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教育的三重向度:理论逻辑、现实价值与路径

2022-11-18 03:14张佳希
中国成人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红色社区文化

○张佳希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在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伟大社会革命实践中凝结而成的优秀文化。”[1]新时代,红色文化的赓续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文中涉及的社区教育主要指“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同社区民众利益和社区发展需要紧密相连,旨在以发展社区和提高其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综合体”[2]。因此,社区教育除包括社区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外,还包括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活动等具有育人效果的综合活动。本文试图从理论逻辑向度、现实价值向度、路径向度三个方面探讨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教育相关问题。

一、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教育的理论逻辑向度

红色文化与社区教育的研究内容并不一致,二者的理论研究也各有侧重。要将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教育,实现二者相互促进、发展融合,就要深入思考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教育的理论逻辑向度,这是二者融合的前提条件。该部分主要从教育任务、教育内容和教育载体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教育任务契合

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这就要求各级各类教育部门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教育培养目标。社区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要坚持“立德是根本,树人是核心”的原则,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公民作为教育的使命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育人铸魂作用,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3]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凝结形成的红色文化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教育素材,红色文化鲜活的事例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可以帮助公民通过小切口领悟大道理,培育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们起到塑造价值观念、培育道德品质、激发精神动力的“树人”作用。因此,社区教育和红色文化在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培育目标上基本一致,具有高度契合性。

(二)教育内容契合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指出,社区教育“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宗旨”。“思想道德素质”是社区教育的第一宗旨,具体指“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总和体现”[4]。可以看出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五个方面的内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不单依靠知识的获取,还需要人们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内化为价值追求和道德判断,并在实践中锤炼和升华呈现出“总和体现”。红色文化讲述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过程中的大无畏牺牲品格、改革开放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等内容。具体而言,红色文化中蕴含着科学理论、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光荣革命传统、自我革命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红色文化通过这些内容不断塑造人的思想和行为。同时,这个过程也是社会中的人对红色文化内容的逐渐内化。由此可见,社区教育五个方面内容和红色文化五个方面内容基本契合,相互贯通和促进。同时,它们都通过自身的丰富内函、强大感染力和影响力达到塑造人们认知,引导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最终规范行为的目标。

(三)教育载体契合

中共教育部党组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影响力逐渐扩展到各层次教育中。社区教育“包括正规或非正规的教育活动、无形或有形的活动、具体或广泛的学习活动”[5]。这样的特性决定它开展课程思政的建设更加灵活,除了课堂还可以借助社区的人文环境开展潜移默化的教育。对于红色文化而言,一方面,红色文化有着多样态的实践教育资源,可以为社区教育提供丰富的实践载体,呈现更为生动的教育内容;另一方面,红色文化可以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载体,为社区文化建设注入养料,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习近平指出:“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力量,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6]红色文化集中反映了时代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是文化育人的载体,可以为社区注入鲜活的文化养料。因此,社区可借助红色文化打造自己的社区文化主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主旋律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借助红色文化的物质遗址和精神文化资源为社区教育提供载体。

二、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教育的现实价值向度

红色文化与社区教育二者在现实的价值向度上高度契合。红色文化需要借助社区教育多场域、多群体的特点传播自身。社区教育也需借助红色文化构建学习型社会,助力社区治理的实现。

(一)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教育是赓续红色文化的必然选择

1.红色文化需要多场域传播。目前,红色文化传播主要依靠学校这一主渠道,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贯穿在大中小学一体化课程中。然而,现实融合中存在着认同困境、教学困境、传播困境等多种问题。在文化的传播中,文化“依靠被吸收在群体中的人们共同接受在群体中维持”[7],群体中的人凭其共同认识相互模仿别人的生活存在。这就决定红色文化要想深入人心、更好地赓续下去,仅凭课堂这一主渠道显然不全面,还需要辅以非正式的教育场景进行传播和融合。社区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灵活性,社区教育的课堂可能在党员活动室、德育实践基地、居民议事厅、居民家中等场域;二是尺度小,社区教育场所不像传统学校,一般场地范围较小;三是具有包容性,社区教育的空间向社区居民开放,在性别、族群等方面没有限制,欢迎任何群体加入;四是具有参与性,社区居民可以自主参与到社区课堂中,不设门槛和限制。这些特质决定了社区课堂中人们呈现一种亲切和松弛的状态,在这样的场域中更容易潜移默化地接收信息,完成信息认同。群体中居民相互接触、相互模仿的发生符合文化传播的条件,更易实现红色文化的赓续。

