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探析

2022-11-16 15:09阮富娟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政课高职院校

【摘要】本文论述“三全育人”理念基本内涵,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三全育人”视域下,可以通过建立思政工作统筹协调机制、丰富思政课教学方式、思政教育覆盖不同阶段等方法,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三全育人 高职院校 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7-0049-03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重任。思政课是高职院校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课程,是确保高职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全面发展的基础所在。面对新时代育人要求,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应该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形成以学校育人为主,家庭、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紧密配合、相互銜接的“三全育人”格局,着力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职业人才培养目标。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提出改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三全育人”理念基本内涵

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三全育人”理念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体系,由相互关联的过程要素、主体要素及方位要素构成。“三全育人”的核心任务是“育人”,各要素应紧密围绕育人工作落实。全员育人作为主体要素,意味着全体教职工都是育人工作的承担者,他们可以支配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发挥主导作用。作为时间要素的全程育人和作为空间要素的全方位育人在体系中发挥着纽带作用,它们能促使教育主客体之间双向互动,时间要素规划了教育主体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时间跨度,空间要素则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渠道,如通过课内外实践修身立德,通过科研活动培养创新精神,通过优秀文化教育培育品德信念,通过网络媒体辨识舆情真伪等。“三全育人”的总体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关键,切实提高育人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二、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评方式等方面均有新的探索与改进,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但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思政课教学理念转变不够彻底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指出,推进高等教育“三全育人”,归根结底是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在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各方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锻造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育理念有所更新,逐渐从传统的机械论思维转变为“以人为本”思维,但部分教师对思政课重要性的认知仍不足,所实施的思政教育更多局限于课堂,缺乏对课外教育的拓展,未能充分认识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专业教学等均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无法调动一切显性的、隐性的教育资源为思政教育服务。此外,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自媒体广泛应用的当前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环境、载体及对象较传统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网络社交成为当代年轻人的重要沟通方式,网络空间成为大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网络环境中的种种言论、观点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思政课教师对现实情况认识不深,教学理念转变不够彻底,导致所实施的思政教育教学难以达到“三全育人”的要求。

(二)思政课教学资源创新、整合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学要做到与时俱进、切合当下,才能成功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当前,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作为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思政课,更应当注重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多样性。但是,部分高职思政课教师不重视对教学资源的开发、选取,缺乏创新意识,只满足于照本宣科,部分教学案例拿来就用;同时缺乏对鲜活案例、热点时事、红色故事、中国故事的深入挖掘、有效整合与运用,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缺乏新鲜感,甚至产生厌学、排斥情绪。此外,部分高职思政课教师现代化教育意识不强,未能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网络资源有效整合思政教育资源,导致思政课教学内容新颖性不足、时效性较弱,难以吸引学生对教学问题进行关注与思考,也降低了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三)思政课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教师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普遍采取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未能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仍然囿于课本、困于课堂,导致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教学方式单一、刻板,不利于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更难以实现思政课教学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如今,进入新媒体时代,各种自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高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但部分自媒体发布的内容存在良莠不齐、可信度低等问题,高职学生使用自媒体时,因自身思辨能力不足,容易被其中的虚假信息、不良思想侵蚀。目前,部分高职思政课教师未能充分认识自媒体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也未能深入发掘新媒体的教学优势,因此不能有效利用年青一代所熟悉的工具展开思政教育,导致思政教育方式与现实生活脱节。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背景下对高职院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当深入思考当前思政课教学中的种种不足,加强育人队伍建设、打造全方位育人平台、覆盖不同育人阶段,构建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思政课教学体系。

(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构建全员育人模式

全员育人是推动“三全育人”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应当统筹规划不同部门的工作,同时协调德育工作者、思政课教师及各专业教师之间分工合作,使各教师做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厚德博学,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实现全员育人目标。例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从制度入手,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构建全员育人模式。具体做法包括:第一,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制订中层以上干部联系班级制度,将课堂育人工作作为教师考评的基本条件之一,实施师德评价“一票否决”的考评制度,将班主任工作经历列为专任教师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之一,建立辅导员队伍职务或职称评审单列机制,采纳双线晋升制度等,充分体现全员育人的方式特点。第二,加强育人队伍建设,通过专题研究、现场调研、学习讲座等多种方式,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政治觉悟和思政教学能力,发挥思政课教师的教育主力军作用;同时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组建专兼结合、素质优良、人员充足的思政工作队伍。目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国家要求,以不低于在校师生人数1%的比例配置专职思政工作人员,以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以1∶4 000的比例配置心理咨询教师,逐步将思政课教师配备扩大为1∶350。此外,邀请或聘请相关专业专家和学者担任客座教授、荣誉教授或课外导师,在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思想指导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第三,发挥管理队伍协同育人作用。高职院校要树立大教师观,明确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还是各职能部门应当承担的共同责任,这是立德树人教学目标所决定的,因此将管理部门、教育教学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等全体教职员工纳入思政育人的体系之中,有利于创建“全员参与、全员育人、全员增值”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丰富教学方式,打造全方位育人平台

