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继续教育“金课”建设的探索

2022-11-18 01:22宋佐东崔雪玉
中国成人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金课课程建设

○宋佐东 战 强 崔雪玉 周 山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抬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成为发展趋势,对转型发展中的高校继续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继续教育如何借助《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山东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系列政策引领,适配企业、行业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推动继续教育“金课”建设,加强继续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终身学习提供切实、高效的服务,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一、继续教育“金课”的内涵

2018年,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金课”的概念,并将其内涵概括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高阶性,即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融合培养,并且是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的有机结合;创新性,是指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与融合性,教学形式的互动性和多样性、教学成果的多元性和先进性;挑战度,是指要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围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全力打造五大类“金课”,包括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金课”“水课”一度成为教育领域的热词。

对继续教育而言,打造“金课”,摒弃“水课”,推动继续教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是高校落实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乃至更长时期的任务目标。

2021年度,教育部相继发布《关于新时代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关于加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广告发布管理的通知》《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关于加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与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明确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方向。按照学历继续教育学习形式多样化、质量要求同等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显著提质、打造特色精品的原则,继续教育“金课”的“两性一度”应是前沿性、互动性、实用度。前沿性是强化对学历、专业技术具有一定层次水平的学员的知识更新和补充,包括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的教学形式的前沿性;互动性是“以学为中心”,调动学员与教师、学员间、学员与互联网、学员与互联网与教师的互动性,激发学习动力,有效提升学员的知识与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用度即体现学以致用原则,结合实践拓展课程广度,提高“用中受益”的实用度。

二、继续教育“金课”建设标准

目前,继续教育“金课”建设尚无明确的建设标准,以“金课”即一流课程、线上“金课”即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解读为例,高校本科“金课”建设标准依据一流课程建设标准,线上“金课”建设标准则参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文件实施。山东省高校继续教育“金课”建设,基本参照省教育厅历年组织遴选继续教育数字化精品共享课程的建设技术要求,其制定的依据是教育部2012年实行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和《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建设标准》;另有省教育厅遴选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的建设标准,依据的是《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遴选标准》。

标准是质量的基础。基于对继续教育“金课”内涵梳理,参考一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文件,继续教育“金课”建设标准,宜从以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评价、师资队伍、特色及创新八个方面对标描述,且作为提升继续教育内涵和质量的基础依据。

三、继续教育“金课”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继续教育“金课”建设的现状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品质。在落实“建设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平台,开发品牌专业和特色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促进函授教育向现代远程教育过渡”的省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和推进继续教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高校适应社会需求,借助政策引领,推行继续教育在线平台建设,突破传统线下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实施“网络授课+面授辅导”的混合式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工学矛盾,做到了时时可学、处处能学,有助于学员开展自主学习。继续教育课程建设方面重点实施课程资源建设。高校继续教育“金课”建设以线上“金课”建设为主,并利用自身专业优势自行开发,依照山东省遴选继续教育数字化精品共享课程的技术要求,强调针对成人学习的特点,分期分批建设,在引入整合适合成人学员的部分本科一流公共课程、专业课程的同时,利用共建、共享的方式,借助平台支撑优势,集结其他高校优质课程资源,以满足继续教育转型、提质、升级的要求。

(二)继续教育“金课”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继续教育着力开展线上“金课”建设,从使用需求、相适度、资源时效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考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相适度不高。由于处在继续教育转型发展阶段,高校继续教育的产教融合还未形成有机高效紧密的聚合体,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以及课程设置等跟进时下企业、行业需求尚存在或大或小的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金课”建设的实施。

2.教材更新速度与学科发展速度不同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知识的快速更新,传统的教材更新速度与学科发展速度不同步,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国内外政策、规章变化不能及时更新到教材中。由于继续教育在高校处于边缘地位,针对成人特点编撰的高质量教材相对较少;加之继续教育采用“网络授课+面授辅导”的混合式教学形式后,要保证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教学形式多样的前沿性,对课程资源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多渠道关注相关学科前沿性的文献资料,跟进理念、技术、知识、规章的迭代速度,并及时添加到讲授内容中,以弥补教材更新速度滞后的不足。

3.教师资源问题。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体,教师资源是影响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总体上看,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一般没有学科和专业教师,学校继续教育课程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再者,高校教师主要精力在学术研究上,或长期处于学校环境中,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型”知识储备,教学上偏重理论教学,无法满足成人学员实际的学习需求。由此产生的这种“普适性”课程,达不到继续教育“金课”内涵和学以致用、用中受益、提高“实用度”的要求,从而影响继续教育的办学质量。

4.教学互动薄弱。教学互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教师学员交互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员与学习资源交互以及学员间交互的效果。网络课程教学互动薄弱,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有待转变,因此,教师在教学互动设计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突显学员主体、优化互动节点;另一方面在于在线平台提供的泛在交互教学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难以达到互动预设的预期,进而削弱教学效果。

四、继续教育“金课”建设支撑要素以及推进策略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是继续教育“金课”建设的基础

