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审美教育策略研究

2022-11-18 03:14○杨
中国成人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美育美学

○杨 蕾

根据国际通行标准,60岁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国家总人口比例分别超过10%或7%的国家称为“老年型”国家。根据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8.70%(26402万人),比2010年上升5.44%[1]。这也表明我国不仅早已迈入“老年型”国家的门槛,而且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

尽管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的普遍趋势,但由于社会文化、传统伦理和家庭结构的原因,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各类社会和家庭问题不同于其他国家,呈现出复杂和尖锐的特点,这无疑对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空巢老人”和独生子女数量的急剧增长催生了家庭结构和养老方式的转变以及代际关系的疏远淡漠,甚至矛盾突出,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和家庭矛盾。如何正确处理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这两者间的关系,如何“让每一个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成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而作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教育理应受到老年教育工作者和老年群体的重视。

一、审美教育的定义和历史发展

美育即审美教育,德文为Asthetische Erziehung,指的是以审美对象(特别是各类艺术)为主要手段,培养和提高社会成员的审美能力,潜移默化地塑造健全人格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审美教育是美学和教育的结合,是人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美育也是原始人类脱离动物界,从愚昧走向文明,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人的重要途径[2]。人类的一切社会文化生活,无论是生产劳动、艺术鉴赏和创造,还是个人的品德修养、言谈举止、服饰打扮、家居装潢、文体娱乐、旅游观光,几乎都离不开审美活动,都与两个文明的建设密切相关。

人类的审美教育历史源远流长。世界各地考古文物和遗迹中发现的艺术品和艺术活动便是人类早期审美教育的明证。中外历史上许多先贤哲人十分重视美育对塑造完善和健康人格的作用,对美育都有过精辟的论述。中国古代先贤很早便有了对美的思考,古代典籍中便有古人关于美的论断。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认为美即“甘也,从羊从大……美与善同义”。徐弦注为“羊大则美”。由此可见,中国先民的美学观认为,美即是善,善即是美,这和中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孔子的“里仁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一脉相承。孔子在《论语》中说道:“兴于诗,立于礼,成与乐。”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乐”和《周礼·保氏》中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乐”均指美育课程中的音乐。可见,孔子认为音乐在教育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认为,只有懂得欣赏音乐的人才意味着人格修养的养成。这也充分反映了孔子对诗书礼乐文化的尊崇,并将接受艺术教育作为人的立世之本。由此可见,儒家美育尤为重视“诗教”和“乐教”,其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的仁厚君子。

在西方,古希腊人可以说是美育的先行者,美育在雅典教育中有极高的地位。雅典人强调身心的和谐发展。他们重视体格的健美,追求语言艺术和雄辩术,自小就沉浸在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的熏陶中。而音乐又是美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指出音乐(美育)的目的在于达到持久的心灵的愉悦和终极的幸福。雅典人认为音乐可以培养人的情感,影响人的道德,改造和净化人的心灵。正是美育造就了雅典人高超的审美能力,使得他们在文学、戏剧、音乐、雕刻、建筑等艺术领域的造诣之高令人叹服。雅典通过发展德、智、体、美各育并举的措施来培养公民完整的人格。古希腊人的“全人教育”也被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们奉为典范。直到1750年,德国哲学家、“美学之父”鲍姆加登发表《美学》(Aesthetica)一书,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登上历史舞台。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大分工时期,人类逐步沦为职业的奴隶,人性慢慢走上了内在分裂和堕落的道路。德国“狂飙运动”的主将、美学家席勒由此在《美育书简》中提出“美育”,把审美教育定为治疗社会的良方,呼吁通过美育来恢复人性的完整,弥合人类精神的分裂和呼唤自由的回归[3]。到了20世纪初期,席勒的美育理论由晚清的王国维译介到中国,后经蔡元培的倡导和推广,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蔡元培还提出“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和“美育救国”的号召,认为美育通过和德育、智育和体育的结合能培养出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人才。直到19世纪中期诞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给西方美学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它以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也称为“实践美学”,从此指导着中国的美育思想走上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二、老年群体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一)符合终身教育的理念

