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习共同体养护的原则与策略

2022-11-18 04:00汪国新项秉健
中国成人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学习型共同体社区

○汪国新 项秉健

一、“长”出来的社区学习共同体

种子要发芽,是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了的。路边的小草,都是自己等待时机靠自己成长起来的。共同学习,是人的天性。共同学习,对于人来说,不仅是为了适应变化了的世界或者说是日新月异的变化着的世界,而是人的天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共同学习因为出自学习者的内心诉求和内在需要,常常是愉快和高效的;相反,被学习,常常是痛苦的。

路边小草,其生命力无疑是旺盛的,因为它有自己的根,是自己长出来的。而人工草坪,虽然有工人养护,却常常难逃死亡的厄运,因为它是“被生长”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就是“小草”,是从城市社区和乡村社区里自己“长”出来的,人的共同学习的天性是它的根。它已经遍布在城乡各个角落,不管你看见没看见,承认不承认,它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只是,有的地方多一些,有的地方少一些,有些是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学习共同体,有些是“准社区学习共同体”。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仅杭州市就有各种类型的社区学习共同体4500余个[1],到2019年底已有7000个。不管是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学习共同体,还是“准社区学习共同体”,都包含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社区学习共同体所特有的,是与目前任何其他学习组织有着本质区别的。

社区学习共同体不同于“学习型社团”。严格意义上的社团是组织化程度很高的正式的群众性团体,不仅有自己的章程制度,而且有着严密的层级结构,参与其中的成员通常有功利性的目的。学习型社团,用“学习型”来定义“社团”。同时还表明两个概念之间存在先后关系,即先有社团,然后贴上了学习型的标签。亦即两者是可拆分的,不具有必然联系。社区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型社团的区别在于,这里的“学习”“共同体”互为前提,互相定义。即通过学习定义共同体(因共同学习而结成的能实现生命成长和建立守望相助关系的群体),通过共同体定义学习(“同自觉、共做主、互为师、自评价”的共同学习)。在这里,没有学习就没有共同体,没有共同体也就没有学习,两者之间互相依存,互为因果,具有不可分割的、必然的联系。所以,社区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型社团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成员把功利目的甩在脑后,学习目的与过程融为一体,成为完整的人是目的,发展个体潜质是目的,发展潜质的过程也是目的。“学习型社团”或“学习型团队”及学习型组织,都是先有了组织或团队,这些组织或团队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目标,当它们成为“学习型”时,可以更好地实现组织功能与目标,而组织中的“人”并不是目的。

二、养护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原则

人是生命体,社区学习共同体是由人组成的生命体。生命体不是人为设计出来的产品,不是机械化批量生产的工业制造物。凡是作为生命存在的有机体,都没有也不可能会有统一的成长标准、生长模式。“模式”一词,学界盛行多年。在教育研究领域更为普遍。似乎只有新模式才能显示出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归纳不出几个新模式就不好意思说在教育教学改革上有成绩。其实,模式是指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模型是事物的标准样式。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没有固定的模式模型。如果用模式的思维来解决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问题,就会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生命成长的本质相冲突,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初衷背道而驰。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一定要精心呵护和保持每个学习共同体的不同形态,不要试图找到千篇一律的模式而一劳永逸,力求避免行政思维和模式化思维。没有固定可复制的模式或模型,并不是说没有规律和原则可以遵循。社区学习共同体成长有其“自觉—自主—自给—自评”等内在的规律,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养护也有其基本的原则,即“支持而不包办、扶持而不控制、助推而不目标管理、养护而不拔苗助长”。

我们既不能无所作为,让民间社区学习共同体自生自灭,更不能不按规律乱作为。行政思维和运动式的工作方式,积弊太深,甚至成为顽症。我们既要清楚养护社区学习共同体该做什么,同时我们更需要明确在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工作中不能做什么。因为乱作为比不作为更不好。养护社区学习共同体必须坚持原则,反对乱作为,不可触碰的底线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目标管理与人为干预

