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编版教材的低年级儿童诗教学实践

2022-11-19 16:08
读与写 2022年10期
关键词:儿童诗雷锋意境

郭 晓

(福建省福安市甘棠中心小学 福建 福安 355009)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一至四册中,现代儿童诗在所有阅读篇目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小语教材中所选的诗歌不仅数量可观,而且题材广泛。如描写自然景物的《四季》、《柳树醒了》;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的《雪地里的小画家》、《植物妈妈有办法》;传承民族优秀品质弘扬尊老爱幼的《平平搭积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还有培养学生从小关心弱小的《两只鸟蛋》、《红领巾真好》、《假如》等等。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以浅显的语言,纯真的情感,明快的节奏,丰富的想象来颂扬生活之美,自然之美,童心之美,因此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在儿童诗的教学实践中,教者以诵读为引,以想象为翅,以创写为径,带领孩子们走进儿童诗,走进诗歌的百花园中领略那一片片真善美的儿童诗风光。

1.诵读,拨动诗意的琴弦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提出的阅读目标和内容。朗读是一种语言艺术,通过个人的口头语言,加上自己的情感表达,根据文字内容发挥想象,经过再创造,使无趣的书面语言变为有趣活泼的有声语言。教学儿童诗,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引领孩子们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在反复诵读中入情入境,在情境中理解、欣赏、品味儿童诗的语言,丰富孩子们的语言积累和语感积淀。

1.1 多种形式诵读,感受儿童诗的音韵美。统编版教材中选用的许多儿童诗的韵文,琅琅上口,音调和谐,合辙押韵,平仄相对,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如一年级上册《比尾巴》这首儿童诗,“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这首儿童诗的语言节奏感强,简明易懂,三问三答,具有韵文的对称美,又富有儿童情趣。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其节奏特点,引导孩子们通过拍手或轻轻敲击乐器来拍打节奏,伴着节奏读,边读边感受声调上的对称美;也可以分小组问答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引导孩子们在合作中初步感知声音的高低,词语或句子之间的停顿与快慢,从而找到并感受诗歌内在的韵律美;或配上优美的旋律跟着节拍吟唱。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用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来演绎韵文,激发孩子们诵读的兴趣,让他们边读儿童诗边享受着韵文的对称美,节奏美,使儿童兴奋之余获得音韵的美感。童声与诗韵共振,童心与诗意齐飞。

1.2 创设情境诵读,欣赏儿童诗的意境美。意境美是韵文所体现出来的汉语言之美,将具体的景象与抽象的思维融合起来,在脑海中描绘出的一幅幅情景交融的形象画面,给人以一种余韵无穷的美感。在教学实践中,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践,到大自然中运用感官去找寻、触摸童诗中出现的事物,或观看视频、图片,或倾听音乐、声音……引导孩子们走近诗歌、理解作品,让学生在可知可感的意象中体验、理解作品,感受诗歌的意境。如统编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这篇韵文最大的特色是使用了许多叠词来描写景物的形状和色彩,如“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这些叠词使“月儿”、“船”、“星星”、“天”这些意象画面优美,意境悠远。在教学时,可让孩子们边读诗歌,边想象画面,这样一幕幕形色兼具的图景便会在孩子们脑海中闪现,带来亦真亦幻的奇妙感受。教者可用语言描述情境,调动孩子们脑中的原有表象,或通过多媒体直接让孩子们观看一些动画、图片,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等,在此基础上激发孩子们闭眼想象:“听着乐曲,你的脑子里出现了什么画面?你觉得蓝蓝的天空像什么?闪闪的星星又像什么?”有了这些具体形象的支持,孩子们自然就能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化“彼景彼情”为“我景我情”,积极体验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想象形象生动的画面,意境之美跃然在眼前。

