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2022-11-18 04:00○王
中国成人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考核教学模式课程

○王 蓬

近些年来,提升大学教学水平的着眼点落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以“MOOC”为代表的线上课程异军突起。国内计算机和教育技术等专业因为有技术优势,不断研究开发线上课程和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但是以思政课为代表的文科课程,因为课程的特殊性和任课教师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水平比较低,所以鲜少涉及。以思政课为代表进行大学文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讨很有必要。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当前,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讨论非常多,但是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是以“MOOC”为代表,将线下的大学课程,进行凝练总结,拍摄视频,进行剪辑制作,并投放到网站上,以供广大网民免费点击观看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依托了现代互联网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将以往传统的大学课堂讲授内容搬到了互联网,是大学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新尝试。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线下教学受制于时间、地点的局限性,学生可以自行安排学习时间进行学习,并且可以随时停下来思考,如果有个别知识点一次没听懂,还可以观看回放,进行反复学习,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因而在高校中得到重视和广泛研究。尤其是以应用型职业教育为主的二本院校(黄灯,《我的二本学生》),“在培养目标的职业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应用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和教学方式的开放性等特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适用性更强”。(谭永平,2018)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2020年春天,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国内,本着“停课不停学”的原则,各高校施行线上教学。这就把几乎所有专业的教师都“逼”到了网上进行线上教学,甚至体育类课堂,如游泳、武术、篮球。教育部要求线上教学要与线下教学同质等效仓促间,大部分教师学会了使用腾讯会议和QQ群课堂等简单易学的线上教学软件,慕课加直播课堂成为很多学校专业线上教学的主要模式。教师直接将面授课堂搬到了虚拟教室中,同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选取网络上的部分资源进行优化选取和呈现,通过直播课堂插播视频的形式,从而形成线下教学线上化的课堂。但是在具体的实施教学过程中和最后的教学效果来看并不理想。综合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直播+慕课”的教学方式,教学平台与教学手段之间结合得并不紧密

用于直播的教学平台的易操作性、多功能性和稳定性,是教师选择教学平台的主要因素。有的平台简单易上手,所以在疫情期间,成为很多仓促上阵进行线上直播教师的首选。比如:腾讯会议QQ群课堂,还有钉钉。简单易学,也就相应地带有功能较少的缺陷。如腾讯会议和QQ群课堂的使用简单易上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打开摄像头,分享PPT就可以实现课堂的授课。同时在上课之前,教师备课时准备好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源,在上课过程中根据需要穿插播放。表面看来,这只是简单地将线下课堂搬到了线上,但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目前的公共基础课都是大员额课堂,同时在线的人数大约有100多人。如果全体人员开摄像头,对网络带宽和大家的播放设备以及平台的稳定性都是极大的挑战,时常会出现卡顿的情况。因此教师进行直播时,只能教师开一个摄像头,以保证信号传输的流畅性。但是上课的时候,教师看不到学生在做什么,是坐还是躺,甚至不知道学生是否在电脑前,对于学生学习学会的程度也几乎无法把握。只能靠提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在线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但是这种方式也不是一无是处。第一,以上软件都提供了录屏功能,这样学生可以反复回放观看录屏内容,方便复习。第二,学生用手机或电脑观看视频,看得更清楚。第三,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反而提高了。由此可见,学生在以往的面授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好意思提问,担心打断老师正常的授课节奏,也担心问题过于简单或者问题过于偏激,遭到同学们的嗤笑,当众出丑。以这个小问题为出发点,在之后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做了一系列的改进,将在下一部分详细陈述。

(二)“水课+刷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有待提高

教师们对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态度呈两极分化。有的教师认为这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可以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提高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值得提倡和推广。有的教师仍然对线上教学抱有抵触情绪。他们要付出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如何操作线上教学平台,同时还要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甚至制作。教师们担心自己陷入大量的课件制作和视频资源的制作中去,而影响其他科研的时间。

