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教学理念关照下的写作教学理路探析

2022-11-20 07:23:27曹碧溪
读与写 2022年7期
关键词:共生理念过程

曹碧溪

(大连大学教育学院 辽宁 大连 116620)

前言

一直以来,写作能力在中学生能力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写作教学自然成为各位权威专家以及一线教师们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共生教学”是黄厚江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为践行“本色语文”探索并提出来的操作机制。“共生教学”强调“让共生理论协调课堂中的矛盾关系,追求师生关系更加平等、学生之间有效沟通、教学各环节联系更加紧密等等,让各要素在课堂中互相促进,互相激活,最终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1]”用“共生教学”的理念关照写作课堂,即教师通过对学生内心的写作种子进行激活和唤醒,让学生浸润于写作过程,体悟写作规律,积累写作经验,丰富情感积累。

1.共生教学理念关照下的写作教学课堂特征鲜明

在黄厚江共生教学理念具有生长性、鲜活性、交互性和协调性的特点,而用共生教学理念关照写作教学能使这些特点在写作教学课堂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从而使枯燥乏味的写作课堂重新焕发活力,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

1.1 生长性。生长性是共生教学的根本特征。“生”指生成、体验和创造,“长”指成长、进步和发展。在作文教学中,写作知识的讲解和学习、写作方法的传授与领会、以及写作技巧和能力的训练与形成固然重要,但却万万不能采取机械的方式从头到尾地对学生进行铺陈和灌输。为此,黄厚江老师提出了一个重要理念“种子说”,即“教师要带着作文的种子进课堂[2]”。种子,虽尚未成熟却具备无限可能,跳跃着生命的活力。学生内心的“写作种子”能否得到重视和发现是学生写作素养能否生成的前提和关键。而用共生教学理念关照写作教学则可以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内心的写作种子进行培育,使之发展壮大。这样的写作课堂中教师不光指导学生的具体写作行为,而是对学生的整个写作过程给予更多关注,这个过程涉及到写作意识的激活,写作思维的建构以及写作素养的生成。具体来讲,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会首先用恰当的语言对对学生的写作种子进行唤醒,使其得以萌芽破土;再适时补充营养,传授相应的写作知识和方法,使其长出主干;然后鼓舞激励学生,使其长出属于自己的枝叶、独当一面。恰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1.2 鲜活性。鲜活性,是共生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指教师的“活”教和学生的“活”学相互配合。这个“活”实实在在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即教学过程的内容活、方法活、过程活、结果活,而不是毫无生气的一潭死水,也不是徒具其表的一片热闹。在黄厚江老师的共生写作课堂中,教师立足学生的真实写作需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成为鲜活的学习主体,获得真实的感受、真切的体验和真正的提高。以黄老师曾上过的一堂“刻画人物形象”写作课为例。他先是让创造轻松的写作课堂氛围,让学生围绕自己的名字“黄厚江”三个字组词、造句;紧接着,他要求学生对自己进行一分钟的全方位观察,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眼中黄老师的特点,在学生畅所欲言的过程中,他除了鼓舞激励还适时地教给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方法,如访问、正面观察等;然后,他要求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观察对象的某一特点进行扩充,用一段话表达出来。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他仔细倾听并做出有针对性的点评,同时教给人物描写可着眼的写作角度;最后,他要求学生当场以“认识黄厚江”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这样的写作课堂,教师本人成为学生写作的“模特”,整个写作过程简洁自然、由浅入深而又充满鲜活气息。

1.3 交互性。交互性,是共生教学的又一基本特征。黄厚江老师的共生教学理念之所以能焕发无穷活力,还源于其交互性。所谓“交互性”是指课堂参与人员的融入状态,共生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相互激活点燃、生生之间彼此碰撞觉醒。而用共生教学理念关照写作课堂可以打破模式化的教学预设思路,使思维的火花四处迸溅,使课堂上所有参与者都能获得自我进步发展的成就感。不少传统观点认为,生生互助可以理解,然而稚嫩的学生和“闻道在先”的老师之间能否在“术业”上实现互助有待思索。的确,学生可能在专业知识方面较之教师处于相对劣势,但这并不等同于学生不能给予老师帮助和启迪。写作课堂非常注重个体独特的感悟,学生可能在专业知识方面较之教师处于相对劣势,但在写作课堂中生发的感触却流露着真诚和本色,有时甚至会提供别出心裁的视角,使写作课堂突破沉闷,处于不断生成的状态中,总能带给人惊喜、让人留有期待。苏轼曾作《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诚然,再好的琴和再出色的演奏者如果不相互配合、互助共振也难以演奏出高妙的音乐。写作课堂亦是如此,只有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互助共生,才能够促进个体生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1.4 协调性。协调性,是共生教学的重要特征。黄厚江的共生教学理念十分注重对语文教学进行整体审视,全方位协调整个教学过程。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双重特点,写作素养的提升更是需要和生活及实践紧紧勾连在一起,用共生教学理念关照写作教学可以更好地对语文课程特点以及写作教学的本质需要进行回应,将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落到实处。首先,在写作指导上注重过程与方法、内容与结构、材料与立意等多要素的完整和谐;其次,在学生的能力训练上,追求各种语文写作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在有效提高学生的言语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之上,十分重视训练学生对这些写作能力的综合运用,主张让学生立足真实而又复杂的生活情境展开写作;另外,在写作教学活动开展上,黄厚江老师不仅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整体进步,而且学生各个写作活动之间是协调连贯的,存在密切的有机联系。这种协调性有利于对写作教学进行统筹规划、整体推进,也就是在各种写作知识、能力和素养之间建立起合理的联系,使之构成整合式、网状化的写作体系,从而安排协调有序的写作活动。

