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模式及实践应用

2022-11-19 13:25秦龙琪
小学生 2022年17期
关键词:计算方法计算能力情境

☉秦龙琪

运算是数学中的基础技能之一。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提升学生解题的准确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算用结合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一、算用结合教学模式应用的价值

现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急于求成的问题,如教师在教学中,一般会忽视数学在平日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只看重学生对于重要知识点以及公式的记忆,并没有和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进行结合。这种教学虽然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然而与学以致用的目标不符,不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发展。在教学中应用算用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以及掌握基本计算能力,把数学学习渗透到生活中,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可以让学生立足于数学层面思考问题,加强其对于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弥补其抽象思维能力方面的不足,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提升数学学习效果[1]。

二、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影响因素

首先,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师生互动少的现象。课堂上学生很少说,一些学生反映是不喜欢计算,不想看到那么多的数字以及符号,学生们也不主动和教师互动。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教师提问,学生很少会主动提出问题。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计算学习缺乏兴趣,无法灵活应用知识,学习方法固定不变,这些都限制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在计算中容易出错[2]。其次,数感较弱。教师讲解完计算题或是计算技巧时,大多数学生并未完全听懂。这是由于学生看不出一个计算题中有什么数字联系以及做题技巧。例如,在学习《分数混合运算》时,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一件商品打九折出售,我们可以将( )看作是单位“1”,表示( )是( )的9/10,降低了( )。而数感不好的学生,能够理解一件商品打折,然而“1”、9/10 就无法确定,看不出里面的联系。

三、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模式应用的策略

(一)在针对性训练中巩固“算用结合”

现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由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学习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自学能力不足、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等,然而教师并未结合学生的情况和实际需求制定教学策略,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由于学生无法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自然无法提起学习兴趣。

计算能力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保障,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目的地训练学生。教师可整合教学资源,在了解课本内容的情况下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合理调控知识的难度,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适应。如果教师单一地讲解计算方法以及解题的思路,并未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练习,学生就会失去自己思考的能力。其次,学生解决思路通常和教师的类似,存在单一的问题[3]。基于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能够实施自我反思,自己探索解题以及计算方法,促进其数学思维发展,从不同的层面将带有自己思维特点的计算方法应用到解题中,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学习《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进行导入,让学生学会计算方法。学生初步掌握所学知识后,教师再创设问题情境。例如,有三位小朋友在折飞机,小明折了10 只,小王折了15 只,小李折了22 只。基于问题情境的引导,让学生自己设置数学问题,自主探究、计算以及解答。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自己探究中把握计算顺序和加减法的进位及退位问题,并灵活地在解题中应用,实现算用结合。

(二)在情境教学中实施算用结合

虽然小学数学都是基础的知识,然而对学生而言依然存在难度。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目标之一,关系到学生的解题,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用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4]。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进而提升其数学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实现算用结合。在算用结合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基于解决具体的问题,学会使用计算方法。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供平台。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实现因材施教,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教学措施是否合理,通过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发现问题,探索最佳的计算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认识到计算能力的重要性,提升对算用结合的重视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自主学习,提升课堂质效和教学活力。例如,在学习《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时,学生需要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主动参与到计算中,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师给学生呈现问题,让学生应用学习到的计算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呈现游乐园的照片,让学生认真地观察图中的游乐项目,同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项目和原因。之后,教师在幻灯片上给学生展示各种游乐项目的价格表,让学生在游乐园的情境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立足于生活情境引出教学内容,促进计算和生活的联系,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计算能力的重要作用,进而加强计算学习。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情境中渗透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掌握学习的知识,实现算用结合。

(三)培养小学生的计算兴趣

以往,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于理论知识教学,并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练习,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无法调动其学习热情。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明确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练习计算技巧,不断提升其计算能力,提升学生的计算兴趣。例如,在“分数乘整数”的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讲授完知识后,教师依据难易度在黑板上写出相关的计算题,让学生用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体现出其主体性。刚开始解决简单的问题,如“2/9×3”,让学生把9 和3 约分,进而得到数字3 就作2 的分母,因此,结果为2/3,提升学生的信心;之后提升难度,“一种胡麻每千克含油量约为8/25kg,求1 吨胡麻含油量大概为多少千克?”,让学生练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1 吨就是1000kg,再告诉学生把8/25 看成一个整体x,每千克含油就是1×x,1t 就是1000×x,换算就是1000×8/25。逐渐提高计算难度,可以提升学生的计算兴趣,有利于培养其数学计算思维以及能力。

(四)培养计算习惯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同样是学习及理解知识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从小学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算用结合的良好习惯。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学校在校园一共种植了120 棵树,最终活了102 颗,求树木的成活率。第一,教师应该先教会学生审题,对于接触百分数应用题时间不长的学生而言,这种类型的题目较为复杂,因此,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认真地看清题目中的所有字,例如,一共种植了120 颗、成活了102 颗,不要把数字弄反,避免在计算中产生低级错误。第二,在运算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多种计算方法,包括心算、口算以及笔算,逐一计算102 除以120,再乘以100%。第三,学生做完题获得答案后,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认真检查结果,督促其反思“实际运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做题习惯,算用结合。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计算题,还适合其他的题型。由于数学学科中有很多的公式,需要大量的运算以及计算,而引导式的做题方法可以运用到数学知识体系中。因此,算用结合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做题习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五)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落实好这一点,清楚自身的定位,将学习还给学生。虽然算用结合教学模式具有较多的优点,然而教师不能将其作为唯一的教学方法。这是由于长时间使用一种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充分发挥出该教学模式的作用。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该模式和其他教学方法进行结合。例如,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或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互动教学等,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出其主体性。

(六)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是要在生活以及学习中运用。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重视学生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效提取信息,有序地进行计算。为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训练时就要增加应用题,让学生转化问题,锻炼其转化思维的能力,确保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例如,在学习《余数的计算》时,把问题进行情景化:为了让校内变得更美,校领导买了20 盆花,每组摆6 盆花,能摆几组?教师除了要引入教学内容,还要引导学生讲解题目中的被除数以及除数是什么?这是除法问题还是乘法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把问题转化成简单的余数运算问题。学生得出结论:20是被除数,6 是除数,得出3 是商,余数是2,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提升了学习效果。

(七)联系生活,以算引用

数学学科和生活之间具有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可整理生活中的事例,并且编制成数学问题,运用到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这和学生缺乏动力存在很大的关系,要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教师就要将教学和生活进行联系,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知识时,正好班级中有一位学生因为发烧请假,于是教师提问:小王同学今天发烧请假去医院看病,医生让他每隔两个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观察温度变化。我们要怎样取整体数据且展示呢,学生学习了新知识后,马上就会想到要用折线统计图,这是由于这种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呈现数据发展趋势。基于将教学和生活实施联系,通过算用结合,能够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在生活中可以灵活运用学习的知识,实现学以致用,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

(八)分组讨论,算用结合

以往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单独讲解应用问题或是计算题,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立足于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把握计算和应用问题之间的联系,算与用进行结合,能够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其计算准确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讨论,落实算用结合教学。例如,在学习《千克和克》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围绕“生活如果离开千克和克会变成什么样”这一主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进行交流。通过算用结合,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并在分组讨论中提供指导,能够让学生直接应用学习的知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在教学中进行综合思考。通过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而且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积极影响,有利于学生形成做事严谨认真的态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地应用算用结合的模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及掌握知识,加深其印象,进而在面对新题时能快速地解题,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计算方法计算能力情境
槽道侧推水动力计算方法研究
基于示踪气体法的车内新风量计算方法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极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