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是保证人才培养成效、提升教学质量、推动继续教育“金课”建设的基础。基于后疫情时代教与学的变革,以及省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部分高校已经实施继续教育转型,包括部分压缩学历继续教育,重点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提升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规模和质量等。随着行业变革加快和技术迭代加速,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随之融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和手段,才能适时匹配企业、行业的人才培养需求。要做到人才需求预测,适配供给,就需要高校打破体制壁垒,突破继续教育“孤岛”现状,建立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专职研究团队。

1.突破继续教育“孤岛”现状。高校应把继续教育纳入整体的教育规划中,增进继续教育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融通发展。继续教育利用高校学科专业、师资人才、教学资源等方面优势,和企业、行业在工作环境、项目经验、真实案例、技术人员等方面优势,构建校企合作、产学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借助继续教育尤其是非学历继续教育与企业、行业前沿高度对接的优势,可深入了解企业、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现实诉求,在打破体制壁垒、合力推动继续教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有效助推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适切社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升人才培养的社会、业内认可度。

2.建立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专职研究团队。高校宜建立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专职研究队伍,围绕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对接相应行业、科研院所人力资源部或行业协会,设立人才培养委员会,进行课题研究,确定课程体系框架和人才标准。调动各方相关资源发挥潜在优势,找到契合点深度开发,共同构建人才领导力建设、技术能力提升、项目管理能力精进等方向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既满足企业、行业岗前培训需求、在职提升培训需求,同时解决以往高校继续教育存在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相适度低的问题。

(二)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是继续教育“金课”建设的助推

伴随后疫情时期教与学的变革和智能化时代的人才培养需要,继续教育“金课”建设借鉴MOOC、翻转课堂、智能微课、智慧课堂、虚拟课堂、直播课堂、移动学习技术等教育理念和模式,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如5E教学法、ADDIE教学模型、对分课堂、BOPPPS教学模型、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CDIO教育模式。参照ADDIE教学设计模型(如下图),将教学设计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五个核心步骤,助力高效课程设计与实施。

通过项目驱动、案例、调研、模拟、实验、实践、多媒体、网络等,同时合理有效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增强现实等信息技术,改善传统教学,以学定教,精准施教,利用智能平台有效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机融合,提高教与学效率。以自身现有平台作为技术支撑,打造适合不同课程特点的多类型课程资源,以此推动继续教育“金课”建设。

(三)完善教师资源的配置是继续教育“金课”建设的关键

教师是学员良好学习环境氛围的创设者和个性化学习的塑造者,是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对应适切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以学校的师资不足以完全覆盖到所有课程和课程的所有方面,因此,由高校牵头完善师资结构,进行优质师资精准化配制,是继续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长期发展战略。

1.多维构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学校以开放发展的理念,从社会、企业等聘任有教学能力的专业人才做课程专题讲座和辅导教师,创建一支包括专业教师、高校名师、业内专家、行业业务骨干、专业技术能手的教学能力强且具有实战能力的多元教师队伍。

2.建立激励机制,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学校通过有计划地组织选拔专业教师赴企业、行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通过参与对企业员工培训和项目研究、熟悉工作流程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行业的新技术、新观念,联系教学实际,探索更为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这种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模式,不仅保障继续教育来自企业、行业兼职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而且保证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具备“双师双能”素质。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除采取激励政策外,还可以联合企业设立专项“金课”建设资金,对达到企业和学校共同验收标准的“金课”教师予以一定的资金奖励,从而激发教师参与“金课”建设的动力。

3.提升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在线教学能力是后疫情时代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教师在线教学能力体现于信息化素养和在线教学技能等方面。高校一则注重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培养教师利用信息创造知识、推动学术创新的能力,诸如,将多个平台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教学素材,实现学员关注的热点话题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和情境创设等,从而与学员高效互动,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二则培训教师在线教学技能,包括课件设计、内容制作、互动设计等,组织其学习在线教育平台开发的课程制作技术;三则将继续教育“金课”建设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促使教师提升在线教学技能。

(四)完备的课程评价体系是继续教育“金课”建设的保障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完备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是继续教育“金课”建设的保障。

1.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以往评价主体的单一化,除学校、成人学员外,还可通过引入社会第三方(地区“人才就业部门”、业内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用工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课程评价。

2.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内容参考继续教育“金课”建设标准,结合专家提出的指标体系,加上可以量化的综合评分标准,依据教学评价原则,从多维度、多层次构筑继续教育课程质量评价体系。高校借助学员在线学习中对课程知识点的质量评价和评价统计,以及平台学员学习统计数据分析,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知识构架,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以保证继续教育“金课”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后疫情时代,高校继续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高校作为继续教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需要合理定位,充分调研教学服务对象的教育需求,与职业教育衔接融通,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集结供需双方优势资源,夯实继续教育“金课”建设基础,快速推进继续教育的“金课”建设以占得先机,在实践中完善“金课”建设的评定标准以稳定发展,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乃至公信力、影响力,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猜你喜欢
金课课程建设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