1.3 联系体验诵读,品味儿童诗的情感美。情感是诗歌生命力的美感表现,堪比诗歌的灵魂。儿童诗所蕴含的儿童情感,充满了孩子们无穷的想象,洋溢着童心童趣,让儿童们愉悦,能引起情感共鸣,勾起成人读者的童年记忆,重拾童心。学习儿童诗,对于小学生而言,诗歌所蕴含的情感是最难领悟体会的。因此在儿童诗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有效地激发孩子们已有的情感积累,积极指引其感受情感相关的情境,增强孩子们的移情能力。让孩子们在彼此的交流沟通中,更好地感受诗歌内饱含的情感内容。如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儿童诗用完美的韵律和优雅的语言顺着“长长的小溪”,沿着“弯弯的小路”来探寻雷锋的脚步,并深切地寻找与呼唤雷锋。结合学生的学情,孩子们对雷锋的事迹了解贫乏,因此,在课前预习时,教者安排孩子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雷锋事迹,课伊始,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自己对雷锋的认识,教师适时引导,以此拉近孩子们与雷锋的距离,为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做好铺垫。继而,在课堂通过展现雷锋的照片,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等相应的歌曲,朗诵名言等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感悟雷锋同志的高贵品格。当孩子们满怀对雷锋叔叔的尊敬之情的时候,再引导学生诵读诗歌。经过多次地诵读,雷锋叔叔的光辉形象在孩子的心中逐渐高大、饱满起来。孩子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体会到了诗歌里所蕴含的情感力量,融入到爱的情感氛围之中,产生情感共鸣。此时,学生就如同能够感受到小路的呢喃以及溪水的低吟那般,感受到雷锋叔叔的召唤,敬雷锋、学雷锋的情感就溢于心间。

2.想象,张开诗兴的翅膀

儿童是最富有想象力和联想的,他们总会有许多新鲜、奇特的想法,能创造出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花儿绽放笑脸,麦苗儿点头弯腰,蝴蝶翩翩起舞,鸟儿放声歌唱……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从抽象的文字到形成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从简单的景物,到灵趣生动的文字,表达的情感,这中间的起重要的桥梁作用的便是想象。

2.1 将想象与画结合。诗与画渊源深厚。诗歌的画面感、意境美和画的构图、意境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因此,在儿童诗的教学中,可把诗与画结合起来,着力激发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把诗中的意象及意境转化成具体而生动的形象,鲜明而有序的画面,如耳闻目睹,似身临其境,让孩子们品味到儿童诗中作者所蕴含的感情,实现与之情感共鸣。二年级下册教材《彩色的梦》,这首儿童诗通过彩色的铅笔描绘了大森林的美丽景色,展现了“我”的美好梦境,也呈现了儿童眼中的五彩世界。“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们拉着手,请小鸟们留下歌声。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这首儿童诗就可以通过充分利用诗画结合的方式,为孩子们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提供途径。借用彩色的水彩笔勾勒出儿童美丽的童话世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配画形象鲜明、直观易懂,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让人从感觉到视觉、从外到内、从形象到抽象,深刻理解诗的内容,孩子们学习兴趣尽情释放,想象展翅飞翔,让思想驰骋于诗的情境中,给课堂增添了无穷的色彩。

2.2 将想象融合于诵演中。诵演是低年级的孩子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形式,在学习的舞台上把儿童诗美美地诵读出来、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进而展现作品中人物的形象,故事的意境,这是学习诗歌的一个好方法。瞧,森林里的晚会开始了。细长尾巴的猴子上蹿下跳,弯弯尾巴的公鸡在打鸣,五彩尾巴的孔雀在婀娜多姿地走模特步……这精彩的表演,是由于孩子们对这些小动物的形象特点把握到位的呈现。孩子们声情并茂地诵读《比尾巴》,他们的想象思维已经悄悄地张开,诗中的形象在孩子们声情并茂的诵读中慢慢成型,诗歌的意境在学生的表演中魅力呈现。经过孩子们的想象加工,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动作,和着一句句快乐的吟唱展现出来了。在表演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把无声的文字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在生动活泼的诵读唱演中,孩子们更加透彻地理解了这首诗的内容,感受了这首诗的意境。在丰富多彩的诵演活动中,孩子们享受着愉悦、兴味盎然的情绪体验。

