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市农业农村局 刘爱红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依托农业技术指导服务体系,以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为核心,着力加强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科技培训,使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效益有效衔接;以服务群众、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通过健全农业服务运行机制、培育优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点带面建设科技示范基地等举措,不断夯实基层农业技术指导服务能力,为实现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保障农产品质量供应和群众增产增收提供必要的农业服务支撑。
汝州市位于郑州市、洛阳市、平顶山市三市交界处,属于豫西浅山丘陵地带,土壤常年略干旱,年均降水655.3 mm,且多集中在7—9 月。域内总面积为1573 km2,总人口120 万(其中农业人口94 万),辖21 个乡镇(街道),常年耕地面积6.4 万hm2,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4 万hm2,水产养殖面积566.67 hm2,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遍布全市17 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随着河南省政府“四优四化”的战略实施,汝州市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基础上,不断对全市种植作物布局进行结构性优化。全市农作物种植主要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导产业,目前,优质小麦1.4 万hm2,优质花生0.77 万hm2,优质蔬菜0.73 万hm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68 万hm2,全年粮食产量48 万t。示范引领全市传统种植逐步向优质专用种植转化,以汝州市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焦村镇产业强镇为抓手,做大做强甘薯、蚕桑产业。
此前思想观念落后,养殖技术与时代发展存在落差,制约着汝州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平和效益。近年,汝州市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水产业,通过实施基层农技项目,不断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特别是在池塘养殖等方面取得较大发展。
生猪是汝州市畜牧业的主导产业。2020 年底,全市年存栏500 头以上的规模化猪场有230 个,生猪产业存栏量62.9 万头,出栏量60.5 万头;奶牛存栏量0.41万头,肉牛存栏量5.8 万头,出栏量3.8 万头;山绵羊存栏量39.7 万只,出栏量21.6 万只;家禽存栏量815万羽,出栏量957 万羽;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8万t、6.1 万t、5.3 万t;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8.6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
2021 年,汝州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出发点,不断强化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汝州市在现有农业技术指导员基础上,通过笔试与业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优中选优。根据汝州市2021 年拟订的实施方案,共遴选123 名基层农技人员(种植业96 名、水产业7 名、畜牧业20 名),同时,选聘对农业栽培、植保、土肥等技术熟练,多年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组建农业技术指导专家团队。特聘动物防疫专员20 名;全市遴选391 户科技示范主体(种植364 户、水产12 户、畜牧15 户);2 家种植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 家水产试验示范基地、1 家生猪试验示范基地。
2021 年,汝州市在基层农技体系项目工作中,不断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汝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专门设立“汝州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领导小组”,进一步保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在汝州市的顺利开展。为加强日常工作推进效率,增进农技人员之间的技术交流互动,汝州市建立农业技术指导员工作交流群,将全市农业技术指导人员和农业技术专家全部邀请进群,在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及极端天气下及时发送工作动态和预警信息,提升农技人员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服务意识。
根据省级农业农村部门下发的基层农技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方案要求,汝州市紧扣上级精神并结合当地农技推广体系的实际情况,始终瞄准制度建设带动队伍建设目标,深化农技人员聘任制度、责任制度、绩效考核等管理制度的落实。根据相关制度规定,结合农技人员专业知识以及所服务区域、对象、产业等内容的不同,将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工作任务具体细化、量化,在农业技术指导人员绩效评定、补助标准上,统筹结合日常工作中对服务对象提供技术指导的次数、示范主体评价等情况,进一步增强农业技术指导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打造一支业务能力较为扎实、服务群众意识高涨、责任心强烈的农技指导队伍。
汝州市在农业技术指导上,主要从农作物田间管理的全环节着手,围绕“四优四化”的决策部署,结合汝州市生态条件,以“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为目标,筛选出适合汝州市推广的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小麦生产上主导品种有新麦26、郑麦366、百农207,主推技术为小麦“播前深松旋耕+精选优种+秋播拌种+冬前除草+春季防治+一喷三防(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服务模式;玉米生产上主导品种有先玉335、郑黄糯2 号、德合187、中科玉505 等,主推技术为夏玉米免耕机播栽培技术、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生物导弹防控玉米螟绿色技术,玉米晚收技术等;畜牧生产上以生猪养殖为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为长白,主推技术为畜禽粪污全量收集膜处理利用集成技术、猪场PSY 提升关键技术、规模化猪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关键集成技术;水产生产上主导品种为豫选黄河鲤、草鱼、泥鳅,主推技术为水产养殖用药减量技术、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水库生态渔业增氧殖技术。目前,汝州市主导种植品种及推广技术覆盖面在85%以上,在农业生产中取得明显成效,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级分类对农技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在培训方面对各类培训资源进行统筹运用;在师资配备和课程设置方面,着重选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讲解与现场实训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等方式,着力解决农技人员对知识运用不准,理论与实践相脱钩等现象。汝州市根据实施方案,于2021 年9 月聘请省级、平顶山市级业内知名专家,在花生,小麦,大豆等作物优质高产和高效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内容上,对全市农技人员进行集中脱产轮训。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服务新型经营主体90 余家,在小麦、玉米、花生、红薯等作物生产的关键时节及时深入田间地头,通过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组织观摩会+提供咨询”的形式,开展多方位技术指导服务,帮助新型经营主体做好科学规划,提升种植技能,掌握最新惠农政策。
