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探究

2022-11-17 02:21茆华龙
小学生 2022年29期
关键词:读物教师应课外阅读

☉茆华龙

阅读属于小学语文教育重点内容之一。虽然许多语文教师也能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却忽略了阅读范围的拓展,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核心素养背景下,传统的阅读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也无法充分迎合学生成长特点。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锻炼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以此保障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分析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希望能对学生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合理选择读物,调动阅读欲望

兴趣是引导学生阅读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动力,但需要教师针对阅读内容进行严格筛选,保障阅读主题符合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迎合学生兴趣点,以此促进课外阅读活动的有序开展。在以往教学过程中,许多语文教师为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也尝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试图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但在课外读物的选择方面缺乏针对性,过于注重教学目的,使阅读过程缺乏趣味性。过于强调学生兴趣也将导致课外阅读无法发挥实质效用,使阅读效果只能流于表面。为保障阅读有效性的提高,教师应坚持以科学性选择读物为原则,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明确阅读范围,保障阅读活动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能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以此深化学生阅读体验,使学生能够享受阅读过程并逐渐产生阅读欲望[1]。如《舒克和贝塔历险记》属于童话故事,作者郑渊洁更是被称之为童话大王,从故事情节角度来看,生动形象的特点满足学生对新颖事物的好奇心,更能唤醒学生阅读欲望,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潜能,加深学生对文本故事的理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为将课外阅读活动落于实处,教师可为学生推荐此读物,引导学生在课后参与阅读,并每间隔一时期开展读书分享活动,调查学生从读物中获取的知识和道理,以此保障课外阅读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基于教学主题,延伸阅读范围

课外阅读活动虽能起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强化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但活动所达成的教学效果,还取决于教师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为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保障阅读活动有序开展,教师有必要就现有的课外阅读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丰富课外阅读资源,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课内知识后,从课外读物中获取更全面的知识内容,以此保障课外阅读效果,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从传统课外阅读活动来看,教师为节约教学时间,大多仅围绕一种课外阅读主题进行读物选择,这种方式并不能将课外阅读活动落于实处,甚至会引起学生对课外阅读活动的排斥[2]。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课内教学是课外阅读的重要基础,课外阅读活动应为课内教学服务,课外阅读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课内学习打好基础。所以,在课外阅读活动开展时,教师应先做好课内教学内容讲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阅读体系,丰富学生词汇储备,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内教材学习逐步具备阅读理解能力。在学生阅读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后,再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以此发挥拓展和巩固知识点的作用,达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开展《巨人的花园》一课教学时,可先带领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要求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标注出文章生字词,以此培养学生阅读意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阅读习惯。在学生理解教材主旨和思想情感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活动。在课外读物的选择过程中,应遵循课内教学原则,融合课内与课外阅读特点,从而降低课外阅读难度,形成课内外合理教学效果,达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作品均符合本课程教学特点,也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获取更全面的知识内容[3]。此外,这些童话所具备的文化内涵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在阅读完成后,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分析这些故事与教材故事存在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以此锻炼学生语文思维,促进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以此保障课外阅读活动有效性。

三、通过阅读指导,传授阅读技巧

双减背景下,学生获得更多可以自主阅读的机会,但从就最终阅读效果来看,并未真正达成阅读目标。结合小学生成长特点来看,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并未完全掌握阅读技巧,缺乏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为此,教师需在强化学生阅读意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同时,传授学生阅读技巧,逐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从根本上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的提高[4]。在实际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阅读水平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学生感兴趣的读物类型等,基于学生学情制定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寻找与课内教材相同主题的作品,以融合阅读的方式形成文章对比,通过对比分析体会不同文章的写作技巧、思想感情以及语言风格等,锻炼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素材。

