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梅 付金宝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的可防可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多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增强有关[1]。目前,COPD在全球致死原因中排名位居前列,具有难以治愈、病程长等显著特点[2]。在我国,COPD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
临床上,呼吸功能锻炼是用于长期治疗COPD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效果较好的方法。然而目前多数医务工作者和COPD患者都只重视该病发作期的病情控制,忽视了缓解期的肺功能锻炼,致使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如何更好地缓解COPD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运动耐力等,已成为COPD康复护理的工作重点[3]。品管圈是一种圈员分工明确,利用头脑风暴法加上特定的工作程序和质量管理工具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的科学管理方法。因此,根据运用品管圈方法,帮助COPD患者改善呼吸功能锻炼的执行率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本院研究品管圈活动在改善COPD住院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执行率中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具体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1.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2021年8月-2022年2月我院呼吸与危重症科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断标准。长期卧床、语言沟通障碍及严重呼吸衰竭等特殊患者除外。60例患者中,男49例,女11例,年龄54~85岁,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进行常规呼吸功能锻炼指导。责任护士每天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向患者讲解不同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呼吸操等的具体要求和细节规范。
1.2.2 观察组 对患者施以品管圈规范管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1.2.2.1 成立QCC小组 继续延用上一期“护畅圈”为圈名,QCC小组由6名成员组成,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全体圈员遵循PDCA原则开展活动并执行分配任务。
1.2.2.2 选定主题与计划制订 圈成员运用头脑风暴法,针对科内存在的问题集中讨论,共整理出4个主题,然后依次上级重视程度、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等4个方面进行打分,最终敲定本次主题为“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执行率”。选题理由:①对患者而言:减轻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住院天数。②对同仁而言:帮助同仁学会使用品管圈方法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升自我,缓解医患矛盾。③对院方而言:提升医院整体形象,增加社会效应,提高患者满意度,体现医院服务水准。根据品管圈活动十大步骤制定本次活动计划表,确定活动时间为2021 年8月-2022年2月。
1.2.2.3 现状把握 对2021年9月份住院的COPD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发放调查问卷30份,收回30份,回收调查问卷的有效率为100%,其中呼吸功能锻炼执行人数10人,执行率33%。圈员结合科室特点制作了查检表,并对2021年9月1日-9月23日期间的30例COPD患者进行统计,护士详细记录呼吸功能锻炼差的原因,最后统计得出:未掌握呼吸功能锻炼方法33.33%,认为呼吸功能锻炼不重要26.67%,护士指导不到位23.33%,宣教材料缺乏10%,患者不耐受6.67%,并绘制柏拉图,根据80/20法则本次改善的重点为未掌握呼吸功能锻炼方法、认为呼吸功能锻炼不重要、护士指导不到位。
1.2.2.4 设定目标 由改善前柏拉图可以得到改善项目的累计百分比为83.33%。圈员通过5、3、1打分圈能力=24/30×100%=80%,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1-现状值)×改善重点占比×圈能力]=33%+[(1-33%)×80%×83.33%)]=77%。即在本次活动周期内将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执行率从33%提升至77%,改善幅度为57%。
1.2.2.5 原因分析 确定目标后,圈员们绘制鱼骨分析图寻找呼吸功能锻炼执行率低的原因。由6名圈成员按照5、3、1进行打分,确定3条要因并通过真因验证,本次活动改善的重点为患者不重视、宣教材料单一、缺乏相关培训。
1.2.2.6 具体实施措施 ①针对患者不重视锻炼的改进措施:在院患者每2周开展1次健康小讲座;请呼吸功能锻炼执行率较高的患者对执行率较差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教,告知呼吸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责任护士每天示范指导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2次;建立呼吸科呼吸功能锻炼日常督查表悬挂于床尾,让患者每日进行2次呼吸功能锻炼,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每完成一次记录一次。②针对宣教材料单一的改进措施:网上统一采购呼吸功能锻炼的气球;制作呼吸功能锻炼宣传手册,统一发放给患者;加强护士责任心,要求对文化程度低的老年患者进行反复宣教;建立呼吸功能锻炼微信公众号,定期向患者推送相关文章;制作呼吸功能锻炼操作视频并生成二维码推广给患者,主要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吹气球、呼吸操等方便患者参照视频练习。③针对相关培训缺乏的改进措施:对全科护士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分层级培训;完善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流程图,责任护士根据流程图指导患者;成立呼吸功能锻炼小组负责全科呼吸功能锻炼质控的把关;采取问卷星的形式对科室护士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相关知识的考核,不断提升全科护士的业务知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的6分钟步行距离测试和呼吸功能锻炼执行率。①6分钟步行距离(6MWT)试验时,让患者根据自身日常步速从在病房走廊起点开始行走,在30米终点处转身折返;计时6分钟时患者停止行走。测试过程中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让患者独自行走。期间,若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全身疲乏、头晕、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终止试验。②执行率:统计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人数,计算呼吸功能锻炼执行率,即患者遵医嘱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人数占同期调查总人数的比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用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用n或%表示,组间比较用fisher精确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执行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执行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执行率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出院时6分钟步行距离测试比较 观察组患者6MWT距离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6MWT距离比较(±s,米)
表2 两组患者6MWT距离比较(±s,米)
组别 n 6MWT对照组 30 299.00±70.00观察组 30 341.00±56.00 t-8.09 P 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般包括慢支、阻塞性肺气肿和合并肺气肿的部分哮喘。临床上常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及胸闷等症状。近年来,COPD已经成为威胁全球健康的最常见呼吸道疾病之一,是目前第四大疾病致死原因。我国的COPD患病率也在逐年升高。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慢阻肺患病率≥40岁占9.9%,≥70岁占20.3%[3]。
呼吸功能锻炼是一种以进行有效的呼吸增强呼吸肌的肌力,特别是增强膈肌的肌力和耐力,减轻呼吸困难,预防呼吸肌疲劳,防止发生呼吸衰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的锻炼方式,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操等常见形式。相关研究表明,COPD患者通过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有效改善呼吸频率,增加吸气,扩大肺活量,促进CO2排出,进而改善患者缺氧、胸闷、气促等症状,帮助患者肺功能恢复[4-5]。然而呼吸功能锻炼是一种短期见效慢,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获得良好效果的锻炼方法,难以引起患者的重视和坚持执行[6-7]。
本次品管圈活动中,圈员们围绕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执行率低的状况开展调查,找出要因,分析验证真因,制定并实施可行的护理措施。品管圈活动的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前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执行率较差,实施品管圈活动后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执行率显著提高,从33.3%提升至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品管圈活动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执行率,改善患者肺功能,提升患者运动耐力,还能有效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并最终达到帮助患者治疗病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