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龄游戏中,教师面向不同班级幼儿,对有些幼儿甚至之前没有过一点接触和了解,这时候的游戏观察应该怎样进行?
要想做好混龄游戏中的观察,以下三点非常有必要。
◎第一,观察者要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储备。熟知五大领域中各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6岁前的各个关键期。学前儿童观察是一门学问,教师要花时间去深度学习研讨,夯实自己的理论基本功,掌握观察的时段和技巧。
◎第二,观察者要有专业的功底,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要在不同时刻对处于同一个地方的孩子持续反复地观察,对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做出全面记录和客观分析,再结合现场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
◎第三,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出现冲突、放弃游戏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学前儿童处于“秩序的敏感期”和“动作的敏感期”,语言表达还不是很完善,多由于秩序被破坏而产生冲突,继而中断或者放弃游戏。
如右侧案例:
角色游戏中“吃加餐”,大班的姐姐扮演妈妈,中班的哥哥扮演爸爸,小班的弟弟妹妹扮演宝宝。大班妈妈在厨房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餐点,小班弟弟马上拿起牛奶喝起来,中班爸爸告诉他不要喝奶要先吃面包,这样反复多次,小班弟弟就哭了。中班爸爸很生气,小班妹妹一直安静等待,大班妈妈忙着分餐无暇顾及,眼看餐点要吃不成了。这时教师悄悄走过去,没有说话而是跪坐在了爸爸和弟弟的后面继续观察,然后悄悄问爸爸“发生了什么事”。爸爸说:“应该先吃面包,不能先喝奶!”教师说:“你试着告诉弟弟,你先吃面包吧,一会儿再喝奶可以吗?”经过指导教师提醒,爸爸轻声给了建议,没想到弟弟欣然同意,还告诉了妹妹也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吃。
由于本班的用餐过程中,教师都是安排孩子们先吃面包、再喝牛奶、然后吃水果,形成了一种规则秩序,而被本班孩子严格遵守。新来的弟弟对班级规则不熟悉,还停留在家庭生活的“任意选择”规则中,再加上中班的哥哥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好,冲突就发生了。教师懂得孩子各个年龄段的发展规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就能够抓住时机,适时指导。
初期:站在孩子背后,做个纯粹的自然观察者;认真持续重复观察一段时间,不急于介入或干扰孩子活动;静静了解情况,轻声给予建议,温柔而坚定地坚持建议;
中期:站在孩子前面,做个倾听观察者,发现、记录;坐在孩子中间,做个体验观察者;尊重、合作、顺从、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
后期:融入孩子群体里,做个角色参与者;支持有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与幼儿一起分享游戏经验;介入游戏过程,做个指导观察者;提供种类丰富、数量充足的玩具和材料,注重低结构材料投放,满足多名幼儿同时游戏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