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剑青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小湖中心小学 福建 南平 354211)
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小学美术教育工作也在不断的优化改革,注重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以增进学生对美的思考,使学生的认识美、发现美和塑造美,培养学生形成美好的个性与品质,并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天赋,陶冶美好的情操品质。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对美是这样描述的,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的特点,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方法,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课程。随着应试教育的转变,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美术教育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可以缓解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的压力,使学生的天性和潜能得到释放。在欣赏美术的过程中,高质量的美术作品会带给学生良好的感官体验,并使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美术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审美韵味,激发学生称为艺术家的潜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我认可的能力。美术教育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础,很多小学生拥有着独特的美术创作天赋和潜力,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受用终身。虽然“双减”政策开始实施,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文化课学习的压力依旧存在,美术教育可以缓解小学生心理上的压力,达到缓和情绪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2.1 美术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与传统的学科不同,美术教育具有其独特性,它赋予了学生较大的自主创造能力,可以激发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来创作美术作品。孩子们通常对艺术的追求更为纯净,除去创作手法和绘画技巧,学生在美术中创作画作更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通过美术绘画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美术教育在于引导儿童用已经掌握的绘画技巧来创作美术作品,并且在该过程中不需要模仿其他人的作品创作方法。经过教育学家研究发现,美术具有治疗心理疾病的作用,可以让人的身心变得更加健康,因为在古代,人们主要通过符号来表达语言进行交流,美术本身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在表达上采用了更加隐晦的方式,可以间接地传递人们内心的感受,通过美术可以打通人们心灵的桥梁。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不断思考,以激发内心的潜能,对小学生来说,学习美术则可以帮助学生达到提升审美能力、协调智力以及陶冶情操的作用,使学生拥有更加健康和阳光的心理。
2.2 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发展具有启蒙作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在社会中广泛流行,心理健康问题也备受社会关注,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非常急迫,希望孩子们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孩子们的文化课学习压力普遍较大,部分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出现了问题,为了缓解这一情况,应通过适当地教育方式对其进行引导。美术教育则能够帮助孩子的心灵保持健康的状态,引导孩子们发泄自身情绪上出现的不满,教师也可以通过孩子的作品来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引导,促进孩子养成健康的心理。绘画可以促进孩子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绘画活动带给人的感觉是轻松、安全、隐蔽和自信,通过孩子的想象力思维,用笔进行创作,这一过程具有创造性,同时也展现了内心的世界,可以更好地释放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美术这门学科同时也一门与人的心理学紧密相关的艺术,美术对人的视觉产生影响,继而会对人的情感情操以及智力能力等产生影响,使人们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念,增加人的创造性、审美性与情感性。对小学生来说,美术通常是启蒙性的课程,对人的智力以及心灵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启蒙作用,有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1]。
美术课堂在开始阶段采用临摹的方式进行作品创作,比如教师拿出一个苹果在将他上让学生绘画,此时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苹果的观察上,并根据苹果在自己脑海中反映的画面创作,虽然这一过程是简单的模仿,但是每个孩子对艺术形象的知觉感受不同,在艺术形象的建立上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通过临摹的方式可以让孩子的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在纸面上孩子们可以绘制出丰富多彩的世界,美术教育以娱乐的方式将自信、友善等优良的品德融入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2]。
2.3 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在美术创作中,写生的创作方式主要通过主观世界反映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处于次要位置,主要是为了表达客观世界,同时也会将作者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事实上,在绘画的过程中,作者会将自己在绘画时的情感表达出来,小学生拿起画笔创作一幅精美的画作,既可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同时也能够使自身情绪得到释放。创作的过程也是内心不断宣泄的过程,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具有积极的影响。
当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学习的压力比较大,很多家长给孩子安排了较多的辅导班,希望孩子在小学阶段就能够学习比较多的知识,练就一身的技能,有的孩子内心比较脆弱,教师一批评就容易情绪低落,甚至出现各种问题,有的孩子比较内向不愿意向他人倾诉,通过绘画的方式则可以尽情地宣泄内心世界。美术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情绪的发泄以及情感心理的释放,对处于郁闷心情笼罩下的孩子来说,美术教育无疑具有疗伤的作用,可以让孩子的情绪变得更加平静和稳定。很多孩子从小在爷爷奶奶的宠溺下长大,因此普遍存在骄纵的心理,在思想表达上容易暴躁,而经常绘画则可以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更加柔和[3]。