法国教育家朗格朗于1970年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终身教育思想,在其代表作《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4]我国于1999年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终身教育体系,指出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最后一部分,如果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不能参与到教育中,终身教育体系则缺少最后环节[5]。由此可见,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审美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重要一环,既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老年教育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由于时代背景的局限和经济水平的制约,老年群体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接受的审美教育更是匮乏,导致他们普遍缺乏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更不用提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了。尽管部分老年人进入老年大学学习舞蹈、音乐、摄影、绘画等艺术课程,他们接受的美学教育依然零散破碎。因为审美教育并不完全等同于艺术教育,美育是一门哲学性和抽象性的独立的人文学科,其涵盖的范围更为广泛,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社会科学甚至数学等自然科学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要想掌握美学知识则需要广博的知识作为基础。在终身教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完善自我和追求高层次的精神生活逐渐成为老年群体的趋势,审美教育能让人们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体会到生活的快乐。换而言之,终身学习是人们探索真理、崇尚道德、追求审美的过程,而审美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表现形式和内容[6]。

(二)提高老年人道德建设,促进老年群体的全面和谐发展

随着数量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逐渐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在社会活动中也屡屡出现不符合时代和谐的音符,诸如有些老年人为老不尊、爱占便宜、出言不逊等负面新闻不时登上新闻热点。马克思主义美学观认为,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是统一的,健康的审美观可以协调感性和理性,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不仅灌输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还承担传播和发展高尚的道德教育和正确积极价值观教育的重任。蔡元培也认为:“……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7]审美教育核心在于“情感”教育,能潜移默化促进德育的发展,从而让人成为完整的人,或培养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老年人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也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高低,因此,美育无论是对于促进老年群体的道德建设、培养人的完整人格还是社会和谐发展,都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树立正确审美观,提高老年群体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美育的核心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审美观是人们对美、丑、善、恶的基本观念和判断,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8]。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美和丑的形态和事物总是错综交织在一起,需要人们加以正确判断。审美判断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判别和评价[9]。判断美丑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老年群体只有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审美教育、审美熏陶并辅以审美活动,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能掌握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美的事物在情感上使人幸福、快乐、愉悦,是善的形象显现。丑是美的对立面,同时还需意识到美与丑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两者既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比如,原本高尚的思想若经不起诱惑和考验必将滑向堕落,而丑陋的言谈举止经过审美教育可以转变成得体和优雅。同时,审美观也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老年人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四)克服实用主义和功利性,促进心理健康,提高人文精神

老年群体由于生理机能发生退行性变化,他们在遭受疾病折磨的同时还惧怕死亡的到来,加上他们知识结构的老旧,更容易和快节奏的社会和时代脱节,和后代产生代际隔阂,导致他们对生活缺乏热情,造成焦虑、抑郁、烦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而美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带来审美愉悦。美育超功利性的特点使得作为审美主体的老年人通过审美活动可以获得超越感官快感的持久的精神愉悦和审美体验,从而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精神面貌,促进心理健康,提升心灵境界,提高生活质量和品位,也有助于其重新认识时间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更加积极地审视自身的价值,且更有意义地安排余下的人生,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三、老年群体美育的实施策略

(一)调整课程和内容,指导老人认识美

作为开展老年教育的主阵地,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无疑应当符合时代的旋律和诉求。笔者通过调查全国各所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发现大部分学校都开设艺术课程,如舞蹈、声乐、绘画、书法、摄影等,但鲜有学校开设专门的美学课程。这种现象源于老年教育工作者的认识误区,首先没有意识到审美教育是一门严肃又系统的学科,是人格构建的终身教育和传播人文精神的通识教育。其次将艺术教育和美育混为一谈。美不仅包括艺术美,也包含自然美和社会美,甚至包括科学美和技术美。因此美育具有比艺术教育更加宽泛的内涵,囊括了教育和生活过程中的全部审美活动和情感价值,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是一种源于生活又启迪心灵的情趣[10]。美育应该渗透到所有的学科中。因此,老年大学要加大美学赏析课程的比重,根据本地特色和老年学员的特点增设兼具实用性和鉴赏性的美育课程,系统传授美学知识,如生活美学、西方雕塑鉴赏、中外建筑美学、中外音乐鉴赏、中国古诗词鉴赏、造型艺术美学、中外影视艺术鉴赏、语言艺术鉴赏、中西方绘画赏析、服饰搭配美学、世界著名旅游景点赏析、数字美学等,并组织资深教师根据老年学员的特点编写通俗易懂的教材,使老年学员受到全面系统的审美教育,为老年学员构建全面的审美体系、拓宽审美视野以及丰富审美知识,才能帮助老年群体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崇高的审美理想。