下达指令性发展指标,实施目标考核,以此强力推进,这是我们必须避免的。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最需要避免的是行政思维,采取运动式强力推进,按长官意志下达培育指标,用金钱和荣誉刺激,拔苗助长。郑也夫说:“好的教育旨在造就一种淡化目标、听任个体自在发育的教育生态,如此生态自会孕育伟大的创新者。相反,矢志培养创新者的教育,多半是揠苗助长,是坏的教育。”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需要的是与基础教育完全不同的思维,它是非正规的和非正式的教育,“大一统”的办学思维和统一强力推进的做法,都不是最优化的社区学习共同体会自然生长,不可用行政思维进行目标管理,按照管理者的意图,设定发展目标然后按目标进行强力推进。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是不足取的。老子说:“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懂得和谐才叫正常,懂得正常才叫高明。生不可益,亦不可损,当顺其自然,如果不遵循自然之理,人为拔高,有如揠苗助长,欲益反损。社区里常见的现象是,要么不管,放任自流要么强力控制,一管就死。来自成都某社区的真实案例,说明行政思维主导下的干预,会使社区学习共同体夭折。成都市某社区书记说:“我们社区一度多达10余个学习共同体。各种兴趣团体发展蓬勃,甚至还出现不断拆分组合壮大的局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大部分社区学习共同体消失了或者脱离社区干部的视野。最初,我们以为是社区学习共同体从新生到消亡的自然发展周期所致。但经过不断的深入调查,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反常现象。一是短期内消亡太快太多;二是他们还对社区行为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经分析,我们认为社区的功利性目的太强和对社区学习共同体干预过多是主要原因。”“社区以前组建的一支舞蹈队和书画班,辖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很高,很认可社区为其提供场地,很珍惜每次聚会及练习的机会,两队的成员也成为社区的文艺骨干,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但随着越来越多的部门多次要求他们作为群众参与各类活动,大大打击了两个团体的积极性,他们对社区组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目的产生了怀疑和否定。结果是,书画班的成员因不堪忍受越来越多的活动,尤其是要求其作为观众去为某些活动凑人数,最终大家主动退出了书画班;舞蹈队虽然没有解散,但成员从此不再参加社区及街道组织的各类活动,并对社区开展的其他活动有抵触,使得社区很多工作开展起来十分被动,并形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这种影响直到目前都未能消除。”其实,许多社区的共同体都很乐意参加由相关部门搭台的交流展示活动,但他们不愿意作为定性的任务参加某些活动。

(二)集中管理

社区学习共同体遍布城乡社区,千姿百态,生机勃勃,然而在许多人眼里,既不成规模又不好规范管理。要对其集中管理,就得按照正规组织的管理办法进行全程管理,场地、师资、经费包括学习内容全由相关部门包办。短期内,看不出对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的不良影响;但时间一长将会发现,社区学习共同体的依赖性,促使其自主发展能力弱化,原有的生机与活力不见了。从前面的分析中已经看到,社区学习共同体不同于一般正式组织,它是从“地上”长出来的生命体,不能包办代替,就像家长不能代替孩子成长一样。

(三)比赛和排名

追求成功、人人渴望成功,比赛和评比已习以为常,不比赛、不评比,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其实,比赛与评比,并不适合任何事物和任何场合。由外目标牵引的社会活动,比赛和评比是基本手段。因为只有比赛和评比,才能让极少数人脱颖而出。竞赛和评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也成为人们的习惯性的思维方式。社区学习共同体中成员的行为是基于初心、为了初心的完善、由初心导引的,行为本身是目的,并不是通过这个行动达到别的功利性的目的。学习者追求的是内在价值而不是外在价值。康德说:“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并告诉我们,道德律令是一种“直接命令我们去做某事,不要把它当作达到另一个目的的条件”的绝对命令。竞赛,用在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与养护上,会将社区学习共同体引入歧途。因为,社区学习共同体是心性相契的共同体,是基于本质意志的共同学习,学习者以实现自身的生命性价值为目的,和实现外目标的学习目的恰好是相反的。社区学习共同体成员是自我成长与自我成全,它是目前唯一不制造失败者的“共同体”。社区学习共同体参与交流与展示活动,对其发展是有利的。这样的交流展示,不以获奖为目的。

(四)过度的物质激励

过度的物质激励会适得其反,而在乎、关注、关心、喜爱等这样的精神激励却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激励因素可以来源于个人内在兴趣的激发和社会尊重的激励。当我们为人们的兴趣给予报酬时,人们的兴趣不增加反而会下降。杭州拱墅区一位社区工作者说:“我在社区从事文体管理工作4年,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时候,一个社区学习共同体牵涉到经济利益了,什么时候这个团队的快乐就结束了。一旦这个团队没有了快乐,就失去了活力,团队也就离衰弱不远了。就拿舞蹈队来说,本来社区组织一支舞蹈队只是为了社区搞活动的时候活跃气氛,但是随着上级安排的比赛增加,出现了经济利益,出现了竞争,矛盾就出来了。社区舞蹈队存在3年,多次分分合合,队长辞退也有好几次。”总之,对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养护和培育,我们可遵循以人为本自然发展的思想。在全国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时,相关部门和民间社会组织都可以有所作为,但切忌乱作为。

