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芬,王永新
(1.南阳理工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2.南阳理工学院体育教学部,河南 南阳 473000)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张学新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形式上,它是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进行讨论;实质上,它是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中的内化环节,使学生对讲授内容吸收之后,有备而来地参与讨论。类似于传统课堂,“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即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又类似于讨论式课堂,它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点在于把讲授和讨论错开,让学生在中间有一定的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和吸收。对分课堂把教学刻画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和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也可简称为PAD课堂(PAD class)。[1-5]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是我院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平台必修课,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课程一同构成计算机类专业程序设计培养的核心。该课程以讲授算法理论为主,算法实践、自主学习、讨论式学习为辅,始终面临布置的课下自主学习任务不完成、讨论不发言、不主动思考、提问就用“不会”两字来敷衍的问题,课堂平淡如水。对于这样的课堂,学生无趣,自己也无趣,因此,算法设计与分析课堂引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改变沉闷、无趣的课堂。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本科阶段主要讲授算法基本概念和贪心、分治等7种算法设计策略,共52学时,其中40个理论学时,12个实验学时。笔者每种算法策略选取4个学时开展对分课堂,教学设计基本流程[6]如图1所示。
图1 对分课堂基本流程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事业,不了解自己的合作伙伴,在合作的过程中就容易出错,所以开课前,首先认真进行学情分析,分析面对的学生群体、课程性质、学生具有知识、能力及思想情感。其次建立课程班级群,包括QQ课程班级群和微信课程班级群。QQ课程班级群主要用于发送自主学习、作业、学习参考资料等。微信课程班级群主要用于及时答疑、谈心、联络感情及开展思政教育。最后借助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课程网站,建立教师团队,新建班级,导入班级成员等,课程网站主要用于辅助课堂教学活动,如签到、选人、作业收交与批改、发表讨论主题等。
掌握学情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基础、能力和本学期开课的情况,科学设计对分内容、对分时间及对分形式。根据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内容的特点,主要开展两种形式的对分教学:当堂对分,隔堂对分[7]。
当堂对分是针对难度小一点的算法策略,第一课时(45分钟)讲解算法策略,典型案例,精讲留白。第二课时(45分钟)先拿出10分钟时间学生独立思考,要求学生根据第一节课讲解的理论和案例,亲自用笔和纸写出自己的理解,有哪些已经吸收,有哪些存在疑问,需要同学和老师的帮助。然后开展小组讨论,根据班级规模,一般5~6个人一组,控制在10组以内。每组指定一个组长,规定组长必须开展的动作,组织本组的讨论,比如:检查本组每个同学写的内化吸收情况,要求组员亮闪闪自己的观点,让组员帮帮自己,解决疑问,考考本组成员等,记录各组员的发言情况及本组未解决的疑难并反馈给老师,当堂对分设计样例(排序问题的分治算法)如表1所示。
表1 排序问题当堂对分教学设计
隔堂对分是第一课时(45分钟)针对上次课的作业和思考题,首先开展随堂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设计讨论主题,借助与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出错率在50%以上内容作为讨论主题,要求每个学生独立思考15分钟,发表自己的观点到讨论区,然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大家的观点,各抒己见,明辨是非,共同解决疑难。第二课时(40分钟)讲授新课,重点宏观上讲解决方法、思路,理论重点难点,并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用于课下对教学内容进行内化和吸收,为下次课的讨论做准备。隔堂对分设计样例(0-1背包问题动态规划)如表2所示。
表2 0-1背包问题隔堂对分教学设计
在运用对分课堂过程中,存在部分学生不屑讨论、无视讨论、不参与讨论等问题。调查发现,这些学生有的学习程度特别好,觉得讨论浪费时间,没啥收获,独自看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技术书籍。有的基础比较差,都不懂,也不知道自己哪些明白,哪些不明白,不知道讨论从何开口,甚至产生畏惧,失去参与讨论的兴趣;还有个别学生永远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发言不踊跃,对本组组员的发言也不回应或很少回应,不愿意发言,或者敷衍了事。
