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以安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胃炎

2022-11-19 17:52杨尚俭王秀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47期
关键词:胃脘运化萎缩性

杨尚俭,王秀娟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01617;2.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脾胃科,天津 300120)

0 引言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为消化道的常见病,其临床表现为黏膜层变薄、腺体萎缩和出现肠上皮化生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与年龄呈正相关[1]。胃癌的进展从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过程已被世界认可[2]。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主要的症状表现为胃脘部胀满,反酸,烧心,口干苦伴黏腻等症状为表现。治疗上,中医主要予疏肝健脾、益气养阴、化瘀、活血为治疗原则;西医则予以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杀菌等治疗方法;目前西药治疗CAG无特殊药物;而中医治疗本病相对于西医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能有效的治疗各种慢性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效果显著。

1 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高金亮教授融仲景、东垣等诸家之长,力倡脾胃气血升降论,认为脾主转运,输布精气,胃主受纳,通降水谷。据此提出了CAG主要与升降失司相关,指明本病发病过程为“因滞致虚,因虚夹邪”的观点[3]。王秀娟主任继承并发展了高老的学术思想,遵循脾胃病湿困伤脾、肝脾同调、益气和血的基本理论,进一步提出CAG进程中“脾虚血瘀,精伤毒聚”的病理特点,病理因素可概括为虚、瘀、毒、滞四个方面。“因滞致虚”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气滞、食滞、湿滞、络滞等是造成脾胃虚弱、瘀血内结的关键病机[4],“因虚夹邪”是指由于脾胃虚损日久,耗气伤阴,正虚邪乘,毒瘀内生,络瘀血阻[5]。

1.1 因滞致虚

王秀娟认为,气滞可由饮食、湿邪、情志等多种病理产物的阻碍引起脏腑、经络之气阻滞不畅,如《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言:“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就会受损,这是因为情绪的变化无常伤及元气,致心火上炎,火与元气相对立,心火则乘其脾土,所以就会生病”,李东垣阐述了情志的变化在脾胃病中的关键作用;王师道:正常的气机运行是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平衡协调下进行的[6],因此,情志变化常影响气机升降而见气滞痰凝,导致脾胃受纳运化失常及气血生化乏源,最终以邪滞脾损并见。

1.2 因虚夹邪

脾胃虚弱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因正虚则邪乘,日久必耗气伤阴,互为因果,加剧疾病进展,毒瘀内生,络瘀则血阻[7];前期因情志导致脾胃虚弱,故为因滞致虚,后期因脾胃虚弱导致毒瘀内生,进一步影响脾胃气机之升降,故为因虚夹邪。

2 治疗原则

王秀娟继承著名国家级名老中医高金亮教授的学术思想,重视疾病从气的运动规律、重视治血瘀必先理气、重视气与血的辨证、重视湿邪为诱因疾病治疗以及重视传统中医与现代胃镜相结合的核心思想;在治疗原则上重视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主要为健脾,不忘保护胃气、以调枢化滞为导向,调气血、复升降、和脾胃,治脾的同时不忘疏肝,因此,王师认为本病以脾土虚损为根本,气血失和是发病的关键,毒瘀贯穿病程的始末。

2.1 健脾护胃为主

气血的生成及运行和各个器官的功能相关,尤其是脾胃功能的强弱妨碍气血的盛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源于胃,血源于脾。李东垣认为任何病都是由脾胃虚弱所导致的[8]。高金亮教授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纳运化的功能正常,则气血充足,反之,气血虚弱。王师继承高老的学术思想,也强调健脾之法贵在运,运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化水谷,从饮食中摄取营养成分,使其输布于五脏六腑各器官组织。二是运化体内组织的水分,配合肺、肾、三焦等脏腑,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如脾气虚弱,不能正常运化水分,就会发生大便稀溏,身体沉重以及皮肤肿胀等症。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所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的生理机能包括主运化和主统血,生理特性包括脾气上升、喜燥恶湿。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主升降,以降为和,喜润恶燥,二者一升一降,燥润相合,共主升降之功,故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衰败,运化失常,升降失司,导致各个系统受损,从而患疾,脾胃二者互根互用,因此在健脾的基础上,也要顾护胃气。