三、养护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社区学习共同体,是长在居民群众中的一粒粒“种子”,而不是居高临下、自上而下的教育供给。“种子”自身有着自己的生命力,在必要条件具备的基础上就能自己发芽、自己成长,无须太多的干预。因此,政府在“种子”不同的发展阶段,只需要进行必要的养护和提供必要的基础性条件,保障其成长生态形成的基本条件。

(一)纳入公共服务政策,保障居民学习权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终身教育工作的领导,将终身教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扶持鼓励措施,促进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组织开展终身教育工作。”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201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指出:“培育民间学习共同体。”《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共同体,这里把学习共同体建设与学习型组织建设并列提出,并突出学习共同体“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省、市、区相关文件应该充分体现《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关于建设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和价值。认识到没有社区学习共同体遍布城乡,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单向供给思维,严重阻碍了社区教育的发展。许多人的思想里,教育就是办学或办班,学习就是学习知识和技能。办班遇到困难就把希望建立在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上,认为只要网上的学习课程足够多,就能实现“时时、处处、人人”学习的目标。实际上,非正规、非正式的教育和非正规、非正式的学习,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特征,基于城乡居民的共同兴趣和共同需要的团队学习、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更符合成人学习规律,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杭州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十多年来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成人教育的内容很重要,与内容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成人的学习方式,以什么方式学习和与哪些人一起学习,对提升成人学习质量至关重要。山东省、江苏省、河北省、海南省、合肥市等地所出台的关于社区教育的意见,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和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和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加强对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引导支持,分类研究制定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标准。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自发组建形式多样的学习团队、活动小组等学习共同体,让居民在新型的、互动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团队成员的共同智慧、学习方法,展示各自学习能力,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断增强各类组织、团队的凝聚力和创新力。”[2]

(二)变单向资源“供给”为精准“服务”成长生态建设

社区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事业,在我国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程,它对提高城乡居民素质和改善社会治理状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就整体而言,社区教育的区域差别明显,内涵发展乏力,社区居民参与率和满意度还较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城乡社区居民旺盛的学习需求与社区教育的能力水平形成巨大的反差。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单向供给模式。教育,在许多人看来就是学校正规教育,而学校教育不能与升学或就业培训画等号。在这一思维惯性牵引下,社区教育也被许多人理解为由相关部门举办的培训班或者宣传、教育活动。

池塘与湿地是水生物和植物的生态系统,有了土壤、空气、水分,池塘和湿地里所有动植物都会自由生长。社区学习共同体,也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它是农业生产而不是工业制造,我们要做的是打造社区学习共同体成长的“池塘”与“湿地”社区教育不接地气,就没有人气,就没有吸引力就没有生命力。地气是什么?是老百姓的兴趣与需求。他们的需求千差万别,具有个性化、多样化和品质化的特点,因此,社区学习服务体系也必须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基础性、开放性和生成性。这样的系统,才能助推市民学习生态的形成。因此,有必要把“社区学院”或“社区教育学院真正打造成“社区市民学习服务中心”,赋予其需求调查、资源整合、协调指导、骨干培训、交流平台搭建等功能,担当起建造“池塘”和“湿地”的具体工作职责。地方政府在营造社区教育的生态上下功夫。只有这样,社区教育才能惠及城乡每一个居民,更多的社区学习共同体才会从”地里“长出来而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学校教育的对象是未成年人的教育,只占全部人口的一小部分,政府有义务也有能力提供教育资源。而真正意义上的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是非正规教育,成人的学习主要是非正规学习,与学校教育和学生的学习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教育对象是全部人口的六分之五,政府根本做不到也完全没有必要负责提供全部教育经费与资源。社区学习共同体,是自然生长的生命体,要使其健康成长,我们能做的是,为它的成长建立良好的生态,打造适合其生长的“池塘”或“湿地”,即为社区学习共同体成长提供基本的条件而不是也不能通过“管理”“输血”以便“控制”。山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态建设与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建造“湿地”和“池塘”,营造社区学习共同体成长生态,要遵循人的学习规律和生态营建规律。

(三)构建部门协作机制

市级层面,可借力市级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指导委员会,将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作为民生工程纳入议事日程,统筹资源,制定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的相关规划,明确工作方向与任务目标,出台相关的工作指导意见,推动全市范围的培育工作各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在区级层面统筹整合各部门资源,为社区学习共同体提供支持。打破不同部门教育培训的壁垒,将教育、文化、科技、民政等各部门和单位的相关教育培训进行整合,统筹安排形成合力。

