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如何实现“以音乐为本”

2022-11-19 20:17
读与写 2022年33期
关键词:音乐课音乐课堂

李 庆

(广东省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广东 河源 517000)

在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音乐课缺乏音乐性。音乐在教学中被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肢解成零碎的概念。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找不到音乐本身,感觉不到音乐的美,因而不喜欢上音乐课。对高中生而言,他们需要有良好的审美素质,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要重视对音乐课的设计,使其达到“以声传情”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应掌握相关理论依据,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在形式各样的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忽略以音乐为本的理念。比如:教师仅仅把学生当作单纯的听众看待;课堂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音乐要素的挖掘与探索,音乐课堂索然无味。总之,提升音乐鉴赏教学,实现“以音乐为本”的目标已迫在眉睫。

1.实现“以音乐为本”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必要性

1.1 实现“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是回归音乐学科价值的体现。音乐课程性质的内涵告诉我们:音乐不同于语文可朗读,不同于美术可观看,音乐是非语义性的,其具有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直达人心的艺术表达,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和人文内涵。音乐课堂是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天地,是学生流连忘返的乐园。音乐课堂除了美育功能外,也是音乐教师们教授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场所。在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实现音乐课堂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的转变。学生除了掌握看谱视唱、分析结构特征、作曲家风格等之外,还要在生活中具有解决音乐问题的能力。

1.2 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出发,教师牢固树立以音乐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现实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音乐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音乐作品中音乐表现要素(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和调式调性等)的感性表达,还需要探究音乐作品、音乐家、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文化价值趋向与内心情感,以达到对作品的理性的、深度的、文化的理解。如果音乐课堂偏离“以音乐为本”的原则和“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理念,冲淡音乐学科以音乐为中心的特点,将大大削弱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如果想学生重新喜欢音乐课,那课堂环节的设计就要围绕音乐各要素展开,突出其音乐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美。

2.实现以“以音乐为本”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具体做法

2.1 探究音乐各要素,实现以音乐为本的教学目标。

2.1.1 学生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聆听音乐,感知音乐,突出其音乐性。音乐诉之于流动的音响中,是依靠听觉来感受的特殊艺术形式。音乐鉴赏课是以聆听为主,鉴赏探究与交流合作为辅的教学模式。不少教师喜欢在聆听的这个环节上下功夫:一会儿解释标题;一会儿描述情境;一会儿又介绍乐器、作品风格等等,忙得不亦乐乎。殊不知,音乐的意义在于音响,对于所听音乐,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音乐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告诉我们,教师将自己对音乐的解读强加给学生,或依据教学参考书来解释的音乐只能有限地、定向地引导学生的想象,反而抑制了学生自由的联想空间。因此,音乐课上教师需要的只是适当的引导或提示,而不能错将语言替代音乐。

聆听,能让音乐直通心灵,能让学生尽情畅想。通过聆听,能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空间与时间里自由翱翔。如在鉴赏小提琴独奏曲《母亲教我的歌》这首作品时,为了让学生感知音乐,走进音乐,我将聆听与感受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初听乐曲,要求完整地聆听,学生随着旋律的流动展开自由的联想,首先感知音乐。由于这首《母亲教我的歌》有具体的形象和情感表达,无需任何语言的介入,学生就能结合自身经历想象和聆听;第二个层次:复听乐曲,出示油画《母亲的歌》,学生通过对油画里母亲与女孩依偎抚琴的温馨场面的观察、想象,并通过对作曲家、作品的简单介绍,视听结合,进一步把握对音乐的情感理解。第三个层次:辨听乐曲,将声乐版《母亲教我的歌》与这首小提琴、钢琴合作的器乐曲做比较,学生感受不同音乐形式带来的不同音乐体验,这种比较与拓展,在丰富学生音乐听觉体验的同时又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抒发与共鸣,效果非常突出,学生们听后都有了自己的心声。在总结本课时,学生们有的喜爱声乐版本,有些喜爱器乐版本。喜爱声乐版本的同学说出了人声那种直击心灵的震撼,喜欢小提琴与钢琴版本的则说出了两件乐器彼此交流、衬托、互换的发展进行特点,学生从感性出发到全理性上理解了这种高雅艺术的表现形式。

聆听是学生感受音乐最重要的方式,也是其获得审美体验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初听、复听、辨听,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欣赏,学生始终聆听着音乐,教学始终围绕着音乐。任何语言、绘画,或者其他形式,都抵不过那跳动的音符,流动的旋律,只有音乐才有直击心灵的震撼力。还原音乐本色,才是做到抓住了音乐本身,突出了音乐性。

2.1.2 音乐探究与体验能力培养:深入音乐本体,创设体验活动,突出其音乐性。音乐鉴赏教学的重点是揭示音乐作品的表现力,而作品表现力是通过音乐各要素表达出来的。音乐要素是音乐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中音乐形象的分析,探究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记得2009年本市音乐教学研讨会上一位老师上的《阳关三叠》,在学习音乐主题时,教师一边用钢琴单手弹奏主题,一边投入地唱谱,带领学生一个小节,一个乐句,自然地将旋律的手法:如级进进行、同音反复、三度小跳、八度大跳等,向学生做出一一介绍,让学生在唱谱的同时了解音乐要素中旋律的特点,及其在音乐表现上的效果,感受音乐要素中旋律所起的作用。

