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辉 王 朝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学院路校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要求,统筹谋划,全面部署,精准施策。“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学校既解决了家长“看护难”等“急难愁盼”的问题,又立足高质量发展,不增加师生负担,探索出一条向着幸福教育出发的“双减”之路。
“双减”是减家长焦虑,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减学生对学业的痛苦体验,不是减课堂容量,也不是减教育期许。学校作为教育教学主阵地,应该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更好地回归校园学习,在校内“吃饱”“吃好”,减少参加校外培训需求。
强基在课堂,“课改”必须“改课”。充满思维和思想活力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才能真正让师生在课堂中提升生命质量。学院路校区围绕课改,立足课堂,构建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的“力行课堂”。目前,学校的小组合作教学日趋成熟,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主动性、学习效率有了明显提升。
在新型课堂中,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明显增强,合作解决问题的水平明显提高,学习中的伙伴情结更加浓郁,合作学习的思维场域更加宽广。教育行政部门对“力行课堂”予以了充分肯定,要求学校及时总结经验,加快推广。截至目前,宿迁市已有多所学校分批到学院路校区观摩课堂教学。
上学年,学院路校区又启动了智慧课堂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新样态研究。该研究旨在借助科技和大数据,满足教师和学生课堂教与学的需求,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系统,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智慧课堂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新样态,借助智慧课堂提供的技术支持,通过智慧高效的教与学,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小组为活动主体,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小组合作学习新样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最终形成一种智慧课堂和小组合作学习相辅相成、不断优化、效果显著的课堂教学新范式。
为加强对作业的统筹管理,落实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的全过程管理,学院路校区各班级每周末都会发布一张下周的“作业清单”。在这张清单里,不仅详细列出了下一周各科需要完成的作业,还明确了完成每一项作业大致需要的时间。班主任作为本班作业统筹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进行协调安排,确保学生在校基本完成作业,保证学生自我学习时间和睡眠时间。
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把作业设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重视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实施与命题能力。以“基础+拓展”“基础+提升”“规定+自选”等方式,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吃饱吃好”。
学习是思维方式的比拼,不是知识存储的较量。学院路校区组织全体教师研究费曼学习法,了解学习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上学年,学校开展了“思维导图进作业”的工作,要求学生学会把知识“画”出来,达到知识场景可视化、知识关系可视化、学习过程可视化的效果。“思维导图进作业”通过视觉表征的方式,刺激大脑的图像化思考,使学生拥有“直升机视野”。
无论是延时服务还是托管服务,最终都延长了学生的在校时间。家长对此乐见其成,但同时也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教师没有幸福感,学生的幸福就无从谈起。因此,学院路校区把为教师减负、提升教师幸福感作为“双减”工作的重中之重。
最美的风景是人,最暖的氛围是情,最好的管理是爱,最大的动力是使命。人际关系简单融洽、管理民主、纪律严明、氛围温馨,是学院路校区学校文化鲜明的特征。尊重和信任也是战斗力。学校在建立诚信办公制度的基础上,上学年又出台了弹性办公制度,让老师们有更多的宽松的时间。对于工作量最大的班主任和语数外教师,学校在编制延时服务和托管服务值班表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尽量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学校还投入资金,解决教师工作餐的问题;通过租赁拼车、协调幼小教育资源等方式,精准施策,着力解决教师上下班、子女照护等问题。
张弛有度才能永续发展,藏息相辅方可行健致远。学院路校区秉承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百年优良办学传统,构建了科学、丰富、立体的“智立方”课程体系。课程以促进学生智慧、个性、适切、多元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为目标,衍生出六大课程模块,它相当于一个立方体的六个面,简称“智立方”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包括优质高效的国家必修课程、品位高雅的德育活动课程、内容丰富的自主选修课程、注重体验的社会实践课程、拓宽延展的学科特色课程以及创新导向的综合实验课程。课程模块之间相互关联,包罗学生个性素质的不同方面,喻示学校尊重个性,全面育人,立体发展,为培养具有关爱精神、责任意识、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厚植基础。
多元的课程选择,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院路校区已经成立了“美食社”“摄影社”“未来科技社”“科学实验社”“未来乐队”“桃花岛文学社”等40 余个学生社团。学校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家长资源和各类社会资源,积极推动“无书面作业周末”,开发“研学旅行”“院士校友研究”等特色课程,社会各界共襄教育,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为学校优质教育的开展奠定了牢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