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锋,侯小可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高血压患者脑出血起病急,往往多在用力排便、激动、剧烈活动等情况下发生,且疾病发展至高峰只需几分钟或几小时,如果此时未能给予患者有效、及时的干预措施,将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2]。如果能在第一时间有效控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疾病进展,对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地避免发生相关并发症。院前急救护理措施通过相关措施,可在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并有效稳定患者体征,为院内抢救患者争取到宝贵时间,为院内抢救措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4]。本研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探讨其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36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护理措施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患者68 例,男42例,女26 例,年龄47~77 岁,平均年龄(62.2±16.4)岁,平均出血量(37.3±7.1)mL,出血部位为脑干3例,丘脑4例,脑叶5 例,小脑12 例,基底核区44 例。研究组患者68 例,男44 例,女24 例,年 龄45~79 岁,平 均 年 龄(62.5±16.2)岁,平均出血量(37.0±7.4)mL,出血部位为脑干4 例,丘脑5 例,脑叶4 例,小脑13 例,基底核区4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患者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患者入院前未接受过任何相应处理,患者是由家属或目击者送至医院。入院护士根据护理诊疗需要收集病史,立即完成患者影像学、实验室等相关检查检验。明确诊断后给予常规脱水、控制脑水肿、预防再出血、调整血压等急救护理措施。患者留院进一步观察,密切监测病情,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治疗,评估预后。
研究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医护人员接120电话通知后马上出发赶往现场,给予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1)120接到急救信息后安排医护人员到现场出任务,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从出车到到达现场时间控制在3~15 min,为患者实施体格检查,快速询问相关病史。(2)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瞳孔、意识、血压及血糖等变化。应通过连续多参数监测对患者进行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脉搏等动态监测。给予患者吸氧,血糖、血压做好相应严格控制,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流量维持在2~4 L/min,血压保持在150/90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常规检查心电图,开展相应处理,尤其应考虑患者意识水平的变化,这是评估颅内压和脑水肿程度的重要参考点。可以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来预测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瞳孔变化是意识变化的早期表现。如果患者出现双侧瞳孔不均、反光异常等情况,应时刻警惕脑疝的发生,及时发现异常,协助医生处理。(3)到达现场后立即开放静脉通道,穿刺静脉选前臂粗、直静脉,尽可能应用静脉留置套管针,采用大管径头皮针穿刺针,确保可在短时间内快速输入药物、脱水剂等。(4)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内的呕吐物、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出现舌后坠症状、呼吸困难症状,给予患者口咽通气管理;若患者出现头疼、呕吐症状,给予患者静脉推注20 mg 速尿静或125 mL 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若患者佩戴假牙,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并取下假牙,避免发生窒息。(5)为利于口腔内呕吐物、分泌物流出,固定患者在担架上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搬运过程中要平稳,尽可能避免颠簸情况发生,注意保护患者头部,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加重出血。(6)在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生命体征,若出现异常情况,应马上给予患者急救;对患者瞳孔、呼吸、意识的变化也应做好密切观察。(7)最大程度缩短转运时间,及时向医院转运患者,即将到医院时,通知院内人员做好接诊及急救准备,提前电话联系相关科室、急诊科。(8)入院后迅速明确诊断患者病情,快速进行相应各项检查,为患者开放绿色通道,给予患者降颅压、脱水、止血处理,以患者病情为依据,为患者实施手术室内手术或床旁手术,并规范开展术后相应护理措施。
(1)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检测,其中分为死亡、植物状态、好转(恢复部分生活能力,但家属仍需要照顾)、痊愈(出院后可独立生活,不需要额外照顾)等状况。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2)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其中包括气道阻塞、脑疝、中枢性发热等情况,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3)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包括到达急诊科时间、送至专科治疗时间及初步处理时间等指标,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4)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比较。在急诊护理干预3 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影响(上肢功能、下肢功能和生存能力)。使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肢体功能,分为上肢FMA 评分和下肢FMA 评分。评分越高,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从10个方面评估患者的生存能力,总分100 分,其中10 分为能独立进食,5 分为能独立洗澡,5 分为能独立修饰,10 分为能独立穿衣,10 分为能够独立控制排便,10 分为能够独立排尿。10 分为独立上厕所,15 分为独立移动床和椅子,15 分为在地板上独立行走,10 分为独立上下楼梯。如果动作不能独立完成,需要他人帮助,将根据需要帮助的程度来扣分。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 例(%)
研究组患者气道阻塞、脑疝、中枢性发热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例(%)
