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金钊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检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终成效,从高校教育教学角度来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能否实现高质量教学目标。在我国现有的各类型教育中,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作为三大基本教学育人的目标,价值塑造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是有效实现被教育者价值观塑造和引领的重要途经。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已经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在大中小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开设系列必修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课程,提高高校成人继续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渠道是主要传播渠道,对于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很强的塑造作用,是主要且有效途径。而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拓宽思政教育的课堂空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如何更好地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并且产生教育合力,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进入新时代,既要继续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又要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和功能,实现两者同向同行[1]。在高校成人继续教育这一层面来讲,需要从学员构成、课程设计等进行充分调研,通过对各个专业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类分层教学,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讲授方式、评价考核等多个方面实现全方位的改革创新,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实现所有课程方向一致、合力育人。
在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当前社会的教育方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成人继续教育是除常规院校教育之外的另一个重要补充,有效解决了在职社会人士对于教育教学方面的需求和学历提升的需要。高校成人继续教育其面向的主要教育对象不仅仅包括在校学生,更多的是面向在社会工作多年的劳动者。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空间环境的极大改善,高校成人继续教育所蕴含的特殊性得到了更好展现。如:授课时间及地点不受时空限制、教学方式相对传统教学便捷性增强、教育成本相对较低等诸多优势,不仅能够使受教育群体范围扩大,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全社会居民整体受教育水平。高校成人继续教育中的群体构成涵盖了社会领域的各个层面,因此其所囊括的教学体系和专业面向也包括了各个专业层面及大类。具体到思政教育层面,除了需要构建出大思政的教育格局之外,具体细节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提升的要素。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能够找到一些共性问题,如学习目标不具体、课程内容更新慢、教学方法较单一、教学设计缺亮点、师资力量待提升、考核评价不全面等共性问题。在“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面对高校成人继续教育的特殊群体,如何更好地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每一位成人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学校是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重要的渠道,而在其中发挥重要因素的是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课程内容的打造。这就涉及到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问题,同时需要增强不同层面的继续教育学员建设祖国、振兴民族的信心。为更好地通畅渠道,提升育人成效,我们要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成人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问题。只有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才能消除课程构建过程中的痛点,破除协同育人过程中的堵点,形成合力育人的亮点,更好地发挥协同育人成效。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成人继续教育学生作为广大受教育者中的特殊群体,有着特殊的社会地位、学习环境以及个人成长经历,对于未来理想和家庭生活的高质量需求更加迫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社会对于各行业从业者的从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各行各业中参加成人继续教育的学生,在学习、生活、求职等过程中遇到的困扰相对较多。理想信念的塑造能够助推高校成人继续教育学员转化个人提升的动力,更加明确不同层面学员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员自我驱动和提升的内核因素。
现有高校成人继续教育从业者,绝大多数授课教师来自教学一线。其中,专业课教师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思政课教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高校成人继续教育所开设的大部分课程是专业课程,学生的学习时间也主要是应用于专业知识或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来讲,成人继续教育的学习时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第三方面是成人继续教育的学习目的具有较强的功利指向性。这就使得成人继续教育的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提供了可行路径。但是由于成人继续教育的学生群体需要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对于技术技能提升的需求相对更为迫切,对于思政教育的认识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虽然高校在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但是主要针对全日制在校学生,成人继续教育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新形势下,成人继续教育中,其他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成人教育规律,结合各学科专业特点,对课程教学体系有目的地进行设计,按照“教学体系改革全覆盖、教师队伍培养无遗漏、课程内容创新有亮点”的要求,摒弃传统陈旧观念,提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成效,在继续教育中深化课程思政,有助于强化课程育人导向,有助于发挥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育人主体作用,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