现有社区教育四级网络可以在社区学习共同体成长中发挥作用。利用现有资源,构建支持服务体系,推进各种平台建设,如核心成员的交流平台、学习成果展示平台、同类型社区学习共同体之间的交流平台等。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成长生态,更好地养护社区学习共同体,使其自由成长。由市社区大学、区县(市)社区学院、街道社区学校(乡镇成校)、社区(村)市民(村民)学校组成的四级网络,是一个纵向的“阶梯式”管理体系,社区学习共同体则是撒在这个“梯田式”管理体系里的各式各样的“种子”。四级网络可以突破传统的以授课、讲座、培训为主的传统办学方式,工作重心改成为社区学习共同体提供服务与支持,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条件,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并且,借助对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服务,与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等部门更好地协调互动。通过不断改善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学习体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社区教育;在居民的持续参与中,有效提高社区教育的参与率、知晓度和满意度,从而提高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这对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自治具有重要作用。

社区教育四级网络可以在核心成员队伍的培养上发挥作用。社区学习共同体是从“成核”开始的。以雨滴或雪片比喻,水分子必须有一个可以结合的核心,其重量到达一定程度足以形成雨滴降落,才能扩大成为一个水滴。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变化过程,也从“成核”开始。词典对“权威”的解释是:“令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成员,正是一些用人格魅力和实际行动树立起来的有强大凝聚力的人,他们没有权力,而有威望。威望者凝聚人心,敬畏传统,促进实践传统的稳定性,从而促进共同体生活秩序的建立;权力者常常是瓦解传统的先锋。社区学习共同体是自己长出来的。在自己长出来的时候,它的核心成员也随之长了出来。因为核心成员不是一种行政职务,不是由上级任命的,是由自己的品行、能力和影响力自然形成的。自然形成的核心成员队伍,如果经过一定的培训,其行动能力会得到提高。而针对核心成员的培训工作,可以由政府组织或由民间社会组织来承担,也可以由政府相关部门委托民间社会组织培训。瑞典的学习圈,因为它们一般分别隶属于相应的协会、党派等社会团体,所以核心成员的培训一般也由对应的社会团体来负责。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中,有政府主办的四级办学网络,核心成员的培训工作,在民间社会力量还不足以承担这项工作之前,可以由四级办学机构来承担。核心成员本性是自带的,但通过培训可以提升其行动力。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理解。(2)对核心成员地位与作用的理解。(3)提高活用资源能力。(4)提高协调组织能力。(5)提高交流沟通能力。(6)提高评价调适能力。

街镇层面可以将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社区服务内容,纳入社区工作服务体系。坚持“找种子,善引领,重服务,不干涉”的原则。即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发现能够成为学习共同体核心成员的“种子”,开展社区学习共同体核心成员的培育,帮助其更好地凝聚有共同兴趣、共同需要的人参与到学习中来,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助学者、展示交流平台等资源和条件;编制“街镇市民学习地图”,即将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成员、活动时间、活动场地、学习项目或者内容、联系人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备案;统筹社区内的各种资源,包括辖区内的机关、学校、企业等,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和发展提供资源支持。社区(指居委会)层面可以协调社区学习共同体活动场地和活动时间,正确引导居民的学习活动,尽可能避免“扰民”事件的发生。公布学习信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社区学习共同体成果展示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的服务管理职能,吸引社会机构参与和社会资源加入,共同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

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对社区治理、和谐社区建设也会产生反哺功能。政府和教育机构建好“湿地”、给予“阳光”、提供“雨露”后,静待花开,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种子”自会破土而出、发芽成长,小鸟欢快入林的别样的亮丽风景自然出现。

(四)构建经费助力机制

养护和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政府在经费资助方面不是无所作为的。以瑞典学习圈为典型代表的经费资助机制可以为我们提供政策参考。瑞典学习圈是瑞典大众成人教育的一部分,到今天已走过100年的历程。100年中,情况不断变化,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也随之变化,但始终保持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学习圈是一种成人团队学习方式,因为具有成本低廉、简单易行、学员之间平等自由表达等特点,受到广大民众的普遍欢迎,其参与度很高。瑞典总人口900多万,时至今日,实际参与者大概在每年80万人左右。早在1912年,瑞典政府就决定通过帮助筹资购买民众所用的书籍来支持学习圈的活动。时至今天,瑞典政府一如既往地投巨资支持这种民众教育(平均每年,瑞典中央政府从税收里拿出约32亿克朗用于支持这种民众教育,而这,只是瑞典大众成人教育总投入的三分之一)[3]。