研究组患者的到达急诊科时间、送至专科治疗时间及初步处理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情况(±s) min
表3 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情况(±s) min
组别对照组(n=68)研究组(n=68)t值P值到达急诊科时间20.36±1.24 11.25±1.35 4.283<0.05送至专科治疗时间30.15±2.24 15.62±2.11 3.140<0.05初步处理时间25.34±3.45 11.05±2.87 3.178<0.05
研究组患者的上肢FAM评分、下肢FAM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s) 分
表4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s) 分
组别对照组(n=68)研究组(n=68)t值P值上肢FAM评分41.15±2.54 53.27±3.15 4.766<0.05下肢FAM评分20.84±4.15 27.15±2.54 3.860<0.05 Barthel指数评分53.15±14.15 77.68±15.27 4.142<0.05
脑出血是指由脑实质引起的非创伤性出血,高血压伴有脑内小动脉病变[5]。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底小动脉呈透明样变性,高血压可使脑底小动脉变性、变薄,血管内膜下间质肿胀,内衬与结构之间形成弹性层,血管壁张力损失并引起纤维素坏死,当小动脉或动脉瘤的坏死壁不能承受血压的突然升高时,就会破裂出血[6]。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的预后十分不理想,仅有小部分患者发病半年后可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且患者发病后30 d内的死亡率极高[7]。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前往往并没有明显的前期症状,可发病后会出现一些症状,如呕吐、恶心、剧烈头痛等,甚至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感觉障碍、肢体偏瘫等,为了避免患者病情持续进展,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马上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8]。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由于高血压脑出血病情达到高峰可能只需几分钟,而传统常规抢救往往都是患者抵达医院后进行,所以,传统常规抢救护理无法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同时,由于时机延误,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患者后续治疗抢救的难度,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9]。
高血压脑出血的基本特征是起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预后差[10]。如果患者早期出现意识障碍和呕吐,很容易出现气道阻塞,导致呼吸衰竭和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11]。保持气道通畅是无意识障碍患者最紧迫的急救措施。要避免舌根后退,清理口腔内的呕吐物,及时给予氧气治疗。昏迷患者可置于口、鼻咽通气道,尽快插管,保证气道通畅[12]。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发作后,由于患者家属缺乏急救知识,在紧急情况下无法进行有效治疗,处理不当会影响患者预后[13]。因此,在转运过程中,院前急救护士应与家属保持电话联系,指导家属实施简单、正确的急诊措施,避免患者意外移动,到达现场后及时进行急救,在运输途中,由相关部门密切监测患者,以备不时之需[14]。脑疝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性颅内出血可迅速发生颅内高压和脑水肿。颅内高压会抑制脑结构,导致部分转变为脑疝形成,继而静脉回流受阻,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脑缺氧,加重脑水肿,因此,降低颅内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5]。
传统的院前急救概念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由急救人员在现场或途中提供的医疗救治[16]。为更好地实施院前急救,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急救基础设施建设和通信网络建设,现代化的通信手段是保障急救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17]。(2)院前急救质量很高,工作人员的质量和数量必须得到充分保证。急诊科护士需要具备特定的临床经验、技术水平和组织能力。(3)制定规范的急救交接管理制度,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急救的重要性,应做到有章可循,熟知交接流程、交接内容。(4)组织护士定期学习急救护理知识,坚持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心电监护、静脉显影针穿刺等急救护理操作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从事院前急救的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院前急救体系的不断发展需要专业化的急救模式,不同救援体系之间的密切配合和不断探索是充分发挥院前急救和急救作用的重要保障。院前一体化,确保院内治疗。院前急救护理是医务人员到达现场致抵达医院急救科室之间一直持续为患者展开的综合性相关急救措施,包括监护、转运、现场急救处理、院前急救指导等多项措施[18]。在患者还未至医院急救科前,给予患者持续专业急救措施,能够为后续治疗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间;从现场抵达医院的过程中,做好紧急处理准备,对患者各项体征变化给予密切关注,最大程度减少发生意外情况,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患者能够安全抵达医院[19]。院前急救护理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言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可预防发生相关并发症,另一方面可为患者抢救赢得更多时间,同时还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最终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2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表明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降低死亡率,挽救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抢救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将院前急救护理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抢救中,可提高预后效果,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的上肢FAM评分、下肢FAM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