在对分课堂实施过程中,隔堂对分一般会布置思考作业、下节课的讨论主题,需要学生课下完成。下一次课上课前,检查学生的思考作业完成情况,发现有30%左右的学生不写自己的思考,询问其原因,有的说“忘了”,有的说“没时间”,还有的说“不会”。对于做作业的同学,一般就几个版本,雷同现象比较普遍。抄作业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内心又不想做作业,但又担心老师提问,担心老师扣平时分。
在教学实践中,讨论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在分组讨论中,不会讨论;在组员发言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如何回应;该自己发言时,又不知道说些什么;缺乏讨论技能,面对讨论,无所适从。
在对分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满足于完成讨论任务,讨论停留在形式上。发言时重复教材或其他组员的观点,缺乏自己的所思所想,很难提出有价值、有深度或广度的问题,知识面狭窄,说不到点子上,讨论无法深入,仅停留在表面,严重影响讨论的效果。
对分课堂教学过程中,究其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学生对讨论学习重视不够,学生“讲授”和“独学”环节准备不充分、学生缺乏讨论技能和讨论经验,不知道怎么去讨论,学生感觉讨论学习收获不大,团队意识薄弱。另一方面,教学团队在独学环节设计的问题不当,难易无度;对讨论环节的教学设计比较粗略,只是让学生去讨论,对讨论流程、讨论形式、讨论过程缺乏详细设计,导致学生的讨论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随意性大,打乱讨论的过程和节奏,影响讨论效率。
针对对分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改进措施,改进对分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对分课堂教学设计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利用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家国情怀,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同时,在开展小组讨论之前,教师讲解讨论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价值,让学生明白每次课堂上小组讨论,其实相当于一次小型学术会议,机会难得,时间宝贵,应加倍珍惜,促进学生发自内心地重视讨论,积极组织讨论、参与讨论,提高讨论学习的效果。
教学团队在对分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当堂对分还是隔堂对分,都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询问调查出现问题的根源,适时调整讲授、独学的教学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深入理解对分课堂的讲授和传统课堂讲授的区别,把握对分课堂讲授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对分课堂讲授的精髓和方法,切实提高讲授的实效。
开展学生小组讨论前,首先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教学内容及特点,精心选择讨论主题,不能一味地追求“热闹”。其次,按照复制、理解、运用、创造四个层次的讨论目标设计讨论过程。最后讲解学习讨论的策略,比如复述或模仿老师讲授、呈示和展示的内容;把学习得到的内容进行变换并利用新的形式进行表达;把学习得到的内容应用到新的领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改变某些环节或某些点,改善应用性能;质疑老师和组员的观点,及时反馈自己的疑惑等等。让学生尝试从复制开始,开口表达,亮亮自己的闪光点,质疑组员的观点,分享自己的智慧,帮助组员解决困惑,展示个性,开阔视野,提高讨论技能。
开课前,首先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和异质帮扶”原则科学分组,每个小组都由优秀生、中等生和待进生共同组成,基本上是1个优秀生,1个待进生,3个左右中等生。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小组组长,小组组长负责主持小组讨论、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讨论主题和讨论过程,根据本组情况,变通组织本组讨论过程并用文字记录讨论过程,维持讨论纪律,总结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和解决不了的高层次问题,对整个讨论过程进行点评等任务,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讨论积极性的提高。
采用对分课堂进行教学改革之后,首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在讲授环节,学生认真听讲;内化和吸收环节,学生不做作业或抄作业的现象少了;讨论环节,学生知道怎么讨论,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质疑组员的观点,能够借助智能设备帮助组员解惑,学生的讨论技能显著提升,讨论深度明显加深。其次,学生学习的自我管控能力增强了。学生能够主动反思个人的学习过程、学习收获,能够积极向搜索引擎、组员、同班同学、老师等寻求解决方法;最后,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