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杨新峰
方城县柞蚕原种一场同河南省大多数蚕种厂一样,曾经因产业基础薄弱、生产技术落后、产业化程度低,跌入停产半停产状态。但从2014 年起,方城县柞蚕原种一场在柞蚕业大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异军突起,变得生机勃勃,一下成长为河南省最具活力的国营柞蚕原种场。为此,笔者对方城县柞蚕原种一场进行了认真调研,客观分析了方城县柞蚕原种一场重新恢复活力的原因,同时也看到了其发展壮大的新希望。
方城县柞蚕原种一场位于方城县四里店乡,隶属农业农村局,是河南省重点柞蚕原种场之一。它兴建于1959 年,场区占地1.67 hm2,生产用房79 间,办公用房30 余间,拥有柞园533.33 hm2,现有职工26 人,主要负责方城县柞蚕业发展规划、蚕业科技培训、良种繁育、良种引进及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它曾经年生产柞蚕原种750 余kg,覆盖柞园面积1.67 万hm2,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勤劳朴实的方城县柞蚕原种一场人造就了方城县柞蚕原种一场的昔日辉煌。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河南省逐步取消了柞蚕良种繁育补贴,方城县柞蚕原种一场同其他蚕种场一样陷入了停产半停产的困境,人员流失,房屋设备不能及时得到修缮和更新,职工生活困难,举步维艰。
一是由方城县主管副县长、方城县农业农村局主管副局长、四里店乡党委书记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加强对柞蚕原种一场生产和经营的指导和管理,认真落实有关柞蚕业发展相关政策,把柞蚕业列入政府主要议事日程,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长远规划。通过上下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切实恢复具有区域特色经济的柞蚕业发展。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量。2015—2016 年先后投入80 余万元,对场区房屋进行了全面翻修,场区地面重新进行了水泥硬化和绿化,修建了职工食堂和餐厅,场区面貌焕然一新。2017 年先后投入60 多万元对柞园道路进行了水泥硬化,修建了多座休息凉亭,为职工养蚕和游客观光提供了交通便利。2018 年投入150 万元修建了标准化桑蚕共育室和4 座示范养蚕大棚,有力推动了当地桑蚕业的发展。2019 年先后投入80 多万元对桑叶茶、桑叶面生产、蚕丝被加工进行了提档升级,建成了柞蚕蛹虫草生产、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方城县柞蚕原种一场在场长孔令亚的带领下,抓住机遇,不等不靠,养完春蚕养秋蚕,同时种栽果桑、食用桑1.67 hm2,带动周边群众新栽桑园66.67 多hm2,对争取的资金全部用在刀刃上,他们实事实办,以攻坚克难的积极性,赢得了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为他们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 年,放养柞蚕卵500 多kg,放养面积0.2 万余hm2,产茧14 万多kg;带领当地群众饲养桑蚕种1500余张,产茧6.75 万kg。全年加工销售蚕丝被3000 余条,生产桑叶茶3000 kg,桑果1 万多kg,桑叶面5000 kg,同时把生产中的蚕蛹、蚕蛾回收包装投放市场,全年产值逾千万元,当地群众直接受益180 余万元,带动社会效益500 多万元,使四里店这方柞蚕热土又呈现出往日的红火景象。
方城县柞蚕原种一场根据县政府和农业农村局的指导意见,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蚕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集生产、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多元化发展方式。
1.扩大生产,以点带面建设柞蚕生产万亩示范园,通过示范园建设,引领区域柞蚕业发展。
2.利用靠近七峰山、七十二潭旅游胜地资源优势,沿柿树岭、东岭、大洼三山修建环绕柞蚕区观光大道,三山交汇处修建水库蓄水,搭建休息凉亭,新建3.33 hm2桑园,形成山上有柞蚕,山下有家蚕,山间有水库的自然景观,让游客品尝“蚕桑宴”“蚕桑饮品”等,享受蚕业文化带来的特殊享受。
3.开展科普教育,与多家幼儿园、小学挂钩,开展蚕桑科普进校园活动,寓教于乐,让观光者也可以从蚕儿的食叶进程及变态过程、吐丝结茧过程中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和闻名中外的丝绸文化理念,从而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怀。
4.积极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寻求技术支撑。方城县柞蚕原种一场充分认识到:企业要脱胎换骨走上发展新路,必须依靠新技术。他们先后和河南农大、南阳师范学院等合作,对桑叶茶、蚕丝被加工工艺进行提档升级,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他们与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合作,改良优化方城县传统生产用种,引进豫大一号7 种不同体色的柞蚕品种,建立七彩柞蚕特色观光园,吸引了远近游客络绎不绝到此旅游观光,从而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河南蚕业科学研究院引进了柞蚕蛹虫草、食用菌等新技术,建立示范基地,拉长和完善产业链条。通过科技人员加入和新技术引进,为方城县柞蚕原种一场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方城县柞蚕原种一场能在困境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他们能够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创新求变,走上一条规模化、多元化的正确发展道路,他们成功的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