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艺芳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实验小学 福建 云霄 363300)
群文阅读主要是指师生共同围绕一个或是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及集体思考,从而达成共识过程,因此是一种新的能够拓展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式。基于此,本文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意义出发,合理关注统编版教材单元主题和群文阅读的联系,全方位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重构文本的同时,围绕议题,不断进行探究与阅读,养成较好的阅读行为,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得到提升,提高学生语文的基本素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但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阅读材料,同时也要通过阅读教学,发展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群文阅读教学法,既能摆脱传统阅读教学的局限性,还能够使学生的阅读视野被打开,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效优化并改进课堂教学的局面[1]。例如在进行统编版第五单元《太阳时》一课中,该单元的课文都属于说明性的文章,所以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不断的阅读,并在阅读之后,将说明性文章的含义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文章本身的内容及寓意,并尝试着将散文改写成说明性文章。通过此种教学方式,展开单元主题的群文阅读,会学生们更加轻松的认知事物、感知生活、获取知识。
群文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模式有很大区别,它主要通过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的探讨、沟通,进一步得出相同的结论。在这一过程内,学生可以完全享受与他人沟通交流的乐趣,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只能通过听取教师的讲解,而缺乏课堂互动性。这样,即充分避免了学生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出现的打瞌睡,走神等现象,又可以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统编版《草原》一课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幻灯片的方式,将文章的主体内容体现出来,然后借助课前指导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文章本身,感受作者对于草原秀丽景色的喜爱,同时预习后面要学到的《丁香结》进行一个统合,帮助学生建立起群文阅读的思想,让学生形成灵活的阅读思维,使学生阅读兴趣被调动,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加连贯且清晰[2]。
3.1 利用单元导语明确要素。对于小学高年级语文统编版教材而言,每一个单元中都涵盖着导语,大致的介绍了以下单元内容以及单元学习要求,也指明了学生应了解的语文要素。同时,导语中还涵盖着对教学设计的要求,无论是课堂教学内容,还是提前的教学设计阶段,都处于基本的语文要素范畴当中。但是,有些教师只关注了语文要素的部分内容,而忽略了单元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对于不同学习阶段与不同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上,所能接受的东西并不相同,尤其是对于统编版语文教材来说,更加关注单元语文要素的联系。对此,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时,应寻找到要素之间的关联点,合理设计整体的教学过程[3]。比如,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时,可以先带领学生学习《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使学生们解决习题中的问题。并且,教师在教案设计环节,需要观察到交流平台的内容,并将其中的学法提示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从而使得后续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更具效率。
3.2 教师应积极把握好教学关键点。教师如果想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首要的就是应该发现群文之间的关联点,合理找出教材同一单元中每篇文章中的联系,从而做到以点带面[4]。在群文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现文章间的关联点呢?可以先进行同一主题的文章阅读,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一个主题进行畅想,从而把握住主题文章的阅读方式。教师可把教材中的文章当作辐射点,更好地掌握此类题材课文的原则以及特点。例如,教师在开展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其与《少年中国说》组建成为一个教学单元,以此展开群文阅读教学。首先,教师先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两篇文章的阅读,待学生初步掌握这两篇课文之后,教师再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语文阅读任务[5]。在这节课中,阅读任务如下:(1)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课文中优美的语句以及精彩段落。(2)通过阅读,深入感受同一单元主题中两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当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便会主动的联想之前所学的语文知识,从而快速的解决新问题,掌握语文阅读的规律,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实现语文知识的横向迁移,展现出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意义。群文阅读的作用就是锻炼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教师也要根据文章特点,不断设立自身的教学目标,从而灵活的寻找阅读文章的关键性。
3.3 充分建立求同存异的思维模式。语文思维发展的关键性时期就在小学阶段,而进行群文阅读主要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既要进行同文阅读,又应提升文章阅读感悟。求同存异对于群文阅读教学方式而言,是拓展阅读的基础,同时从单篇到多篇,从课内到课外,从而保证了学生学习思维的养成[6]。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猎人海力布》一课中,需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酬谢、叮嘱、发誓、倾盆大雨等词语。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进行阅读,感受课文中海力布为救百姓不惜牺牲自己变成石头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最终对全文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领悟海力布那种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及感染力。为此教师可以先让通过故事导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明白海格力是怎么获得宝石的,为什么海格力为了救他人而选择自己变成了石头。为此,在自主探究的环节中,教师应合理引导学生的充分明白的海力布这个人物的性情,从而找出作者写作过程中的思路及他想要表达的意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完成对词句意的深度解析,帮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与写作中建立良好的借鉴基础。阅读完成后,让学生利用求同存异的思维模式探索同一主题单元中《牛郎织女》,通过阅读体会该篇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提升整体的群文阅读效果。
3.4 设置群文阅读主题完成合作探究。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十分具有价值,且每一单元中的课文内容在主题上都有相同点。对此,教师应合理设置群文阅读主题,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单元主题群文阅读时,小组合作法的应用,也可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均衡学生的能力水平,合理划分学习小组,通过团队的力量,开展高质量的群文阅读教学,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此将问题解决[7]。并且,群文阅读与单元主题的整合,教师需要围绕着多篇文章展开教学,让学生在一节课当中实现整个单元内容的阅读。对此,教师可以采用朗读接龙或者是角色扮演的方式,完成整体的阅读教学。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主体思想以及架构,然后完成课文的分析与整合。比如,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主题单元为例,教师可让学生们采用角色朗读或者是接龙的形式,完成这三篇文章的阅读。接下来,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设置主题任务,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索文章共同的主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得出这三篇文章都是四大名著之中的内容,且课文主题都是描绘名著中某些人物角色的特点。对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评价这些课文中的角色,对其角色特点展开评价。该类名著作品,不仅将作者的真实情感表露出来,还直接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让其在阅读中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人物描写词汇、语句[8]。
