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 李昕伟
驻马店市农业技术推广和植物保护检疫站 徐巧
西葫芦化瓜一般发生在西葫芦雌花开放后的3~4 d内,幼瓜的前端褪绿变黄且变细、变软,果实不膨大或膨大很少,瓜表失去正常光泽,前端萎缩,不能发育成正常商品瓜,最终会脱落或烂掉。
1.品种因素。生产实践证明,西葫芦化瓜的数量与其品种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对温光感知相对不是很敏感、有一定单性结实能力及在苗期时能产生较多内源激素的品种,化瓜现象发生较少。
2.温度原因。秋冬茬西葫芦花果期白天温度宜保持在23~28 ℃,夜晚温度宜保持在15~18 ℃。一旦日温>35 ℃、夜温>20 ℃,或日温<20 ℃、夜温<10 ℃,都会导致西葫芦植株的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变强,会因营养不良而出现化瓜现象。
3.光照不足。开花阶段如果遇到阴、雨、雪和雾霾连绵天气,又没有采取人工补光措施,则会因光照不足而使得其光合作用减弱,导致西葫芦植株对养分的消耗高于制造和供给,也会出现化瓜现象。
4.密度不合理。实践证明,当前保护地栽培西葫芦多采用吊蔓方式,即便是小型品种,每667 m2也不宜超过2000 株,密度过大会使得叶片相互重合和遮蔽,通风透光变差,较易发生化瓜现象。
5.二氧化碳浓度不合理。据测定,棚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就会影响西葫芦植株的光合作用而导致雌花发育异常而引起化瓜。
1.选择种植耐低温、坐果率较高、具有单性结实能力的品种,如冬玉F1、绿宝等。
2.保持适温。白天棚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5~28 ℃,如若超过30 ℃就要适当放风降温;夜间温度则要保持在15~18 ℃。低于这个温度,可采用多种方法增温。
3.人工补光。在保持棚室内的温度适宜的前提下草苫要尽量早拉晚放,若遇到连绵的雾霾和阴雨、雪等光照不足天气,应及时酌情采取挂设反光膜等多种方式进行人工补光。
4.激素处理。在西葫芦开花后的2~3 d,用100 mg·kg-1赤霉素或100 mg·kg-1防落素喷洒,均能加快小瓜条的生长速度,不易化瓜。
5.合理密度。每667m2西葫芦宜控制在1800~2000 株,采用大小行距种植时,大行距80 cm、小行距50~60 cm,平均株距为45 cm。
6.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当棚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300 mg·L-1时,可以进行二氧化碳施肥来提高其浓度;一旦棚室内内二氧化碳浓度>1800 mg·L-1时,就要通过适当放风来降低棚室内的浓度。
西葫芦产生异形果多由于管理不善导致,比如,尖嘴瓜是由于坐瓜初期水肥供应不足导致的,而细腰瓜则是因为坐瓜中期水肥不足导致的,后期水肥供给不足则往往会结出细腰歪把瓜,但如果中期肥水过猛、过剩又会形成大肚子瓜。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也会影响其光合效率,使制造的营养不足而抑制果实正常发育,导致瓜条不正常。此外,因授粉不良、花粉分布不均,果实受精不完全也会造成瓜条异形。
1.留瓜须合理。此茬西葫芦可以供应元旦与春节市场,故而价格高、效益好,因此一些菜农盲目留瓜较多,导致西葫芦植株负担过重,使得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出现失调,最终不仅导致异形瓜条相应增多,而且还可能引起植株早衰现象的发生。及时摘除过多的雌花,以每隔2~3 片叶留1 个瓜较为适宜。
2.实行人工授粉。每天上午的8—10 时是西葫芦雄花开放的高峰时段,将雄花摘取后去掉其花冠,而后将花药轻柔地投于雌花的柱头上。建议空气湿度较大时进行人工授粉,这样效果更佳。1 朵雄花可授3 朵雌花。
3.及时摘除异形瓜。驻马店市深冬季节雾霾和阴雨、雪天气较多,西葫芦进入结瓜期后,遇到这样连续光照不足的天气,其光合作用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植株的养分消耗大于制造和供给,异形瓜往往相应增多。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有的菜农往往发现畸形瓜后也不舍得摘掉,导致其消耗过多的养分,且会与正常的果实争夺营养而使得畸形瓜大量出现,最终影响种植效益。
4.科学统筹水肥。西葫芦长势较快,尤其进入花果期后需肥更多,吸肥力较强。要施足底肥,注意氮、钾配合及时追肥。进入结瓜期后,几乎天天摘瓜,每一批瓜采后都要追肥1 次。田间水分管理前期以控干为主,结果期要保持湿润管理。在冲肥时建议选用平衡型与高钾型水溶肥,但要交替和轮换。此茬西葫芦结果期正值隆冬时节,气温和地温都比较低,而且光照也往往不足,导致植株根系不够强壮,其吸收营养的能力较弱,因此,笔者建议在冲施水溶肥料时可适当加入微生物菌剂、海藻酸和甲壳素等功能性肥料,以起到养根、护根和提高植株抗逆能力的作用。在冲肥的同时为提高叶片的光合功能,以制造更多的养分,建议再隔7~10 d 再进行1 次叶面施肥。
5.合理调控温度。此茬西葫芦进入花果期后正值隆冬低温时节,因此在日常的管理中要格外注意增温、保温,但也要避免保温过度,日温要保持在20~26 ℃,夜温要保持在16~18 ℃。如果此期日温>35 ℃、夜温>20 ℃,就会因植株的光合作用变弱、呼吸作用增强而导致瓜条因发育不良出现异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