2.红色文化需要多群体认同。文化的历史性决定红色文化教育的对象必须是多年龄段的人群。只有这样,社会继替的差序格局才能战胜生物人生命长度的不同,使红色文化可以超脱生物体生死的定律,真正达到传承的目的[8]。这就要求我们赓续红色文化除了抓住青少年这个关键群体外,还需要面向更广泛群体的教育和传播,让群体中更多的人践行红色文化,使之变成人们日用而不觉的文化。现实中红色文化大多产生于革命、建设时期,其话语被打上时代烙印,再加上复杂舆论环境的影响和西方各种思潮的入侵,一些人把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宣传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红色文化的历史真实性和理论科学性。这些决定了红色文化急需多群体认同。社区教育的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教育,它的学生有着跨年龄、跨阶层的特点,为传播红色文化提供了差异化的群众基础。同时,社区教育呈现的灵活性特点,决定了它可以成为大众文化传播的主渠道。社区教育串起不同地域红色文化,用现代性的表达勾勒红色文化统一的整体结构,弥补红色文化资源分散的状况,又通过生动、多样的方式呈现红色文化的内里,增加时代感和感染力,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认同红色文化。

(二)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提升基层社区“德治”能力的现实需要

1.红色文化有助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社区教育要“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为目标”。社区教育统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打破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界限,促进教育的相互融通,致力于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这就需要社区教育具有多层次课程体系,其中要包含内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可以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接受的综合性课程以及拥有地域特色的课程。红色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革命故事和丰富的精神内涵,不同接受者可从中获得感动,受到或深或浅的精神熏陶,散布在各地的红色文化有利于开发各具特色的地域红色文化课程,红色遗址等历史遗迹也为社区课堂教学与实地研学提供便利的场所。此外,红色文化中的精神也促进社区居民全面发展,与全面育人的理念一致,特别是在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公民意识教育等综合素质方面进行全面提升。社区教育与红色文化的结合有效提升社区教育的吸引力和获得感,促进居民全面发展,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创建。

2.红色文化有助于社区基层“德治”的开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社区是社会基本单元,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能否做好社区治理决定了社会治理的成败。社区治理是“在坚持党委的领导下,政府、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公众等主体运用自治、德治、法治三种基本手段,对基层公共事务进行协商治理的过程”[9]。因此,“德治”在社区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依靠道德来影响人的价值取向、调节人的行为、规范各种社会关系来实现社会治理。红色文化中蕴含着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借助社区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的道德养料,学习其中蕴含的精神品质,将其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不断提升道德素养,引导人们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示范者和引领者。因此,社区治理需要借助红色文化来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从而达到“不治而治”的社会治理效果。

三、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教育的实践向度

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教育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红色文化的实践要求,也是社区教育和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客观需要。但是在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教育对象覆盖面偏小、缺乏针对性,课堂教育效果欠佳,政府单方主导、其他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因此,要推进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教育,就必须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角度着手,不断优化融入路径。

(一)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教育的全体成员

社区教育具有普惠性,不设门槛、全员参与的特点为居民终身学习提供保障。红色文化要想自觉服务于全员育人的目标,就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文化程度开展分类教育,针对不同人群实行侧重点不同的红色文化教育。一是特别注重老人和幼童的教育。社区中的老人成长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是红色文化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更容易认同和接受红色文化。一般情况下,社区中的老年人和幼童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社区中,更易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对象。开展老人和幼童的教育要把重点放在实践性教育方面,以活动为抓手,采取“两头带中间”,以“小手拉大手”“老人连子女”的方式,借助家庭伦理中的祖孙、子女、婆媳等关系将红色文化渗透在家庭之中,解决传统红色文化教育只注重青少年教育的问题。二是注重党员教育。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对这些问题,开展党员群体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教育,应以理实结合的教育方式为抓手,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鲜活性开展“四史”教育,让党员干部浸润在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红色氛围中,引导党员树立理想信念,从思想上铸牢根基。通过分类教育的手段达到全员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目标,真正将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教育之中。