公共资源是否更多地流向弱势群体,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公共财政服务居民学习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让我们生活得更好”,让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人受到良好教育,是公民“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每个人的学习权利。”“教育公平不仅是起点、过程与结果的公平,还应包括对不公平结果的矫正[4]。”社区居民共同学习,实际上已成为教育不公平结果的一种系统性社会矫正渠道。社区居民共同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纳、包容、全员、终身的学习,为人的全面自由地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我国投入大众成人教育的经费,与投入未成年人教育的经费相比,几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然而在这些极其有限的经费投入中,大量地用于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我们可以借鉴瑞典大众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机制,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支持民众共同学习(基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经费投入与管理机制。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需要政府的投入不多,但从长远角度看,其作用和效果却是显著的。社区居民有学习需求,但常常找不到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或适合学习的内容。要在更广的层面上推动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学习资源的整合和流动;要满足社区学习共同体每个成员的成长个性化的需求和发展需要,学习信息的快捷、高效与自由交换必不可少。有关部门可以建立完善“数字学习地图”,借助互联网和现代通信技术,帮助居民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五)建立公共空间的营建机制

社区学习共同体,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重视学习过程中成员之间的互动互助、情感分享、资源共享。因此,在社区学习共同体中,彼此信任、相互支持和无私奉献,是成员关系的常态。社区学习共同体必须要有一定的公共空间,为其成员提供交流互动、情感生成的平台与机会。今天的城市现代气息浓厚,其核心是“商业”,是“物质”,人被挤压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之中。城市人日常生活的共同空间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城市人的生活质量。把人民的福祉作为唯一追求的政府,必然要重视公共空间的建设。

应该从整体规划和局部设计落实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着力打造城市“公共客厅”,让居民区变成他们互相学习交流、拉近彼此心理距离的“家”。国外一些成功的公共空间建设案例值得借鉴。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享有“公共艺术之都”的美誉。巴塞罗那政府特别重视公共空间的建设,将公共空间的建设认定为永续的工程与永续的政策。巴塞罗那公共空间的建设,是从中小型公共空间下手,并不是在整个城市空间范围内大兴土木、大搞开发,而是针对每一个小型空间,进行单点设计与改善,以点带面,带动整个城市公共空间的复兴。数以百计的小公园、小广场和街道被重新设计与改造,吸引附近的居民进行户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公共生活,直接改善了城市面貌,市民的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打造“公共客厅”,不一定要花费大笔资金,可以像巴塞罗那那样采用“针灸式”的小改造,用简单的材料引进艺术设计,引导居民参与;针对一个个小空间,像小穴位一样,定点改造。再配套学习设施设备的建设。在加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等的相关设施设备、场地向公众开放的基础上,加以设计和更新盘活闲置资源,使这些资源就像“帐篷”一样,成为社区居民共同学习的场地,相应的学习设施设备成为大家的公共学习工具。充分利用广场、公园居住区户外场地、体育场地等所有公共空间和配套设施设备,将个体存在的社区居民引导成为有相互联系的“客厅”主人。

(六)建立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机制

社会组织是政府与企业之外的组织,也被称为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公益组织或第三部门等。凡是社会组织能够办理和提供的社会事务和社会服务,尽可能以适当方式由各种社会组织承担,降低社会治理成本。养护和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社会组织具有重要作用。借助民间社会组织的力量,建立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和市与区(县、市)级层面等四级联系网络。在各级成人教育协会设立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专业委员会。设立全国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中心,作为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的社会组织,承担起有共同研究兴趣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的培训任务,开展理论与行动研究。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开展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与养护实验,探索社区学习共同体成长生态建立路径,逐步深化社区共同学习理论。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做好理论的传播与应用。广泛宣传社区学习共同体在建设学习化社会、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探索培育与养护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策略,推广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与养护的研究成果,建立和完善成果推介体系。编制学术出版物,开展论坛与研讨会议建立网络平台,让社区学习共同体遍布城市与乡村。“社区学习共同体”是草根的,是民间的。养护与培育它的重要力量是民间的社会力量,相关部门是民间学习体系建设的最佳策划者和推动者。

猜你喜欢
学习型共同体社区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基于核心知识的项目式学习型小学英语社团
浙江开放大学:以开大特色探索学习型社会“浙江示范”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第二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发布《学习型城市3X3X3X3青年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