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背景下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2022-11-18 17:53:42李雯
职业 2022年19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实效性

李雯

摘 要:中职学校设立会计专业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会计基础知识、计算技能熟练、会计核算能力较强、懂得如何使用会计软件和操作计算机,最终可以对会计报表进行编报的中初级会计应用型人才。但笔者在对用人单位反馈情况进行分析时发现,中职毕业生就业之后,由于实践操作技能不足,面对真“凭”实“账”不知道从何入手,不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本文对工学结合背景下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学结合 基础会计教学 实效性

在中职会计专业中,基础会计是一门入门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必修课程,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入校后的首门专业课程。初入中职的学生已经习惯中学阶段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死记硬背为主,没有接受过会计专业实践训练。同时,大多数学生都未参与过经济业务活动,对经济业务的感性认识不足,而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以及对专业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对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的提升途径进行探讨,意义极为重要。

一、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现状

(一)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学习积极性

大部分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均为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而诸多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在开学之初便设置了基础会计课程,对财经知识以及社会生活经验不足的学生而言,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概念理解难度较大,这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滞后

现阶段,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较为滞后,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只重视向学生传授会计相关知识,学生难以对学习产生兴趣。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采取“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方式讲解知识,教学手段创新性不足,讲课内容较抽象,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忽略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主要是围绕教科书展开教学,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缺少实践操作的机会,很难理解和掌握与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

(四)课程考核评价形式单一

诸多中职学校在基础会计课程考核评价方面,所采用的形式十分单一,在考核评价时,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的占比为6:4,主要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确定平时成绩,期末成绩通过标准化考试确定。如此,无法对学生会计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也未进行评价,学生无法了解自身的优缺点,期末成绩无法准确体现学生在学习中付出的努力,这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二、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动力

在中职学校中,部分学生存在厌学情绪,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扮演企业会计的角色,使其对会计知识产生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借助仿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及参观法等适合不同场合、不同学习内容的教学法,促进中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高。

(二)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当前,我国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仍采用“教案+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教师借助板书、肢体语言、口头表述等,为学生讲授怎样从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以及方法,这些内容不仅抽象,同时理解难度较大。中职学校的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接受度较高,可以灵活操作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信息设备。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要促进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提升,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如此,學生便能积极主动投入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前,应充分分析需要讲解的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加深对全部要点的理解。教师借助课前分析,把重要的难点、知识点列举出来,反复讲解,点拨学生,促进学生归纳知识点,提升课后总结能力;利用复习题以及自测题,给予学生引导,让其自主分析,提高学生自主分析能力。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可对问题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以“资产负债表”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某公司某月发生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运用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以及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登记总账,提问学生:“可以运用什么方法反映数据?”以此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解答兴趣,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经济发展需要会计的观念,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要详细、积极地为其解答,同时告诉学生此问题有何意义,充分肯定和表扬学生。提问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激发学生提问的主动性,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引导与解答,有效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四)理实一体,学练结合

中职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本领与技能,从而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中职专业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加深学生对基础专业理论知识的了解,更要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练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基础会计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但关键的是要将实例化为基本的会计实务,让学生在诸多的技能训练以及综合练习中,借助所学知识对会计实际业务进行处理,在练习与操作实践中加深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充分了解会计业务与工作流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潜在的创新能力进行深挖。

以“主要经济业务核算”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在为学生讲授核算方法与主要账户等基本内容后,根据损益类账户的结转、所得税和利润的核算、产品成本的计算、运杂费的分摊及业务处理、制造费用的分摊及结转等具有代表性业务题的解决过程,设计一些实践练习让学生练习,学生通过练习充分了解会计业务,在练习中展开归纳总结,并对练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由教师做点评。此方法的关键在于精讲多练,在精讲的同时进行练习,结合讲练,以此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采用形式多样的考核评价方法

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评价成绩主要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个部分,两者占比分别为60%、40%。

平时成绩主要涉及四个部分。一是课堂表现得分,占10%。二是平时竞赛得分,占10%。教师讲述完每章内容后,围绕本章知识,编制小组讨论题、必答题以及抢答题,专门利用一节课让学生做题,并评选出“小组奖”“个人奖”,纳入平时竞赛得分。三是理论知识作业得分,占10%。四是会计实际操作作业得分,占30%。教师在完成常见原始凭证及其填写的教学后,可以把支票、普通发票以及增值税专用发票等仿真原始凭证提供给学生,让其尝试自主填写。教师在讲授会计凭证内容后,可以为学生展示真实的记账凭证,让学生练习填制记账凭证。

期末成绩主要参考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期末考试的试卷可以设置“理论题+实操题”的形式,两者占比为6:4。借助多样的考核评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激励学生自觉学好会计理论知识,加大会计操作技能的练习力度,从而有效提升中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小结

总而言之,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与现阶段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工学结合背景下,中职基础会计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坚持学练结合,注重考核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促进学生的会计专业水平提升,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淑萍.让课堂教学更有效: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探析[J].甘肃教育,2020(15).

[2]徐小虎.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8).

[3]肖莉.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现状与策略[J].才智,2019(12).

[4]陈泽滨.新时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探究[J].纳税,2018(5).

[5]冯润文.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现代职业教育,2018(4).

[6]肖碧珠.浅谈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现状与策略[J].考试周刊,2017(46).

(作者单位:亳州工业学校)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38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人大建设(2019年8期)2019-12-27 09:05:28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工学结合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00:55:09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4:49:32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3:15:51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9:02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4期)2016-07-18 19:33:10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6期)2016-04-21 17: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