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地图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探究

2022-11-19 13:24刘敬波
读与写 2022年3期
关键词:绘图手绘作业

刘敬波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四中学 福建 尤溪 365104)

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到各门课程的同时,创新教学方法也在随着教师的不断研究而更新发展。初中地理作为学生升入初中后新接触的学科,综合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相关知识,学生日常生活中只能接触到少部分知识,大部分知识是在课堂上摄入的,很少有机会通过课外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探究。为了集中学生学习精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尝试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地理知识和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地理课堂上的手绘地图教学模式可以让课堂成为学习的主阵地,将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世界版图意识,培养爱国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1.初中地理手绘地图教学的意义

1.1 手绘地图的内涵。关于地图,课本教材中给出的定义为: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之后,描绘在平面上的图像[1]。而手绘地图作为一种通过手工绘制创作的地图,需要将地理事物的客观表达在平面图上与艺术性的利用立体绘画的方式灵活结合,来表现出其位置特点,因此手绘地图具有直观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的特点。手绘地图从人工手绘和绘画艺术两个主观方面并行。在本文中探究的手绘地图指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通过自己对地理事物和自然现象的认识,以手工创作的方式表达成地图,并绘制在平面上。包括大尺度范围和小尺度范围,其中大尺度范围的手绘地图增强学生的区域分隔观念,对我们生活的地球和国家分布形成基本认识;小尺度范围的手绘地图,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反应对身边地理环境因素的观察和获取,以地图形式呈现学生对地理环境中地理事物的认识。手绘地图兼顾实用性和工艺性,同时融入人的主观想法,绘制过程中参考平面地图,将生活中的建筑、实物、景观等事物通过自己的理解处理成不同客观平面地图的识记,且一目了然、通俗易懂。

1.2 手绘地图的步骤。

1.2.1 临摹。在初学手绘地图时,学生不了解地图的构造和绘图的基本知识,可以先让学生临摹书本上已有的教学地图,重点标记出教学难点,重在理解记忆,不求准确和快速,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临摹中了解地图中表达出的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等地理信息,结合课本知识融会贯通。

临摹不强求作品与临本的完全相似,神似即可。需要学生注意将地图中的地形地貌表现出特点,在过程中领会到地图临本的主要特点和其要表达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要认真观察地图临本,发现其地理规律和表现形式并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临摹时要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多次进行临摹,不能急于求成。通过大量教学经验可以总结出具有多种表现方法的地理地图在手绘临摹中要从量变到质变,学生临摹多次之后再总结经验,并举一反三,扩大学习成果,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1.2.2 仿画。在学习到比较容易掌握的手绘地图绘制技巧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地图的仿画,总结出相似的知识点,鼓励学生按照课文地图的绘制规律进行新掌握的知识点的手工绘制地图,表现出不同教学内容的地图分布,学会举一反三,在联系中记忆。

仿画对手绘地图作品的相似度和完整性要求比较高,需要根据地图画出轮廓,用铅笔勾出基本的地形分布。仿画并不是一味地按照真实比例去模仿,而是找到仿画地图的重点并从中展开,例如仿画大陆尺度的地图,其重点可以放在区分海陆界交界处,而仿画局域尺度的地图则可以区分地理边界和政治边界。勾勒轮廓之后是填色,选择合适的颜色表现出陆地和海洋。地理要素是手绘地图的点睛之笔,根据地理要素,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地图所要表现的地理特征及区域。以大尺度地图为例,要将细节特点合理化,绘画过程中重点关注山脉河流,以及海洋深度和其他大的地理要素。以此来区别其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1.2.3 默图。当学生手绘地图能力较强或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默图,将课本上已有的地图绘制出来,加强一学习地理知识的记忆程度整合地理综合知识思维,协调知识系统构建,帮助学生进行去认知不同的地理知识。

地图是将文字知识形象综合在一起,展示出来的形式地图,以形状和线条将已有的大量知识结合升级并浓缩到一幅画卷中。默图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已经掌握的知识,在知识积累上查漏补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课本上表现不同区域洋流季风气候规律和分布特点的地理手绘地图。也可以结合课本知识让学生画出不同地理位置的手绘地图,如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以及北极圈地理特征的分布图。还可以绘画出亚欧大陆与印度洋、太平洋之间的位置分布关系,加深大尺度海陆板块的记忆。

1.3 手绘地图的目的。

1.3.1 促进区域认知。由于地图的科学性和客观准确性,地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地理事物的位置特点。手绘地图的地理课堂教授方式,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反映教学内容,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接受新知识和建立起知识网络起来更加简单易懂,学生对地理事物的位置特点的理解也可以更加全面[2]。通过手绘地图的课堂实践,帮助学生区分各个区域的自然特征,总结归纳区域之间的分布规律,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思维。