在农技指导服务覆盖面上进一步扩大针对性,汝州市农技服务体系按照“包村联户+辐射农户”的机制进行,每名技术人员在做好对接示范主体技术指导工作的基础上,分包负责示范主体所在村庄或村集体经济的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在关键农时,技术指导人员对每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上门指导服务;在遇极端天气前,及时向示范主体发送相关预警信息,提升示范主体对农业自然灾害的防控能力。2021 年7 月强降雨后,部分农田不同程度受灾,汝州市扎实开展灾后农业恢复指导工作,成立专家指导组,结合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行动,组织全市125 名农技人员,深入受灾一线,全面摸排农田受灾情况,并实地分类指导农户做好灾后排水、适时追肥、及时改种等具体田间管理措施。
信息服务工作是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生产管理和产销有效衔接的重要纽带,在做好服务主导产业、农户示范引领的基础上,推动汝州市农技人员通过微信、美篇等互联网新媒介平台,将农业科技知识及时传达至示范主体和广大群众。同时,通过绩效考核等方式鼓励农技人员在日常对接、下乡指导的过程中及时使用和推广农技推广APP,“农业科技网络书屋”,提高其在农技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中的覆盖面和使用率。
认真贯彻《汝州市农业技术指导员绩效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按照农技推广制度,从人员岗位责任制、工作任务公开制到第三方考评制上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在对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方面,优先考虑农技人员对示范主体的服务意识和水平,示范主体的总体评价等情况,以强化日超考核等方式来奖励先进、督促后进,对先进者树立模范标杆,对后进者予以绩效划扣,真正做到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激励人、以制度约束人,切实增强农技推广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
农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品种、新栽培模式、新的管理手段等技术的推广力度。目前,汝州市农业技术指导人员对农业生产中期的指导较多,缺少对产前及产后的技术指导服务。例如,2017 年汝州市纸坊镇生产的5 万t 洋葱曾出现滞销,种植户损失惨重。作为近年新兴的直播带货模式,汝州市农技人员缺少对类似相关新兴模式的掌握,不能做好全环节的技术指导服务。
汝州市基层农技人员以40 岁以上的人员为主,中间骨干力量较为薄弱,需要优化人员结构。同时,部分农技人员对业务知识掌握不足,对新技术、新模式了解不足,思想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农技人员对信息化建设不重视,在信息填报、APP 使用等工作上存在应付心理,导致信息系统不详实,APP 推广率低。
示范主体多存在重视农业生产和经营,缺乏以点带面的辐射推广意识,农业基础的牢固需要各农业经营主体和种粮大户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模范和主力军作用,通过高产示范流程,突出亮点、以点带面,辐射推广,形成特色,带动更多小农户积极参与,把好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效果转换为生产力,促进群众增产增收。
农技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抱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坚持以服务农业农村发展为己任,注重学习农业知识,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不遗余力向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和广大农户传授先进的栽培、植保、土肥等农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农业生产技能,通过农业技术指导服务不断提高广大农户的农业生产整体能力,夯实基层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多措并举创建一支优秀的服务广大群众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积极引进外来优秀人才,强化农业技术指导人员对新知识的应用能力,保证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农业技术推广逐渐迈向新高度。农技人员要广泛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项目实施单位对农技人员进行APP 使用培训,指导农技人员在APP 上发布信息,提升农业信息化的普及率。
在新型示范主体的遴选上,要注重遴选农业生产能力较强且乐于辐射带动小农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乡土专家等。在日常农业生产中通过新品种和新技术展示,技术交流和现场观摩等措施,增强示范主体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扩大技术推广覆盖率。农技人员和农技指导专家要充分利用各种服务渠道,注重培育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经营主体,通过上门入户送技术、不定期组织田间培训等方式,组织对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和辐射带动户进行各种技术培训,及时宣传讲解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提供精细化技术指导措施。同时,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推介农技推广工作中先进示范主体的典型模式和成功经验,让更多农户了解农业主推技术的先进性,实现汝州市农业产业发展目标与农民增收愿望的有效衔接。
根据农作物类别组建专家团队,充分发挥“专家+经营主体+辐射农户”的技术服务平台,送科技下田,打通农业科技入户的最后一公里。在高效种养业提质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节水节肥等农业技术环节分类制定技术路线模式,实现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相关技术咨询服务。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帮助新型经营主体制定生产技术方案,提供品种的选择和配套技术应用服务。在病虫害发生时期,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指导。在农作物收获时,提供测产服务及烘干储存建议等。专家团队应着力解决农业配套集成模式,将简单易学的农业技术和防灾减灾标准化生产技术传授给示范主体,把农业生产投入品供给和农产品供求等信息发送给示范主体,提高示范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对周边农户、特别是小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