(二)融美育于各科教学,带领老人欣赏美

首先,无论是老年大学艺术课程、语言课程还是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计算机课程,教师均可选择某些题材,从审美角度来分析其属性特征,打破以往教学中“重技能轻审美”的教学模式,积极挖掘和提炼知识点的审美元素,从审美视点入手来发现其审美意蕴。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正确审美观的指导、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情趣的熏陶,灌输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审美规律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修养,同时也不可偏废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解析、技艺和手法传授、知识背景介绍,因为这是开展审美活动和审美创作的前提。

最后,教师可以根据艺术的不同种类挖掘审美对象的审美内涵。艺术可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四大类[11]。在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课上,教师可讲授作品的比例美、线条美、色彩美、形态美、抽象美;在语言课堂上,教师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带领学生领略中外语言艺术中的音韵之美、节奏之美、凝练之美、豪放之美、洒脱之美、情趣之美、含蓄之美和意境之美;而在音乐舞蹈的表演艺术课上,教师可突出审美对象的形体美、动感美、旋律美和情感美,从而将审美知识层面的传授上升到情感融通和性情陶冶的高度。

(三)积极开展各类美育活动,鼓励老人发现美

要提高老年群体的审美能力,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社会和社区的参与,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实践活动,通过营造高雅的人文环境、良好的艺术氛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才能增强审美教育的效果。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加强适合老年群体的各类艺术文化生活的软硬件设施的配置和建设的支持力度,如兴建老年图书馆、老年艺术馆、老年展览馆等公共场馆,在博物馆、科技馆、音乐厅和影剧院中加设老年专座、老年通道,并配备专人讲解和陪护;其次,政府和社区定期举办各类审美教育活动,如花卉展、民俗展、艺术展、画展、旅游活动、观影活动、摄影展等,并请艺术类教师担任讲解员和向导,引导老年人发现自然界和艺术品蕴含的审美价值和魅力,并对老年群体实行优惠或免费的政策;最后,定期邀请名家开展审美专题讲座,如老年服饰搭配、生命教育和代际沟通艺术等针对老年群体的讲座,或茶道、插花等中国传统文化,将美育融入传统文化的介绍中,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审美困惑,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四)加强自我审美教育,主动创造生活美

学员只有在离校后仍然能够发现美、欣赏美,践行人生美学,这才是学校美育最理想的境界[12]。因此,老年群体在经过审美教育以及参加审美活动后,应逐步将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内化成个人素质和修养,培养自我审美教育的理念和能力,养成正确的审美习惯和自觉行为,才能将审美教育落到实处,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美育就是生活本身,应该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俄罗斯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生活美学”的概念,认为美即自然、淳朴、健康而高尚的理想化的生活。这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老年人也应将审美意识融入日常生活中,练就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美的眼睛和耳朵,积极探索世间万物的审美价值,并产生情感共鸣,以此净化心灵和健全自身人格修养,实现美育的育人价值,达到朱光潜先生提出的“怡情养性”。同时还要学会辨识并抵制那些趣味低俗和不文明的言谈和行为,共同建造和谐美好的社会人文和自然环境。除此之外,还要形成审美教育的终身机制,并以此向社会和他人辐射,带动邻居、同事、家人等人文精神的提高,构建一个良性的社会审美教育机制。

美即生活,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无不充斥着美的元素。诚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发现美。”大到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环境、建筑,小到一首童谣、一张贺卡、一首小诗、一句感谢,都蕴含着美学的元素。审美教育在老年教育中的实施,应是艺术教育、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统一。审美教育必须融入和渗透到老年群体现实生活的领域,成为提高老年人整体素质和完善老年人人格的重要途径,从而达到重塑老年群体整体形象、提高老年群体生活幸福指数、实现生命的价值,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美育美学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盘中的意式美学
宋明理学的美育之道
——《宋明理学人格美育论》评介
我国终身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特点、偏差与改进
纯白美学
美育教师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