地理教学中对不同的宏观地形进行了解和掌握是一项重要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地图的边界线条以及表示颜色和图形,再以自己的理解来勾勒出生动形象的手绘地图。例如,再让学生将亚洲的气候图作为手绘地图内容,展现出来的时候可以表现出亚洲跨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特点,结合我国的独特气候总结出温度和气候双维图。学生借助海陆位置以及地形的综合影响而产生的独特性气候对我国所处地带气候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对于学生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对区域知识的内容整理能力,加深了对不同区域气候分布的框架记忆。

1.3.2 充实课堂内容。传统的地理课堂中,大部分教师倾向于对着课本勾画重点,强调死记硬背。这一行为使课堂内容单调、乏味,学生对于单一的知识输出与接收不能保持良好的持续学习状态。而手绘地图的课堂教学方式给了学生不同方法来了解课本内容,在提高刺激其学习兴趣的同时,丰富了初中地理的课堂内容,使教师的课堂讲解更加生动形象。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辅以学生的手绘地图跟随其掌握进度安排对应的宏观自然知识讲解,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3]。从这个方面来说,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学习效率大大高于死记硬背,课堂效率也得以提高,在教学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推进学习进度。

在地理复习课上,一般教师作为复习主体在课堂上进行归纳总结教学方式,多用口头讲述只能靠教师边讲,学生一边找书回忆,由于复习阶段内容较多,需要教师着重考虑在课堂复习内容中概括全局,并能够照顾到前面的重点。在手绘地图板书演练中,地图中可以没有过多的画出山地等地貌,也没有文字介绍,就用简单的几笔线条走向示意,将河流上游中游和下游的主要地貌和重点知识规律凸显出来,整个手绘地图会显得简练易懂。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抓住复习的关键重点所在理解关键内容。这种手绘地图的方式相比教师单调的口头讲解要形象丰富许多,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实课堂内容。

1.3.3 落实核心素养。新课改背景下,各门课程都积极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手绘地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构图组成,形象描述地理位置或自然气候现象,不要求学生有深厚的美术能力。学生各展神通,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维创造能力和理解能力。手绘地图较其他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新颖,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和自主实验能力,从而培养其地理核心素养,帮助其整合学习思维、科学现象、人地观念、区域认知等多种能力,使学生具备地理实践能力和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4]。

2.初中地理手绘地图的创新策略

2.1 绘图模式的更新——线上绘图。在初步进行手绘地图教学方式的地理课堂,教师难免会难以把握学生的绘图能力,造成准备工作不足,从而影响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的绘图功底不足,也会影响手绘地图的效果,进而影响教学评价,教师对每个学生都进行点评比较吃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更新初中地理手绘地图的模式,引进线上绘图方式,指导学生应用简单的线上绘图工具。在支持多种格式的线上软件中,带领学生体验自主发挥的优点。

在讲解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找出我国的整体地图框背景,以做线上绘图的基础应用。在讲解完课本内容之后,让学生在绘图背景上描绘出秦岭-淮河线的位置以及两侧的地理划分。划分完成后,通过课文的阅读帮助学生总结标记出我国的地理差异,自然方面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降水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根据距离海的距离远近,距离海的距离越远降水越少;地势自西向东逐渐下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由于地势以及气候不同人类活动衣食住行的差异。

线上绘图针对的是学习的知识较为烦琐地图细节与准确度要求较高的教学内容是实现社会地图进行线上绘图,可以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2 绘图指导的创新——微课指导。对于课程的掌握,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掌握程度也不同。教师可以录制微课视频,将需要预习、练习以及需要巩固的知识内容放到微课教学中,以供学生预习和查漏补缺。在手绘地图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还可以用微课来布置课后作业以及进行作业讲解。

在学习自然特征与农业作物时教师可以布置利用地形图找出南北方以及青藏和西北地区的界限,标记北方地区的范围,以农作物为区分标准,画出我国四大区域的作物分布。让学生根据学习能力综合到一张或者多张手绘地图上。作物分布作为学生需要了解的部分,教师可以留到微课中,详细指导让学生以微课内容为参考进行手绘地图的绘制,通过手绘地图的绘制了解北方地区的范围和自然特征,对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条件和农作物进行总结划分[5],并衍生出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与总结。

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的三江源地图地貌时,教师在微课内容中和学生分享三江源的组成,和“中华水塔”名称的由来。理解并记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向下游地区输送水的路线和经流的区域,并根据地图找出黄河的源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三江源的生态意义和经济意义。三江源也是世界上海拔最大面积最高最大的高原湿地,三江源的生态保护对当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对我国的经济和生态发展更为重要。从三江源微课手绘地图观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水源流经区域的了解,增强对地区地貌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念。

