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2022-11-20 07:23:27刘振宏
读与写 2022年7期
关键词:迷宫美术小学生

刘振宏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学校 甘肃 张掖 734000)

引言

“美”是人人一生都在追求的一项东西,所有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喜欢好看的东西。就好比在吃上面,人人都会更喜欢色香味俱全的一道菜肴;而在穿上面,大家也都会选择购买好看的衣服等。有着浪漫之都名称的法国,时常能看到时装周的举办,无一例外都是要求着人们的审美。审美能力越强,人的生活品质就会越高,对事物的追求便也会变得更加美好化,因此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教会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更加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纯正的心灵。

1.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

首先,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可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断提高,复合型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而言,不仅要提升学生美术技能,而且还要提升学生美术素养,拓展学生欣赏能力、布局规划能力。美术教师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育,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做好保障。通过审美教育,让学生会运用审美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综合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增强核心素养。其次,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处于学习的萌芽阶段,对学习内容本身并无深刻认知,而且文化课学习通常较为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美术学科则不同,与普通文化课学习存在较大差异,其课程本身具有趣味性、实践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感受到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并学会以美的眼光看待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够有效激发出来,有利于更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最后,有利于学生乐观态度的培育。美术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常识外,教师还会通过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提升发现美的能力,这对于学生乐观态度的养成是有利的。

2.小学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许多的学校和教师对美术课程都不够重视,觉得小孩子对美好的事物认知度不高,也不懂得欣赏,加之他们年纪较小,认为他们对美感不会有任何的思考。因此,许多的学校和教师都忽视了美术课程,甚至会用其他的课程来代替美术课。

2.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美术课程的意义。据调查,许多小学教师都忽视了对小学生美术课程的审美意识的培养,甚至认为美术课程不重要,重要的是语文、数学等课程,同时很多小学一个教师任教好几门学科的课程,一般搭配模式都是一门主课(语数外)加一两门副课,如此反而更加的方便了教师将副课的时间用来讲解主课的知识和内容,即使有时候教室不占用副课的课时,教师很多时候也是将副课的时间给小学生们玩耍,如此美术课程如同虚设,教师不仅没有好好地利用上课时间,也没有充分的利用美术课程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2.3 教学方法过于落后。实际上,小学教育与其它阶段的教育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差别的,因为小学阶段的教育一般都是采用与小学生心理生理特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而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基本上都是开展一些美术基础知识类的教学,即使是进行了实践教学,也都只是对教材上的一些图片进行临摹,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甚至还会使小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学生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想要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2.4 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整体能力关系到教学的质量。由于人们对语数外等主要学科关注度较高,美术教学逐渐沦为边缘学科,一些学校对美术教学重视度不够,教师的综合素养有待提高。具体而言,一些美术教师并非科班院校毕业,且存在兼职教学的情况,课上教学不够灵活,导致美术教学质量一般。

2.5 忽视了审美能力的培养。虽然现今教育方面已经进行了大的改革,但是学校领导、家长以及老师还是忽视了对学生们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在素质教育推进和发展的背景下,老师更为重视对学生们品德、智慧以及体能方面的培养,并没有重视对学生们审美能力方面的培养,对小学美术教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而导致审美能力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大的难度。另外,美术教育的实施者是老师,部分美术老师的思想并没有与时俱进,他们并没有对培养学生们审美能力引起重视,他们的眼光还是放置在学生们的学习成绩的提升上,并没有积极开展审美能力的教学。最大的影响因素在于学生们的家长,他们的思想及观念受到了应试教育的极大影响,他们只关注自己孩子的文化课成绩,认为艺术类课程的开设就是浪费时间,而对于美术老师组织开展各类培养学生们审美能力的活动也并不给予相应的支持,他们并不理解对学生们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会有着怎样的作用,于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就没有运用到专业的教学方法和系统的教学内容,这也就使得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显得过于散漫。

3.培养小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主要举措

3.1 联系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美术之美。美术是一门源自生活的学科,也是再现生活的艺术。在注重学生美术审美能力培养中,我们要关注生活,多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深挖教材,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和美术审美的兴趣。

如在《鸟的纹样》的学习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把握真实鸟类形象特征的基础上,能够大胆思考,会学运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通过合理的观察和艺术的分析,利用点、线、面等因素构成或夸张或简化的“鸟”的装饰形态。在教学中,我们创设游戏化的美术学习情境,分别出示丹顶鹤、燕子、孔雀身体的局部,让学生从鸟的外形、羽毛的花纹和色彩等方面说说它们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美术作品中的夸张、变形。这样既能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又能让他们发现绘画和实物图的区别,从而感受美术图画的艺术特点。就这一内容的学习,我们要指导学生认识到运用夸张、变形、简化、添加等装饰方法来对鸟类形象进行装饰、提炼,并在生活中对鸟类的纹样进行审读,不仅感受装饰后的图案美,也激发学生爱护大自然、感受和提升生活的情感。当然,我们的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与生活有关,我们在教学中要多从生活的层面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学会欣赏美。如在《线条的魅力》教学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家里养了哪些花,观察花与叶的形状,交流这些形状是由什么样的线条构成的。之后,我们还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线条美的认识,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绘画来表现线条美。如此,借助生活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也能够在迁移运用中欣赏相关的美术作品,获得一定的美术审美的能力。

