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心
民间美术资源主要指城镇、乡村等非专业美术工作者创造的美术作品,通常具备生活化、艺术性强、地域特色明显等重要特征,不仅能够反映当地的生活特色,也能体现一定艺术文化,是进行美术教学的重要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存在美术教育理念不科学、忽视民间美术资源等问题,导致民间美术资源与小学美术教学课堂的融合度不高,影响实际教学效果。美术教师应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利用民间美术资源丰富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进行鉴赏教育、创新教育方式,全方位发挥民间美术资源在促进学生艺术素养上的积极作用。
互联网能够为课堂提供丰富多彩的补充资料,打破了美术学习的时空限制,是美术教师拓展美术资源的重要工具。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关注互联网信息媒介作用,借助微课、民间美术纪录片、电影片段等形式,将与民间美术资源有关的内容渗透进课堂之中,丰富学生美术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
以《认识美术工具》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大部分地区的民间美术都有自己独特的绘画工具或者制作工具这一实际,利用互联网将课本内容与民间美术资源串联起来。首先,教师要带领刚接触美术学习的学生认识油画棒、彩笔、铅笔、水粉等等,让学生初步认识相应的美术工具;其次,教师可以展示几幅地方木刻画、木质手工的图片或相关讲解视频,提出问题:“这些内容算哪一类美术?完成这些作品用到了什么工具?如何评价这些作品?”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认识到,美术工具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美术作品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民间美术要运用多种工具,进而为学生补充美术知识、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发展。
在新课改背景下,美术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内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应该关注互联网课外美术教育资源的拓展,丰富课堂内容,将“提高学生美术素养”作为教学目标的首要内容。
在传统美术课堂上,教师往往更加关注学生美术技巧的学习和掌握,课堂教学严重依赖课本和美术工具,缺乏对其他教学方式或工具的思考,特别是在结合地方民间美术进行教学时,学生难以在抽象的讲解中发掘美术资源背后的知识和文化,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一方面借助实体美术作品让民间美术走进教室,给予学生近距离接触和欣赏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制作民间美术作品集、相册、书签等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美术兴趣。
以《美丽的印纹》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可以充分考虑学生对花瓶、窗帘、印花、服饰等内容较为熟悉的实际,利用相关实体美术作品抓住学生注意力。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特色,选择学生常见的当地传统印花服饰带入教室,鼓励学生对衣服的花纹进行评价,结合课本知识说明花纹在衣服上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民间美术的生活化应用,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明确印纹的形式美感,并通过模仿、添加创作成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民间美术资源中与花纹有关刻画、印花等元素印制成美术书签,在上课时发放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印花和花纹进行描述,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渗透素养教育。
美术作品可以提高美术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在近距离学习和观察中获得关于民间美术资源或美术元素的直接认识,进一步强化美术教学效果。
手工课程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手工课程引导学生认识和重视民间美术资源,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发展。教师利用民间美术资源展开手工教学课程时,一方面要关注到民间美术资源与美术教材教学目标的匹配度,选择合适的作品类型作为手工课参考;另一方面要关注到学生本身的美术基础,选择的美术资源和手工素材要与学生的实际能力、兴趣相匹配。
以《对折剪纸》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民间剪纸较为普遍和学生对新年、婚庆主题的剪纸较为熟悉的实际,设计一个以对折剪纸为主要技能目标手工教学课程。首先,教师提出生活化问题:在生活中是否经常见到剪纸?这些剪纸有什么重要特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剪纸一般都是红色的、完全对称的;其次教学生对折剪纸的方法,让学生初步进行简单练习,为结合民间美术资源奠定基础;最后向学生展示特色民间剪纸,特别是能够体现不同节日特点的主题剪纸,让学生在对比中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一类作为模板,独立进行尝试,在下课前进行剪纸分享,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美术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美术知识。
小学生年纪小、性格活泼且动手能力强,对于手工课程具有极高热情,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寻找民间美术资源与手工教学的衔接点,构建高水平小学美术教学课堂。
由于美术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能够将授课内容与一定形式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美术素养。教师在结合民间美术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设计“民间美术我知道”“生活中的民间美术”“寻找民间美术元素”等为主题的绘画比赛、探究类作业等,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查找民间艺术相关资料,加深关于民间美术与所学美术知识的理解。
在《水墨游戏》教学中,可以根据“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水墨韵味美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探索的自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计“民间美术中的水墨元素”为主题的美术探究活动,将学生划分为小组,共同查找涉及水墨元素的民间美术作品或者地方美术派系,并总结其特点,了解不同地区水墨画在表达情感、运用手法和主要内容上的区别,从而深化学生对水墨画韵味、美感的认识。教师还可以结合“能控制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调配墨色浓淡层次”的技能目标,设计一个班级学生参与的“民间美术与水墨画”主题绘画比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借鉴教师展示的民间水墨画元素进行创作,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进行鼓励和表扬。