同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刚开始进行线上教学时,学生出于好奇心和新鲜感,参与的热情比较高。但是线上教学进行时间长了之后,学生发现与传统的线下教学的方式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同时他们已经习惯了原有的讲座式的教学方式,习惯了“上课浑水摸鱼,下课完成作业,期末突击背复习题”的学习方式。因此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不高,他们也懒得发挥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这种线上教育仍然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学生的体验感和探究能力的原则,因此对学生的吸引力较低,学生的参与度也不高。在线学习方面,有的学校在个别科目线上教学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选择让学生注册MOOC账号,选择指定的课程进行学习。教师进行指导性辅助教学,在后台监控、督促学生的学习进度,统计考试成绩,类似于双师教学。这种方法,从教师专业的角度来说,录制的课程在上传MOOC之前,从授课的大纲、PPT、视频的选取到教师的言谈举止、手势眼神等各方面细节的处理都具有非常高的水平,但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并不领情。虽然他们也承认慕课有上述优点,但是认为录播课与实况直播课有所不同。教师的语音、语调、语速相对呆板,与学生的互动性较弱。学生看录播课时容易走神。而且学生注册之后,慕课按照账号进行推送,并无法识别学习主体,考核方式也相对地死板和保守,因此学生中有偿刷课的行为屡禁不止。不仅没有起到有益补充的作用。反而加速了学生学习方面的懈怠。像慕课这样的网络学习平台,远未发挥有益补充的功能,也并没有成为帮助学生加深课堂知识的拐杖。因此,作为教学辅助或者是拓展课程,MOOC是很好的选择,但是并不是大学教学主干课程教学方法的最优选择。

(三)“开卷+放水”考核方式无法真实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考察教师教学的水平,也可以考察学生学习的深度广度以及应用程度,从而改善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矛盾。但是原有的考核方式形式单一,评价方式千篇一律,评价方法相对单调。这种考核重视知识点的记忆,忽视了综合知识的应用;重视了传统的纸笔考试,忽视了实践操作的动手能力;重视了作业的数量,而忽视了作业的质量;以结果为导向,而忽视了学生的努力程度。因此,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很难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做出客观的评价和个性化的指导。2020年春天那次大规模的线上授课,虽然授课环节进行顺利,但是考核过程不严谨,考核结果也并不令人满意。因为受到器材、仪器、教学软件和平台的限制,学生手里没有书,老师通过网络发送课本的电子版,日常作业和期末考核均采取了开卷考试的形式。因此学生的成绩区分度并不高,学生的创造力、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理解程度均不高。

三、后疫情时代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学界已有认识认为,传统教育思想与理念阻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发生改变(王义遒,2009)。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仅仅是疫情防控的具体要求,也应该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布鲁纳(J.S.Bruner)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这个模式涉及储存信息的内部系统,而信息是通过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总是由一系列的片段所组成,而每一片段(或一个事件)总是涉及到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认为,对于学习了解一般的原理原则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发展一种态度及探索新情境的态度,做出假设推测关系,应用自己的能力以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态度。因此,当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该把研究重心从“如何教”转到“如何学”上来。转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角色站位。不再作为被动接受者,而是作为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参与到教学各个环节中来。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制作、加强过程考核、师生互相评价等考核方式以及自己找寻专业与思政课的交叉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制作

1.积累传统资源。线上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做好资源资料的整理、积累和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学资源的分类也十分复杂,包括知识性资源、扩展性资源、检验性资源。其中这些资源有文字类的,有图表图像类的,有视频类的,还应该有试题类的。包括课程本身依据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制作的教学PPT、教学大纲、培养方案和教学日历等。为了详细地展示教学资源的内容,深度解读某个知识点,使用视频、表格、PPT等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不同的课程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线上资源可以很好地提供一些拓展性的资料。例如,解剖学这种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展示的学科,传统课堂中老师在黑板上或者是投影仪中展示一幅图形,学生可能坐得比较远,看得并不清楚。利用线上平台,让每个人的电脑或者手机上呈现出电子人体解剖图,展示将会更加精准。像生物化学、生理学这种注重实验结果的学科,有时候的现场演示并不能够得到清晰的实验结果,而影像资料的展示将会弥补这一缺点。

2.跨专业联合,协同制作课程思政资源。资源的内容不仅应该呈现教学单元中最重要、最核心和最精华的内容,而且应该与本学校本专业的特色相关。目前,高校进行的另一种教学改革是立体结合、多元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通过深化各专业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各类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育教书育人的作用。课程思政的改革,不仅是让思政课无处不在,也为课程思政的发展提供了思路。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探索,共同发掘出既有思政元素又有专业特色的资源,让专业育人体现出整体性、流动性、协作性。

3.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制作贴近学生生活的视频。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制作与课程相关的微视频或者微课,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要求学生将眼睛看到的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与哲学原理相结合,以微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又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程,要求学生以微视频的方式将家乡的变化呈现出来,以展示改革开放40多年的成效。这种让学生制作教学资源的方式,既有利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丰富课堂授课环节的趣味性又可以作为教学资源一代代地积累下来。学生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学生制作的微视频水平超出老师的想象。