2.3 绘图评价的创新——多元分析。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维活跃发展的阶段,由于思想不同、想法多变,学生的手绘地图表现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在绘图评价上要创新方式,通过多元分析的方法给予学生积极客观地评价。在手绘地图的教学评价中,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两个方面,重视学生未来发展,不与学生的书面成绩作为唯一指标。在作业的布置上,尊重学生的个体之间差异,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阶梯式转变。重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不断引进新的教学评价模式,更新教学评价内容。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上,从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判断等多方面来分析学生的手绘地图和课堂表现,从而促进其整体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

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课堂沟通效率,巧用绘图评价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评价可以通过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指导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学生自评可以通过自己和他人手绘地图作业的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学生互评可以通过学生互相讲解交流,补充自我评价的局限性,既丰富了课堂气氛,又弥补了教师提问面不广泛的缺陷。

绘图评价是推进学生提高学习意识,巩固学习能力、培养学习自主的催化剂。教师要多元分析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有针对性地调整作业内容,保证学生能够将学生将学到知识融会贯通。绘图评价是手绘地图教学的关键环节,对于创新性推进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初中地理手绘地图的落实

3.1 在讲述中绘图,增强图像灵活性。在指导学生手绘地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讲课过程中绘制地图,杜绝课后一把抓对地图胡乱画一通影响,教师在课上授课时,一边讲解特征,一边组织学生绘图在学习中绘。绘图增加其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及时发现问题,并将其解决在此情况下,增强手绘地图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在讲解到我国的地理位置优势时,教师可以使用手绘地图板书的教学方式,例如先画出整个北半球的轮廓,根据教材的介绍先后标出我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大西洋西岸,确定我国在北半球的位置后,根据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东部囊括大量岛屿和港湾的特点在画出我国疆域的轮廓。以不直接标注出地理位置的方式,层层递进推出我国的位置和轮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关注教学进度,最后和学生一起找到国家位置和疆域轮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一起以探索的方式找到学习的重点,加深了国家位置的记忆并对整个南半球的海陆位置分布有了了解。

在学习长江的航运时,则可以先将长江的干流画出来,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逐个画出较大支流的河道名称并和学生总结长江流向和我国地势的特点,相互联系来记忆长江的航运特点,并了解“九曲回肠”的形成特点及治理经验。

3.2 在原图中强调,突破地理重难点。教师要培养学生与课文原图相互对照的情况下,强调重难点,结合学生的自我学习及合作,讨论整理地理知识难点增加学生识图,讲图和手绘地图的能力,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薄弱点并给予指导。在原图中强调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记忆图文知识,防止课本图文和板书图文的混乱记忆,影响学习效率。

在讲解到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地图的复杂性教师可以在教材的原图中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教师结合教材原图和学生的生活常识普及伯年工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包含的不同土地资源。强调虽然我国土地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量大,人均土地资源并不高,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现状,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在土地资源的分布讲解时,借助教材中的《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地图为学生讲解草地、耕地、林地的分布以及一次形成的南北方不同的耕种土地和农作物。如北方旱地为主,主要耕种作物为小麦、玉米等作物;南方水资源丰富,以水田为主,主要耕种作物为水稻等作物。

3.3 在作业中绘图,提高知识巩固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作业中绘图巩固已有知识,提高知识的吸收度,积累知识。例如,在学习等温线的内容时,可以给学生布置绘制等温线并进行分析的作业。引导学生记忆北半球等温线和南半球等温线的差别,归纳由高纬度到低纬度地区的气温变化规律,用在作业中思考的方式让学生和课堂内容保持粘性,巩固知识;在帮助学生了解记忆亚洲的地理位置时。教师在课上讲解后可以让学生绘制亚洲的轮廓以及周围接壤的大洋和大陆,并对相邻的海陆位置进行标注,借助手绘地图绘制的作业让学生加强地理位置的认识,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从而了解亚洲的河流和气候等自然特征的形成及受到的影响和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受到。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需要体现分层性,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内容,提高各自的知识巩固程度,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正确完成,从作业的完成充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师针对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临摹和仿画类的作业,布置一些知识应用型或总结探究性的作业。如在手绘地图中体现地形和河流的走向等多重内容并总结地理特点,从而促进学生在联系不同类型的地理知识相互联系,融会贯通;针对学习能力较差,勉强跟上授课进度的学生可以设置难度较低的作业,如对教材地图内容的仿画,进行知识特点总结,用完成作业来加强掌握有难度的课上内容,从而提高地理知识巩固程度。

4.结束语

总之,手工绘图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还有着很大的应用空间。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课堂进度,合理安排手工绘图的讲课方式以及作业布置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让学生对地理学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地渗透了解。教师通过手绘地图教学提高学生的整体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上弥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是大势所趋,这样才能为国家输送优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绘图手绘作业
编辑部故事
叮咚鸟
手绘精彩《追梦》创刊等
创意动物手绘
手绘
作业
手绘二十四节气
绘图机器人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