在融通过程中还要重视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教育工作者等发挥的作用。社区工作人员要在日常服务管理过程中自觉践行红色文化,将其中有益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内容融入日常工作中,用来化解居民矛盾,开展社区活动,团结社区居民。社区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传播红色文化的意识,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中,做红色文化的宣传者;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加红色文化知识积累,在教学中将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提升课程“立德树人”的效果,做红色文化的传承者。

(二)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教育的全过程

社区教育是一种旨在发展社区和提高其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教育综合体。社区教育绝不仅限于传统的课堂,而要注重课堂教育和日常生活教育的结合[10]。在通识课程教育中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基本原则贯穿到课堂教育的全过程,注重哲理、逻辑、理论的讲授;在专业课程中坚持把红色文化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方法与科学精神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将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专业知识培养相结合,注重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在专业中的培育,逐渐增强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业、实践课程中注重发掘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创业实践中生成的“建党精神”,注重实践调研,用真实的故事、可感的实物发掘红色文化中的人性光芒,增加红色文化的感染力。

日常生活教育是社区教育的最大优势之一,要想将红色文化融入社区还需要抓住日常教育这个关键点。日常生活教育根据不同时期又可以分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和一般时期。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全国有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坚持战斗在一线,社区志愿者更是不计其数。他们从疫情监测、困难帮扶、宣传教育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这过程中,红色文化得到践行和新的丰富。疫情期间,红色文化发挥了“公民素质培养、心理疏导、宣传教育、互帮互助、丰富‘宅’家精神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功能与作用,全国上下共同谱写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内涵。

在一般时期中注重红色文化与日常生活结合,让红色文化成为取之不竭的精神宝库。红色文化中包含着苏区、根据地、解放区的治理宝贵经验,基层群众民主自治的方法,这些有助于化解社区工作中的矛盾纠纷,培养居民民主精神,指导社区实际工作;红色家风可以用来化解社区实际生活中的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通过学习革命前辈教育亲人的理念和方法来指导现实生活;革命道德情操可以用来处理公共生活中邻里间遵守的社会公德,引导居民守望相助、合作互助等内容。这些内容融入社区教育可以促进红色文化生动化、多角度、全方位的呈现,帮助人们逐渐从接受到理解,从理解到信仰,从信仰到实践。

(三)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教育实践的全方位

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教育需要发挥“一核多元”力量,其中,一核是党委这个领导核心,多元指政府、社会和居民自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改变以往政府单一主导的模式,采用多方参与共同促进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市长山花园社区调研时指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性地位已经凸显出来,目前,各社区纷纷启动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社区党建就是要坚持社区政治建设,坚定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保障社区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这就决定了基层党建和红色文化结合的必然性。因此,要想做好红色文化与社区教育融入工作,必须抓住社区党建工作大力开展的机遇,坚持党建引领与红色文化教育相结合。在党建过程中传承红色文化,一方面要重视横向加强区域化党建,将红色文化渗透到社区的各个党组织中,做到全覆盖;另一方面要纵向健全组织体系,通过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保障党建和服务的空间、资源,将红色文化深入每个党组织内部、每名党员中,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建议在社区教育委员会或社区教育联席会等组织下设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整合议事工作部,明确其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的引领作用,通过签订协议等方式促成社区内外红色文化遗址、博物馆等资源共享,发挥基地作用;积极争取红色资源进社区,将专家讲座、红色展演资源等引进社区教育,让红色文化沁润社区;充分发掘3D展示以及VR、AR等技术潜力,还原红色现场,展示红色故事,增加文化感染力,最终达到利用社会资源有效提升红色文化教育效果的目的。

社会组织是社区居民自发建立的组织,是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各类活动发挥着育人的效果。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要注重培育和激活社会组织,努力调动社区组织内生性、持续性的传播能力。社区现存着丰富多样的民间组织和团体,如学习组织、舞蹈队、志愿者队伍等。对于这些组织,政府一方面可以引导以红色文化为内容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如红色诗歌比赛、红色经典故事传颂等活动,打造融教育性、思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品牌,推进红色文化深入日常,在社区价值观教育、共同治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提供政策和经费上的扶持。比如,加强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建设,从政策上扶持红色学习组织、团体等民间组织的发展,降低此类组织的设立门槛。对于小区人文环境建设等方面,可通过经费资助等方式扶持社会组织参与,引导其以“红色文化”为底色进行相关社区环境营造。

猜你喜欢
红色社区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红色在哪里?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