(二)教学方式的守正与创新

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始终是学生因此,钻研教学规律,研究教学过程,如何最终让学生有获得感和成长感,是教师进行改革的关键问题。比格斯将学习分为“准备、过程、结果”三个阶段。他认为,在学习的准备阶段,学习者自身的经历、能力等不同的条件会自始而终地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同时,他也认为,在过程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体验、所进入的学习状态和使用的学习方式也将为最终学习的成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1.充分的课前准备。不单纯进行课本文字类的预习。在学期初,给学生分组,每组布置一个微视频的方向。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定题目,制作微视频,在教学进度过程中进行展示。

2.生动的教学过程。课程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学习者探索知识的内在需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不是通过点名、考试等传统的方式将学生禁锢到课堂中。

3.贴心的自我检测与反馈。每节课开始时,利用教学平台向学生发送试题,用以检查上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课堂结束时,同样发送一定量的问题,帮助学生考察自己对本堂课理解的深度。如此,经过一段时间,大约是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的学习,学生自身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收获有一个认知。它包括知识上的收获和情感上的自我认定。比如说自信或者自卑;比如说自己的学习效率、理解程度和自己擅长进行什么类型的学习方式(任岩,2021)。

4.跟踪式的传道与解惑。教学过程包括传道、授业、解惑三个环节。课堂上,老师能够做到传道和授业,但是与学生的解惑过程具有局限性。首先,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通常知道在某一个章节,难点是什么,可以在课上重点讲述或者课下作业重点复习。学生越来越不爱提问,是因为不爱学习吗?深究之下,一般是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是不好意思提问,怕老师嘲笑自己笨。第二是不想上课问,怕影响老师的教学进度;不想下课问,怕耽误老师的休息时间。第三是不敢当面问,还是害怕面对教师的进一步追问。第四是有时候教师回答问题了,但是自己一时没有理解透彻,又不好意思说没听懂,也不好意思继续追问。通过线上平台的弹幕和课后作业环节,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匿名弹幕能够消除学生的羞耻感,线上交流,可以通过多次提交作业或者给老师留言的形式提出问题,老师在方便的时间给予回应。这种方式很好地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从学习到生活,从课本到实践,从公式到人生,畅所欲言;既解决了专业知识的困惑,又实现了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思想。

(三)考核方式的大数据化与人性化

混合式教学方法的考核方法应当与传统的教学单一的考核方法不同。应该将线上学习考核与线下学习考核相结合,理论学习考核与应用实践考核相结合,个人成绩与小组团体成绩相结合。并且通过线上平台的功能,设计一些线上平台特有的考核方式。部分高职院校本着培养应用型人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原则,加强过程化考核,而不是期末考试,简单地画个复习范围,学生背一背、答一答。进入大数据时代,通过线上教学平台课程的评价,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进行智慧型考评方式。

1.考核平台的智能化。线上教育平台开发出更多的功能,教师运用教学平台布置作业和收集作业,对学生的作业做出评价,同时系统也将保存学生的历次作业成绩。现有的教学平台伴随有智能的视频和音频工具来评估学生的表现,并且阅读速度迅速,能尽快地给学生以反馈。

2.考核内容的智能化。一些涉及到计算机和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可以利用本专业特有的教学工具和技术,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面部表情、眼球的方向,从而检测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和认真程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读,给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出相应的建议。而不仅仅是以结果为导向进行简单的数字上或者是等级上的评价。

3.师生互评和同学团队互评。第一,教师不仅要为学生的本门课程的学习情况打分。同样,学生也可以为讲授本门课程的教师进行评价。不是单纯地填一个表格,“非常好”或者是“一般好”。学生本着不得罪老师的原则,一般都会做出高于教师实际水平的评价。使用教学平台进行无纸化表格的填报和数据结果收集,可以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第二,学生团队内部进行互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进行合理公正的考核评价,是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方式。因为学生数量较多,教师日常还有其他工作,给予学生的评价不一定是最客观公正的。部分团体的作业,到底是依据什么原则的分工,以及在分工合作中每个人的效率如何,身边的同学更加了解。因此,把考核评价的权力部分下放给学生,由团体内部进行相互打分;或者把总分交给学生,由学生之间商讨后,根据在团体中所担任的角色和承担的工作的权重来进行分配,也许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参加团体活动和发挥创造力的积极性。

实现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教学方式进行结构性的调整,让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出现质的飞跃,让今天的大学课堂跟得上社会发展的趋势,让今天的高等教育能够切实为祖国培养出有思想、有觉悟、有家国情怀,同时又有真才实学、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爱国知识青年,是所有大学教育从业者共同的追求和努力方向。因此,继续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发挥其更大的教学效果,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考核教学模式课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