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探究

2022-11-20 04:08赵永明
读与写 2022年31期
关键词:双减作业课堂

赵永明

(甘肃省金昌市第六中学 甘肃 金昌 737100)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提前预习所教知识

为了切实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教师就需要提前设置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专注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在“双减”政策颁布之前,许多一线教师并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去做课前准备工作,这样就导致了后期教学工作浪费太多时间,其实这样做并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政策颁布之后,为了达到减轻学生课后作业的目的,教师就必须要利用好上课时间,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好知识点。因此,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情、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做到“了然于胸”。与此同时,为了让每个学生能够得到发展,教师需要提前挖掘教材中的重难点以及其中蕴含的学习价值。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前设计趣味性的学习活动,在课堂导入环节就将学生停留在上节课或课间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节课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分析,此部分内容处于人教版数学初一下册,此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年龄特征开展教学,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一开始就展示出一首诗歌《周瑜寿》:而立之年督东吴,英年早逝两位数。十比个位正小三,个位六倍与寿符。哪位同学算的快,多少年寿属周瑜?通过一首诗歌让学生开动脑筋算算周瑜逝世的年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趁机引出今天所学的内容,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教师需要提前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做调查。通过调查,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在初一上学期就学习了与“一元一次方程”,并且能够对“一元一次方程”有清晰的了解,但是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二元”的实际意义表示困惑。再次,教师要对此部分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此部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在此部分内容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重难点包括方程组的解法及其几何意义。同时,这部分的内容也是学生将来学习函数的基础,具有知识衔接的意义。随后,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从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建构方面来看,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回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意义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几何意义上解决实际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猜想、探究、合作的能力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最后,教师要对整个课堂的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从一堂课的开始,设计若干个教学步骤。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教师要确保每位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之前就要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提前预习所教授的知识,才能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2.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学,发挥学生主体性

基于“双减”政策的大背景,教师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注重建构学生头脑知识体系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必须要依靠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寻求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设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尊重信任学生,将学生看作独立个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2.1 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不仅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还要使其能够与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紧密联系,让学生能够“脱去”情境的“外衣”找到问题的关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绝非易事。基于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从实际生活入手,拉近学生与问题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摆脱“畏难”情绪。比如学生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就可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都应该听说过上段时间xx市居民因为疫情原因抢购蔬菜的新闻吧?那你们的家人有没有参与过这场“夺菜大战”呢?”此问题的提出既符合社会现状,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自然会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此时,教师可以提出政府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大家大可不必对此事表示恐慌,提醒学生不要听信谣言,给予学生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教师可以一边说一边趁机将事先准备好的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买菜”问题展示出来。让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根据老师的引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来,既有利于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又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国家要求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自主学习就成为了培养学生的一种新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从“学会”走向“想学”、“会学”,是学校教育不断追求的目标。教师应该意识到,在“双减”之后,学生利用课后学习书本知识的时间就会减少,为了保证学生的课上学习效果,教师就要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变为“自觉主动的学习者”。学生的长远发展是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的,教师不能把学生变成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的人。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初一年级下册中的内容——“统计调查”时,可以组织学生对课本中的“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这一活动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可以在活动开始前拿出一瓶豆子,询问学生:“如何知道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有几种方法可以进行计算?请你总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说出若干种方式,此时教师可以趁机说出今天所学习的实验方法,并让学生按照教师所说的方法进行自主探究,获得答案。经过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中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时,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知识,学习新内容时会变得更加主动,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数学的本质,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好处。

2.3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尊重信任,平等对待学生,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增长学生经验的活动,是一次让学生感觉到无拘无束的体验,更是一种释放学生天性,减轻压力的愉快过程。教师要把学生当成有思想、有个性、独一无二的人,要对学生的兴趣、才能、性格表示尊重与理解,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身体健康水平。因此,教师要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在减负的基础上提质。例如,在教授“全等三角形”这一章的内容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总结符合全等三角形的条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进行概括,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同时,为了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与本章有关的内容绘制成思维导图,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展示他们制作的思维导图,从而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对于总结的不好的学生,教师要用耐心的语言鼓励他们,并针对薄弱环节对他们进行课下辅导,做到因材施教。

3.合理使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自改革开放以来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其在教学方面的应用为教师创造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通过图片、文字、声音来多角度调动给学生的注意力,突破了传统的以“灌输式”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及时捕捉课堂的重难点。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加快教师的教学速度,教师可以把写板书的时间节省出来带领学生进行练习与巩固,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教师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不愿意花费时间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学习内容的话,那么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另外,多媒体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忽略了真正要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自身的教学风格,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切实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比如,教师在讲授“直方图”的内容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绘制条形图、折线统计图、扇形图等等。教师在绘制时,要配合语言系统进行讲解,让学生对统计图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选出几名同学上台进行演示。同时,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关于数学发展史的视频,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史的同时,学习前人所流传下来的思维方法与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能力。而且在这种课堂模式下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优化课堂引导,增强教学实践

随着时代在进步,青少年越来越有自己的思想观念,他们渴望别人可以认同自己的想法,更加具有自主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年龄特点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堂引导。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上教授新内容,避免“灌输式”的传授知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自己只是学生创建认知结构的“梯子”,而不能代替学生去学习和思考,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教师更要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思路,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有关的内容时,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学生的水平,观察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程度,如果学生对于“一元一次方程”掌握得较好,那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针对课本上简单的例题进行分析与讨论,逐步地将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步骤清晰的呈现出来。通过揭示解题的关键点,分析与总结解题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学生就可以很好的了解到自己不足之处,加深印象。

5.认真研究作业布置要点,实现减压增效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先天素质与努力程度不同,学生的成绩就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双减”政策颁布之前,教师为了弥补这种差异,尚可选择布置大量课后作业的方法,弥补差距。但在“双减”政策落实之后,国家限制课后作业的数量,教师就无法利用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弥补自己与其他学生的差距,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作业来布置,把握要点,切实提升课后作业的质量,做到“减负不减质”。

5.1 增加课后作业的针对性。教师要定期对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调查,同时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布置情况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是否注意到了作业量的合理性,是否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相吻合以及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等。而且,教师还需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布置课后作业,关注课后作业是否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完善以及学习策略的正确选择。若有不合理的地方,教师需要及时调整,让课后作业更具有针对性。

5.2 凸显课后作业的发展功能。教师要让学生参与整个课后作业制定过程的同时也要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及时修改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责任意识,真正做到尊重学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在制定课后作业时,要考虑到课后作业的发展功能,教师要意识到,课后作业不是剥夺学生课余时间的,而是开发学生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因此,教师要在布置作业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在学习了“投影与视图”的课堂内容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动手操作的课后作业。比如,“以硬纸板为材料,制作正方体、三角锥、球体等立体模型,练习投影与视图,深刻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模型之间的不同之处”。这种课后作业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发明的精神。

5.3 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设计。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后天教育的不同,导致每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水平有差距。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关注这种情况,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也要加以重视。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要注意“因人而异”。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必做题与选做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做。如果无视学生的发展水平而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课后作业的话,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也要在课后作业布置上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在“三角函数”的学习中,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遵循“多层次”的原则,给予学生最大的选择空间,设置难度等级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优秀的学生“吃得饱”,让后进生“吃得消”,减少学生在课后作业上花费的时间,切实推进“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的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保证数学课堂的高效性,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做的仍然有很多。教师需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堂引导工作以及课后布置作业的工作,明确教育发展目标,积极转变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与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吸取前人经验,提高课堂效率,真正意义上落实好“双减”政策。与此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还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做到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快乐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作业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