2.4 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美术本身是感知美、捕捉美和欣赏美的艺术,美术创造活动本身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人们所处的角度不同,看待事物的眼光也不同,正是如此,人们在欣赏世界时更倾向于以乐观的态度来看待世界。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接受自身与他人的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美术则会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包容不同个性的人。
3.1 创新美术教育的方法,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小学生普遍喜欢美术课程,在美术课上,他们可以拿起画笔进行自由地发挥和创作,自己积极主动地创作和学习,并从中感受创作的快乐。因此,美术教育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自由创作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绘画的主题、表达效果等,学生可以在画纸上肆意地挥洒画笔,天马行空地创作不受任何拘束,也不受外力的干预。在创作中,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创作时间,让学生自由创作、思考和反思,尽可能地不要将自己的情绪加在学生身上,应该让学生自主地创作与思考。学生在自由创作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呈现在画纸上,表达着客观世界,并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对内心世界进行调解,从而形成更加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4]。
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不同,因此美术教育也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育上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结合学生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针对性地指导,该过程反映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过程,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可以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作业布置时可以给学生多一些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做哪一种作业。比如,某小学美术教师在作业布置时给出了四个选项,分别是:(1)结合生活中有趣的事情画一幅漫画;(2)为理想中的自己绘制一幅漫画;(3)给自己所喜爱的卡通动物或者人物设计一个完整的故事;(4)临摹一张自己喜欢的卡通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完成其中一项,这样将做作业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学生经过自主地思考并完成相应地任务,体现了美术教育的因材施教。
3.2 绘画日记法。记日记的方式可以宣泄人生活中的压力,通常日记中主要对生活中难忘的事情进行记录,也可以记录一些生活小事,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绘画日记法指的是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记日记,这样使学生记日记的方式更具有特色和私密性,使学生可以倾诉自己日常的感受,继而对艺术语言进行再创造,打破常规的日记记录方法。绘画日记创作的内容通常只有创作者才能看得懂,这样既能够宣泄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可以避免让人窥探自己的小秘密,同时也可以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通过长期坚持可以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绘画日记法可以带给小学生丰富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处于更加积极和阳光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和生活,可以缓解小学生疲劳的心理以及身心的压力[5]。
3.3 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小学生来说,美术学习非常有趣,因为自己的想象力可以被充分激发出来。教师在课堂上能做的也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通过引导小学生思考的方式,使小学生深入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点点滴滴令人感动的瞬间,并在画纸上记录自己的感受。教师在绘画课上应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通过美术创作来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小学生看待世界的眼光是独特的,在他们看来世界是变分多彩的,大自然中的许多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小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通过观察可以让小学生获取直接或者见解的经验,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让小学生发现大自然中存在的美感,并感受生活中与美存在联系的事物,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比如在绘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自己眼中冬天的景象,让学生绘画出雪花的造型,小学生身临其境地创作,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创造的才能,进一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3.4 为学生构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认识到外界环境是小学生天然的教室,小学生走进大自然中可以获得自然的经验,因此美术教育不单单在课堂内进行,还可以走到户外来授课。校园内的基础设施、活动材料等都可以称为小学生学习美术的物质基础,为此学校应为小学生构建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例如在校园内的墙壁上可以张贴一些绘画或者制作精美的挂件,让学生欣赏美好的事物;也可以在校园内添加一些富有夸张性和艺术性的作品,并且作品的色彩应具有鲜明性,给小学生的想象插上腾飞的翅膀,使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学习,从而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使小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小学生具有天性活泼好动的特点,建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有助于美术的学习与创作。