2.3 将想象汇聚于言说中。诗歌语言简短,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首首脍炙人口,蕴含哲理。诗歌的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孩子们可以在诗歌的这片土地上驰骋想象,放飞梦想,创作出富有童趣、童真、童意的诗作。因此,在儿童诗教学中,引导孩子们以欣赏的目光朗读童诗,以唤醒他们的想象,训练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使整个语文课堂焕发活力。如统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明天要远足》这首童诗,意境优美,韵味十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时,教师鼓励孩子们先以欣赏的眼光诵读童诗,然后再说说自己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些句子,并说说为什么。于是,“翻过来,哎——睡不着。”“那地方的海……”这样的句子在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别样的魅力。轻巧灵动的语言,活泼生动的描写,把儿童远足前的那个晚上辗转难眠,对即将远足的殷切期盼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抓住契机,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假如明天要远足,到海边去,你会想做什么呢?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在欣赏性阅读中,孩子们进行了大胆的想象。“我仿佛看见了三五成群的海鸥在一望无边的海面上自在地飞翔。”……又如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指引孩子们观察生活,训练表达能力,借助想象的力量对四季的树叶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引下联想翩翩,“春天,小树叶长出来了,夏天,它变成了深绿色,秋天,换了一身衣裳参加舞会,冬天,悄悄地躲进了大地妈妈的怀抱。”……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发展,演绎了儿童诗教学的无限精彩。

3.模仿,开启创作的大门

也许儿童偶然迸发出的童言稚语就带有诗的味道,但是儿童要想真正叩开诗歌的大门,有意识地用诗的语言进行表达,则需要学习和吸收前人的优秀经验。由仿到创是学生学习童诗创作的必由之路。引导孩子们从儿童诗作品中找到诗歌的仿写点后,领悟及模仿其语言结构及方法,再放飞想象,唤醒他们更多的生活经验,塑造出鲜明的形象。

3.1 模仿语言形式。学习语文重在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学习遣词造句的恰当精准。低年级学生的儿童诗写作也是如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孩子们从文本中去体悟语言,积累语言,进而发现言语形式,学习其表达与运用。如一年级上册《四季》,这首儿童诗中描写景物的形状特点用了许多的叠词,如“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引导孩子们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品读,“草芽尖尖”和“草芽尖了”有什么不一样呢?你更喜欢哪种说法?“我更喜欢草芽尖尖这句,觉得小草更可爱。”“刚长出来的小草,尖尖的。”……你一言我一语,孩子们通过品读叠词,感受到了这些词语的色彩与生命,再引导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如颜色,形状等方面去描绘景物特点,“草芽青青”,“草芽绿绿”,“草芽细细”……再说到其他景物的特点时,孩子们自然而然用上了恰当的叠词,“柳树弯弯”,“桃花朵朵”,“苹果圆圆”……孩子们从模仿学习一个词语的语言形式,慢慢地积累,慢慢地理解,循序渐进,从模仿到创作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3.2 模仿句式结构。儿童诗篇幅虽短小,句式有长有短,但格式上往往有相似之处。一步一步扶着低年级的孩子学习由词语到句型的表达运用,在这过程中,发现句式结构的相同之处尤为重要。引导孩子们模仿儿童诗,抓住这些“扶手”,可以让孩子们积累的已有的语汇因为有了这基本的框架,得以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如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课,引导孩子们充分读诗的基础上,提取句式框架,____________,那是春天的__________吧?对照句式结构,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联系实际,再展开想象,进行仿写创作。“桃树上长满了粉红的花骨朵儿,那是春姑娘的笑脸吧?细长的柳条随风摆动,那是春姑娘的小辫子吧?笋芽儿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姑娘的发卡吧?春天来了,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万物是有生命的,有思想,有情感,会说话的,都像是他们的伙伴,于是就有了这样一首首精彩诗作的诞生。虽然孩子们的仿作显得很稚嫩,但他们的创作的兴致很高,总会在不经意间吐出富有诗意,饱含韵味的句子来,让你惊艳不已。