目前,成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大多是在原有教学目标基础上的简单修改,并且主要是显性教育,即通过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传统的社会认识对于成人继续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看法。此外,成人继续教育学员大多是在职参加教育学习,存在着工学矛盾和衔接问题,工作中和生活上的时间安排决定了无法像普通在校学生一样在校正常学习,大多是为了结合工作需要提升学历,侧重于对技术技能等实用专业的学习,而认为单纯的理论学习不如学习专业技术更加实用,尤其是通过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大多是为了完成所修学分而存在应付现象。这样的学习目标可以说是本末倒置。此外,思政课实践教学整体上也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由于现有教学视频和纸质教材都还没有全面实施课程教学资源的更新,因此,学生虽然能够通过网络等新媒体手段进行学习,但因为内容上更新滞后,所以无法了解最新时政热点。同时,课程中所包含的隐性思想元素相对较少。
目前,我国的成人继续教育的学员构成中,不仅包括类似于商学院、MBA、EMBA等高端人士的课程,更多针对的是对岗位提升和个人发展有需求的普通职工。在教学计划全面实施时,理论教学的实施过程仍旧占据主流发展渠道,但同时也存在着教学形式单一等共性问题。如: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问题导致参加面授时间极为有限,因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和革新。由于成人继续教育的学员构成比较复杂,年龄结构和接受能力也不像普通学生一样,各阶段和各层面都有。因此这部分学生普遍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实际使用比较少,而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目前已经是和线下教学同等重要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这就是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给成人继续教育带来的变革之一,传统教学方法必须做出改变,以适应成人继续教育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需求。此外,在授课形式与方法上,有些思政教师并没有结合网络教学的特征和特点,依旧将传统思政教育的理念应用在网络授课的全过程中,导致授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滞后,成人教育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互联网时代,网络课程资源十分丰富,各种网络学习平台的出现对于传统教学输出渠道提出了较大挑战。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大多涉及理论性较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构建,但是,有些教师大多使用传统灌输和说教的方式,教学内容经常难以做到及时更新,在纵向的时间维度上缺乏深入挖掘和研究,在空间立体维度上缺乏内容的饱满度。即使有部分网络在线课程,也大部分源于院校全日制教师兼职拍摄录制的照本宣科,而无法兼顾成人继续教育所涉及的各层面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专业需求,进而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是进行单纯理论讲授,没有结合社会时政热点和最新成功实践经验、典型人物,就很难让成人教育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和充分掌握课堂教学的精髓要义。此外,高校之间的网络课程资源无法互通共享,校际的层次划分较为明显,小范围内的学术交流活动难以满足成人高等教育群体对于学术资源的庞大需求。继续教育的线上思政课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属于“普通高等院校的课堂教育”,主要任务依旧是传递并讲解理论知识,而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局限性不仅仅体现在专业教学方面,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的局限性依然很大。因此,需要通过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教学方式,赋予网络思政教育一定的趣味性、通俗性及拓展性。
很多高校的成人继续教育思政教师是由专任教师兼任代课,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继续教育思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无论是思政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存在这样的共性问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较重、授课班级专业多且班级构成方面比较复杂,要面对的不仅是高端学历需求,同样还有各层面学历需求的学生,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参与授课的老师们很少;而优质网络课程资源所面临的群体有不同,老师们的精力难以面面俱到、全面考虑,结果造成许多普通成人继续教育课程的讲课过程和课堂案例千篇一律,仅是将课本上的知识要点进行复述,或者是前期录制的课程资源更新不及时,无法结合时政热点进行分析讨论并及时反馈,对课堂上的案例观点及思政课产生畏难情绪。成人继续教育学生如果自我驱动能力强的话,能一定程度上抵消这种外在客观因素;但是如果个人自制力和理解能力达不到,就会消极对待课堂教学。再就是在网络课程的制作和更新方面,有些老师的授课也存在疲于应付的现象。
高校成人继续教育在学员构成方面有其特有的构成群体,一方面包括工作多年的企业高管或精英人士,为提升学历或扩大交际需要而参加的MBA、EMBA、商学院等类似高端课程培训,这部分课程大多数是面向成功企业家或高管开设的,内容偏重于经营和管理;另一方面则是参加工作的普通职工,这部分学员自身对于岗位晋升有着强烈的需求,所选择的科目多是技术技能型和能力提升相关的专业课程。由此可见,高校成人继续教育的生源来源渠道多元化。因为学生成分复杂,他们的社会经验和学习目的也呈现出不同特点,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所以高校成人继续教育思政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异常严峻。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成人高校办学形式多样,使得不同办学主体所开展的思政教育也具有其独特性。
在高校成人继续教育学员的构成群体中,如何进行制度层面的管理制度建设尤为重要。一方面,需要学校规章制度制约;另一方面,社会力量举办的一些培训中心也会受到国家教育政策影响。无论何种形式的成人继续教育,都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因此要加强党委统一领导,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依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制定并出台符合学校实际的制度要求,具体落地则是体现在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授课安排等环节。同时,加强各职能服务部门协同配合,各个二级学院负责具体实施,教师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全方位工作体系,搭建推进思想政治建设的多元平台。另外,构建合理与科学的制度体制环境,通过构建完善制度环境有效解决当前成人继续教育中思政薄弱的问题,以更好地帮助教师明确积极价值目标,坚定理想信念。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同时给教育教学领域所带来的变革也十分深远。融媒体的发展和知识传播渠道的拓宽,对于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新技术条件下,传统的“大水漫灌”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和学员需要。当前更多的是强调“溶盐于水”“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和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的显性教育相结合的立体式教育。