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佳凤,陈本宝
(舟山市中医院,浙江 舟山 316000)
隐匿性骨折是指骨折断裂不明显的细微骨折,常见于骨骼形态特殊和解剖结构复杂的部位[1]。踝关节由于结构复杂、位置特殊,在遭受外力时易发生隐匿性骨折[2]。临床上采用X线诊断隐匿性踝关节骨折极易漏诊或误诊[3]。对于隐匿性踝关节骨折,如不能及时诊断,会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延误病情[4]。多层螺旋CT分辨率高、图像清晰,且能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对检查部位进行立体显像,可避免组织重叠,有利于发现隐匿性骨折,但其对软组织损伤、骨小梁微骨折的诊断效果较差[5]。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诊断骨髓腔出血和骨髓水肿的灵敏度较高,有利于微骨折的诊断[6]。因此,采用多层螺旋CT联合MRI,理论上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隐匿性骨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为了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MRI在隐匿性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我们进行了该项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舟山市中医院就诊的足踝部外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试验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1.2 纳入标准①有明确外伤史,就诊时足踝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②X线检查为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踝关节骨折;③行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④影像学检查均在受伤后5 d内进行;⑤采用手术治疗,且术中明确踝关节是否骨折;⑥病例资料完整,影像图片清晰。
1.3 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踝关节畸形者;②病例资料存在常识性或逻辑性错误者。
2.1 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采用美国GE620型124层螺旋CT行踝关节平扫。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30 mA,层厚5 mm,层间隔5 mm,螺距1.375。扫描完成后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表面遮盖显示等后期处理,选择最佳图像用于临床诊断。
2.2 MRI检查方法采用安科SuperVan1.5T超导型MRI系统扫描踝关节,分别采用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T1WI)和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e,T2WI)行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扫描。T1WI: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500 ms,回波时间(echo time,TE)20 ms,层厚6 mm,层间距1 mm,矩阵512×512。T2WI:TR 4300 ms,TE 90 ms,层厚6 mm,层间距1 mm,矩阵512×512。
2.3 影像资料分析方法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专业医师分3次查阅患者的影像资料,然后进行模拟诊断。第1次模拟诊断仅查阅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第2次模拟诊断仅查阅患者的MRI资料,第3次模拟诊断同时查阅患者的多层螺旋CT和MRI资料,3次模拟诊断时间间隔1周。2名医师独立记录各自的诊断结果,意见不一致时经讨论达成一致意见。诊断过程中所有影像资料均隐藏临床资料和确诊结果。根据手术确诊结果,计算并比较多层螺旋CT、MRI及多层螺旋CT联合MRI 3种诊断方法诊断隐匿性踝关节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
2.4 数据统计方法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3种检查方法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的组间比较均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多层螺旋CT联合MRI和多层螺旋CT、多层螺旋CT联合MRI和MRI诊断隐匿性踝关节骨折的灵敏度、准确度的组间比较均采用连续校正的卡方检验;多层螺旋CT和MRI诊断隐匿性踝关节骨折的灵敏度、准确度的组间比较均采用卡方检验;3种检测方法特异度的两两比较均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α,校正后α′=0.017。
共纳入90例患者。男48例,女42例。年龄20~70岁,中位数39岁。受伤至影像学检查时间为(3.27±1.21)d。经手术确诊,踝关节骨折患者83例。多层螺旋CT诊断隐匿性踝关节骨折的灵敏度为87.95%(73/83)、特异度为14.29%(1/7)、准确度为82.22%(74/90);MRI诊断隐匿性踝关节骨折的灵敏度为92.77%(77/83)、特异度为42.86%(3/7)、准确度为88.89%(80/90);多层螺旋CT联合MRI诊断隐匿性踝关节骨折的灵敏度为98.80%(82/83)、特异度为85.71%(6/7)、准确度为97.78%(88/90)。见表1。3种方法诊断隐匿性踝关节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02,P=0.021;χ2=7.255,P=0.027;χ2=10.432,P=0.001);多层螺旋CT联合MRI诊断隐匿性踝关节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χ2=6.231,P=0.013;P=0.008;χ2=10.432,P=0.001),多层螺旋CT联合MRI诊断隐匿性踝关节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MRI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386,P=0.122;P=0.266;χ2=4.375,P=0.036),多层螺旋CT诊断隐匿性踝关节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MRI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07,P=0.431;P=0.559;χ2=1.618,P=0.203)。典型病例图片见图1。
表1 不同方法诊断隐匿性踝关节骨折的结果 单位:例
图1 踝关节隐匿性骨折影像图片
踝关节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骨折,由于踝关节结构复杂、骨骼不规则,对于骨折断裂不明显的细微骨折,临床诊断易发生漏诊或误诊。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骨折漏诊或误诊会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导致踝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7]。临床诊断踝关节骨折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X线、CT和MRI。对于隐匿性踝关节骨折,骨皮质和骨小梁均为微断裂,而踝关节解剖结构复杂、骨骼不规则,加之软组织损伤、血肿、血块的干扰,X线检查基本无法检出,极易发生漏诊或误诊[8-9]。多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等特点,且能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立体扫描,经过后期三维成像处理,可以对骨折部位进行全面观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诊断隐匿性踝关节骨折的准确度[10]。然而,多层螺旋CT对于软组织损伤的辨识效果一般,不能通过软组织损伤诊断微骨折。因此,多层螺旋CT诊断隐匿性骨折存在一定的漏诊率[11-12]。MRI对于骨髓腔内出血和水肿异常敏感,骨折端充血、出血以及周围水肿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13-14]。临床上可以根据局部血液和组织液改变引起的MRI异常信号诊断微骨折[15-16]。多层螺旋CT和MRI的成像原理不同,检查的重点亦有差异,二者联合使用能够相互补充,更加全面地反映患者病情,进而提高诊断隐匿性踝关节骨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17-18]。但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多层螺旋CT联合MRI诊断隐匿性踝关节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但与MRI相当。本研究结论尚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