2.2 调畅气机为辅

王师认为,在健脾护胃的同时,不可忘调畅气机;脾居中焦,主运化,主升清,脾可助肝血充足,也可助肝气条达;肝居下焦,主疏泄,主藏血,肝气条达,气机顺畅,是保证脾胃运化功能正常的重要因素[9]。正如《医碥·五脏生克说》曰:“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头,血液的充足,使脾统摄血液循着脉运行而不溢出,则肝有所藏,肝血的充盛肝气疏畅则脾自安。肝的正常疏泄,可助脾运化;随着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社会各阶层竞争激烈等因素引起的精神压力极度增大,造成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0];因此王师在健脾护胃的同时,不忘畅达气机。

2.3 化瘀解毒贯穿其中

《医学真传·气血》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之根本来源于脾,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程日久致使脾胃虚弱,加之饮食不节、外邪、情志等因素,致使脾胃运化功能更弱,气虚则运行血液无力,使血液运行变慢,渐变为瘀[11]。《读医随笔》亦言:“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12]。”叶天士于《临证指南医案》道:“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入络。”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以气血为本,人之一身皆受气血的循行,气血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王师认为,血液的正常运行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保证,本病日程渐久,气虚推动无力,则必生瘀,常常变发他病,因此,在健脾护胃的同时,将化瘀解毒贯穿病程的始终,安胃颗粒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过程中效果显著。

3 方药分析

安胃颗粒主要用于脾胃虚久,夹瘀不愈者。其主要组成以白术、丹参、马鞭草、党参、石斛、连翘、豆蔻、砂仁等药物组成,具有健脾益胃,化瘀行滞之功,另辅以其他药物按照中医中的“君臣佐使”组方而成,其中白术、党参以健脾益气,白术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具有益气健脾之功,丹参、马鞭草活血祛瘀,豆蔻、砂仁温中行气,气有推动、固摄、温煦等作用,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化生基础和载体,气行则血行;连翘清热解毒,石斛益胃生津,全方共奏健脾益胃,行滞化瘀解毒之功。

4 辨证分型

4.1 脾胃虚弱

王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是CAG的重要病因,脾胃虚弱就会使气血生化无源,导致缺乏气血,胃络失于濡养,临床表现为腹服胀闷不适,时轻时重,纳呆,大便稀溏,神倦无力,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予以安胃颗粒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4.2 气机不畅

肝主疏泄,掌管全身的气机,调情志,气机条畅就会使得心情开朗,促进脾胃运化功能,肝气郁滞,就会使肝气的疏泄失常,脾胃升降功能也失调;临床表现为腹部痞闷不适,胁肋部胀满,心烦,易急躁,嗳气,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予以安胃颗粒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4.3 毒瘀互结

脾失健运,水液运化不正常,导致食滞、痰湿等各种病理产物,进一步影响脾胃气机的升降,久病就会生瘀,致使毒与瘀相结,引起胃膜受到损伤。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固定不移,肌肤枯燥,形体消瘦,舌质紫暗,脉细涩。予以安胃颗粒合丹参饮加减。

5 辨治特色

王秀娟主任认为安胃颗粒仅仅适用于疾病的某一阶段治疗,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为强调整体与辨证;因此在治疗时应分清致病的主因,故依据脾胃虚弱、气机不畅与毒瘀互结的不同症候及疾病表现的不同侧重点,结合胃镜,辅以中药汤剂治疗,若反酸烧心,舌苔白,胃镜示黏膜充血,多理解为病在气分,则加白及10g,没药10g,海螵蛸20g,浙贝母15g,研究表明海螵蛸,浙贝母均能有效的保护胃黏膜,抑酸,缓解平滑肌痉挛,为王师在调理脾胃疾病过程中常用对药之一;白及、没药具有保护胃黏膜之功,为王师常用对药之二;若胃脘疼痛,舌暗红,胃镜示黏膜充血水肿,多理解为病在血分,予丹参饮(丹参40g、檀香10g、砂仁15g)着重加茯苓40g,生甘草10g,桂枝5g,与安胃颗粒同服,暗含苓桂术甘汤之意,王师认为黏膜水肿与中医学“痰饮病”相类似,中医学载痰饮同为阴邪,痰者,稠浊也;饮者,清稀也[13];《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与“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14]。”方中重用茯苓,乃取之《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之意,《本经》曰:“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口焦舌干,利小便;”主要目的为使饮从小便去[15]。