融媒体传播矩阵的快速发展,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平台所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必须做出相应改变。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已经着手智慧教室、智慧校园的建设,通过立体化、全方位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了虚拟仿真教学、远程VR实践等新方式手段,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能够借助平台实现更大影响,同时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融入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案设计及教学实践等各个方面,提升全方位协同育人效果。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方式要求我们必须开展各种类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一方面要努力实现线下教育内容的及时更新,另一方面结合便捷性的线上教育方式来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体化教学,充分挖掘身边的各种思政元素和时政热点,利用网络大数据和信息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之中,实现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成人继续教育思政教师除了需要具备教育教学基本知识,还需要具备对历史的高度概括能力和对现实的洞察反思能力,调动各层面成人教育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更加贴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工作场景的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
在网络科技日益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下,新时代对于劳动者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的课程资源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系相对成熟,但这也带来了更新缓慢的不足,相对局限性较大。融媒体环境下,通过构建思政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结合思政课基本要求,着重开发立体式思政课教材体系,使网络课程数字资源能够得到有效整合,再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形式和书本教材,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打破专业以及学科之间的一些特有的界限,使受教育者自主选择所需要模块化数字资源,在此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满足,努力实现各方面育人元素的深度融合,实现课程体系的有机统一。
要满足继续教育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进而实现“三全育人”,必须重视发挥教师的作用,重视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通过完善课程教学设计,精选教学内容和案例,在学校范围内遴选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注重品牌化打造和示范性引领,打造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金课”[2]。成人学生更多需要的是欣赏、鼓励,授课教师要能够善于发现受教育者身上的闪光点并积极赞赏,让思政课教师真正成为高校成人继续教育学员的良师益友,使高校成人继续教育中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催生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使得继续教育思政课成为终身受益的课程。一方面,要从思政教师层面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在提升教师能力的同时加强教学的吸引力、挖掘教学资源、开阔教学渠道、活跃课堂教学,教师既要具备能在第一时间把最新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现实状况、时政热点紧密联系起来的能力,还要具有强大的逻辑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寓教于乐,和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针对新入职教师、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等不同群体,利用集体磨课、理论学习、教学比赛等形式,加强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的互动沟通,提升教师政治理论水平、思政素养和德育水平,通过定期互动沟通机制,能够采取集体备课等方式,使教师能相互汲取教育经验,打通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之间的互动通道,更好地挖掘思政元素,形成教师队伍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实现协同育人打下理论基础。
当前课程教学的主要考核方式仍然是传统思政课所采用的方式,比如利用定期测试或者期中、期末的卷面考试等形式。这种考核评价方式过分强调卷面成绩,已经越来越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且其局限性也很大。课程思政虽然更偏向隐性教育,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对课程思政的实践效果进行质量评价[3]。课程的协同育人体系建设,需要从多元主体入手,应该充分结合线上教学的特点,结合成人教育学生自身专业特点等,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在学习全过程中贯穿考核指标的测定工作,构建多元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例如:将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学习在线资源以及完成在线作业和在线考试成绩等过程性因素融入评价体系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线上学习平台或者智慧教学终端,实现在线签到、实时答题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在专业课教学方面,要首先能够保证专业课程教学的理论完整性,在此基础上,突破继续教育中传统思政教学的瓶颈,为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保障。
“互联网+”时代,线上教学各类形式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教学全方位的创新。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需要更好地从受教育者自身实际和专业需要出发,开展优化原有课程的教学资源,结合新技术、新方法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全方位实现课程内容中思政育人元素的挖掘。如何更好地在现有教学体系下继续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正在成为各高校成人继续教育学生培养过程中所必须重视的内容。要真正在继续教育专业教学中实现协同育人,应以顺应时代发展为基本前提,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不断完善继续教育内容体系,不断开发挖掘各类专业课程中的优质资源和思政元素,提高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真正做到上下一心协同推进课程建设,引导社会各层面推动成人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