3.3 模仿修辞方法。儿童诗经常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一些修辞手法,增加了诗的意象,丰富、渲染了诗的意境。模仿儿童诗中的这些修辞手法,由仿到创,可创造出一个个充满“形象、色彩和声音的意境”。

3.3.1 借动词仿拟人法。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从而增加了诗歌的生动趣味性,使诗歌字里行间充满了活力。如一年级上册教材《四季》中巧妙借助动词”鞠着躬”“大肚子一挺”赋予谷穗、雪人这些事物人的动作和神态,诗歌立刻变得活泼生动了。引导孩子们模仿运用拟人法,“五彩的小气球,轻悠悠地落在春娃娃头顶的花环上,跟着她跑着,闹着,嬉戏着。”“冬天,高大的杨树也穿上了雪白的冬衣。”……孩子们学会使用动作词、形容词,赋予这些静物生命力,让他们写的儿童诗富有情趣。

3.3.2 借想象仿比喻法。运用比喻的方法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平淡为生动,生疏为熟悉,让情感表达得更充沛。在儿童的眼中,彩虹是一座七彩桥,风是一个忙碌的建筑家,在空中造各式各样的云房子,蘑菇像一座小房子……这就是童心,这就是童诗。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激活孩子们的想象,运用比喻,在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物中架起了桥梁,它像魔术师一样,让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有趣,让诗歌更有意境,给人一种心灵上的享受以及触动。

3.3.3 借补白仿排比法。排比法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的句子或段落并排,使诗歌整齐,而且能加强节奏。二年级下册《彩色的梦》中“脚尖滑过的地方,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大片的天空,蓝了,蓝——得——透——明!”这一小节中就用了排比手法,指导孩子模仿排比结构仿写句子。“脚步走过的地方,美丽的迎春花,开了;冰冻的溪水,化了;挺拔的柳树,绿了,绿——得——发——亮!”……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先试着让孩子们给诗歌补白,尝试用排比法写儿童诗。

例:美丽的蝴蝶,是花儿的春天。

尖尖的笋芽,是____________的春天。

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的春天。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填写补白,由于有迹可循,填补的内容则信手拈来。“尖尖的笋芽,是竹园的春天。天上的风筝,是孩子的春天……”,在这辅助式的补白训练中,排比法不再成为难题,孩子们在创编儿童诗中想象驰骋,诗情飞扬。

3.3.4 由一问一答学会设问法。设问法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不仅能启发读者的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如儿童诗《谁会飞》就是采用了一问一答引发孩子们阅读兴趣,启迪思维,“谁会飞?鸟会飞。鸟儿怎样飞?扇扇翅膀去又回。”设问法就是这么简单。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孩子们问答式的诵读后,尝试模仿着一问一答,学着用设问法写儿童诗《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果园里。

黄澄澄的是梨,

红彤彤的是枣。

……

拟人、比喻、排比、设问及夸张等等,这些修辞方法在儿童诗中的运用相辅相成。抓住这些修辞方法的特点进行“临摩”,再结合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让儿童在仿写中从中获得美的体验与快乐。

4.结语

诗意童年,诗意儿童。读诗、品诗、写诗的旅程中发现美、捕捉美、创造美。“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孩子的世界就是一个诗意盎然的世界。让我们与孩子一起轻叩诗歌大门,在儿童诗的世界里一起遨游,一起成长,用奋斗去拥抱诗一样精彩的人生。

猜你喜欢
儿童诗雷锋意境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教案《创作儿童诗》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儿童诗的情感表述与情境创造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