3.2 重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在教学领域,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大方向不断地被提及被落实,那么就美术课堂教学实施过程来讲确实也应当如此。就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并针对自己所看所听所想进行一个整体的概括,进而形成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作画的灵活性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学《色彩的渐变》一课时,“渐变”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相对较为陌生的一个词语,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但需要潜移默化地将“渐变”这一词语的含义传递给学生,还需要在确保传达到位后引导孩子们就“色彩的渐变性”展开深入的探究。首先,可选取以往所使用的油画来呈现“渐变”,进而由教师顺理成章地提出“渐变”的含义。紧接着,色彩可以如何渐变呢?以此问题实现课堂的导入,引导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的探究,不论是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进行练习,还是学生就教材中内容进行查询思考,总归是学生在开动自己的脑筋想办法的过程,都值得鼓励。学生在完成自己有关于色彩的渐变这一任务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依次进行展示,在讲台上讲清楚自己这一色彩渐变的构思。台上的学生讲解完毕后,台下的学生需要判断这一“作品”是否符合色彩的渐变。若是有学生不但做到了色彩的渐变,还逐步实现了一幅画的完整性,这是十分值得鼓励并应该被表扬的!适当的表扬会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

3.3 创设直观情境,有效培养审美能力。当下的美术教学面临一系列的革新与挑战,教师需要主动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将小学美术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进行融合,为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景,让师生在情景当中“感受美,学习美,并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良好氛围的熏陶下,学生能够自觉地“品味美、体会美”,最终“创造美”。

在《走迷宫》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需要为学生明确学习重点是:设计应用。教师需要带学生了解迷宫,感受迷宫文化的魅力,学生还需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去绘制简单的迷宫,初步培养设计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较为新颖的情景,例如,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个小视频,这个视频当中描述了一群孩子走迷宫的场景,迷宫当中精巧的设计吸引着学生活泼好奇的心,在为学生播放完视频之后,教师再将视频当中的迷宫图形以图片的形式,为学生呈现简单,并为学生讲解为什么这个迷宫那么有趣,在设计迷宫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最后,教师再鼓励学生自行设计迷宫,并为学生设置一个任务场景:此时此刻,你是游乐园的园长,在游乐园当中需要新开辟一个游乐场地迷宫场地,每一个人都是小小设计师,请大家设计出属于自己的迷宫。在学生设计完迷宫之后,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玩一玩自己所设计出来的迷宫,在观摩了自己和参与他人迷宫的过程中,一起选出最佳的迷宫绘制图,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当中,不断提高其审美能力、设计能力和想象创新力。

3.4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提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设计合作性的学习任务进行深入。首先美术教师要细致探究教材内容并科学设计教学目标,以合作性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同时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融入审美能力培养元素,从而发展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的设定对于此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的合理设定,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学习情况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中提升其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

例如,在小学美术“彩线贴画”的教学中,教师即可设计合作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模式完成相关任务。在本课的教学中,美术教师可以设定“利用五颜六色且不同材质的材料进行贴画设计”的学习任务。在针对本任务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搜集多种多样的广告纸、彩纸、糖纸等。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合作搜集可以有效丰富创作材料。教师继而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与分析,利用彩纸贴画的形式,通过撕、剪、画等不同方法进行美术创作。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间会加强沟通和讨论,不仅可以在沟通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思维意识,还可以充分感受其他同学的不同的想法与创造意识,从而达到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效果。因此,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共同提升审美能力的有效措施。

3.5 通过创意联想,生成唯美画面。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他们的眼中,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每处约定俗成的风景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基于此,教师应当遵循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或者欣赏某一处美丽的风景时,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并在脑海当中生成一幅唯美画面,使学生对美的事物、美的景物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以《星空的联想》为例,在讲授这一知识点之前,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通过空间想象的方式,联想繁星点点的夜空里有哪些美丽的风景与美丽的传说,然后将个人想法分享出来。由于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博览群书,并且对天文学比较感兴趣,在想象星空景象时,能将平时所积累的天文学知识渗透到想象空间中。比如,星空由许许多多不同的星座组成,有白羊座、宝瓶座、狮子座、双鱼座、人马座等。白羊座的形状犹如一只可爱的小绵羊,宝瓶座的形状就像一个闪着金光的宝瓶。狮子座像一只凶猛无比的大狮子,双鱼座就像两条嬉戏玩耍的金鱼,而人马座则像一个拉开弓弦的射手。每一个星座的形状各异,而每一种形状所诠释的寓意也不尽相同。在想象过程中,学生的脑海当中能同时浮现出多种不同形状的星座,学生通过对每一幅画面的加工与构思,这些画面可以转变成为一幅幅美丽夜晚星空图。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在自主联想与自主创意当中,将星空之美赋予笔端,进而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的美术课程中对小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能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思考和耐心,有益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猜你喜欢
迷宫美术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大迷宫
迷宫
我是小学生
捕网迷宫
创造独一无二的迷宫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