6 验案一则

患者,女性,54岁,2020年10月12日初诊。

主诉:胃脘疼痛伴反酸烧心2年余,加重3天

现病史: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胃脘疼痛,呈刺痛,按压后疼痛不减,伴反酸烧心,打嗝,曾行电子胃镜检查,示:1.慢性萎缩性胃炎;2.胃黏膜性质待定;病理示:(胃窦)中度萎缩性胃炎,黏膜充血水肿,腺体轻度肠化伴腺体轻度非典型增生;3天前上述症状再次加重。现症:胃脘疼痛,呈刺痛,按压不能缓解,打嗝,胃胀,反酸,烧心,口干口苦,乏力,纳食可,夜寐欠安,排气较多,二便可。舌暗红苔白腻,脉弱。中医诊断:胃痞病证候诊断:毒瘀互结证 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治以健脾益胃,行瘀化滞,以安胃颗粒 5g,3次/日,合丹参饮加减,具体处方如下:丹参40g,檀香10g,砂仁20g,海螵蛸10g,浙贝母20g,茯苓60g,桂枝10g,白及20g,没药15g,枳壳20g,陈皮15g,生甘草20g,7付温服。

二诊:患者胃脘疼痛较前稍减轻,胃胀缓解,打嗝较前好转,仍有反酸烧心,口干口苦,乏力,夜寐欠佳,排气较多,大便稍干,小便可,舌暗红苔白腻,脉弱。基于上方加首乌藤30g,柏子仁15g,酸枣仁15g,合欢皮10g,继续以安胃颗粒5g,3次/日,4周后,患者上述症状均减轻,嘱其继续服用安胃颗粒;1年后,患者于我院复查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示:(胃窦)轻度萎缩性胃炎,HP(-),HID(-),AB(-),未见肠化。

按:CAG在祖国医学中可概括为“胃脘痛”“痞满”等范畴[16],由于胃失和降,不能腐熟水谷,食滞日久,《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曰:“不通则痛”,故胃脘疼痛,由按压后疼痛不能缓解,辨为实证,脾气虚弱致脾失健运,故胃胀;久患疾病的人,气必然虚,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物质,也是各脏腑化生血液、津液的必要条件,气血生化之源不足,使气血更虚,且血赖气推动,气不行则血停,血停留过久则生瘀,阻于胃络,形成胃络瘀阻,正如清代医家叶天士于《临证指南医案》多次论述久病入于血络的理念:“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病久、痛久则入血络。”王师选用安胃颗粒主要用意在于化瘀行滞,方选丹参饮加减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时方歌括》言:“丹参饮为治心痛、胃脘诸痛多效”,故临床上普遍用于治疗脾胃病[17];联合安胃颗粒,疗效显著。

7 小结

近年来,由于起居无常,饮食不规律造成了消化系统疾病越发普遍,其中尤以慢性萎缩性胃炎最为显著,研究报道:其发病率且与年龄呈正相关[18]。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发展的前期阶段,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能够逆转病变进展,降低胃癌风险。运用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有效途径之一,导师王秀娟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以安胃颗粒为基础,辅以中药辨证治疗,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9]。

猜你喜欢
胃脘运化萎缩性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胃脘痛的方法探究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按摩治疗胃脘痛350例
脾主运化浅议
胃宁和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7例临床观察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
上如浮云 下如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