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血管健康,助力健康中国

2022-11-19 23:15周为民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心血管胆固醇动脉

黄 鹂,周为民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江西 南昌 330006

健康是人民福祉之本,是国家建设之基。2016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对健康中国建设进行了具体部署。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于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均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的目标。现重点探讨“保持血管健康”对实现健康中国建设目标的意义与作用,探究保持血管健康的方法路径。

1 血管健康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通过保持血管健康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高血脂、脑卒中、血管栓塞等疾病,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每个人身上大大小小的血管连起来约有10万公里,通过血管将血液、氧及营养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血管通畅,身体各器官正常运作,生命才会一天天地延续下去。但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动脉内膜及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使血管壁变硬、缩小、失去弹性。动脉系统疾病在心血管中主要表现为心肌梗死,在脑血管中主要表现为脑卒中、颈动脉狭窄,在周围血管中主要表现为大动脉瘤、内脏动脉和肢体动脉狭窄甚至阻塞等。静脉系统疾病主要为血栓栓塞,若血栓堵塞肺动脉可导致患者猝死。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例数约为3.3亿,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占中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病死率为46.66%,城市病死率为43.81%。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危害不容忽视,应引起社会足够重视。

2 如何知道血管的变化程度

(1)总胆固醇超过5.1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说明血管健康已亮起“红灯”,需防范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检测血脂、血糖、血压可以早期发现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并尽早防治。(2)通过血管B超,可清楚了解颈动脉、心脏、腹部血管、肾动脉、四肢血管是否有硬化、斑块形成。专家建议,30岁后应定期检查颈动脉超声,以预防血管老化。超声图像可清楚地显示动脉血管三层结构,内膜增厚说明动脉硬化已经初步形成,随着厚度增加逐渐形成斑块,当斑块增大到血管直径一半时,就会出现血流异常,造成远端动脉供血不足。(3)确诊患有血管类疾病后,需进一步做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更精确的影像学检查,准确判断血管病变的性质、程度。(4)通过无创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踝肱指数可间接了解全身动脉状况,当踝肱指数低于0.9或大于1.3时,提示下肢动脉病变。

3 心血管系统疾病8项危险因素

(1)年龄。>45岁男性,>55岁绝经后女性。(2)高脂血症。胆固醇是血液中一种类似脂肪的物质,被称为“好胆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对血管有保护作用,但“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一旦过量,就会使血液变稠,血管壁上逐渐形成小斑块,使血管通道变窄,血流受阻,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3)高血压导致血管壁受压,血管弹性差,长期的高血压也会引起血管内皮受损,而受损的血管内皮会引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造成斑块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4)吸烟。人们一般认为吸烟只对肺有害,但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可通过肺泡和血液中的气体交换进入血管,干扰血液中的脂肪代谢,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失去弹性,且被动吸二手烟也对血管造成类似伤害。(5)缺乏运动。长期不运动导致血液循环不好,血管里的垃圾无法排出,逐渐在血管壁上堆积起来,最终造成血管堵塞。(6)肥胖。肥胖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症若不加以控制,有可能发展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等。(7)长期熬夜。熬夜会打乱机体生物钟,使其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使血管收缩、血流减慢、黏稠度增加。研究表明,长期熬夜的人群患心脏病的风险比健康人群高一倍。(8)遗传。具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若家族史中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遗传因素,患者又出现了可疑的相关症状,需积极完善检查,以明确有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8项危险因素中发生3项以上的患者为高危人群,另外,抑郁、压力、过度饮酒等也与心血管健康息息相关。

4 保持血管年轻态

(1)健康饮食。“管住嘴”在一定程度上可让血管保持清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推荐每日畜禽肉摄入量是40~75 g,少吃或不吃油炸食物,采用低温烹调方法,更有益健康。七分饱时要及时“刹车”,多吃血管“减负”食物,如山楂、燕麦、大豆、金橘、红薯、大蒜、洋葱等,多吃鱼、菜,少吃肉,一般肉类的脂肪含量是鱼类的6倍甚至更多。每日摄盐量不超过6 g,少食高盐零食,选择含钠较低的食品。轻度心力衰竭患者每日供给食盐不超过5 g,中度每日不超过3 g,重度每日不超过1 g。(2)适当运动。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均有助于改善心、脑血管功能,调整血脂代谢,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积极措施。专家建议,坚持每日适当运动,确保每周锻炼4次以上,每次至少半小时。跑步、行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均可以加速血流对血管内壁的冲刷,使血管保持很好的弹性。肌肉锻炼,如举哑铃、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对血管能起到很好的挤压作用,减轻心脏的工作负担。按摩、拍打、冷热水浴、蒸桑拿等可让体表上的静脉血管得到更多的刺激,一张一缩,从而增加血管的弹性和对刺激的耐受力。(3)戒烟。冠心病患者戒烟,建议尽量一次性彻底戒烟,若烟瘾较大,吸烟时间较长,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戒烟方法,慢慢减少每日吸烟的数量,最终达到戒烟的目的,该方法较缓和,戒断症状较轻。(4)情绪良好。不良情绪对冠心病患者影响较大,冠状动脉狭窄再加上情绪激动会使患者心脏负荷突然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心肌内积聚过多乳酸、磷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类物质,会引发心绞痛。建议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各种引起情绪激动的事件出现,平稳心态,开阔心胸。首先,学会放松心情,进行适当的自我安慰,给予自己正面鼓励和暗示,也可以出去散步、旅行,给自己放个假。其次,学会转移注意力,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或者借助美味的食物愉悦心情。(5)不熬夜。适当午休可使气血通畅,午休时长15~30 min,能舒缓心血管系统,并降低人体紧张度,也可以使大脑休息、缓解眼部疲劳。23点至次日上午6点是睡眠的“黄金7小时”,可使血管休息好、恢复活力。(6)每年体检。健康人群每年的体检中应包括对血压、血糖、血脂的检查,当出现异常时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需专业医师给予药物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或遵医嘱测定1次血脂,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心血管健康状态指血压、胆固醇、空腹血糖、吸烟状况、膳食质量、体育运动、体重指数7个指标均达到理想水平。

血管有多强,生命就有多长。保护血管并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才能见成效。血管健康事关全国人民健康福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多层面、全方位的共同努力,促进健康血管在全民范围内科学合理推广应用,助力实现健康中国行动确立的目标,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心血管胆固醇动脉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颈内动脉先天性缺如2例
成年男性脐动脉的应用解剖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胆固醇:“好坏”比“高低”更重要
单靠节食难降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