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敏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关庙中心学校 江苏 宿迁 223800)
当前,部分学生心理较为脆弱,心理障碍现象逐渐增加,接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弱。小学阶段作为儿童的启蒙阶段,教育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的发展。大部分农村小学生作为留守儿童且是单亲家庭,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因此情感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小学阶段教师要特别重视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现阶段,小学语文农村教学已逐渐趋于稳定,但是仍旧存在一些不足的现象。首先,由于农村信息比较闭塞、教研活动开展不起来以及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等原因,导致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难以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其次,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旧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没有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认知特点以及个性差异来考虑,学生学习较为被动。最后,在农村小学中,多数学生只有一位家长陪在身边,再加上夫妻双方长期分居两地导致家庭关系不太和睦,容易产生离异的现象。父母离异后学生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因此敏感多疑和缺乏安全感,家长和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疏导,最后导致学生越来越孤僻。
2.1 改善课堂环境,注重自身修养,迸发自身的激情。语文教师是学生情感的带动者,是学生情感的引导者。语文教师的课堂态度能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氛围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要想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生气,教师首先就要通过迸发自身的热情来带动学生。
在教学前,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仔细钻研,对课堂教学的认真准备,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的高效。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入手,设计符合其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环节,即使是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内容,也不能显得生硬、呆板。教师要加强学生重难点内容的指导,在教学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沉浸在课堂教学中。
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语言修养。小学语文教材中充斥着大量的文字,文字本身对于学生来说不具备吸引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用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的语音语调来提升学生对文章的兴趣,用具有美感的语言来刺激学生的想象力。教师根据不同的情景需要组织不同的语言,例如文章内容描写的夸张,教师就可以运用夸张的语调来进行阅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阅读带有搞笑意味的句子时教师则可以变换语调,运用幽默的语言使课堂氛围从生硬变得活跃和融洽。
2.2 建立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环境。在教育中,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不应当是对立面,而是和谐发展的共同体。在当前教学中,许多教师仅仅只是将提高学生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堂教学后都没有与学生进行友好地沟通和交流,从而导致学生对学科兴趣越来越低,教师则对学生的喜爱也越来越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为学生建立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要积极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加方便教师的指导教学和情感的疏导。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单独的个体,在对文章的理解上有着不同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在课堂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样课堂才是更加丰富多彩的。对待同一件事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观点,面对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造成的错误的观点,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引导,不要盲目地进行反驳,而是站在的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后再对学生的情感进行疏导。而对于学生独特的思想,教师要做到保护和鼓励,要鼓励学生冲出课本和课堂的束缚,大胆地想象和表达。只有和谐、交流、互动的课堂,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学过程更加的高效。
2.3 教师学会关注课堂细节,对学生进行适当地点拨。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变化,把握教学中的细节部分,运用智慧型课堂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细节体现在教师的教姿教态、教师的语言、教师的眼神等方面,而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在于教师的环节设计、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以及教师在面对学生动态变化时所进行的适当地点拨。
例如,以《陶罐与铁罐》的教学为例。《陶罐与铁罐》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而陶罐却在铁罐无礼的奚落和嘲笑中表现得尤为宽容和克制。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懂得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骄傲自大,必须谦虚谨慎的道理。在课堂总结和延伸到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为动画片《陶罐和铁罐》配音的方式,让学生走进当时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阅读课文,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铁罐和陶罐地心理活动,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到了铁罐的骄傲自满和陶罐的谦虚谨慎。这样的方式对加强学生情感的教学更加地有趣和直接。
2.4 尊重每一位学生,从小事入手增加学生的自信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让学生能在日常相处中感受到老师对她们的关心和爱护,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加持下,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休息娱乐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表现。尤其是要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不仅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对于学生的优点和优势进行鼓励,引导她们发挥其长处和优势。同时对于学困生而言,教师应当加强学生基础知识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激励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要及时地进行反馈和引导。当学生面对困难时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找准正确的学习方法;当学生学习获得进步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被孤立,强化学生的进步,使学生的心理上也能得到满足;当学生呈现出不足之处时,教师和学生一同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加正确的教育和更全面的发展。