“三全育人”理念强调思政育人应当具有多主体、多场域的特点,落实“三全育人”可以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外延性和拓展性,提高思政育人的效果。对此,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对思政课堂教学进行综合改革,针对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常见思想困惑,设计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多种教学形式,如案例式、研讨式、专题式等,强调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以实践印证课本知识。例如,以小班形式设计名为“碰撞”的研讨活动,定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时政话题,通过辩论、演讲、分组讨论等直接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现象、关注社会热点、放眼国际形势,将思政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其在讨论中发现和感受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进而明晰学习要点、增强价值观念、坚定理想信念。又如,笔者根据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表达等特点,组织学生建立“红色青春”班级社团,经常性开展红色舞台剧表演、红色艺术创作、红色歌舞表演、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红色画展等班级活动,再现历史情境、演绎中国故事,增加思政内容的趣味性及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

新媒体是思政课教学的新平台,思政课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新媒体的类型与应用方法,选取高职学生熟悉且常用的媒体平台用于教学,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与方法。例如,笔者在开学第一课对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媒体平台有抖音、嗶哩哔哩、微博、微信公众号、知乎等,因此经常从这些平台选取教学素材,扩大教学素材的选择面,增加思政学习内容的新鲜感。笔者还利用线上交流平台,建立一支学生网络评论员队伍,鼓励学生定期进行专题投稿,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引导力量,较好地配合了思政课教学工作;同时,为学生提供答疑解惑、发表见解的舞台,逐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社会认知能力等,使学生明辨是非、意志坚定、思想进步。

除了课堂教学、线上教学,校外实践活动也是重要的思政教学方式之一,能够充分体现“三全育人”的理念,使高职院校的思政育人平台更加广阔。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组织学生调查研究本地及周边地区的社会风貌、民风民俗、文化特色、历史传承等内容,如利用寒暑假探访少数民族村寨,考察村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再到当下的经济发展、民俗变迁、社会结构变化等情况,通过亲身实践,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国家在不同地区实施的民族政策和扶贫举措;教师还在特殊纪念日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探访抗战老兵、缅怀革命先烈、重温抗日历程,让学生通过真实体验,理解富足安定的社会环境来之不易,由此明确热爱祖国、奉献社会是一名新时代青年必备的道德情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方式的改进,使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传递与展示更加多元化。一方面,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指导,使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学、实践教学方式比较贴近社会现实,将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思想疑点融合在一起,再引导学生通过实地探访、亲身体验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动向,增强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思政理论水平,提高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水平。

(三)覆盖不同阶段,实现全过程育人

思政教学应当突出整体性和一惯性原则,在学生的不同时期做到全面覆盖、精准导航,实现全过程育人。例如,高职学生入学时,教师应当在思政课教学中增加入学教育的比重,注重对新生进行学校历史、学习规划、奋斗目标、人生哲理、行为规范、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认清思政学习的重要性。又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积极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未来发展目标,根据知识的积累和认知的进步不断对计划与目标进行修正和补充,充分发挥思政教育思想引领的作用。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实施思政教育,除了采取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还结合思政教学内容,在校内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如辩论赛、心理健康活动月、创新创业策划、文体文化节、“四史”学习教育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争当学习标兵、创新大师、技能冠军、最强体育人等。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经常性参与活动,逐渐形成自强不息、积极向上、追逐梦想、勤学苦练的良好品质。对临近毕业的大三学生,思政教育则将重点放在做好就业的思想指导,引导学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积极投入基层建设,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综上所述,“三全育人”理念是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指引,也是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和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作为涉及诸多因素的思政课程,必须坚持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构建合理的统筹机制、设计多样化教学方式、全面覆盖学生的不同人生阶段,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作者简介:阮富娟(1986— ),广西博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思政课高职院校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