如我在上《茉莉花的芬芳》这一课时,我将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曲式结构:起承转合,作为重点让学生细细体会。《茉莉花》四句简短的旋律,却将看花者的心理描写得入木三分:看花﹣赞花﹣想摘花﹣送花。这个微妙的心理变化,通过曲子的起头﹣承上﹣启下﹣合句,一气呵成,让人不得不感叹它的精妙短小,经典流传。学生通过这堂课,真正感受到了小小《茉莉花》的魅力,一唱再唱,而且越唱越好,爱不释口。

《槐花几时开》是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经典民歌。作为山歌,带着方言的演唱更加凸显民歌的群众基础。本首曲子短小精悍,旋律松紧有致的与语言紧密结合着,带着说话般自然语气感的演唱即幽默又乐观,表达着东方人含蓄的审美。学生们在学唱本曲时,我提醒他们首先要了解曲中女子的心理活动,想情郎却不能被娘看破只好谎称看槐花有没有开这样一种生活场景,然后模仿其动作和神情,边唱边体会词曲结合的曼妙,他们很自然地接受了表演唱这种形式。当学生们学着四川方言神情并茂地演绎这首歌曲时,整个课堂进入高潮,师生愉悦满足地结束了本节音乐课。

如在鉴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为了让学生们感受音乐的完美意境,我设计了三个体验活动。首先让全体学生参与配乐诗,朗诵《春江花月夜》这首古诗,并配上音乐,让学生们通过诗歌描写的月夜江景,间接感受音乐的意境美。接着又请弹古筝的同学演奏作品的主题音乐,在面对面的现场体验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美。最后请学生用画笔将心中的美景画出来,全班交流展出。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掌握和理解基础乐理和鉴赏技巧的同时,把具体的声响效果和自身的情感体验、生活经历相结合,用自己的感受体会音乐发展的多样手法,音乐语言的生动表达,音乐胜于语言的直击心灵,使人身心愉快精神焕发,在不知不觉中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引导学生正视人生,热爱生活,达到美育的目的。

2.1.3 音乐编创与创新能力培养:设计音乐实践活动,表现音乐,突出其音乐性。一位课程培训的省级专家曾经这样说:“不能突出音乐性特点的课不是音乐课,是语文课、地理课,但是单纯只是唱唱、听听或者机械教授乐理或者视唱的专业课也不是基础教育要求的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运用各种手段创设学生活动,激发他们表现音乐。

在我的课堂上,我力求学生能够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在演奏或表演中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体验创造的快乐;第二,在音乐实践中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综合式的学习方式;第三,学生通过用多种方式创作表演,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如在欣赏日本《樱花》这首歌时,同学们非常熟悉这首曲子,在唱完一遍后,学生们都有点意犹未尽,要求再唱几遍。唱过之后,我有了一个点子,请同学们根据这首曲子的音阶,创作4-8小节的旋律。几分钟后,学生们的新作出炉了:有的像是《樱花》,胜是《樱花》;有的像一首日本民谣……我知道学生们已经掌握了这个音阶的五声音调特征。我选了几位同学的作品演唱,学生们激情燃烧,课后好几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没想到我也能作曲,真神奇”。通过音乐实践,学生学会了注意音乐和使用音乐。从这以后,经常有学生拿自己写的曲子请我指导,我被学生们这样的热情感动和幸福着。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是教学环节的最好表现形式之一。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和谐自然,教师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互动的同时,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如鉴赏《新年音乐会》后,我布置了任务:举办一场班级跨年音乐会,节目自定,要求全员参与。学生在演唱组、乐器组、舞蹈组、语言组四个组中选择自己爱好和擅长的参加演出。学生根据分组,参与分配任务,选曲定曲,讨论编排动作、服装道具等细节,而我只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指导和建议。经过两个星期的筹备,音乐会顺利举办,有婀娜多姿的傣族舞,抒情甜美的女生小合唱,个性张扬的街舞、充满同学情谊的音乐剧等等。学生与学生合作的成果展示很成功,效果也很好。

记得在一次观摩课上,一位老师请不会弹钢琴的同学表演弹钢琴,这个想法让我惊讶不已。原来,聪明的老师是指导学生利用钢琴的踏板以及高低音区的不同音色来表现,学生通过由慢渐快、由弱到强、由低到高等处理,成功地用琴声表现了乐曲的情绪和情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音乐课堂上,小小的创造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让学生充分发展自我,展现自我。

2.2 抓住音乐为主体,实现以美育人、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目前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基本乐理知识缺乏、键盘弹奏不熟、编创能力不足等,导致他们难以准确地表达歌曲内涵,进而影响他们的歌唱水平和自信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应严格按照学校课程的特点和全年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校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并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另外,教师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他们独立地承担教学任务,并积极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此外,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任务,并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1]。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互动,充分展现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热情,调动他们主动探究知识、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为实现教学相长打下坚实的基础[2]。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音乐为人提供了丰富、生动、愉悦的审美体验,也能陶冶人们的情操[3]。比如在学习《乡土的情怀》这节课时,着重去发现作曲家们努力挖掘本民族民间音乐素材来创作反映本国本民族的英雄史诗等,借以抒发作曲家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情怀。

结语

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坚持以音乐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音乐教育知识技能和审美能力培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音乐课,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此外,还应当引导学生充分聆听、欣赏音乐作品,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探索。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启发诱导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涵,激发兴趣、领悟艺术真谛;同时应加强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掘和培养。此外,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作用,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及授课能力;还应当将所学内容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地成长[4]。

猜你喜欢
音乐课音乐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喜欢的课
欢乐的课堂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音乐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众生相
今天的“音乐课”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