3.5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群文阅读的兴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强的学习动机和自我内驱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的去进行探究,不再抗拒学习。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积累还不够充足,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表现的非常的活泼好动,好奇心也非常的强,对于枯燥的阅读材料往往无法专心地进行阅读。考虑到这一特点,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开展一系列的群文阅读活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竞赛。让学生能够在课后阅读时间整理出与教材当中的文章同类型的其他文章进行阅读和记录。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检查和评选,展出一些优秀的读书笔记。然后,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中阅读材料的内容,选择相同主题的材料开展群文阅读朗诵比赛。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这篇文章之后,教师就可以把季节作为阅读的主题。在开始比赛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去寻找一下其他描写季节相关的阅读材料。并进行认真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主动的去记录作者所选用的好词,好句,好的表达方式。能够有意识的去进行积累和背诵,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阅读活动当中,在活动当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魅力和乐趣。然后,教师让学生结合教材当中文章的特点和其他描写季节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增加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当中体会到群文阅读的乐趣,能够对群文阅读产生强烈的兴趣[4]。
3.6 开展基于同一作者的群文阅读。在当前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对同一作者的文章进行有效的拓展阅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写作特点。具体来说,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作者的背景知识进行简要的介绍,然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作者的其他优秀的作品。教师可以给学生精选两到三篇作者的其他作品,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同一作者的群文阅读。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清楚地认识到作者的写作风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当中的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让学生准确的把握作者的写作情感。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之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安排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例如《北京的春节》《草原》等文章。由于教师所选择的这些文章属于同一作者,而且写作的情感和写作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性。通过这样具有针对性的群文阅读,就能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舍先生的写作风格,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老舍先生的写作艺术特点[5]。然后,教师加强对学生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从相同之处以及差异性对这几篇文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去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这种深入的分析,能够有效的增加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3.7 开展综合性的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综合性的特点非常的明显。要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体现出综合性的特点,能够加强对阅读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地进行阅读范围的延伸,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群文阅读情况,为学生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学习任务。例如。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增加学生的感知就可以收集一些优秀的诗歌,让学生进行鉴赏和分析。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天净沙 秋思》《春夜喜雨》等几首诗歌,让学生进行阅读。在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这几首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基本情况,以及诗歌当中的重点词语,风格等内容进行讲解和说明,然后引导学生去进行对比阅读,让他们能够体会到古今诗歌在表达方式上的相似之处和差异点,从而为学生鉴赏诗歌和分析诗歌提供好的思路。
3.8 合理延伸和发散,巩固强化群文阅读的成果。阅读是一个长期积累性的过程,教师不能让学生在短短的几次的群文阅读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结合阅读材料内容,合理地进行拓展和发散,通过有效的知识延伸,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认真的去进行思考。只有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才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利用群文阅读去进行阅读知识的积累和对比。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去通过有效的群文阅读,总结出群文阅读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阅读方法,高效的去进行阅读。群文阅读能够有效的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迁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把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结合,利用课外阅读辅助性的作用,强化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根据学生的理解,拓宽阅读材料的选择范围。不仅可以选择一些国内作家的优秀作品,还可以从国外的一些经典作品当中来进行选择,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跨文化之间的差异,不断地巩固学生群阅读的成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而言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是群文阅读推进中的一个重要参与者,教师应做好课文主题的整合,事先做到有效的引导工作。小学阶段是语文阅读积累的重要事情,在这个阶段开展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十分关键,让学生阅读多篇有联系的文章,可以充分提高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使语文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得到改善,增长学生的阅读面以及阅读量,帮助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在课堂上与教师与学生也要通力合作,认真交流总结,共同推进群文阅读教育形式的有效发展,合理发挥出群文教育模式的优势,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