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焱琳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注(2011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要求。众所周知,美术是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形式。想象力是学生们参与美术活动的保障。传统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剥夺学生进行想象的机会,很容易使学生失去课堂学习兴趣,也很容易使学生无法对所学建构深刻理解,以致学生们的美术创作不尽如人意[1]。尽管有不少美术教师意识到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也重视培养学生想象力,但因为缺乏教学经验,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立足美术课的特点、课程标准要求和传统教学不足,笔者高度重视培养学生想象力,以日常教学为依托,着力探究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教学探索,笔者发现美术教学资源、美术教学活动是影响学生进行想象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笔者在实施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联系教学需要,挖掘适宜资源,创设多样活动,切实引导学生想象,使学生通过不断地想象,逐步发展想象力。笔者在美术课堂上应用如下策略培养学生想象力:
美术资源是教师实施美术教学的依据,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基础。当美术资源缺乏想象性的时候,教师就算绞尽脑汁也难以引导学生想象。例如,教师直接将教材中现成的教学资源展现在学生面前,很容易局限他们的思维,不利于发挥想象力。开放教学资源是引导学生想象的关键[2]。新课标提出了挖掘生活教育资源的要求。生活教育资源是具有开放性的,便于引发学生们的无限想象。所以,教师在实施小学美术教学的时候,可以先分析教材,从教材中挖掘生活因素,带着生活因素走进生活中,探寻与之有关的美术资源,将其应用到课堂上,开发学生思维,驱动学生想象。
例如,笔者在实施绘画教学之前,从生活中挖掘了石头资源。在课堂上,笔者将奇形怪状的石头展现给学生,鼓励他们观察,看看这些石头像什么。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有的将石头想象成小汽车,有的将石头想象成小花瓶……笔者肯定学生们的想象,将石头分发给他们,鼓励他们在石头上作画,将石头改造为小汽车、小花瓶等。如此挖掘、应用生活资源,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还切实地调动了学生们的想象,便于学生们通过体验观察、绘画等活动,发展想象力。
教师指导是教师引导功能的实践体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想象,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主要途径。在实施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多样活动,顺其自然地指导学生想象,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顺其自然地发展想象力。
情境是影响学生学习情感的重要因素。想象是学生们积极情感的具体表现和结果。当学生具有极强的想象兴趣的时候,会主动地进行想象,有效地夯实发展想象力的基础。新课标中早已提出了情境教学要求。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有很多,如利用故事创设故事情境、利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等。这些情境为学生们提供了想象空间,便于学生们激活想象,主动想象。所以,笔者在实施美术教学的时候,会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方式创设情境活动。
以《走进春天》为例,在实施课堂导入活动的时候,笔者先利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春天场景,顺其自然地创设了情境:“春天来了,万物都睡醒了。温柔的阳光从蔚蓝的天空上照射下来。快看,土地在动,为什么呢?原来是小草睡醒了,伸直懒腰,想要破土而出。用力,用力,再用力,小草终于从地面下冒出了头。绿油油的小草上带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舞动身体。小草的小伙伴也睡醒了……”在语言的作用下,学生们展开想象,边听边在脑海中描绘画面。当学生正在想象劲头十足的时候,笔者停止描述,此时,学生们会觉得意犹未尽,笔者则趁势提出问题:“小草的小伙伴是谁呢?他睡醒了吗?他睡醒后做了什么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继续想象。由此可见,在美术课堂上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们激活想象,进入到积极的想象状态中,为发展想象力做好准备。
作品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构成,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已有实践表明,学生们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可以受到作品中的想象因素的积极影响,建立想象认知,积累想象经验,有利于丰富想象,提高想象水平。对此,在实施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以美术作品为着手点,立足教学需要和学生学情,挖掘美术作品,创设阅读活动,使学生们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表现欲,由此自主地进行想象创作。
以《有创意的书》为例,现实生活中有创意的书是举不胜举的。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笔者利用网络渠道,搜集各种在封面、内容等方面有创意的书籍,将其展现给学生们。这些有创意的书籍一经展现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学生们在观看的过程中,受到创意的“冲击”,发出赞叹,对这些有创意的设计书产生欲望。立足学生们的课堂表现,笔者将他们分为不同的小组,引导他们分析不同的有创意的书,总结这些书的创意体现在哪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积极交流,碰撞了思维,切实地了解了这些书的创意点,进一步地增强了想象欲望。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分组展示讨论结果。例如,一个小组的学生提到这本书的封面有创意,利用贝壳充当封面。基于此,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根据这本书的内容,除了用贝壳制作封面外,还可以用什么制作封面呢?”在此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开动大脑,展开想象,提到各种各样的制作封面的方法,如利用综合材料设计贝壳,将其作为封面,利用综合材料拼凑大海场景等。