例如,在《牛和鹅》一课教学期间,教师可先组织学生阅读文本,让学生标注出文本中印象深刻的句子,通过反复阅读和教师讲解,形成对句子的深层次理解。在学生掌握课内学习方法后,再引导学生阅读《牛的写意》。此两篇文本体裁存在相似性,能够为学生提供拓展阅读的机会。在阅读课外读物时,要求学生需采用课内学习方法,批注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和词汇,以此达到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为保障课内外阅读教学质量,使课内文本主题能够逐步延伸至课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寻找与文本主题相符的其他阅读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设备掌握多种阅读方法,以此深化课文主题思想,了解不同作者的写作技巧[5]。如在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单元教学中,要求学生对一些名著开展阅读,包括《水浒传》《西游记》等,虽然这些名著能够达到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目的,但故事情节过于繁杂,阅读过程相对枯燥,容易引起学生厌烦心理。对此,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观看关于名著的动画视频,在学生产生阅读欲望,试图了解名著故事具体情节后,再组织学生参与名著阅读,并摘录名著中经典语句作为学生知识储备,如此不仅可以达到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目的,还能让学生接触到更为全面的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四、开展合作阅读,强化阅读能力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将所有课外阅读活动都融合于课内进行,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外开展自主阅读。在缺乏教师的监督和管理下,课外阅读活动只能凭借学生自觉性顺利进行。但是,小学生年龄尚小,自主阅读意识较为薄弱,缺乏自觉性,即使参与阅读也容易被其他新颖事物所吸引,影响最终阅读效果。因此,首先,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为主。通过合作阅读调动学生阅读热情,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这样有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与传统课外阅读活动相比,合作阅读可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深化学生责任意识,使每位学生都能将课外阅读作为一种集体性项目;其次,合作阅读注重集体阅读氛围。学生在小组内不仅要以身作则,规范自身阅读行为,还要积极鼓励并监督其他成员开展阅读活动。合作阅读这一特点能有效推进课外阅读活动的合理开展[6];最后,合作阅读包含阅读评价环节,教师可以团队阅读表现作为考察学生小组合作阅读成果的标准,以此强化学生合作阅读意识,使每位学生都能为获得集体荣誉而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

例如,教师在进行《精卫填海》一课教学时,可先根据学生学习水平进行分组,要求每个小组学习能力大体一致,以此保障阅读评价的公平性。而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读课文,了解文章中生字词,分析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逐步适应合作阅读模式,并明确小组内成员职责,了解合作阅读方法后,再组织学生在课后参与《中国神话故事》读物阅读。为保障阅读质量,提高阅读效率,教师可基于不同小组分配不同阅读单元,并为小组发布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按照课上合作阅读方法开展课外读物解析,并在阅读任务完成后,选择一名小组成员分享单元主题和阅读成果,以此强化学生阅读能力,使每位学生的阅读自觉性都能得到稳步提高。

五、拓展阅读形式,深化阅读交流

在学生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后,大多会根据课上所学和自身学习经验的积累,形成自身理解,若此时教师能够赋予学生阅读交流机会,更可以在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机会,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为保障课外阅读完整性,亦为迎合不同学生特点,使每位学生都能及时分享自己阅读见解,教师可将课外阅读交流活动贯彻于实际,为学生打造阅读分享平台,以此深化学生对课外读物的交流体会,保障课外阅读效果。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并非一蹴而就,尤其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还需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为达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落实阅读交流活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即了解他人对读物的见解,以学习的角度掌握他人阅读经验,这不仅是实现学生共同进步的重要举措,更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途径之一[7]。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先耐心倾听他人对读物的看法,了解他人的阅读感悟,并提出自己见解,以此达到对阅读深层次的探究。此外,教师应赋予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在以往发展过程中,教师无论在教学还是课外阅读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认为学生还处于成长阶段,对事物缺乏正确认知,这种观念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为此,教师有必要为学生赋予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在表达自我观点时,可通过查找资料、求助教师和家长的方式考察自我观点的准确性,以此形成更为准确的阅读感悟。将这些内容合理分享与其他同学,不但能够节约阅读分享时间,还能达到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提高。同时,教师应培养学生辩证意识,即在他人出现阅读上的认知错误时,通过小组研究让学生掌握正确阅读方向和阅读方法,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度解析。

例如,《三毛流浪记》属于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课外阅读内容,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组织学生先自主进行阅读,而后在信息技术平台分享自己见解,形成线上阅读交流。线上交流活动能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调动学生分享热情,形成对学生阅读过程的有效监督,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阅读兴趣的目的,也为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六、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应该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原则。但是,学生年龄尚小,无论是阅读能力,还是学科素养都处于发展阶段,若以强硬的方式开展阅读活动,较容易引起学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应合理进行课外阅读活动设计,基于教学主题和学生认知特点进行课外读物选择,以此调动学生阅读热情,唤醒阅读欲望,同时,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让学生通过合作阅读、阅读分享等活动,将课外阅读落到实处,从而达到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读物教师应课外阅读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有声读物发展中的版权挑战及应对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书虫来袭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经典心理读物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