一直以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往往只注重对语文知识的传递,而忽略对学生情感的引导,特别是对农村单亲家庭学生来说,在最需要情感关怀的时刻但是得不到他人的重视,长此以往就容易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得到很大的却是。因此,在这种状况之下,教师要加强学生情感态度的教育,除开学生识字、阅读、写作能力的发展外,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全地人格。
3.1 准确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对课文的分析中渗透情感教育。大部分语文教师在对文章内容教学时,通常只会对重点字词、重点段落进行教学,将重难点内容不断地传输给学生。然而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的背后都蕴藏着许多的哲理,呈现了不同作者不同的情感态度。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采用生硬的教学方式,学生仅仅只是对文章进行了理解,而没有带领学生走进文章的背后,就容易造成情感教育部分的缺失,学生不能真正地懂得文章所想传递的信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更加全面地发展。
例如,以《夜莺的歌声》教学为例。本单元选择了四篇有关战争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就是其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结构清楚,文字浅显,情节引人入胜,从中可以体会出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高年级教学要求是“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作为高年级的最后一组课文,要注重学法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养成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的习惯。通过对“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那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等句子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让学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深意,体会到男孩的镇定、机智勇敢又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
3.2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在浓厚的课堂氛围中渗透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若是教师单纯地采用说教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利用有效的手段和工具为学生营造一定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充分进入到课文内容中,增强自身的体验感,使学生再这样的氛围中接受情感的教育。但是由于农村教学环境有限,教师无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中画面的内容,教师则要利用的方式来为学生丰富教学情景。
例如,以《观潮》教学为例。《观潮》描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通过“闷雷滚动”“山崩地裂”描写声音;“一条白线”“万马奔腾”直观地描写景象。由于农村教学有限,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入情入境,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师就可以利用有限地工具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情景。如在课程的开始教师可以利用潮水的声音做衬托同时用语言声情并茂地渲染课堂氛围,激发起学生想去观潮的强烈欲望。紧接着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画面内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假设你们身处当时的情景,你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而在重点自然段讲解部分,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想象,更深更透彻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感情,教师可以着重采用朗读的方法。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自由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察人群的惊奇。然后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这样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3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在生活体验中渗透情感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如果教师仅靠在课堂的有限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除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情感的渗透,还需要教师利用到一切可行的时间和场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将情感教育渗透进学生的生活中,利用与生活相贴近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情感的感知。农村小学生由于一方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挣钱,家长常年分居两地,因此造成了部分农村学生是单亲家庭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也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正因如此教师应当加强积极地引导,加强情感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以及对家人的感恩之情。如在母亲节或者父亲节到来之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为父母制作一张贺卡送给父母当作礼物,以此来让学生产生对父母的感恩和敬爱之情;还例如在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时,借此时机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其民间习俗等,从而加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学习和了解。除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课堂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体会到情感,例如在春天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中,感受万物的生长和春天的美好。还例如教师仔细钻研课文内容在生活中找寻与之相关的事件和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丰富学生生活体验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情感。
例如,以中国传统节日的实践内容设计为例。中华民族传统在漫长的进程中形成的自己的独特的文化,每一个重要节日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为了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美德,教师可以利用实践内容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意识和美德。在节日的前夕,教师可以设计与节日有关的实践任务,让学生通过走访和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当地的节日民间故事和风俗,在节日前夕帮助家庭一起制作美食,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还例如,农村还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农村特有的天然地资源,农村家庭中的家禽家畜、农作物和农具等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尝试体验。如设计“我身边的农具”“我身边的农作物”“农作物的生长”等实践任务,让学生对身边的农作物、农用工具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有详细的了解。这样的实践内容不仅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在丰富学生所见所闻的前提下,也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萌生出对祖国的骄傲之情。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拥有丰富情感内涵的学科,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开知识的传递更要注重学生情绪情感的培养,特别是针对农村小学生,教师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加强学生情感的疏导,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水平得到更多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