2.共生教学理念关照下的写作教学课堂价值显著

共生教学理念关照下的写作教学在实践上有助于调和语文教学间的种种矛盾,改善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写作教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下面我将从共生写作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来详细阐释其价值所在。

2.1 教学目标:学中促悟,重在唤醒和激发。共生教学理念关照下的写作教学能更好地体现“以学定教”,正确定位师生角色,充分尊重学生在写作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的思维方式上下功夫,目的在于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心深处表达与交流的种子,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到有话能说、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加强对写作学习的体验,获得写作经验并学会写作的方法。而不是以教师教学为出发点,考虑如何上一堂成功的写作课。例如,当学生对写作话题理解不深时,黄厚江老师首先采用“以退为进”的教学方法,先是让学生为老师的素材确定立意;紧接着,在学生愤悱时,教师适时启发,亮出自己的写作构思让学生顿悟;最后才是因势利导,归纳总结写作经验,让学生独立完成写作。同样是指导学生完成一篇习作,但在共生教学理念关照下的写作教学和寻常的写作教学相比,更加注重学生是否通过课堂燃起了创作欲望、而不是被迫完成写作任务,更加关注学生能否领悟到写作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不加思考的随意创作。

2.2 教学内容:鲜活独特,重在落地与运用。共生教学理念关照下的写作教学倡导培养学生最实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公民写作素养,并且是以培养学生的实用性写作能力为主,即让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可以用书面语言完整准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达到写作的基本要求。以此同时,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用性写作能力,即教师运用自身教学资源,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写作情境中,让学生立足实际的情境需要完成撰文,这就需要学生认真思考选择恰切的写作题材、思路及立意等,而不是随心所欲完成创作。例如黄厚江老师在“写出人物的特点”教学案例中,以自己为例引导学生完成组词、写话、撰文、修改的写作过程。这样不仅有效缓解了学生对写作的排斥心理,增加了写作课堂的趣味性,而且更加考验学生的综合选择判断能力,能够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真实而又鲜活的写作情境中循序渐进地得以提升。

2.3 教学方式:双向互动,重在碰撞与升华。新课程提倡“教师在设计课程时成为一个同步‘成长’的角色[3]”。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学相长,教育的归宿不应局限于学生的进步与提升,还应指向教师本人的完善与发展。共生教学理念关照下的写作教学,能够从高站位教学理念出发引领教学实践,有利于教师正确定位师生角色,不仅注重适时地隐退师者的身份、实现由“传授”知识到“建构”知识的转变,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以谦虚的姿态和学生进行充分交流,共同融入写作课堂,营造沉浸式写作教学课堂氛围。这样的课堂无疑实现了师生双向互动最大化,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亲眼目睹学生在写作全过程中的成长,并保证教师指导的针对性、时效性,在与学生聊天式的交流中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表达自我;另一方面,教师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学生的感染,领悟到每一个言语生命瑕不掩瑜的个性潜质,从而实现自我完善。例如在黄厚江老师于浙江绍兴执教的一堂写作课上,班上的黄津汝同学在黄老师的授意下朗读她的习作《我因应试狂》,其中提到的奥巴马访华时大学生提问事件,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吸引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而当黄津汝同学谈起自己的写作体验时,黄厚江老师自己也因该同学的别样视角获得启发,并顺势要求学生根据交流碰撞过程中生发出来的思路和创意完成撰文。

2.4 教学评价:开放多元,重在持续与发展。共生教学理念关照下的写作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性,以开放性、包容性、生长性,从而让师生双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均能获得持续性反馈并作出针对性反思,和传统写作教学中教师以分数和评语的方式评价学生作文的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具体来讲,一方面,共生写作课堂打破了评价主体单一化的僵局,即教师不再作为唯一评价者,而是实现师生共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共存,学生参与到写作评价过程中,使他们能够更加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更加真切地生成写作体验、收获写作心得;另一方面,共生写作课堂实现了评价对象多元化,将评价的关注节点由写作后扩散到整个写作过程,评改对象也由定稿扩展到句段、立意及思路等,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对写作活动进行评价。这就使得写作教学形成了更加完整持续的评价体系,能够动态化评测学生整个写作过程,并给出及时、恰切的反馈指导,推动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使学生写作素养提升的过程形成闭合链条。

