,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基本都处在结婚生子的时期,面临更多事务需要处理,也有更大的经济压力。40~50岁以及51岁以上年龄段职业倦怠水平不高。这两个年龄段的老师在经济方面大都没有困难,丰富的教学经验也使其在教学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获得社会尊重。
4.F市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学历差异
本次调查对象学历分为三个组别:专科、本科和研究生。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历的中学教师在职业倦怠比例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首先,专科学历职业倦怠比例最低。专科学历教师主要为45岁以上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比例较低,这也呼应了年龄差异对比的结果;本科学历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比例更高一些,而研究生学历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比例最高。这主要是学历高的老师对收入水平、来自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期望值最高。
5.F市中学教师职业倦怠职称差异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出现职业倦怠的中学教师比例与职称呈现负相关,即职称越高,职业倦怠的程度越低。职称较高的教师在收入、社会地位和自我满足感方面都优于职称较低的老师,而后者要面临评职称所需要的种种准备工作,如发表论文、担任班主任、支教、教学评比等,因此更容易产生焦虑感,缺乏自我满足感和自信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青年人的就业门槛持续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中学教师的期待值也在不断提高,学校和教师都面临巨大教学压力;虽然教师待遇在不断提高,但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待遇仍相对较低。社会对教师的高期望值、高要求和教师低收入的反差使教师很难获得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减轻其工作压力和负担,减少职业倦怠出现的可能性。但当前的教师评价机制和标准过于严格,而且过多的会议、评比、检查和比赛等使老师精力分散,不堪重负,自我成就感低。学校应该建立教师关爱组织,定期对教师进行压力评估和心理疏导,满足其社交需求。
职业倦怠在各个行业均普遍存在,中学教师应该以积极心态应对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与同事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和师生关系,社交需求的满足是建立自信心、获得他人尊重的前提。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知识的更新提出更高要求,中学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我、提高教学水平,这样才能提升自信、获得他人尊重并实现自我价值。
中学教师是处在教育前线的工作者,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中坚力量。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是普遍现象,值得我们对其成因进行科学、细致的研究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