学生们给出的多样答案,正是他们进行想象的结果。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可以使他们通过阅读作品中的创意点,汲取经验,进而自主想象,切实地丰富想象,为发展想象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讨论活动是基于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在与小组成员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会碰撞思维。思维是学生进行想象的关键。传统教学实践表明,在学生们思维僵固的时候,很难产生想象意识,阻碍想象力的形成与发展。当思维活跃的时候,学生会自由想象[3]。所以,要想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想象力,教师要以点燃学生思维为切入点,应用适宜的方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一线教育工作者为激活学生思维进行了教学探究,总结出了诸多的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其中之一。所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应用任务引导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对此,笔者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学习内容设计为学习任务,用任务驱动学生讨论,做到边讨论边想象。
以《星空的联想》为例,该内容契合学生的生活。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们对星空建立了初步认知。受到个性差异的影响,学生们建构的星空认知是不同的。尊重学生们的个性差异,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提出任务:与小组成员交流自己见过或想象中的星空。在此任务的作用下,学生们主动交流,碰撞思维,尤其部分学生边想象边讨论,描述出各种各样的星空,如漆黑的天空中散布着无数亮闪闪的星星;天空中有一艘弯弯的小船……如此讨论,不仅使学生们锻炼了想象力,也为学生们进行绘画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部分学生会借鉴小组成员经验,积累想象经验,有利于发展想象力。
绘画活动是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们发挥想象力的具体过程。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在讲解了基础内容之后,要求学生们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绘画。不少学生机械地模仿教材内容,将想象束之高阁。如此模仿出的作品不尽如人意。设计开放性的绘画任务是学生们自主想象,主动绘画的关键。同时,每个学生是存在个性差异的个体,想象力和绘画能力不尽相同。对此,教师在提出开放性的绘画任务后,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想象。
以《我的老师》为例,在课堂上,笔者要求学生利用夸张的手法绘画老师肖像。在学生们绘画的过程中,笔者走到他们身边进行观察。在观察的时候,笔者发现一个学生想象力不够,绘画的内容中规中矩。于是,笔者进行指导:“你觉得老师的眼睛大吗?像什么呢?”此时,这个学生联想到大大的玻璃球。此时,无需笔者过多指导,这个学生自主地将老师的眼睛画大,犹如玻璃球一样。如此做法,不仅便于学生们完成绘画任务,还使学生们切实地锻炼了想象力。
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有时候天马行空的想象会出“不合乎规范”的画面。尽管画面“不合乎规范”,但它是学生想象力的具体体现。教师如果局限于画面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想象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发展想象力。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构成,是激励学生想象,推动学生发展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对此,在实施小学美术教学的时候,教师要脱离作品内容之外,以学生的想象为着手点,应用赏识法给予肯定,使学生获得满足感,增强想象欲望,进而自觉地开放思维,自由想象,切实地发展想象能力。
以《太空新居》为例,一个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将太空中居所想象成了汽车造型。这个学生打破常规的居所造型的束缚,敢于想象,是值得肯定的。对此,在全体学生完成作品后,笔者引导他们展示作品,与小组成员交流,发现各自作品中的想象之处。在学生们展示后,笔者重点展现了这个学生的作品,并鼓励他说出自己如此设计的原因。讲述原因的过程,正是这个学生表达想象的过程,有利于其他学生受到启发,积累想象经验。基于这个学生作品及其介绍内容,笔者毫不吝啬地进行赏识,肯定他的想象行为。同时,笔者将这个学生的作品张贴到教室后侧的墙壁上,以供其他学生欣赏、学习。如此做法,不仅使自由想象的学生获得了肯定,建立了想象满足感,还使其他学生受到激励,便于增强想象欲望,为发展想象力做好准备。此外,班级中也营造出了想象氛围,可谓一举多得。
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途径。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目的之一是学生们能在生活中自由想象,借助想象力为生活增添魅力[4]。新课标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将生活内容引入美术课堂,将学生带入现实生活中。生活是广阔的想象天地。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与万事万物互动,顺其自然地发挥想象力,应用各种形式展现生活事物,从而获取美术创作乐趣,锻炼想象力。对此,在实施小学美术教学的时候,笔者会引导学生们走进生活中,使他们在生活中拓展想象。
以《设计文化衫》为例,学生们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掌握了设计文化衫的方法。基于他们的课堂学习所得,笔者设计了如此课后任务:联系本班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和小组成员一起商量设计文化衫,利用恰当的元素展现班级特色,呈现班级发展目标。在如此任务的作用下,学生们自主联系班级生活情况,发挥想象力,想象出各种元素,就此与小组成员讨论,碰撞思维。在学生们完成任务后,笔者鼓励他们展现成果,评选出合适的作品,接着根据作品制作文化衫。如此做法,不仅使学生拓展了想象,还使他们建构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便于在体验生活的时候自主想象。
综上所述,挖掘生活资源,创设多样活动,回归现实生活,便于学生们进行想象,循序渐进地发展想象力。所以,在实施小学美术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挖掘生活资源,创设教学活动,回归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使学生通过体验不同活动,锻炼想象力,提高想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