校园实践活动是展开美术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教师要利用好校园实践活动、班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美术技巧,实现民间美术资源与校园美术教学的有机融合[1]。
教师可以利用民间美术资源进行鉴赏教育,通过组织艺术鉴赏活动,将民间美术资源与小学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有活动、有内容、有赏评的新型美术教学体系。
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民间的形式组织艺术鉴赏活动。比如,教师在进行《家乡的桥和塔》的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对家乡的桥、塔有一定认知,但对其中美术元素有所忽视的实际,组织学生走出校园、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桥或塔进行写生和鉴赏活动,为学生讲解桥和塔的结构、底纹设计等内容,让学生在户外写生的过程中认识到桥和塔的结构美、造型美。作为人为设计并建造的建筑,桥和塔体现了民间美术特色,学生通过鉴赏,能从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提高对家乡的自豪感。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专门的民间美术展览馆,强化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渗透美术作品背后承载的地方特色文化,形成结合文化背景与地方特色鉴赏美术作品的意识,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鉴赏教育是新课改背景下的重点教育内容,不仅需要学生从构图、内容等角度进行美术评价,更要求学生掌握作品背后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教师必须把握当前教育导向,设计好、组织好美术鉴赏活动,助力学生能力发展。
教师可以从优化课程结构、设置专门鉴赏课程出发,将民间美术资源以图片、视频、实物作品的形式带进教室,教授学生评价、赏析的方法,设计一定的课内赏析活动并定期对所评价和鉴赏的美术作品进行回顾,把鉴赏教育与课程教学融合在一起,助力学生美术素养发展。
比如,教师在教学《美丽的花》时,就可以根据民间美术经常运用花元素的实际,在完成知识教学目标之后,设计一个以“花”为主题的美术鉴赏课程,利用多媒体或者画册为学生展示民族地区美术资源的花卉纹样,明确中国历来的花卉纹样都以简洁明朗的形态出现在民间工艺美术中.特别是牡丹、白玉兰等,引导学生鉴赏传统纹样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意蕴和形态,品味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氛围。教师还可以在鉴赏课程上为学生布置鉴赏任务,让学生根据所鉴赏的作品,创作简短的鉴赏文章。教师根据学生评价的内容掌握学生当前鉴赏能力和水平,并提供针对性指导,塑造学生艺术鉴赏思维。
有效的鉴赏课程不仅有助于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更有助于发挥民间美术资源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上的积极作用,实现小学美术教学关键目标。
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借助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工具、生活问题等媒介营造生活化氛围,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强化知识理解。生活化是民间美术资源的重要特征之一,决定了教师能够在民间美术资源中寻找生活化教学的突破口,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素材和元素营造生活化氛围,实现民间美术资源与生活化教学的有机结合。
以《各式各样的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民间美术在绣花鞋中的应用,展开生活化教学。首先,教师可以结合课程主题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什么样的鞋子呢?”引导学生回答常见的鞋的样式和功能,然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几张绣花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绣花鞋的纹样为什么各式各样?不同的绣花鞋有什么样的区别?这种鞋又有什么历史和艺术元素呢?”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出结论:“鞋是人类文化的缩影,不同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身份,有许多风格迥异的鞋,特别是绣花鞋,承载的地域文化和民间特色最贴近生活,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切期盼。”
生活化教学强调知识运用和理解,教师必须主动寻找民间美术资源与生活和美术教学的衔接点,发掘民间美术资源的重要教育价值[2]。
翻转课堂是当前小学教学课堂中的常见方法,强调将课堂主体地位交还学生,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分享式学习、互动式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完成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民间美术资源设计翻转课堂教学,结合课时教育目标和主题,设计主题分享会、分享式作业等,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展示,相互学习、相互评价。
比如,在进行《小圆点的魅力》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圆点应用广泛的实际,选择“民间美术的装饰品”为主要素材,让学生在课下收集关于圆点在民间装饰品中的应用实例,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创作或者简单将信息整合起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类作品进行展示分享。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正向评价,并把美术知识和鉴赏意识渗透进评价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民间艺术。
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采取多元方法设计借鉴和利用民间美术资源的翻转课堂,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分享和评价的过程中提高美术能力。
民间美术资源作为美术教学资源的重要补充,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教师应该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将民间美术资源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既要关注民间美术资源走进课堂,又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通过实践活动直接感知和认识民间美术,通过双向互动实现民间美术资源与小学美术教学有机融合,共同助力学生美术能力和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