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耦合动力模型构建*

2022-11-18 05:37陈玲燕
项目管理技术 2022年11期
关键词:开发商装配式动力

陈玲燕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0 引言

装配式建筑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品质、缩短工期、减少污染、实现节能环保,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受规模、技术等因素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造价高于传统现浇式建筑,其推广发展面临较大阻碍。

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研究文献可知,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相对成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化体系。国外学者主要针对装配式建筑优势、影响因素、效益成本等方面进行研究。Hong等[1]基于多个案例数据指出,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使用、运输、安装费用等高于传统现浇式建筑,从而制约了其推广和发展。Ferdous等[2]从装配式建筑预制结构性能、运输方式和连接系统等方面分析了装配式建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Cao等[3]分析了装配式建筑技术与传统建筑技术在环境方面存在的效益差别,指出装配式建筑在建材消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国内学者主要从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影响因素、效益、成本等方面进行研究。杜宗阳[4]将演化博弈与系统动力学相结合引入装配式建筑研究,丰富了现有装配式建筑发展相关理论体系。刘心男等[5]基于问卷调查结果,从政府鼓励与支持、技术发展推动、企业利益推动等8个方面对装配式建筑驱动力重要性进行排序。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分析装配式建筑核心相关利益方行为,从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构建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耦合动力模型,旨在推动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6]。

1 装配式建筑核心利益相关方行为分析

利益相关方是指对组织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个体或群体。装配式建筑核心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其中,开发商是实施方,政府是引导方,消费者是促进方。装配式建筑核心利益相关方关系图如图1所示。

图1 装配式建筑核心利益相关方关系图

1.1 政府行为分析

政府以追求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行为具有公共性和服务性。随着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劳动力缺口等问题日益加剧,传统现浇式建筑模式难以满足建筑业转型升级需求。而装配式建筑能够节约能源、减轻环境污染,同时降低政府环境治理成本。

当前,装配式建筑成本效益失衡导致开发商积极性不高,单纯依靠市场力量难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需要政府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宏观调控与合理引导,减轻开发商成本负担,提高其开发积极性。政府作为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监管者、指引者和协调者,承担装配式建筑推广过程中的目标确立、政策制定、规划实施等职责。

1.2 开发商行为分析

开发商是装配式建筑的投资开发主体,是装配式建筑的组织者和产品供应者。开发商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当前,由于装配式建筑成本较高,开发商积极性普遍不高。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资源集约化,有利于发挥品牌效应,最终提高企业利润。此外,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

1.3 消费者行为分析

根据供需关系理论可知,消费者需求是开发商生产的主要动力。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对装配式建筑认识模糊、认同感较低。但是,随着收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节能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必将促使装配式建筑需求递增。加之装配式建筑能够改善消费者居住环境、降低建筑运营维护成本,必然会刺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2 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

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动力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内部动力包括利益驱动、质量驱动和发展驱动;外部动力包括竞争压力、技术推力、政府引擎力和消费需求拉力。

2.1 内部动力

2.1.1 利益驱动

对于企业而言,经济利益是最大的驱动力。一方面,装配式建筑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另一方面,随着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装配式建筑可以大幅减少现场工人数量,节约人工成本。

2.1.2 质量驱动

装配式建筑能够提高施工精度和建筑质量,提升工程品质,有利于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1.3 发展驱动

装配式建筑符合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要求。从长远战略和价值取向考虑,企业应以装配式建筑为切入点,提升企业工程总承包业务能力,以保持企业市场竞争力。

2.2 外部动力

2.2.1 竞争压力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粗放型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持续发展需求。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装配式建筑能够节约资源、提升施工效率、减少碳排放量,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因此,企业应优化自身运营和管理模式,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变竞争压力为创新动力。

2.2.2 技术推力

先进的建筑工艺与技术对装配式建筑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外围护系统可以采用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预制叠合梁复合填充墙、预制楼梯、预制阳台板、预制空调隔板、轻质混凝土条板等,实现“墙柱梁板全预制、地上地下全装配”。此外,发挥BIM技术在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生产工厂化等方面的优势,实现BIM技术全产业链、全过程应用。随着装配式建筑规模和装配率的逐步提升,集节能、绿色、增效于一体的装配式建筑将成为建筑业未来发展方向。

2.2.3 政府引擎力

政府对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引擎作用。首先,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法规,如技术层面的开发政策支持、市场层面的培育及引导政策支持、经济层面的税收政策支持等;其次,通过合理的激励政策提升开发商积极性,如税收优惠、专项资金补贴、示范项目指导等,并强化开发商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最后,加大装配式建筑宣传力度,以合理的激励方式释放市场需求,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

2.2.4 消费需求拉力

对于开发商而言,消费者需求会影响开发商的开发意愿,从而影响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效益。通过消费需求拉力,能够促使装配式建筑健康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供需平衡。

3 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耦合动力模型构建

3.1 外部动力转化为内部动力

3.1.1 竞争压力转化为内部动力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开发商必须提高装配式建筑技术水平,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由此可见,竞争压力可以转化为装配式建筑内部动力。

3.1.2 技术推力转化为内部动力

装配式建筑的新技术,如预制楼梯、预制阳台板、预制空调隔板、轻质混凝土条板等能够提升装配式建筑品质,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效率。BIM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全过程的动态管理。由此可见,技术推力能够提升开发商核心竞争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使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内部动力的产生。

3.1.3 政府引擎力转化为内部动力

为了促进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政府可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如减免税费、经济补助等,以降低装配式建筑造价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由此可见,政府引擎力可促使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内部动力的产生。

3.1.4 消费需求拉力转化为内部动力

消费者对于装配式建筑的购买需求能够影响开发商行为,提升开发商积极性,促使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内部动力的产生。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外部动力向内部动力转化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外部动力向内部动力转化过程

3.2 内部动力反作用于外部动力

3.2.1 内部动力对市场竞争的推动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开发商会通过行业新技术和新工艺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会改变市场竞争格局,形成新的市场竞争态势。

3.2.2 内部动力对技术进步的推动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研发部门会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工艺,以降低项目成本,进而推动装配式建筑的技术进步。

3.2.3 内部动力对政府引擎力的推动

装配式建筑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符合国家绿色节能战略要求,因此,政府引擎力的作用被强化,从而促使政府更加积极地出台相关政策。

3.2.4 内部动力对消费需求的推动

装配式建筑能够改善居住环境、提升住房品质、降低居住成本,符合消费者的利益诉求,从而刺激消费者消费需求。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内部动力反作用于外部动力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内部动力反作用于外部动力过程

3.3 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耦合动力模型

基于对装配式建筑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的分析,构建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耦合动力模型,如图4所示。具体分析如下:

图4 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耦合动力模型

(1)政府引擎力、消费需求、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能够提高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进而提升开发商内部动力和开发意愿,促使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

(2)装配式建筑能够降低政府治理环境成本,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消费者需求和政府引擎力具有促进作用。此外,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由此可见,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相互作用、螺旋上升的过程。

4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装配式建筑核心利益相关方行为,研究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进而构建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耦合动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引擎力、消费需求、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能够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内部动力;内部动力又反作用于外部动力,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推动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开发商装配式动力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开发商瞄上了长租公寓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动力船
那些年,行贿的开发商们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