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用比较有趣的教学示范,引导学生学习美术,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美术教师用一个简洁的速写或者画一幅优美的画展示给学生,学生会将教师当作楷模来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找一些牛人绘画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了解更为丰富的美术场景,从而激发美术学习的热情。比如在学习“我设计的车”的美术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张老师的家距离学校比较远,上班不方便,容易堵车,为了上班不迟到,该怎么办呢?”学生则会回答,教师接着让学生思考“不如我们给张老师设计一个车怎么样?用你们的画笔画出来”,根据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学生会开动脑筋为张老师设计一个上班不堵车的“车”,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教学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营造活跃轻松的教育教学氛围。最后教师对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点评,并筛选出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3.5 为学生准备丰富的材料。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创作。传统的美术绘画主要是采用画笔进行创作的,实际上美术创作也可以借助瓜子壳、玉米以及火柴棒等进行创作,小学生可以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制作成各种工艺装饰品或者玩具,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乐趣。在各种美术活动中,学生沉浸在创作里,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贴画课程,例如折纸贴画、树叶贴画、纸盒剪贴画等,这些画作所用的材料都是非常日常的,学生都可以利用得到,但是正是普通不起眼的小物件,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创作出妙趣横生的画作,从而满足小学生表现的欲望,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小学生合理利用多种工具和材料,并学习作品制作的步骤和程序,还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智力,增强认识能力,丰富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6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美术教师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会更愿意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授课的效率也会更高。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同教师一起欣赏美并创造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且相互影响的,在传统的教育中师生关系为知识传授的关系,如今素质教育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美术教师应从学生的美术学习特点和现状出发设计美术课堂,引领学生完成新课表规定的学习任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本着公平公正的观念对待学生,态度不能过于严肃,要多和学生沟通交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去了解学生,采取丰富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观摩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方式授课,在讲课时要保持清晰的逻辑,相关线索应保持分明的态度,语言上应秉持着生动活泼的特点。利用观摩法来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或者多媒体来展示,也可以引领学生去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和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观察的方式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问题。
3.7 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美术教育的特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接受不同学生的绘画风格,并提倡美术创作的标新立异,旨在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用眼睛观察世界和感受生活,再将自身对美术的理解融入到美术创作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修养和创新意识。美术教师在教学创新方面,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氛围,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美术作品、优美图画等,让学生感受迥异的创作风格,并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肯定和赞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并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在进行“卡通动漫角色”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绘制自己比较喜欢的卡通角色,在看到学生创作比较不错的情况下,可以举起学生的画作向班级内的学生展示,这样既能够使学生的画作得到展示和认可,同时也能加强学生与其他学生创作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比如“画的真好”“卡通人物角色很逼真、再接再厉”等鼓励性的话语。
3.8 美术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美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之间如果缺乏活动交流,依旧采用以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容易丧失美术学习的兴趣,为此师生应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骄傲是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美术教师应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并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每个学生的美术天赋是不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待于开发的“宝藏”,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并且在教育上应采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一年级的美术教学中,学生普遍喜欢绘画一些简单的内容,如苹果、香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绘画,最后,教师将学生创作的画作在课堂上展示,这样通过对比和观察其他学生绘画创作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乐趣。又比如在“彩纸撕贴画”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准备多张彩色的卡纸,让学生将彩色的卡纸撕成小块,然后再将这些彩纸的碎片进行拼接,拼接成不同的动画,这样创作出的画作则具有十足的趣味性。由于材质的质地不同,因此撕碎以后其边缘轮廓也会呈现出不规则的边线。彩纸撕贴画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的造型能力得到相应地提升,在撕贴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相应增强,与此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会相应增加。“撕贴画”的美术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创新型人才,美术教育对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加学生对美的认识具有积极的影响。
美术教育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满足学生发展的各项需求,做好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在新课标背景下,美术教师要加紧对美术教育的研究,通过美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不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增强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