3.共生教学理念关照下的写作教学课堂路径探幽

对于写作教学,在选材、立意、构思、表达着四个方面渗透和贯彻黄厚江共生教学理念,让学生感到“有物可写”、知道“应写什么”和“怎么写好”、以及反思“写的如何”值得进行深入探究,而这也是切实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关键所在。

3.1 在生活和阅读中唤醒写作种子,实现材料共生。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题目自拟作文,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知从何写起,即使使尽浑身解数写出来的作文也是生搬硬套、空洞寡情。为此,让写作与阅读和生活实现共生是“有物可写”的重要途径。“写作与生活联系之密切自然不言而喻,而阅读与写作作为语文的双臂也同样能互相促进,实现共生共长[4]”。具体来讲,一方面,生活是最大的素材场,指向生活的写作能使学生的写作变得“有我”、“有情”,当今不乏“假大空”式学生写作,究其原因是他们逐渐忽视了于生活的细微之处中感知美、品悟情,所以要善于将沉睡于学生本人灵魂深处的丰富资源库进行唤醒;另一方面,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经验实属必要,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阅读中的丰富素材帮助学生实现材料共生。但是切不可将读和写混为一谈,既不能将二者强行割裂开来,也不能将二者强行组合。以读促写的重点应是帮助学生激发写作兴趣,养成在阅读时有意识地积累写作素材、借鉴表现手法的好习惯。对于一些名家的特殊写作风格仅适合欣赏品读,切不可为了模仿而模仿。教师可以利用好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紧扣阅读单元主题的“写作实践”部分,注重在阅读中为学生搭建写作台阶。

3.2 在情景化写作活动中感悟写作规律,实现立意共生。恰切的文章立意是文章能否站住脚的基础和前提,一个“好”的文章立意不仅要切合主题和写作要求,还要做到不落俗套。既不能为了片面追求标新立异而偏离材料和题目的主旨内容,也不能简单的对材料进行扩充延伸而毫无个性化观点。而要想在贴题和创新两方面达到写作的立意共生,就必须把学生置身于真实鲜活的写作情境中,让他们能立足实际从多角度透视材料和题目,在对材料和题目的反复理解中提高其审题立意的基本能力。这一阶段教师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应写什么”,因此教师教学的重点是在情景化写作活动中引导学生感悟写作规律。首先可以围绕话题设置真实、合理、完整的情境,让学生对同一主题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要适时地指导学生将情景和写作内容联系起来,最终使学生自己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对材料和题目有深入和全面的认识,以实现立意共生;最后教师要结合具体的课例进行总结和升华,帮助学生归纳如何根据不同的写作情境进行立意,以及常见的立意视角。

3.3 在交流与碰撞中拓展写作思路,实现思路共生。写作思路是否清晰,直接影响了表达是否流畅,叙述是否合理,更展现出作者的写作思维是否开阔,对于提高写作质量、提升写作能力至关重要。一个人闭门造车势必会造成写作思路的闭塞,而一群人毫无秩序地辩论也会造成写作思维的混乱,由此可见教师在写作课堂上的指导至关重要。共生写作教学的思路共生,就是探讨“怎么写好”的问题,也就是探讨如何在让写作课堂的全部参与者在有序的交流和碰撞中打开写作思路。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保证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完整地参与写作过程,这是思路激活的前提,而这就需要教师制定好合适的写作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其次要让师生、生生有充分的交流碰撞的对话机会,开展头脑风暴,生发出新的写作思路;另外,教师应该开拓学生思维,引导他们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让不同学生的写作经验在融合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对自身的写作思路进行完善。

3.4 在修改与再写中勾连写作要点,实现表达共生。写作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初稿撰文,更加不能忽视的是写作后的修改与再写,并这个修改与再写的过程不能流于形式,为了“再写”而再写,而是要对整个写作过程进行复盘和反思,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写作感悟,并在此基础上对所作原文进行回炉重造,而绝不仅仅局限于对文章进行细微的改动。在进行原文再写的写作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一阶段写作活动对前期写作的总结与升华作用,以及对后期写作活动开展所起的铺垫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评价的作用不应在于甄别写作质量的好坏,而要发挥其更为深远的激励、诊断、调节功能[5]”。例如,当执教“写出人物的个性”此类写作话题时,一方面应利用“互批自改”、典型展示的方式对学生作文进行针对性点评,让学生本人充分认识到作文中的不当之处;另一方面在点评过后要给足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以建构起前后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完成再生作文,有效避免写作训练链的断裂。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写作素养的培养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写作课堂的全过程中得到沉浸式体验,并在此过程中把握写作方法、总结写作规律。而黄厚江老师的共生教学理念起源于对本色语文的基本认识、形成于语文课堂的基本实践,因其鲜明的特征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学生在共生教学理念关照下的写作课堂中就像一株株幼苗,在教师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汲取养分,直至长成一棵棵充满生命活力的大树。

猜你喜欢
共生理念过程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3:54:58
圆满的过程
商业评论(2014年11期)2015-02-28 04: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